翼龍和鳥一樣都能飛,為什麼翼龍恐龍一起滅絕了,鳥卻能活下來?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翼龍比較倒黴,和大部分恐龍一樣沒能挺過6500萬年前的那場大災難,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古生物學家分析翼龍的化石才知道地球上原來還有一種會飛的「恐龍」,為什麼加引號?等下再介紹!看起來這也挺正常的,但自從我們了解了鳥類是進化自恐龍後,就沒法再平靜了!同樣都能飛,為什麼鳥類就逃過了劫難,翼龍卻掛了?

恐龍都是怎麼掛的?

「人生就像打電話,不是你先掛就是我先掛」,恐龍先掛為敬,當然它們掛了哺乳類才有機會,這是我們現在幸災樂禍態度說的話,但作為發展到高等文明的人類,搞清楚恐龍為什麼掛這點很重要,萬一下一次地球又要打算將讓人類掛了為別的物種讓開道路呢?

足跡化石顯示,諾氏風神翼龍是採四足方式行走

  • 據說是小行星撞擊的升溫導致恐龍掛了

現在比較公認的滅絕原因是:6500萬年前撞擊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希克蘇魯伯區域的一顆直徑1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擊過程中釋放出大量能量,以及後續產生的次生災害,導致了幾乎所有恐龍的滅絕!這些次生災害有:

  1. 撞擊的衝擊波摧毀了周圍數千公裡範圍內的所有生物;

  2. 撞擊產生的高溫引燃了周圍大森林大火,而且碎片四散後大火面積甚至能擴大到整個北美;

  3. 撞擊的巨大能量導致地殼破裂,巖漿會在破裂處外湧;

  4. 撞擊的巨大震動會導致地球進入震動模式,超大地震和火山會被誘發

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和塵埃同時會進入大氣層,不過塵埃會慢慢降落,但二氧化碳如果沒有碳循環吸收,那麼引起的溫室效應將會使全球進入高溫季,美國密蘇裡大學地質科學教授肯尼斯·麥克勞德認為,這些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超過10萬年!

2018年美國密蘇裡大學地質科學教授肯尼斯·麥克勞德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論文表示,這顆小行星的撞擊導致全球平均氣溫飆升5度,似乎大家還受得了,但這是平均溫度,只有極端溫度的天數增加才會讓平均氣溫上升那麼高,而且帶來的洋流循環改變,大氣環流模式改變,很多熱帶雨林覆蓋的區域將會逐漸沙漠化,而極端氣候的增加同樣會影響綠植生長。所以在這個平均溫度上升5度的背後,必將會滅絕無數生物!

同期還有另一顆小行星撞擊或者是超級火山噴發,這就是印度徳幹高原上玄武巖的成因,這個和恐龍滅絕同期的熔巖面積極大,覆蓋了幾乎覆蓋了整高原,可以想像當時噴發的劇烈!我們知道二疊紀末期和三疊紀初期的生物大滅絕是西伯利亞地盾火山引起的,那個覆蓋700萬平方千米,而6500萬年這次面積雖然沒那麼大,但它可能是導致恐龍滅絕的綜合因素之一!

翼龍和鳥類的來歷

翼龍並不是會飛的恐龍,而是會飛的蜥蜴,翼龍誕生於三疊紀晚期,它們是第一群能飛的脊椎動物!翼龍的雙翼由皮膚、肌肉構成的翼膜,從身體兩側延伸到四肢,這種膜很像蝙蝠的翼膜,翼龍可能具有毛髮!最大的翼龍如翼展十多米的風神翼龍與哈特茲哥翼龍,最小的如翼展僅25公分的森林翼龍。

鳥類最早的祖先始祖鳥最早出現於侏羅紀晚期,早先對鳥類是否演化與恐龍這點並無什麼疑問,但並不太清楚恐龍是怎麼變成鳥的,不過運氣比較好,考古學家在1862年發現了始祖鳥化石,這個物種奇特的形態震驚了考古界,它同時具有鳥類和獸腳亞目恐龍的特徵,有闊圓的翅膀和長長的尾巴。它的羽毛與現代鳥類非常相似,但在顎骨上有鋒利的牙齒,腳上三趾都有彎爪以及和現代鳥類截然不同的骨質尾巴!

始祖鳥化石

生物演化中體型是最關鍵的嗎?

翼龍出現更早一些,在早期鳥類出現時候翼龍已經在地球上演化了上億年,兩者都經歷了白堊紀晚期最為艱難的時刻,為什麼恐龍和翼龍都滅絕了呢?而走上另一條演化道路的鳥類卻生存下來了!

體型真的是最關鍵的嗎?

這是一個能普遍接受的理由,因為當時環境惡劣,體型小的物種環境適應能力比大型物種要強得多,這就是哺乳類得以倖存而恐龍卻滅絕的原因,但各位會發現,無論是恐龍還是翼龍,都已經存在了小型化的案例,但無論是翼龍還是恐龍都消失了!似乎體型並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手掌上的森林翼龍化石

一個比較有趣的現實是比較小型的翼龍比如翼展只有25公分的森林翼龍,和早期的鳥類競爭時即告失敗,因為到了白堊紀晚期時就僅僅存在大型翼龍,小型翼龍已經徹底消失!另外大多數翼龍仍然保留依靠海洋生活的模式,當白堊紀晚期環境大幅變化時,而早期鳥類環境適應性明顯比翼龍要高,所以得以倖存,隨之發展出龐大的鳥類種群!

體型對於生物演化非常關鍵,但環境適應性更關鍵!

相關焦點

  • 同樣都會飛,為什麼翼龍滅絕了,鳥類卻能生存下來?
    咋一看是個非常有道理的話題,因為大家都知道鳥類的祖先就是恐龍,地上跑的恐龍都滅絕了,而天上飛恐龍進化了6500萬年,最終演化成了現代鳥類的樣子,是這樣嗎?
  • 翼龍:我不是「會飛的恐龍」
    飛翔的翼龍(圖片來源:pixabay)在我們的認知中,遠古時候,恐龍一直是地球的霸主,我們就理所當然地將當時類似的動物都歸納進恐龍的範疇。所以,有翅膀的翼龍就成了「會飛的恐龍」......事實上,翼龍並不是恐龍。
  • 翼龍可以飛,為什麼還是沒逃過恐龍大滅絕呢?專家說出答案,你可別不信
    翼龍,恐龍時代飛行的爬行動物,並沒有和不會飛的恐龍和水生爬行動物同時滅絕,它們在恐龍滅絕數百萬年後仍然繼續多樣化繁殖過。
  • 翼龍可以飛,為什麼還是沒逃過恐龍大滅絕?
    翼龍的名字裡雖然有「龍」,但翼龍卻不是恐龍,而是一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就像生活在水中的滄龍一樣,它實際上也不屬於恐龍,而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動而已,它屬於翼龍目。在科學界,恐龍是蜥臀目和鳥臀目爬行的動物的總稱。所以,翼龍的滅絕和滅絕是同時期兩個不同物種的滅絕。那麼,翼龍可以飛,為什麼沒有逃過恐龍的大滅絕呢?
  • 很奇怪翼龍為什麼會滅絕,翼龍會飛,怎麼會逃脫不了災難
    在許多人眼中,以為翼龍是恐龍的一種,但是是錯誤的,雖然翼龍和恐龍處於一個時代,名字中也有一個龍字。但是恐龍的種類只包括了蜥臀類和鳥臀目(以臀骨,和行走方式進行區分)所以以翼龍的行走方式和臀骨來看它們已經被單獨分為了翼龍類(其中同時代還有,魚龍類,蛇頸龍類,滄龍類)所以這種會飛行的爬行動物一般被稱之為翼手龍翼龍類體型差距較大,有小到類似鳥類體型的森林翼龍,也有在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飛行動物風神翼龍和哈特茲哥翼龍。
  • 最大的鳥是哪種?為什麼1864年美國內戰的照片上,會出現翼龍?
    其下有兩個物種,分別是鴕鳥及索馬利鴕鳥,這兩種鴕鳥的雄鳥最高都可達2.75米,體重最重可達156.8千克,當然這些數據最牛逼都沒用,因為它不會飛,但能一腳能踢死一個人,也能駝著人奔跑!很多人都懷疑鷹和雕是能抓起人的,但除了幼童外,雕最多也只能攻擊造成重大傷害,即使抓了人也無法起飛,短視頻平臺上有很多金雕捕獵巖羊的視頻,有抓到巖羊後在懸崖上下墜逐漸獲得速度重新飛起來的!
  • 最大的鳥是哪種?為什麼1864年美國內戰的照片上,會出現翼龍?
    《阿凡達》中傑克乘坐在魅影背上翱翔天際的鏡頭,應該讓各位羨慕不已,畢竟人類要飛上天,除了藉助飛行器外就再無別的辦法!那麼地球上會存在能讓人類帶上天的鳥嗎?歷史上曾經有過嗎?世界上最大的鳥是哪種,能讓人類飛上天嗎?想帶人上天,找最大的鳥不就結了嘛,不過種花家要告訴你,現存體型最大的鳥是鴕鳥!
  • 「陸居祖先」如何飛上天空? 自然選擇讓翼龍變飛行「高手」
    人們已經知道,翼龍是恐龍的近親,它們在三疊紀(約2.45億年前)演化,在白堊紀末期(約6500萬年前)與非鳥類恐龍一起消亡。不過,最早的翼龍化石仍然難以找到,這讓研究人員很難研究「飛行」這一重要功能是如何在這個群體中演化的。
  • 恐龍到底有多少種類?它們真的是鳥的祖先嗎?為什麼翼龍反而不屬於...
    它們真的是鳥的祖先嗎?為什麼翼龍反而不屬於恐龍?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定義裡有Terrestrial這個限定,即陸生動物,因此天上飛的和水裡遊的都不是恐龍。恐龍的具體種類一直在變化,因為常常有新的種類被發現和命名。概括地說,恐龍可以分為兩大類:蜥臀目(Saurischia)和鳥臀目(Ornithischia),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盆骨的結構:蜥臀目的盆骨是三岔形的,坐骨和恥骨一個朝前、一個朝後;而鳥臀目恐龍的坐骨和恥骨指向同一個方向。
  • 真的是由翼龍演化而來的?
    很多人都在想,為什麼鳥兒可以經過演化飛上天空,而我們人類卻不可以做到,今天就讓小編來為你們揭秘一下吧。首先,鳥類真的始於翼龍嗎?為神魔小編會有這樣的猜想呢?那裡面則是講述了很多的恐龍,其中就有翼龍,當時我就在想,他會不會就是現在鳥類的祖先呢?畢竟他也是會飛的呀!但是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它是沒有羽毛的呀!現在可以飛的只有一種沒有羽毛,就是蝙蝠類。它們沒有羽毛卻可以飛翔,更準確的是滑翔。它們的骨骼是真空的,外面就是毛細血管和一層皮。
  • 翼龍是研究古動物如何開始飛行的最好樣本
    人們已經知道,翼龍是恐龍的近親,它們在三疊紀(約2.45億年前)演化,在白堊紀末期(約6500萬年前)與非鳥類恐龍一起消亡。不過,最早的翼龍化石仍然難以找到,這讓研究人員很難研究「飛行」這一重要功能是如何在這個群體中演化的。
  • 與恐龍時代生存的翼龍,雖名為翼龍,卻非恐龍
    翼龍,是一種滅絕的物種,他的確是曾生存於恐龍時代,可能給人的感覺翼龍就是恐龍,但事實上,翼龍卻非恐龍。其是一種飛行的脊椎動物,他的翼是從位於身體側面到四節翼指骨之間的皮膚膜生長出來的。翼龍是飛行的脊椎動物。
  • 恐龍並沒有「滅絕」,而是進化成了鳥,很多鳥是獸腳亞目恐龍後代
    眾所周知,恐龍在6500萬年前便滅亡了,並且滅亡的原因還沒有具體的定論。不過,有可能恐龍現在就在就在我們身邊,它們沒有真正的滅亡,而是進化成了鳥。目前,有相關研究在支持這個觀點。研究鳥類進化的古生物學者,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地質科學系教授朱莉婭·克拉克說:「就像我們哺乳動物一樣,鳥類是活的恐龍。」 我們今天擁有的所有鳥類都是一種恐龍:獸腳亞目恐龍的後代。在日本的一種原始鳥中,是具有1.2億年歷史的禽類,也是最早的一種帶有翼龍樣式的已知鳥類。這種鳥就極有可能是翼龍的後代。
  • 美國士兵曾抓到翼龍,並留下了合影,恐龍不是早已滅絕?
    美國士兵曾抓到翼龍,並留下了合影,恐龍不是早已滅絕?恐龍的消失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雖然在科學界有很多理論能夠證明恐龍消失的原因,這很難讓人信服,了解恐龍最直接的方式是通過化石的方式。它掉落的時候大家才看清它的樣子,它的體型偏瘦看起來像是蝙蝠,不過它的頭上又長了一個尖尖的角嘴,像極了我們所看到的公雞,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從未出現過的生物,我們單看它們的描述,仿佛像極了我們電影中所看到的恐龍中的翼龍。它是一種能飛行同時能爬行的動物,它的體長特別大,張開雙翼能夠達到8米長左右,最大的翼龍體積能夠生長到12米左右,它們飛在天空像極了飛機一樣。
  • 澳洲發現史前翼龍化石,翼展達4米,或比同類滅絕要晚千萬年!
    發現的化石包括八個肢體骨骼以及大部分的頜骨和頭骨,還有40顆牙齒和5塊椎骨,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發現最完整的翼龍化石。她表示:「這隻鐵翼龍的翼展約4米(13.1英尺),頭長60釐米(2英尺)。大約生活在9600萬年前的溫頓地區,屬於頂級的空中掠食者。那裡曾是一片泛濫平原和布滿河道的針葉林,棲息著長頸恐龍、甲龍及霸王龍等。」
  • 恐龍並未完全滅絕,還有一部分仍然與我們生活在一起
    恐龍並未完全滅絕,還有一部分仍然與我們生活在一起早在侏羅紀就有一部分恐龍飛上了藍天,身體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躲過了大滅絕,它們就是今天的各種鳥,鳥類是恐龍的直系後代,這裡就會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將鳥類做為翼龍的直系後代,因為按照我們慣性思維來看,要說鳥是恐龍的直系後裔,那肯定會認為
  • 最大翼龍之一,部分化石讓人以為是大海鳥,敢捕食恐龍的巨型翼龍
    在恐龍時代,恐龍是佔據統治地位,但還有一類不是恐龍的翼龍,也是和恐龍生存的時代相同,一些體型巨大的翼龍甚至能獵食恐龍,這次來認識一種最大的翼龍之一——哈特茲哥翼龍,哈特茲哥翼龍和風神翼龍是體型最大的翼龍,翼展都超過12米,遠遠超過其它品種的翼龍。
  • 身為恐龍的近親翼龍,為何沒有躲過滅絕到來?和鳥類有直接關係!
    自從人類出現後,開始著手研究史前動物,比如恐龍,除了人類祖先是誰之外,迄今為止人類沒有弄清楚恐龍的祖先究竟是誰,作為會飛的恐龍,通過發現的化石研究發現,它們仿佛和鳥類有著某種聯繫。,所以根據鳥類的進化論來看,翼龍並不屬於恐龍,並且它的飛行方式極為特別,或許一開始它是陸生動物,經過幾億年的進化,才讓它慢慢變成了飛行生物,翼龍和鳥類在飛行之間有很大區別,或許這是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
  • 蝙蝠這麼能飛,它和鳥類的祖先一樣嗎?研究發現蝙蝠祖先更早出現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蝙蝠借著這次疫情的機會再次得到了人類的了解,人們不僅了解到這種生物的身上攜帶上百種病毒,還知道它們為什麼能夠攜帶這麼多病毒而安然無恙。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與病毒無關,而與蝙蝠有關,蝙蝠的祖先到底是誰呢?這個問題最早是由網友在網絡上提出的,為什麼會有人想知道蝙蝠的祖先呢?
  • 鳥類歷史將被改寫,內蒙古發現翼龍化石,翼龍是恐龍還是鳥?
    特別是在動物上的羽毛研究,我們都知道,人類是不長羽毛的,因此對於羽毛也有非常大的興趣。就在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羽毛,這羽毛將顛覆了人類的認知,鳥類的歷史將被改寫。其實這樣的事並沒什麼好奇怪的,人類是地球後來者,很多生物的存在都比人類來的長久,因此,想要全面了解地球是一個非浩大的工程,有的新發現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並不奇怪的事情,世界上存在顛覆人類認知的事情還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