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河北5A級景區發現恐龍足跡!數量大!保存完好!

2020-11-24 澎湃新聞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

作為國家首批5A級景區

因皇家園林兼避暑勝地名聞遐邇

今天

承德避暑山莊再次引人矚目

這裡發現了大量恐龍足跡!

今天上午

中美澳科學家宣布

他們的研究團隊歷時12年

完成了承德地區恐龍足跡研究

他們共同研究的成果論文

發表在國際知名古生物學期刊

承德避暑山莊發現的恐龍足跡

終於得到權威的官方回應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地面上

發現的侏羅紀恐龍足跡

數量大且保存完好

對研究恐龍的演化

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

避暑山莊地面的恐龍足跡

12月6日,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共同召開「避暑山莊恐龍足跡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承德市文物局調研員周餘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萬曉樵,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學者邢立達出席了發布會。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首批5A級景區,是中國現存最大古典皇家園林,其「形貌如中華成一統,名勝集全國於一園,文化融華夏五千年」。

這次在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內發現大量侏羅紀恐龍足跡,而且保存完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

避暑山莊恐龍足跡成為國際古生物學者研究關注的焦點,這讓「多元化」的避暑山莊再次呈現在世界舞臺。

須彌福壽之廟地面足跡

避暑山莊發現的恐龍足跡

避暑山莊發現恐龍足跡

獲官方權威機構證實

避暑山莊發現恐龍足跡雖然一直備受各界媒體關注,多年來一直有媒體陸續報導,但從沒得到官方權威機構證實。

這次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馬丁•洛克利(Martin G .Lockley)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安東尼•羅米裡奧博士(Anthony Romilio)共同研究的成果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古生物學期刊《白堊紀研究》上,是對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發現大量侏羅紀恐龍足跡最為權威的官方回應。

邢立達與他的團隊在承德避暑山莊進行實地考察

本次歷時12年的考察發現了一個多元化的土城子(地質層名稱,該地質層厚達一千米以上)恐龍動物群。該動物群顯然是由蜥臀目(包括獸腳類和蜥腳類)組成,其中又以獸腳類、鳥類佔絕大多數。

承德地區這些豐富的足跡記錄表明,華北的恐龍演化記錄基本上是連續的,從燕遼生物群開始,到土城子足跡動物群,再到熱河生物群。

據介紹,以帶毛的恐龍、原始的哺乳類動物和被子植物為代表的中國東北部的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舉世聞名,前者距今約1.67億年,後者約1.35億年,之前這兩個生物群之間有關脊椎動物化石的記錄始終是個空白。

而土城子組的發現應該是稍稍填補了這項空白,目前僅發現有朝陽龍、宣化角龍和腕龍類的骨骼化石。而這次承德土城子組發現的大量恐龍足跡,則是對動物群演變過程的重要補充。

避暑山莊發現的恐龍足跡

避暑山莊發現的恐龍足跡

土城子組大量恐龍足跡

是如何發現的?

據萬曉樵教授介紹,在冀北、遼西、內蒙古一帶分布著一套較厚的地層,地質學上稱之為「土城子組」。

01

1992年4月5日

哈佛大學的生態學家福曼(Richard T. T. orman)和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黃潤華在承德旅遊期間,首次在承德避暑山莊的熱河泉東側和東南側的厚石板上發現了超過20個恐龍和鳥類腳印。而後,在須彌福壽廟正門和牌樓的厚石板上發現了超過40個長度在6釐米到20釐米之間的恐龍和鳥類腳印。

02

1992年的4月21日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郭建崴和尤海魯對承德地區進行了調查並且在熱河泉附近的鋪路石板表面上發現了單個的足跡化石。

03

2006年

科羅拉多大學(丹佛)馬丁•洛克利教授(Martin G. Lockley)等學者描述了該地區發現的一塊厚石板上的四個鳥類足跡,歸入水生鳥足跡(Aquatilavipes)。

04

2007年開始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團隊陸續對避暑山莊、須彌福壽之廟和普陀宗成廟(小布達拉宮)等地的大量恐龍足跡化石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發現這些化石均採自距離避暑山莊二十公裡的麻地溝村。

足跡化石的原產地——麻地溝村

從這些足跡化石推斷,距今1.5億年前的承德應該是一片較為平靜淺水湖畔,有著平坦的沙地。這也是各種小蟲與恐龍能留下足跡的先決條件。

麻地溝足跡點海拔約800米,西坡和北坡均有民居分布,這些建築不少都是由當地的石頭搭建而成。在1979年至80年代初,承德避暑山莊和八座周圍寺廟的維修都採用了這些地區的石板。

避暑山莊發現的恐龍足跡

2001年的春天,承德縣政府宣布將麻地溝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在麻地溝遺留的足跡已經不多,大量的足跡保存在避暑山莊的地面上。

經過詳細的考察

該區至少保存了

以下幾種類型的恐龍足跡

一、恐爪龍類足跡

馳龍類足跡造跡者為小型馳龍類

產於麻地溝足跡點,平均長度為8.7釐米,足跡具有兩趾印痕(第III 趾和第IV 趾)和圓形腳跟,這種形態表明了其與恐爪龍類的親緣關係,被歸入伶盜龍足跡(Velociraptorichnus)。

恐爪龍類足跡在世界上的發現較少,目前僅有我國山東的馳龍足跡、四川的伶盜龍足跡、韓國的哈曼馳龍型足跡等。這些足跡都發現在白堊紀早期,而土城子組此前發現過猛龍足跡,是這個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

承德地區發現的馳龍足跡化石

恐爪龍類恐龍包括了伶盜龍類與傷齒龍類,這類恐龍的共通之處就是它們都長著大型的、彈簧刀般的第Ⅱ腳趾,這是它們捕獵的「殺手鐧」。

有趣的是,該第Ⅱ腳趾在恐龍平時行走時並不與地面接觸,於是就留下了兩趾型的足跡,這些足跡統稱恐爪龍類足跡。

二、實雷龍足跡(Eubrontes)

和蹺腳龍足跡(Grallator)

實雷龍足跡造跡者為中型肉食恐龍

蹺腳龍足跡造跡者為小型肉食恐龍

分布在承德各個足跡點,這些三趾足跡至少有140個足跡,其中130個是完整的足跡。這些足跡平均長13.4釐米,長度在4.1釐米到23.4釐米之間變化,其中長度小於10釐米的足跡被歸為小型足跡,長度在10釐米到20釐米的足跡被歸為中型足跡,長度大於20釐米的被歸為大型足跡。

所有的足跡中,以中型足跡為主。

這些足跡分為兩個類型,形態類型A,中趾比較短,屬於獸腳類恐龍足跡中的實雷龍足跡(Eubrontes),形態類型B,中趾比較長,歸屬於蹺腳龍足跡(Grallator)。

這些足跡屬於兩足行走的中小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所留,由於沉積物比較柔軟潮溼,因此腳墊不是很清楚,末端的爪痕明顯,功能趾為第二、三、四趾,只有極個別足跡留下拇趾跡。

三、韓國鳥足跡(Koreanaornis)

分布於麻地溝足跡點。該足跡點保存了至少四條連續的三趾行跡。

這些足跡平均最大長度為3.4釐米,最小長度為2.5釐米,最大長度為4.6釐米。從形態上看,這些鳥類足跡被歸為韓國鳥足跡類型。

韓國鳥足跡最初發現於韓國鹹安郡,是一類非常典型的中生代鳥類足跡。韓國鳥足跡屬於鴴鷸類足跡,鴴鷸類在英文中被稱為Shorebirds,直譯為濱鳥類,這些鳥類中最大的不過體長70釐米,體重400餘克,因此也稱之為小型涉禽。

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大部分時間棲息於各種溼地,主要以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為食,絕大多數種類有遷徙習性。

四、可能的雷龍足跡(Brontopodus)

承德避暑山莊足跡點產生了一些橢圓形的痕跡,長度28.9釐米,寬22.6釐米。在形態上類似於蜥腳類動物的後足跡,例如白堊紀最出名的蜥腳類動物足跡:雷龍足跡(Brontopodus)。但是,由於保存較差,沒有行跡,目前還不能完全確認。

來源/燕趙都市報

燕都融媒體記者/張斌

編輯/吳光豔

往期精彩回顧

原標題:《官宣!河北5A級景區發現恐龍足跡!數量大!保存完好!》

相關焦點

  • 古藺黃荊發現國內最清晰恐龍足跡丨專家還原一億年前的恐龍生活場景
    7月中旬,古藺縣黃荊鎮原林村金魚溪發現實雷龍足跡;兩天後,黃荊景區長灘再次發現多組蜥腳類恐龍足跡。短時間內,古藺黃荊連續發現兩處恐龍腳印,引起了古生物專家的重視。多米,是典型的白堊系紅色砂巖中山峽谷丹霞地貌區,也是地球同緯度(北緯28度)唯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原始常綠闊葉林區。
  • 古藺黃荊發現國內最清晰恐龍足跡丨專家還原一億年前的恐龍生活場景
    7月中旬,古藺縣黃荊鎮原林村金魚溪發現實雷龍足跡;兩天後,黃荊景區長灘再次發現多組蜥腳類恐龍足跡。短時間內,古藺黃荊連續發現兩處恐龍腳印,引起了古生物專家的重視。,面積433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高達96%以上,平均海拔1300多米,是典型的白堊系紅色砂巖中山峽谷丹霞地貌區,也是地球同緯度(北緯28度)唯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原始常綠闊葉林區。
  • 重磅官宣!福建發現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群
    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FM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此次在龍巖上杭發現有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造跡者(恐龍)。
  • 「落鳳坡」恐龍足跡化石及其發現經過
    當得知此傳說後,我走訪了樣田鄉楊家墳村的村民群眾,詳細了解了「落風坡「鳳凰足跡」的有關情況。2001年2月我騎自行車到「落風坡」進行了實地調查,果然,發現在赭紅色的沙粒巖上完好無損地保留著大量的形如雞爪一樣的「鳳凰足跡」,如群眾所傳說的情形一樣,令我激動不已。次日,相約職教中心的幾位教師專程赴落風坡」進行詳細的測量、拍照。
  • 英國發現大量保存完好恐龍腳印化石 細節清晰可見
    英國發現大量保存完好恐龍腳印化石3) "← →"翻頁 近日,英國考古學家在東蘇塞克斯黑斯廷發現了至少由
  • 韓國最袖珍恐龍足跡化石上留有皮膚印痕
    這是因為在一個足跡上,研究人員觀察到小龍踩壞了一個雨痕,從而證明了先下雨,後有恐龍經過。    小龍足跡的鱗片模式與其他肉食性獸腳類恐龍足跡相似,而明顯區別於古鳥類的腳底鱗片模式。此前發現的其他肉食性獸腳類恐龍足跡的鱗片要大得多,其鱗片直徑可達兩釐米左右,約一個硬幣大。這表明所有獸腳類恐龍都有類似的鱗片模式。
  • 河北承德發現大量恐龍足跡!為什麼恐龍感覺人類樣子沒變化呢
    央視網消息:中美澳科學家宣布,研究團隊完成了河北承德地區恐龍足跡研究,絕大部分足跡分布在承德避暑山莊。據介紹,經過詳細考察,承德地區發現多種類型的恐龍足跡:實雷龍足跡、蹺腳龍足跡、韓國鳥足跡等。承德地區豐富的足跡記錄表明,華北的恐龍演化記錄基本上是連續的。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發現迄今中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多樣性最高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中國網海峽1月12日訊(彭成燦) 1月12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有關情況。據悉,這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足跡,填補了福建省發現恐龍方面的空白。還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保存最好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 福建首次發現8000萬年前恐龍足跡
    考古現場發現的恐龍足跡 (供圖)中國日報福州1月12日電(記者 胡美東) 12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零」的突破:福建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
    次日,在進一步的清掃化石所在的層面後,十個、數十個、上百個足跡逐漸被發現,從而揭開了上杭恐龍足跡群大發現的序幕。足跡已被發現,化石還會遠嗎?表面上看,福建位於江西的東邊,地理上相連,江西的紅層目前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蛋化石和少部分骨骼化石。然而,在地質上,兩地卻有著較大差別。福建省東部由於燕山運動,被大量火山巖覆蓋,只有閩西和閩北有少量晚白堊世紅層。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保存需連續的陸相沉積巖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肖和勇 劉默涵 蔣巧玲)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龍巖市上杭縣發現的恐龍足跡群化石有關情況。  福建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說,福建為什麼在恐龍方面一直是空白?恐龍化石的保存需要連續的陸相沉積巖。
  • 肉食性恐龍?重慶歌樂山發現疑似罕見恐龍足跡
    萬萬沒想到,能在主城區發現恐龍足跡。7月9日,古生物學者邢立達通過微博發布重慶主城區發現侏羅紀恐龍活動證據的獨家視頻。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隨即聯繫上邢立達,此時他正在甘肅野外考察。他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早前,他從一位地質工作者處了解到,在重慶歌樂山上發現了「恐龍足跡」。
  • 5歲男孩發現恐龍足跡或將被博物館保存 母親:他愛看恐龍科普,我們...
    ,被稱為「國內最小年紀恐龍足跡發現者」。   據男孩睿睿母親苟女士稱,在帶睿睿回四川通江老家後,睿睿指出疑似恐龍足跡,苟女士通過微博私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古生物學者邢立達進行求證。經邢立達鑑定,睿睿發現的化石為白堊紀時期恐龍足跡。據悉,專家團隊已前往考察,證實其系獸腳類肉食性恐龍所留,屬於實雷龍足跡類。邢立達告訴荔枝新聞,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將足跡石塊在博物館保存與展覽,當地稱會考慮這個建議。
  • 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距今8000萬年共240餘枚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 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
  • 西藏昌都發現恐龍足跡群—新聞—科學網
    考察隊在巖壁上考察恐龍足跡 馬門溪龍類復原圖 12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發現了多處蜥腳類恐龍足跡點。此次發現增加了昌都地區的恐龍足跡數量,豐富了當地恐龍足跡類型,並擴大了西南地區的恐龍的分布範圍。
  • 為何中國這個5A級的景區被遊客稱之為最良心景區呢?網友:點讚
    為何中國這個5A級的景區被遊客稱之為最良心景區呢?網友:點讚,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旅遊產業,得到了大家一致的人氣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人們越來越享受生活,人們是一外的時間選擇溜圈,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欣賞美麗的風景,是為了要的景色真的很美心臟直跳。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據初步勘察,上杭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在上杭縣發現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現場正在挖掘。圖片來源:上杭縣委宣傳部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中國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足跡點航拍圖。
  • 中國唯一破產的5A級景區,門票還不夠正常運營,卻是避暑勝地
    中國唯一破產的5A級景區,門票還不夠正常運營,卻是避暑勝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工作壓力加大的同時,出門旅遊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在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廣闊土地上,匯集著五千年來文明的結晶,也收藏著長期以來地質大家斧神工的自然奇境,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的龍潭大峽谷就是這樣令人驚嘆的風景之一
  • 恐龍足跡 種類數量之多 非常罕見
    涼 山 昭 覺 礦 石 開 採 爆 破 ,暴 露 出 大 面 積 恐 龍 足 跡 群 恐龍足跡 種類數量之多 非常罕見   12月5日,昭覺縣文管所原所長俄比解放告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三比羅嘎村之前多次發現恐龍足跡的礦場,因礦石開採爆破,再次暴露出新的大面積恐龍足跡群,面積上萬平方米,足跡中,還發現了一些新的恐龍種類。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三比羅嘎採礦爆破時,就有大量恐龍足跡被發現。隨著礦山的持續開採,最早發現的一批足跡,已經被破壞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