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邊發現大量白堊紀恐龍足跡

2021-01-15 騰訊網

新華社長春3月11日電(記者 姚友明) 日前中外古生物學者聯合宣布,他們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發現了恐龍足跡群,這為研究我國乃至東北亞白堊紀恐龍動物群的分布以及多樣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英國權威學術雜誌《白堊紀研究》上,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青年學者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教授、韓國晉州國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部金景洙教授和韓國國家文化遺產研究所科學保護部林鍾悳主任等專家學者共同署名發表文章,描述了這批珍貴的標本。

邢立達告訴新華社記者,這個化石點位於延邊州龍井市銅佛寺鎮山郊公路一側,約20年前曾率先被日本學者發現,但當時其做的研究相對簡單。「我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展開新探索,然後發現了大量新的足跡。此次發現了巨大的鴨嘴龍類足跡,其完整尺寸推測可達55釐米,造跡者恐龍體長能達7米以上,是非常大型的恐龍。」

學者們研究後認為,與這些大型鴨嘴龍類恐龍生活在一起的還有兇猛的肉食性恐龍,這些肉食性恐龍足跡大小差別較大,最大的足跡可達43釐米,最小的只有21釐米,前者造跡者的體型推斷為約5至6米,後者造跡者的體型為前者的一半。所有這些足跡摻雜在一起,顯得非常雜亂,這表明延邊地區曾是肉食性恐龍經常出沒的區域。

邢立達所在團隊認為,此次在延邊的恐龍足跡發現不僅為復原該地區恐龍時代的面貌有著很大的幫助,而且促進了不同區域恐龍動物群之間的對比。學者們還推斷說,在距今1億年前的白堊紀,發現恐龍足跡的區域很可能是一片湖泊的淺水邊緣,大量恐龍曾在那裡戲水、捕食。

去年5月,延邊州首府延吉市帽兒山東北坡山上,就曾發現白堊紀中期古生物化石。

「延吉和龍井的這兩個化石點的地層不一樣,但都屬於白堊紀的,兩者應該有某種程度的關聯。這也將是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點。」邢立達表示。(完)

相關焦點

  • 四川古藺再發現一組白堊紀時期恐龍足跡化石
    近幾年來,在瀘州市古藺縣黃荊鎮,出土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完整的白堊紀時期恐龍足跡化石。,這填補了四川盆地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發現很少的空白。「因為以前四川盆地發現的主要是骨骼化石,而且是在侏羅紀時期的特別多,白堊紀的幾乎沒有什麼發現。古藺白堊紀恐龍足跡的發現,填補了這樣一個空白,所以這就是它的意義所在。而且這個恐龍足跡的發現,對於我們研究白堊紀時期四川盆地的生態環境、地質背景,意義非常重大。」
  • 綦江發現世界最大白堊紀水鳥足跡 曾被認為是小型獸腳類恐龍的足跡
    (中國地質大學供圖)  重慶日報訊 (記者何欣)近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獲悉,中外古生物學者宣稱,他們在綦江區三角鎮紅巖坪村蓮花保寨發現了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白堊紀水鳥足跡,這些距今約一億年的足跡改寫了中國的下白堊統地層還沒發現過大型的水鳥骨骼化石的歷史,對研究早期鳥類的演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 廣東發現大量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 恐龍為何偏愛這裡?
    惠州:2014年7月,惠州在市區東平二街三丈崗附近發現恐龍化石,現珍藏於惠州博物館。該化石屬於甲龍類恐龍化石,屬於中生代白堊紀(距今約6550萬年至6850萬年)。後經過初步清理,發現疑似恐龍肩胛骨1塊、疑似肋骨數條。此外,惠州也曾多次發現恐龍蛋化石,包括奧林匹克花園工地等至少4處。
  • 韓國發現白堊紀恐龍足跡 腳底皮膚紋理清晰可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合眾國際社4月9日報導,古生物學家在韓國發現了一組小恐龍的足印,並在每隻足印內都發現了保存完好的腳底皮膚紋理。在新聞發布會上,參與研究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地質學教授馬丁•洛克利表示:「這是人們第一次在一組恐龍足印中發現了整個腳底皮膚紋理。」
  • 江西贛州發現亞洲首例暴龍類足跡 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
    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霸王龍足跡的發現,能否有助於探尋白堊紀世界恐龍種群密碼?在著名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霸王龍因為體型碩大、行動敏捷、生性兇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吉林延邊發現恐龍化石群 距今約1億3千萬年
    央廣網延吉6月3日消息(記者 劉源源,延邊臺記者 趙陽) 吉林省東南部延吉市,近日首次發現恐龍化石群。專家初步鑑定,這是距今約1億3千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化石,而且是一個非常密集的恐龍化石群體。目前現場至少能復原兩隻完整的成年恐龍化石。專家稱,它們是被原地埋藏的,位置沒有發生過變動,保存比較完好。不排除是群體性的恐龍墓地的可能。將對中國恐龍化石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 福建首次發現8000萬年前恐龍足跡
    考古現場發現的恐龍足跡 (供圖)中國日報福州1月12日電(記者 胡美東) 12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這是我省首個大規模白堊紀恐龍足跡點,依蘭史前到底發生了啥...
    □郝政焱 本報記者 郝欣  繼24日依蘭隕石坑被發現的消息公布後,25日,科研人員宣布在哈市又發現了一處史前遺蹟——白堊紀恐龍足跡群,具體地點還是在依蘭。  當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中外科學家宣布,其研究團隊在依蘭縣境內發現大量恐龍足跡化石。這是我省第一個大規模白堊紀恐龍足跡點。
  • 浙江自然博物館發現我省最早的恐龍足跡化石
    我省是恐龍化石最多的省份之一,已在18個縣市區發現恐龍骨骼、恐龍蛋和恐龍足跡化石,東陽市還被命名為恐龍之鄉。迄今以我省發現的恐龍化石命名的恐龍種類,有浙江吉蘭泰龍、麗水浙江龍、中國東陽龍、天台越龍和東陽盾龍等6種恐龍,此外還有恐龍化石正在鑑定研究中,不久就會有新種恐龍被命名。我省此前發現的恐龍化石都在白堊紀的中晚期,同位素測定年齡為距今1億年左右。
  •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各趾平行的獸腳類恐龍足跡蜥腳類恐龍行跡近日,中外科學家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黑龍江化石資源豐富,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俄羅斯學者在黑龍江北部嘉蔭地區龍骨山晚白堊世漁亮子組發現了滿洲龍,它屬於鴨嘴龍類恐龍。該化石點還有暴龍類、馳龍類、鯊齒龍類、大盜龍類、似鳥龍類化石發現,但鴨嘴龍類的化石佔絕大多數。
  • 河北承德發現大量恐龍足跡!為什麼恐龍感覺人類樣子沒變化呢
    央視網消息:中美澳科學家宣布,研究團隊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區恐龍足跡研究,絕大部分足跡分布在承德避暑山莊。據介紹,經過詳細考察,承德地區發現多種類型的恐龍足跡:實雷龍足跡、蹺腳龍足跡、韓國鳥足跡等。承德地區豐富的足跡記錄表明,華北的恐龍演化記錄基本上是連續的。
  • 吉林延邊發現野生紫貂,紫貂為什麼不是紫色的
    最近,吉林延邊仙峰國家森林公園發現了3隻野生紫貂,根據高清攝像機拍攝的影像顯示,它們時不時的在樹上攀爬跳躍,時不時埋頭刨挖,在厚厚的積雪上留下了一排排腳印,顯得非常可愛,受長白山獨特氣候影響,這裡的動植物資源豐富,就算是冬季也有許多動物,鳥類活動。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肉食性恐龍足跡之一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7月29日,中外古生物學家的專家學者宣布,他們在江西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
    次日,在進一步的清掃化石所在的層面後,十個、數十個、上百個足跡逐漸被發現,從而揭開了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的序幕。足跡已被發現,化石還會遠嗎?表面上看,福建位於江西的東邊,地理上相連,江西的紅層目前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蛋化石和少部分骨骼化石。然而,在地質上,兩地卻有著較大差別。福建省東部由於燕山運動,被大量火山巖覆蓋,只有閩西和閩北有少量晚白堊世紅層。
  • 龍巖繼續發現50餘枚恐龍足跡
    ▲發現恐龍足跡的小山丘已披上層層「外衣」▲從遠處觀看這座小山丘▲足跡化石發現地邊上的巖石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在龍巖上杭共發現240餘枚,距今8000萬年,系我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消息一出,引發眾多關注並點讚:龍巖乃真「龍巖」!
  •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1-01-13 09:58    央視新聞訊 1月12日,福建對外發布一項重大考古發現。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距今約8000萬年,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不僅是福建省內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也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福建上杭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據初步勘察,該恐龍足跡點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距今約8000萬年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
  • 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240餘枚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新聞發布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汀江之畔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表面上看,福建位於江西的東邊,地理上相連,江西的紅層目前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蛋化石和少部分骨骼化石。然而,在地質上,兩地卻有著較大差別。福建省東部由於燕山運動,被大量火山巖覆蓋,只有閩西和閩北有少量晚白堊世紅層。而且這些紅層零星分布在白堊紀華東南地區的大量斷裂帶之間,比較分散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