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年輕"恐龍足印被發現 研究恐龍滅絕意義大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中國"最年輕"恐龍足印被發現 研究恐龍滅絕意義大
2015-11-27 08:05:06來源:廣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11月27日 08:05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 

  廣州日報韶關訊 (記者卜瑜 通訊員張卿雄、王申娜攝影報導)記者昨日從南雄市有關部門獲悉,世界著名恐龍足跡學家馬丁·洛克利教授和我國古生物學者邢立達博士近日在該市進行了5天科學考察,學者們此次科考發現了中國目前最晚期的恐龍足跡。這次發現對研究恐龍滅絕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古生物學者邢立達是第五次來到南雄。他告訴記者,此次專門邀請世界恐龍足跡學家馬丁·洛克利前來科考的主要目的是尋找並鑑定更多的恐龍足跡,「去年,我們初步確定了對原足跡點的清理範圍,並在此次考察中進行清理。幸運的是,我們找到了一個密度很大的恐龍足跡點。」

  在南雄市油山楊梅坑的鴨嘴龍足跡保護區,學者們將保護區內覆蓋恐龍腳印的紅砂石挖開,進行細緻的探索。他們經過仔細發掘,發現了一批埋藏在紅砂石下的恐龍足跡。馬丁·洛克利表示,此次在南雄的科考成果非常豐富,在8米乘4米的面積裡,發現了大概25個足跡,是由13道行跡構成的。初步判斷是來自白堊紀的最晚期,也可以說是中國目前「最年輕」的恐龍足跡。

  邢立達介紹,這些恐龍足跡初步判斷屬於大型鴨嘴龍類恐龍。這類腳印的主要特徵是:「三趾型加上一個大大的腳跟,也就是呈明顯的四分結構,爪痕和馬蹄很像」。這一類恐龍的主要特點是體形很大,可以達到八九米甚至更大,以植物為食,而且成群活動,就像現在的牛群一樣。

  兇猛馳龍曾在粵北出沒?

  邢立達告訴記者,這次科考成果令人滿意,最有價值的是發現了「大型鴨嘴龍類、小型鴨嘴龍類,以及可能的大型馳龍類等足跡的恐龍腳印,這在中國晚白堊紀保存最好,多樣性較強的足跡點。「大型和小型鴨嘴龍類足跡一起出現,很可能表現了一種社會化群居的證據,比如可能的親子行為。」

  而此次發現的馳龍的足跡則極為罕見,就是《侏羅紀公園》中叱吒風雲的迅猛龍,其足跡目前只發現於各地的下白堊統地層,而且尺寸較小。

  南雄的馳龍足跡長達30餘釐米,代表了一類大型的肉食性馳龍類。但這次發現的馳龍腳印較少,仍需進一步展開發掘以期發現更多腳印展開深入研究。

  據了解,馳龍的成年個體身長通常有2米左右,它比較聰明並具有團隊協作能力,擅長團隊合作進行捕獵,是鴨嘴龍類的致命天敵。

  為南雄申報國家地質公園打下基礎

  據南雄市政府介紹,該市為典型的紅層盆地,盆地內沉積著晚白堊紀到古近紀的紅色砂巖,又稱「南雄紅層」。南雄紅層發現了大量的恐龍、恐龍蛋、龜鱉類脊椎動物化石,尤其是恐龍蛋化石分布廣泛。

  邢立達認為,在華南地區,南雄市是一個具有舉足輕重意義的恐龍化石研究點。「南雄發現了恐龍化石、恐龍足跡化石,還有恐龍蛋化石,這個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難得的,因為這些東西一般不會同時出現在一個較小的區域。」

  學者們希望南雄針對已經裸露在外留有恐龍足跡的巖面進行密閉的保護,並按計劃增加暴露面,使得足跡免受植物根系或其他自然力的破壞,把這一批珍稀的足跡更好地保護起來,防止巖石風化受損。

  邢立達說,南雄再次發現大面積恐龍足跡,為該地區日後申報國家地質公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相關焦點

  • 韓國發現世界上最小恐龍足印,長度僅1釐米,體型或如麻雀大
    秀頜龍 但據每日郵報11月20日報導,有研究團隊在韓國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足印據專家推測,這些足印的主人是小型肉食恐龍,體型大約等同一隻麻雀,甚至可以放進我們的手掌。研究報告於上周四刊登在科學期刊《自然》上。
  • 福建省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及人類為什麼研究恐龍呢?
    馬門溪龍名聲在外,被稱為「亞洲第一龍」 恐龍中所有的大類群都在中國有化石發現,蜥腳類恐龍也不例外。像大家熟悉的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還有今年新報導的神奇靈武龍(Lingwulong shenqi)。
  • 「恐龍迷」,看過來!
    就在前兩天,有一則關於恐龍的消息,非常吸睛:據報導,距離蘭州近百公裡的永靖縣關山鄉發現了恐龍骨骼化石。重要的是,這不是永靖縣第一次發現恐龍骨骼化石,此前在其境內就發現了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
  • 人類研究恐龍的意義是什麼?
    它們的祖先也有著各種各樣已經滅絕的近親或者遠親。我們研究人類的起源,也會去了解傍人、西瓦古猿、阿喀琉斯基猴等與我們人類祖先或近或遠的動物。同樣我們研究鳥類的起源,也就會去研究暴龍、梁龍、三角龍、甲龍這些與鳥類祖先同屬於恐龍的動物。
  • 都知道嘉蔭是中國恐龍之鄉,但你知道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都是啥嗎?
    超過142萬人正在關注9月8日 哈爾濱多雲轉晴 8℃~20℃3-4級轉微風編者按:被譽為「中國第一龍鄉」的黑龍江嘉蔭是我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在這裡曾發現以「滿洲龍」為代表的大型鴨嘴龍類恐龍化石,從此名揚世界。到今年,已經是中國發現恐龍115周年了。那麼,對於中國已發現的恐龍,您了解多少呢?
  • 人類為什麼要研究恐龍?意義在哪裡?
    恐龍作為地球曾經的霸主,到底是如何滅絕的?人類研究恐龍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古生物學真的是一門無意義的學科?這絕對不是一個無聊的問題,至少在學術界,你要獲得國家的科研經費支持,你得告訴評委你的研究意義在哪裡,而不是自我覺得OK。那麼恐龍研究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 恐龍毀滅另有「真兇」,科學家研究發現,恐龍的滅絕是註定的
    研究發現:恐龍滅絕另有「真兇」幸運的是,這一切並沒有發生,不過,在地球演化的過程中,並不是每一次都這麼幸運,而且除了彗星之外,宇宙中的「不速之客」還有小行星,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很多地球史上的生命大滅絕事件,都與小行星撞地球有關,比方說
  • 恐龍毀滅另有「真兇」,科學家研究發現,恐龍的滅絕是註定的
    研究發現:恐龍滅絕另有「真兇」筆者:天行健在地球生命演化的過程中,生命爆發和災難一直都是相輔相成的。比方說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大約42.8億年之前,地球上第一個生命就已經出現了。第一個生命是如何出現的呢?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彗星攜帶著生命的種子光臨了地球。
  • 中國恐龍之鄉,探秘甘肅永靖的前塵往事
    據了解這裡的恐龍足印化石群是1999年8月首次發現,共發現10處足印點,其中對4處進行了重點揭露,足印露出面積2800平方米,產出包含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以及翼龍在內的10類共172組1831枚足印。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全部為人工揭露)、類型最豐富的恐龍足印化石群,也是我國最好的一處翼龍足印產地和世界上保存最長河最清晰的翼龍行跡產地。
  • 江西贛州發現亞洲首例暴龍類足跡 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
    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霸王龍足跡的發現,能否有助於探尋白堊紀世界恐龍種群密碼?在著名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霸王龍因為體型碩大、行動敏捷、生性兇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科學家最新研究:與恐龍食性差異或助鳥類躲過大滅絕
    鄭秋暘/繪圖 攝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與恐龍食性差異或助鳥類躲過大滅絕  中新網北京4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6500萬年前的大滅絕事件中,隕石撞擊地球及頻繁火山活動,使地球終年不見天日,依賴光合作用的植物大量死亡,最終導致植食性、肉食性恐龍等相繼滅絕。
  • 恐龍是如何滅絕的?恐龍滅絕的原因,時間,小行星撞擊,隕石,恐龍滅絕的真相​
    目前,大多數人認為,恐龍滅絕是由於小行星或隕石的撞擊等滅絕事件導致的。少數人認為,恐龍滅絕是由於病毒,或傳染病導致的,但這種可能性不大。《海奧華預言》一書並沒有特別提到恐龍的滅絕。不過,Tom Chalko在其網站上寫道,"在大約500萬年前的時候,地球2顆小衛星中的一顆(2個月亮中的一個)撞向地球,造成全球大災難、洪水等,恐龍就滅絕了。
  • 韓國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 腳底皮膚紋理清晰可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合眾國際社4月9日報導,古生物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組小恐龍的足印,並在每隻足印內都發現了保存完好的腳底皮膚紋理。在新聞發布會上,參與研究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地質學教授馬丁•洛克利表示:「這是人們第一次在一組恐龍足印中發現了整個腳底皮膚紋理。」
  • 恐龍滅絕的原因:關於恐龍滅絕的七種原因
    在遠古時代恐龍是這一片世界的霸主,但是最後滅絕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恐龍滅絕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於是人們對恐龍滅絕做出了很多猜想,有人認為是行星撞擊地球,也有人認為火山大爆發、還有氣候變遷等等一些說法,下面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
  • 亞洲最古老蜥腳類恐龍足跡驚現大足 恐龍在重慶生活至少1億年
    近日,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合作研究的成果問世,發表在SCI雜誌《Swiss Journal  of Geosciences》上。該成果指出,中國重慶發現了亞洲最古老的蜥腳類恐龍形跡,其成果也表明,恐龍在重慶地區至少生存了1億年並留下了大量的化石。這是華龍網記者今(20)日從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獲得的獨家消息。
  • 蘇格蘭現恐龍腳印 專家:越是研究天空島就越能發現更多的恐龍腳印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在同一地點發現了獸腳類恐龍的腳印。而在2015年,天空島上也曾發現了一些恐龍腳印,這些恐龍相對年輕,體型也相對較小。地質學家說,這些新發現很重要,因為中侏羅世時期的恐龍活動證據很少,在世界範圍內也鮮有這樣的化石遺址。這些發現進一步證明,在進化的關鍵時期,恐龍曾在天空島廣泛存在。它還表明,很多恐龍並不僅限於生活在陸地上,它們經常生活在水邊,可以穿越古老的洩湖去覓食。
  • 雷龍(恐龍):名聲頗大的恐龍之一
    因為由瑪什先生用來描述的兩塊頭骨,其中一塊頭骨距體骨發現地有七公裡多,而另一塊頭骨距這塊頭骨還有七百多公裡之遙。」我們也應當知道,曾有研究人員介紹的恐龍的定義是:「恐龍包括這些生物:三角龍,麻雀,它倆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該祖先的所有後代」。人們一般將恐龍分為三個支系,即鳥臀目、蜥腳形亞目和獸腳亞目。
  • 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或將被博物館保存 母親:他愛看恐龍科普,我們...
    ,被稱為「國內最小年紀恐龍足跡發現者」。   據男孩睿睿母親苟女士稱,在帶睿睿回四川通江老家後,睿睿指出疑似恐龍足跡,苟女士通過微博私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古生物學者邢立達進行求證。經邢立達鑑定,睿睿發現的化石為白堊紀時期恐龍足跡。據悉,專家團隊已前往考察,證實其系獸腳類肉食性恐龍所留,屬於實雷龍足跡類。邢立達告訴荔枝新聞,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將足跡石塊在博物館保存與展覽,當地稱會考慮這個建議。
  • 十大關於恐龍滅絕的最怪異的想法
    原標題:十大關於恐龍滅絕的最怪異的想法 十大關於恐龍滅絕的最怪異的想法  (化石網/獸王編譯)專業和業餘的古生物學家,想到的一些關於恐龍如何從地球上消失的奇怪的解釋  在恐龍身上發生了什麼事?
  • 圖:馬陵山發現巨型足印化石群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   7月15日,在山東省郯城縣馬陵山,考古人員正在測量一批足印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