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宇宙的起源,目前最主流的假說是: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場大爆炸,而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地球的早期生命誕生於38億年前,人類的祖先誕生於500萬年前。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在地球上一共發現了超過上百萬個生物種類,但在這些已知生物中,只有人類這一種高等智慧生命。
那麼人類的誕生是偶然還是必然?有很多人認為,人類的誕生是生命進化演化必然的結果,也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事實真的如此嗎?
地球的誕生
大爆炸理論中:138億年前,宇宙發生了一場大爆炸,瞬間物質都被四散出去,原本這些物質都以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
但是大爆炸發生之後,溫度、密度都發生了變化,這些物質漸漸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以及氣體,氣體又逐漸演變凝聚成星雲,這些星雲又逐漸形成的恆星等等。
大約在50億年前,太陽系就是一團星雲,當時距離太陽系很近的一片區域發生了一次大恆星死亡事件,據悉這顆恆星的質量至少是太陽的8倍以上,在死亡前,這顆晚年恆星,發生了劇烈的超新星爆炸。
這次大爆炸讓太陽系所在的星雲的密度發生了變化,區域開始塌陷,由於引力的變化,大量的運動和碰撞開始了,最終形成了一個可以核聚變的太陽。
而剩餘的各種物質被甩在太空中,因為太陽巨大的質量,它們開始繞著太陽進行運動,慢慢地開始團聚在一起,形成了行星,此時的地球也開始逐漸形成了。
但一開始地球是一個慢慢冷卻的充滿紅色巖漿的星球,與周圍的火星、金星和水星區別不大。不過後來地球遭遇了大撞擊,一個質量大約為地球10%的小行星強烈撞擊了地球。
它的一部分和地球融合在了一起,另一部分則變成了地球的衛星月球,正是因為這場撞擊,地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逐漸形成了地核、溫度也開始下降……
再之後地球就變成現在的巖石行星
地球形成之後,經歷了幾次物種大滅絕的,最近的一次是在6500萬年前,很大概率是由於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恐龍因此滅絕。
再之後,人類的祖先才開始進行進化和演化,也正是因為恐龍的滅絕,間接導致哺乳動物的崛起,人類才有機會發展。因此,人類的誕生並不能算得上是必然,應該是偶然中還帶著一點必然,因為地球這顆星球的確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地球產生生命的條件
一、地球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雖然地球是茫茫宇宙中一顆不起眼的行星,但其地理位置卻十分優越,距離太陽的位置適中,不像金星,距離太陽稍微近了點,就已經是個「煉獄」了,而地球就剛好,溫度適中。
二、地球的引力大小合適
如果地球太小,吸不住氣體,就無法形成大氣層,如果地球太大,就會變成一顆氣態行星,而我們地球剛剛好,有著適宜厚度的大氣層。
三、地球上有液態水的存在
水是生命之源,可以說,沒有水,人類就無法生存,雖然科學家們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其它星球也有水源,但大多數的水源都是固態的,而不是液態水。
四、地球有磁場的保護
磁場相當於地球的保護傘,可以阻擋太陽風和宇宙釋放出的各種危害輻射,如果沒有磁場的話,人類也無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而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其實是綜合優勢結合在一起所造成的,但這些所有的優勢結合起來未免有些巧合,所以才有人提出,人類的出現是必然的。
總結:
宇宙的可觀測直徑為930億光年,在宇宙中有多少像銀河系那樣的星系,銀河系中有數千億數量級的行星、衛星,但只有地球被發現了生命,從這個角度看,生命的出現、人類的誕生是偶然的。
但如果從必然性角度看,生命、人類的誕生也是必然,因為我們的宇宙本身就存在無機到有機的演化機制,如果宇宙本身不允許有機分子出現,如果沒有地球,生命也不會出現。所有的條件缺一不可,人類都不能夠出現,可以說人類的出現非常的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