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什麼要研究恐龍?意義在哪裡?

2020-11-29 李雷博士

恐龍作為地球曾經的霸主,到底是如何滅絕的?人類研究恐龍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古生物學真的是一門無意義的學科?

這絕對不是一個無聊的問題,至少在學術界,你要獲得國家的科研經費支持,你得告訴評委你的研究意義在哪裡,而不是自我覺得OK。那麼恐龍研究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一、其實恐龍研究主要是地質學的研究

這一點可能是很多人誤解的一點,很多人以為恐龍研究是生物學領域的,而並非如此,研究恐龍的主要是地質學領域

恐龍屬於古生物學的一支,古生物學,雖然叫「生物學」,其實是地質學分支。

國內研究古生物學的單位大家可以瞅瞅:

中國地質大學,南京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之類的一系列院校。

因此,研究恐龍的意義,很大程度集中在了地學的價值上,比如,恐龍當時的地球氣候、環境如何?尤其是恐龍是如何滅絕的?這個問題事實上在宏觀層面上有很重要的價值

其意義在於,揭示地質運動規律。

就像我們在物理學知道萬有引力定律。地質學上,也需要尋找地球的規律,地球的規律對於人類的存在是很關鍵的。

有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農場主假說:提出者是英國哲學家波蘭特·羅素,農場裡有一群火雞,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給它們餵食,火雞中的一名科學家觀察這個現象,一直觀察了近一年都沒有例外,於是它發現了自己宇宙中的偉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點,就有食物降臨」他在感恩節早晨向火雞們公布了這個定律,但這天上午十一點沒有食物降臨,農場主進來把它們都捉去殺了。

我們今天猜測恐龍滅絕是因為當年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的,這也是廣泛被接受的理論。

不過,這個理論是否真實?還需要進一步探討,畢竟也許我們僅僅是像火雞觀察到的那樣,根本不是如此。

如果恐龍滅絕是小行星撞擊的,那其他幾次大滅絕呢?

4.4億多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

3.65億多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

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大滅絕

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大滅絕

這每一次大滅絕,都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直接滅絕了,甚至大部分物種也從地球上被抹掉了。

未來會不會有大滅絕?前面幾次也是因為小行星嗎?如果是,那下一顆小行星呢?

所有這些,都在研究古生物中去發現,恐龍滅絕也不例外。

也許小行星只是一個輔助,內在原因是地球本身呢。

現在學界提到的每天有超過80個物種滅絕,是否是第六次大滅絕?從宏觀演化角度,是否成立?

二、人類拯救人類

恐龍滅絕過程,發生了巨大的生態位替代。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就是宏觀的生態位,很難直接發生演替,往往是災變引發的。

如果沒有恐龍滅絕,哺乳動物還能登上舞臺?

我看懸,至少從進化上,哺乳動物出現時間並不晚。事實上,在爬行類出現的時候,哺乳動物也差不多開始登上地球的舞臺。然而一直被壓制著,直到恐龍這種巨無霸們消失了,哺乳動物才開始正式成為地球動物界的新主角。

今天的哺乳動物佔據主流,尤其是人類為代表的哺乳動物。

有個很有意思的數據,就是地球上規模最大的哺乳動物,基本上和人類有關,牛、羊、豬、狗、貓等等,他們的規模遠遠超過了野生動物的規模。

如果地質上發生了巨變,那麼人類及其相關的動物對生態的需求如何?如何來適應新的生態?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

甚至包括溫室效應,到底值得我們多大的關注?

就比如今天的全球變暖,到底是人類活動因素導致的?還是本身地球處於一個變暖周期呢?

我想起了前校長丁仲禮的話,

地球歷史上比現在溫度高十幾度,二氧化碳是現在高10倍的時候都有。

作為當今地球的霸主,人類可以說進化到了非常成功的地步,那麼我們思考前任霸主的興亡史,也是順其自然的。

三、生態價值

同上面類似,一個龐大的族群,恐龍事實上形成了非常龐大的生態系統。

那個年代,爬行類可以說是上天入地無處不在,這種規模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界的植物,微生物共同作用來維持了數億年的穩定。

那麼,到底是什麼時候,這個系統開始出現了不穩定呢?

自然界強大的糾正能力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為何只有鳥類最後躲過了大滅絕?偶然還是必然?

如果存在某些規律,我們今天的人類是否也需要關注這些問題?(儘管人類已經很樸素的開始保護生態了)

其實做進化的很重要一點就是要關注生物和自然的相互作用。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個性狀最後能夠形成,必然是和自然界互作的結果。從恐龍到現在的鳥類,這個進化逐步適應的過程中,應對大自然,獲得更好的生存,必然是一個重要因素。

而且生命的進化從未停止,我們可能不在意的一些地方,有可能已經造成了一系列環境的改變,進一步引發了對生命的選擇。

尤其是當今的人類世,這是一個新概念,目前正在逐步建立和擴散中,就是代表了人類出現後對地球的巨大影響,而由此引發整個生物圈的變化。

就像書中說的樺尺蠖例子

18世紀的英國曼徹斯特地區,山清水秀,綠樹成陰.那裡的森林中生活著一種樺尺蠖,其成蟲是一種飛蛾.它們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長滿地衣的樹幹上.1850年,一些生物學家來這裡考察,發現大多數樺尺蠖成蟲的體色是淺色的,只有少數是深色的,這些深色的樺尺蠖是淺色樺尺蠖在自然條件下的變異類型. 100年以後,也就是1950年,曼徹斯特已經變成了一個工業城市.這裡工廠林立,煙霧瀰漫,工廠排出的煤煙殺死了地衣,結果使樹皮裸露並被燻成黑褐色.這時候,又有一些生物學家到這裡考察,使他們驚訝的是,這裡的深色樺尺蠖變成了常見類型,而淺色的樺尺蠖卻成了少數.

今天的地球,人類大範圍的改造,諸如修路,水電站,航運,捕撈,還有汙染排放等等,肯定會對自然界產生反饋。

這些生態的改變,落到整個生物圈會是什麼樣的影響?

此外,其他的價值也有

比如,恐龍化石有經濟價值、收藏價值啊~~~

以及人類的精神追求和探索之類的,也是意義嘛。

如果擱到古生物學上,還有能源的價值呢,我們今天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能源,它們就是古生物的產物,煤,石油,天然氣等等。

當然,實在想不到,那就是奠定基礎。這一點估計寫過論文的人都熟悉。有創新,那就創新,沒創新,那就是打基礎。

相關焦點

  • 人類研究恐龍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研究人類的起源,也會去了解傍人、西瓦古猿、阿喀琉斯基猴等與我們人類祖先或近或遠的動物。同樣我們研究鳥類的起源,也就會去研究暴龍、梁龍、三角龍、甲龍這些與鳥類祖先同屬於恐龍的動物。人類文明存在的目的就是探索這個世界,人類好比宇宙創造出的一面小鏡子,人類屬於宇宙,宇宙通過人類來了解自己。而了解人類所在的星球上過去發生的事情,以及人類今天所在的世界是怎麼來的,人類本身是怎麼來的,就需要我們去研究古生物,包括恐龍化石。
  • 福建省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及人類為什麼研究恐龍呢?
    在1月12日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恐龍?
    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認為,它們並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測那樣屬於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科學家認為,恐龍是研究整個演化的最佳的媒介,這是為什麼呢?另一個指的是恐龍的種系發生學定義,它是三角龍與現生鳥類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其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後代。為什麼研究恐龍人是自然演化而來的。我們是從非常小的細胞演化來的,從魚到人,一步一步。人類最近的祖先是靈長類。而恐龍是研究整個演化的最佳的媒介。
  • 為什麼地球生命要經歷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
    為什麼地球上的生命要經歷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立刻就想到了「吃橘子之前為什麼要先剝皮」?這好像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橘子就是這樣的,地球生命的演化也是這樣的,難道還存在為什麼嗎?我們也想不通為什麼那顆小行星會撞上地球,如果沒有撞上的話,恐龍現在還可能存在於世,人類文明也不會出現,地球又是另一番面貌。可是,小行星就是撞上了,人類就出現了,歷史就是這樣,事情就是這樣,吃橘子就得先剝皮。
  • 恐龍為什麼滅絕還不確定,但是恐龍為什麼沒有進化成人類
    人為什麼一定要這樣?為什麼一定要有智慧?恐龍活的很好!幾十億年。你可能會認為智力是進化不可侵犯的。我舉個反例:海膽沒有中樞神經系統,但它們的祖先原本就有大腦。你說什麼?人類成功進化成了類人猿,發展到今天,以我們認為的智慧,只有幾百萬年,而真正掌握文明也只有幾千年。人類的發展可以持續幾億年?我們不知道。
  • 為什麼地球上先有恐龍後有人類?
    恐怖的蜥蜴: 為什麼地球上先有恐龍,然後才出現了人類?在中國古動物館中,有一個被稱為鎮館之寶的古生物化石,它就是曾經在重慶展出過的「中國第一龍」。
  • 宇宙探索有什麼意義?人類是否還寄希望於永生,擺脫恐龍的結局?
    那麼你有沒有思考過,人類為什麼要進行宇宙探索?宇宙探索註定是一項超高的投資項目,而結果也可能是零收穫。有人說,人類不想呆在地球上,那樣的話,最終只會是和恐龍一樣的命運。太空探索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目的就是尋找外星生物,那麼找到了外星生物又有什麼意義?
  • 恐龍繁衍之謎要到哪裡找答案
    原標題:恐龍繁衍之謎要到哪裡找答案   隨著考古發現的日益增多儘管如此,關於恐龍仍有很多待解的謎題,而恐龍究竟是如何進行「傳宗接代」的就是其中之一。   繼今年6月底公布琥珀中的古鳥類標本後,12月9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邢立達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教授瑞安·麥凱勒團隊又爆出一個更加驚人的消息:他們在琥珀中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恐龍標本(尾部)。「它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鮮活』的恐龍形態。」邢立達如是說。
  • 中國"最年輕"恐龍足印被發現 研究恐龍滅絕意義大
    中國"最年輕"恐龍足印被發現 研究恐龍滅絕意義大 2015-11-27 08:05:06來源:廣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在太空時代的人類為什麼要研究宇宙?
    所以我們依然會繼續詰問:我們究竟是誰,我們從哪裡而來,宇宙的萬事萬物又是從哪裡來的,它們最後的歸宿在哪裡?這些詰問思考,是發自靈魂內心的問索。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幫助下,我們探索宇宙有了更發達的物質工具,以及更新、更先進的理論工具。
  • 人類到底來源於哪裡?有人認為是外太空,你相信嗎?
    人類到底從哪裡來?大家都知道,自從達爾文提出進化論後,人們都寧願相信,人類是由猿猴進化而來,我們的課本上面也是這麼寫的。可我們接下來再想一下,猿猴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它為什麼就成了人類的祖先呢?人類真的是像進化論說的那樣,由猿猴進化而來的嗎?
  • 恐龍滅絕之後,人類文明卻隔了6500萬年才出現,中間地球經歷什麼
    最近的一個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活動對地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且許多影響都是不可逆的存在。比如導致氣候變暖、全球暖溼化、眾多物種的快速滅絕、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等,許多瀕危物種的棲息地都被人類佔領,甚至有人斷言稱地球即將迎來新一輪的物種滅絕。這也引發了了人類的思考,為什麼人類對地球會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 人類克隆出了綿羊,還克隆了猴子,為什麼就不能克隆只恐龍?
    2017年11月,中國在靈長類動物猴的克隆上取得突破,兩隻猴子相隔十天先後誕生,它們的意義非常巨大,因為靈長類的猴子與人體非常接近,所以可以建立起可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此前的大鼠模型特別是大腦模型上和人體差異巨大
  • 人類之前統治地球的是恐龍,那麼恐龍之前統治地球的是什麼生物?
    「本文章已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地球的發展史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生物的發展史,一批批的生物出現、生存、滅絕,又一批批的生物出現、生存、滅絕,無限反覆演繹著地球的發展變遷。
  • 恐龍都有化石留下,人類始祖的化石為什麼至今未被找到?
    距今幾億年前的古生物化石都能夠順利出土,而我們能夠找到的距今最久遠的人類化石也只有幾百萬年,就連人類之前的地球霸主——恐龍,也留下了不少的化石,而人類的祖先究竟在哪裡?對此,科學家們給出了三種解釋。比如,恐龍化石往往會在地質層中被發現,這是因為它們很有可能經歷了那場巨大的災難,小行星撞擊地球產生的塵埃迅速覆蓋到了恐龍的屍體上,在較長時間內沒有受到外界的幹擾,久而久之遺骸得以石化。
  • 專家披露古生物學界研究成果:帶毛恐龍樹上飛
    本報訊 在很多人看來,古生物學研究的對象主要就是化石,而它的「能力」大多局限於對過去事件的「追述」。但是,在昨天古生物學會80周年慶典上,來自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陳均遠教授卻有不同看法,在他看來,古生物學不僅「記載歷史」,還能「研究未來」。此外,會議還對此前「關注度」極高的「帶毛恐龍」進行詳解。
  • 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在地球上留下一個隕石坑,位置在哪裡?
    當時稱霸地球的是恐龍家族,高大威猛的身體,讓恐龍在當時沒有天敵,雖然那個時候已經有哺乳動物的存在,但是哺乳動物在恐龍面前就是螞蟻一樣渺小,只能躲在暗處,到了晚上偷偷出來活動。恐龍存在並且稱霸地球的時間比人類要漫長很多,人類誕生到現在不過才數百萬年,而人類真正稱霸地球的時間其實不過才十萬年左右。
  • 河北承德發現大量恐龍足跡!為什麼恐龍感覺人類樣子沒變化呢
    央視網消息:中美澳科學家宣布,研究團隊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區恐龍足跡研究,絕大部分足跡分布在承德避暑山莊。據介紹,經過詳細考察,承德地區發現多種類型的恐龍足跡:實雷龍足跡、蹺腳龍足跡、韓國鳥足跡等。承德地區豐富的足跡記錄表明,華北的恐龍演化記錄基本上是連續的。
  • 天天科普 |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但總體而言,恐龍生存的年代的確可以說是巨人的時代。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是什麼決定了恐龍體型大小?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是什麼?恐龍是如何突破體型極限的?我們知道,恐龍尚未滅絕,現今的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我們常吃的禽類——家雞就屬於一類獸腳類恐龍。如果氧氣含量高了,恐龍這類脊椎動物體型就大,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在高氧環境下養雞呢?實際上,就脊椎動物而言,呼吸系統對空氣中氧氣的利用模式是非常主動的。其中,尤其以現生鳥類為甚。鳥類相對於其他脊椎動物,有一個獨特的呼吸系統,叫做「雙重呼吸系統」。
  • 最大的恐龍在哪裡?
    主要研究方向為恐龍的宏觀演化與個體發育、白堊紀東亞與北美恐龍生物群對比。曾參加多次國內外恐龍野外考察。113期現場視頻一、當我們研究恐龍的時候,在研究什麼?Dobzhansky (1973)曾說過,生物學中的所有事情,都需要在演化的框架下進行考慮,所以當我們研究恐龍的時候,本質上是在研究恐龍的演化。那麼,什麼是演化與發育? 1859年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開啟了演化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