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發現大量恐龍足跡!為什麼恐龍感覺人類樣子沒變化呢

2021-01-17 騰訊網

央視網消息:中美澳科學家宣布,研究團隊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區恐龍足跡研究,絕大部分足跡分布在承德避暑山莊。據介紹,經過詳細考察,承德地區發現多種類型的恐龍足跡:實雷龍足跡、蹺腳龍足跡、韓國鳥足跡等。承德地區豐富的足跡記錄表明,華北的恐龍演化記錄基本上是連續的。

為什麼恐龍感覺人類樣子沒變化呢?

恐龍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開始,大滅絕大大減少陸棲脊椎動物的多樣性,改變了物種進化輻射格局。大滅絕後進化出來的物種中,最早出現的是祖龍類(archosaur),祖龍屬是所有鱷魚、翼龍、鳥類、恐龍和許多其他爬行動物譜系最早的直系祖先。

三疊紀是祖龍的全盛時期,許多類群進化並輻射成各種各樣的形式,但恐龍是相對較晚出現的。直到大約2.3億年前三疊紀末,第一個真正的恐龍出現。目前發現的最早出現的一批恐龍包括兔鱷(Lagosuchus)和阿希利龍(Asilisaurus),兔鱷體型相對較小不足1米,生活在溫暖的南方,與其他的祖龍生活在早三疊紀的南美洲森林中。

三疊紀末期的另一次大滅絕導致許多祖龍滅絕,恐龍存活下來開始崛起為生態霸主

恐龍在進化的早期就分裂成兩個主要的類群——蜥臀目(包括獸腳亞目和蜥腳亞目)和鳥臀目(包括鴨嘴龍、角龍和甲龍等多種恐龍),在侏羅紀,這些類群中的譜系進一步進化成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物種。新類型的大型食肉獸腳亞目(包括霸王龍和迅猛龍)和蜥腳亞目(如)開始出現。雖然早期的鳥臀目並不多,但在侏羅紀時期,鳥臀目也迅速輻射,進化出許多新物種。

事實上,侏羅紀早期不僅恐龍數量增多,而且它們之間的差異也越來越大,形態和體型大小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及差異。最大的阿根廷龍重達90噸,是最小的中生代恐龍體重的600萬倍。

在侏羅紀初期這些主要的恐龍家系建立之後,進化繼續進行,但根據研究顯示,恐龍的適應速度在白堊紀後期急劇放緩,恐龍的物種形成和多樣化的速度減慢,最後由於流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為恐龍的崛起鋪平了道路,白堊紀/第三紀大滅絕也為哺乳動物的崛起掃清了道路。

我們以人屬(Homo)為討論對象,最早的人屬成員是南方古(Australopithecus),長這個樣子。

之後人屬之中又出現了13個種,包括我們智人。如果你仔細觀察人屬在450萬年間的變化,會發現身體結構的變化並不大,真正的不同其實是大腦及所產生的意識和認知能力等。我們人類巨大的變化其實是在認識世界、製造工具、產生語言和文字,最終建立文明。

圖註:正在打制石器的直立人,圖片來自網絡

總之,恐龍是包括了1000多種物種的總稱,而現在的人類僅僅只是一個物種,即使追溯到200多萬年前的最早的人屬——能人開始,也才14個物種。

(本圖文均摘自網際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河北5A級景區發現恐龍足跡!數量大!保存完好!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作為國家首批5A級景區因皇家園林兼避暑勝地名聞遐邇今天承德避暑山莊再次引人矚目這裡發現了大量恐龍足跡!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首批5A級景區,是中國現存最大古典皇家園林,其「形貌如中華成一統,名勝集全國於一園,文化融華夏五千年」。這次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內發現大量侏羅紀恐龍足跡,而且保存完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
  • 河北承德存在大量侏羅紀恐龍足跡,科學家如何尋找化石證據?
    日前,中美澳科學家宣布,研究團隊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區的恐龍足跡研究,絕大部分分布在承德避暑山莊。對古生物學家來說,通過地質圖就知道地球表面哪個區域可能有哪類化石,那麼科學家是如何尋找恐龍化石的呢?我剛才講了我們典型區域是戈壁沙漠地區,但是還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尋找化石的,比如說北京的周邊地區,大家去河北旅遊走遠一點到遼寧你發現那裡有很多山脈不是很高,但你走近仔細看,你發現山脈當中有一種特殊巖石就是頁巖,這對保存軟體組織像羽毛痕跡非常有利。過去這些年,遼西和周邊地區科學家發現很多很有意思的化石,這個地方找化石跟我剛才講戈壁沙漠地區找化石完全不同的環境。
  • 福建省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及人類為什麼研究恐龍呢?
    在1月12日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 伶盜龍、實雷龍、蹺腳龍在這裡出沒過,承德避暑山莊發現大量侏羅紀...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2019年12月6日,中美澳科學家宣布,他們的研究團隊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區的恐龍足跡研究。令人稱奇的是,絕大部分足跡分布在承德避暑山莊,這個世界聞名的中國皇家園林的地面上,是世界罕見的古生物遺蹟化石與人文歷史相結合的案例。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這個地方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吉林延邊發現大量白堊紀恐龍足跡
    新華社長春3月11日電(記者 姚友明) 日前中外古生物學者聯合宣布,他們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發現了恐龍足跡群,這為研究我國乃至東北亞白堊紀恐龍動物群的分布以及多樣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英國權威學術雜誌《白堊紀研究》上,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青年學者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教授、韓國晉州國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部金景洙教授和韓國國家文化遺產研究所科學保護部林鍾悳主任等專家學者共同署名發表文章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圖為2020年11月10日,福建上杭,考古現場發現的鴨嘴龍類足跡。(圖片來源:中新社)中新社報導,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 「落鳳坡」恐龍足跡化石及其發現經過
    當得知此傳說後,我走訪了樣田鄉楊家墳村的村民群眾,詳細了解了「落風坡「鳳凰足跡」的有關情況。2001年2月我騎自行車到「落風坡」進行了實地調查,果然,發現在赭紅色的沙粒巖上完好無損地保留著大量的形如雞爪一樣的「鳳凰足跡」,如群眾所傳說的情形一樣,令我激動不已。次日,相約職教中心的幾位教師專程赴落風坡」進行詳細的測量、拍照。
  • 承德現恐龍足跡遭網友調侃,恐龍家族各種家居同款也很有趣
    12月6日,中美澳科學家宣布,近300個恐龍腳印分布在150多個鋪路石上,並且絕大部分足跡分布在承德避暑山莊內。引發了網友的眾多調侃,一條條都特別歡樂。網友一:「恐龍也需要避暑? 」;網友二:「你在哪兒?承德侏羅紀公園」。
  • 恐龍出沒請注意!山東發現恐龍足跡,Toread熱推「恐龍衣」
    如此炫酷的AR恐龍是不是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呢?就在昨天中美澳恐龍足跡考察隊的專家學者在山東郯城李莊發現了一個大型恐龍足跡點有300多個、7種類型的恐龍足跡其中包括熱映電影《侏羅紀世界2》中迅猛龍「布魯」所屬的恐爪龍類恐龍足跡且是四道平行足跡證明了其群居特性
  • 福建首次發現8000萬年前恐龍足跡
    考古現場發現的恐龍足跡 (供圖)中國日報福州1月12日電(記者 胡美東) 12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龍巖繼續發現50餘枚恐龍足跡
    ▲發現恐龍足跡的小山丘已披上層層「外衣」▲從遠處觀看這座小山丘▲足跡化石發現地邊上的巖石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在龍巖上杭共發現240餘枚,距今8000萬年,系我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消息一出,引發眾多關注並點讚:龍巖乃真「龍巖」!
  • 5歲男童發現恐龍足跡,竟緣於學了少年得到的恐龍課
    十一期間,四川一5歲萌娃度假時,發現一億多年前恐龍腳印,打破記錄,成為國內最小恐龍足跡發現者。  據了解,這位5歲的楊哲睿小朋友對自然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更是個十足的恐龍迷。楊哲睿在少年得到App上學習了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開設的恐龍課,了解到不少的恐龍知識。
  •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各趾平行的獸腳類恐龍足跡蜥腳類恐龍行跡近日,中外科學家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並對進一步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以恢復該地區古環境及其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此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邱亮、醜春永、王董浩、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教授等學者共同參與。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地質學知名期刊《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上。
  • 依蘭發現大面積早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此次發現的僅有趾跡的鳥腳類恐龍足跡。  繼24日依蘭隕石坑被發現的消息公布後,25日,科研人員宣布在哈爾濱市又發現了一處史前遺蹟——早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具體地點還是在依蘭。  當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中外科學家宣布,研究團隊在依蘭縣境內發現大量恐龍足跡化石。這是我省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並對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 五歲娃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真是恐龍腳印!
    ,為此,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特地趕往四川通江縣毛浴鎮考證,沒想到結果還真是,而這也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本次四川之行,源於今年國慶期間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從小喜歡自然科學,這次和父母回四川老家,聽外公說山石上有超大號"雞腳印",小傢伙看了以後推斷這是恐龍足跡。
  • 「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
    層面的恐龍足跡非常密集邢立達剛攀上山坡,老遠就在鈕科程腳邊和在當地人挖出的植樹的凹坑之間,看到了一個保存良好的、清晰的三趾型足跡,足跡末端有著非常明顯的爪痕,肯定是動物所留,當場就尖叫起來:「恐龍足跡!這肯定是恐龍足跡!」。考察隊員聚攏了過來,都興奮不已,誰都沒想到在考察的第二天就找到了恐龍在福建生活的證據。很快,考察隊員在周遭的巖面上發現了更多的足跡。
  • 首個「有羽毛恐龍」足跡被發現 形狀像大鳥
    明天,中國與美國古生物學家將聯合公布一個重要的發現:他們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了帶毛恐龍的足跡化石,記者特地採訪了研究者之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邢立達,向讀者呈現這一發現的全貌。1首次發現功在「熱河」這塊足跡化石是在遼寧省四合屯距今約1.28億年的地層中發現的,上面有三個半清晰的恐龍足跡。四合屯是「熱河生物群」最重要的發掘地點之一。20世紀早期,遼西地區根據當時的行政區劃屬於「熱河省」。
  • 肉食性恐龍?重慶歌樂山發現疑似罕見恐龍足跡
    萬萬沒想到,能在主城區發現恐龍足跡。7月9日,古生物學者邢立達通過微博發布重慶主城區發現侏羅紀恐龍活動證據的獨家視頻。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隨即聯繫上邢立達,此時他正在甘肅野外考察。他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早前,他從一位地質工作者處了解到,在重慶歌樂山上發現了「恐龍足跡」。
  • 發現恐龍足跡化石 系延安首例
    近日,延長油田杏子川採油廠職工在延安市安塞油區地質勘查時,發現恐龍足跡化石一事已獲得國內古生物學專家現場考證屬實。據了解,這是延安市區域內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首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