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高原翡翠的荷葉坪對於山西人來說並不陌生,近四萬畝的面積使其成為華北最大的亞高山草甸,它還是管涔山的最高點,2784米的海拔比蘆芽山還要高出48米。
█ 荷葉坪亞高山草甸。圖片轉載自網絡
█ 荷葉坪地理位置
█ 荷葉坪衛星地圖,左側黃色圖釘標註的是荷葉坪,右側黃色圖釘標註的是蘆芽山與馬侖草原
亞高山草甸通常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山地或高原,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要植被。亞高山草甸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豐茂的牧草不僅能夠保持水土、淨化水源,更是發展畜牧業的天然資源。亞高山草甸風景優美,空氣清新,大多具備成為旅遊觀光勝地的潛質。山西分布有多處亞高山草甸,較為知名的還有五臺山、歷山舜王坪、析城山聖王坪、蘆芽山黃草梁、沁源花坡、婁煩雲頂山、靈丘甸子梁、離石西華鎮等等。荷葉坪做為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和蘆芽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核心景觀,每年夏季都遊人如織,很多外省遊客也慕名而來。
█ 沁源花坡亞高山草甸。張珉攝
█ 陽城縣析城山聖王坪亞高山草甸。圖片轉載自山西戶外聯盟
█ 歷山舜王坪亞高山草甸。圖片轉載自網絡
█ 蘆芽山黃草梁亞高山草甸(馬侖草原)。曹建國攝
荷葉坪的得名,普遍有兩種說法,一是坪頂形如荷葉,二是當地生長著一種旱荷。
荷葉坪在行政區劃上由三縣分管,分別是五寨、寧武和岢嵐,其中,五寨縣管轄面積最大,交通條件也最好,由五寨縣城出發,經五壩線、洞兒上至荷葉坪公路即可到達坪頂的四八四四無線發射臺,全程33公裡。
█ 五寨縣至荷葉坪的公路沿發源於荷葉坪的清漣河修建,這條河谷被稱為五寨溝,當地正在進行旅遊開發。網友們為五寨溝撰寫的廣告詞是:啊,五寨溝,你比九寨少四寨……張珉攝
五壩線起點為五寨縣城,終點為寧武縣壩門口村,從寧武方向也可以經五壩線取道五寨到達荷葉坪。
█ 五壩線,從蘆芽山的森林中穿過,對面即是蘆芽山,堪稱山西最美公路之一。張珉攝
岢嵐縣前往荷葉坪相對不太方便,岢嵐縣006鄉道只能通到荷葉坪下的武家溝村,從鄉道終點還需要徒步攀登兩三公裡才能登上荷葉坪。不過,因為交通的不便,催生了當地的騾馬服務,成為村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之一。
█ 由岢嵐攀登荷葉坪途中。張珉攝
無獨有偶,歷山舜王坪也是分屬三個縣,不過,與舜王坪勘界糾紛延宕多年不同,荷葉坪「產權」明晰,三縣界碑,就豎立在荷葉坪的西端。
█ 荷葉坪三縣界碑,三稜碑的三個立面上,分別寫著五寨、寧武、岢嵐
2009年,我在尋訪岢嵐王家岔早期長城的活動中第一次來到荷葉坪,單純從景觀上看,它與之前去過的其它亞高山草甸沒有太大區別,一樣的連綿起伏,一樣的綠草如茵,一樣的山花爛漫。我們從岢嵐縣登頂,穿越荷葉坪,又從五寨溝下山,一路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
█ 我的2009年荷葉坪之旅。張珉攝
為了尋找在荷葉坪下消失的早期長城,我使用「谷歌地球」軟體,通過衛星照片對荷葉坪及其周邊進行「地毯式」搜索。沒有想到的是,在荷葉坪上卻有了驚人的發現:一個體量龐大的類似於「麥田怪圈」的圖案清晰的出現在荷葉坪的亞高山草甸上。這個「荷葉坪怪圖」基本是一個規整的矩形,面積廣闊,長約1000米,寬約480米,最奇特的是它的西南端延伸出修長的一角,酷似鳳凰或恐龍的脖頸和頭顱。延伸出的這一角,長約680米,最窄處寬約80米。這個圖案讓我非常驚異,我一次次凝視著它,猜測著它,這究竟是一個什麼「圖案」?它隱藏著什麼含意?「作者」的創作意圖是什麼?這位「大地藝術家」想要表達什麼思想?要解鎖這些問題,首先還是需要確定它的形態,「作者」顯然並非隨意「繪製」,但我們看到的「作品」卻是一幅讓人浮想連篇的「寫意畫」,這個圖案既象是鳳凰、天鵝,又象是恐龍或尼斯湖水怪。
█ 荷葉坪谷歌衛星地圖,拍攝於2013年5月19日,中央淺色地帶為荷葉坪亞高山草甸,草甸周邊深色區域為森林
█ 荷葉坪怪圖衛星照片,拍攝時間為2017年4月29日,方位為上南下北
█ 谷歌地球上還可以看到其它時間的衛星照片,上圖拍攝於2002年4月21日。目前暫時沒有夏季照片
█ 其它不同角度的荷葉坪怪圖
各位網友,你們覺得「荷葉坪怪圖」象什麼呢?
結合周邊早期長城遺存,我當時懷疑這也許是與長城配套的大型城堡遺址。事實上,不論是一兩千年前早期長城,還是四五百年前的明代長城,長城內外各類不規則形態的城堡、戍堡比比皆是。單純從外形而言,這種推測是有根據的。而且,荷葉坪上留有南將臺、北將臺的地名,當地傳說楊六郎曾在此處練兵。荷葉坪上牧草豐茂,的確適宜牧馬、練兵。但是,當我查閱到更多資料之後又產生了動搖。荷葉坪氣候惡劣,年平均氣溫4度,冬季最低氣溫零下40度,全年無霜期僅90天,有7個月大雪封山,旅遊觀光期僅有兩個多月,屬於不適宜人類居住的苦寒之地。幾千年來,留在荷葉坪的人工建築只有兩處,古代建築是一千多年前的早期長城,現代建築是始建於1976年的四八四四電視轉播臺。
電視轉播臺也稱電視差轉臺或無線發射臺,用於轉播、發射廣播電視信號,四八四四電視轉播臺主要轉播兩套電視節目和一套廣播,覆蓋晉西北七個縣,每年支出約六七百萬元。四八四四電視轉播臺在年度決算報告中,第一段便是陳述氣候條件之惡劣。現代社會的生活條件尚且如此,古代便可想而知,因此,在荷葉坪完全沒有必要和可能修建大型城堡。
█ 四八四四轉播臺航拍照片。本文航拍照片均由張珉拍攝
那麼,這個神秘的「荷葉坪怪圖」究竟是什麼呢?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閉門空想是不行的,要想解開謎團,還得實地考察。
2018年8月,我再一次登頂荷葉坪。此時,荷葉坪及周邊的早期長城已有了國家文物局長城資源調查的權威認定,它並非網傳的全國唯一的宋長城,而是北齊長城。荷葉坪上的北齊長城,已經全部坍塌為帶狀碎石,基本同草甸齊平,與荷葉坪下王家岔長城的高大雄偉形成了鮮明對照,它和遍布坪頂的「凍漲丘」一起印證了荷葉坪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結論。
█ 荷葉坪北齊長城,遠處建築為四八四四轉播臺
█ 荷葉坪下的岢嵐王家岔北齊長城,與荷葉坪長城形成鮮明對照
荷葉坪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區域,一南一北兩個隆起的臺地,南側名為南將臺,北側名為北將臺,南北將臺之間,則是一片西高東低的谷地。
█ 荷葉平布局示意圖
█ 無人機上遠眺谷地與南將臺
實地考察之後發現,「荷葉坪怪圖」就是整座南將臺,也就是說,南將臺就是谷歌地球上看到的「荷葉坪怪圖」。南將臺隔谷地與北將臺遙相對應,四八四四電視轉播臺就位於北將臺下,轉播臺的發射天線則豎立於荷葉坪海拔最高的北將臺臺頂。北將臺體態狹長,面積小於南將臺,從谷歌地球上俯瞰,如果說南將臺象一隻鳳凰,那麼,北將臺就象一條長龍。
█ 北將臺航拍圖
█ 北將臺東段
█ 從谷地的木棧道上遠眺北將臺
南將臺平均海拔2750米左右,比臺下的谷地高於出四、五十米,站在谷地仰望,南將臺氣勢威嚴,易守難攻。
█ 從谷地遠眺南將臺
█ 無人機航拍南將臺。無人機限飛高度為500米,對於南將臺的巨大體量而言,這個高度仍然無法清晰的窺知全貌
從西北角登上南將臺後,通過徒步勘查與無人機巡航,終於釐清了諸多疑問,基本可以做出以下判斷:
南將臺上沒有發現任何人工建築痕跡,在「荷葉坪怪圖」的邊緣沒有找到牆體、壕溝的遺存或基礎,谷歌地球中的圖案線條,是由南將臺邊緣接近於垂直的海拔落差形成的,大型城堡或防禦工程的猜測被徹底推翻。
南將臺體量巨大,面積廣闊,絕非人工修建,它的出現與人類無關。
南將臺圖案規整,邊緣平滑,線條流暢,恐怕也不是自然形成。人們常將天造地設的美景稱為鬼斧神工,但是,大自然的造化無論如何也難以描繪出如此刻意的圖案。
█ 南將臺西南端延伸出的一角
既非人工修建,也不是自然造就,那麼它出自於誰的手筆?難道是天外飛仙?來自外太空的高智慧生物也說是傳說中的外星人?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人類究竟是不是孤獨的存在?在那些遙遠而陌生的星球上,是否也孕育著多姿多彩的生命和燦爛輝煌的文明?這些問題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從《E·T外星人》、《星球大戰》到《三體》,有關外星人的科幻作品長久佔據著各類排行榜和文學獎項。
█ 史匹柏經典作品《E.T外星人》中的外星人形象
█ 山西作家劉慈欣單槍匹馬,將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水平,他憑藉《三體》榮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成為第一位獲得此獎的亞洲人
層出不窮的UFO(不明飛行物)事件和諸多神奇的未解之謎都被認為是外星人的傑作,儘管其中絕大多數後來證實不過是特殊的自然現象甚至是人為偽造,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無法用科學解釋。正因為如此,包括許多科學家在內,許多人堅信宇宙之中存在著地外文明,外星人曾經造訪過地球並且將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再次光臨……他們還認為,登陸過地球的外星人必然會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跡,復活節島石像、巨石陣、亞特蘭蒂斯城、麥田怪圈、內華達州51區等等,都被懷疑與外星人有關,中國青海的德令哈,也有一個名這「外星人遺址」的地點。
█ 復活節島位於東南太平洋,屬智利,島上巨大的石像帶給人們難以破解的謎團。本組圖片均轉載自網絡
█ 巨石陣位於英國倫敦西南100公裡的索爾茲伯裡平原,是英倫三島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遺蹟。上圖為《三體》作者劉慈欣考察巨石陣
█ 德令哈外星遺址位於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南40多公裡的白公山,貫穿山體的史前「鐵管」帶給人們無盡的遐想
如果「荷葉坪怪圖」源於外星人,那麼,它的用途是什麼呢?
從谷歌地球上看,南將臺上密集地分布著大小不一的環狀物,既象是月球表面的環形山,又象隕石雨砸出的隕石坑,粗略數一下,竟有近百處之多。
█ 谷歌地球上的南將臺近景
█ 無人機航拍的南將臺近景
南將臺上當然不會有環形山,它其實是一種微形湖泊,大者直徑約40米,小者僅有數米,從淹沒馬腿的高度來看,深不足一米。當地人稱這之為「幹海子」,海子是內蒙及周邊地區對湖泊的乏稱,雖然這些海子大多已經乾涸,但至少20個海子至今仍然水波瀲灩,水面倒映著藍天白雲分外美麗,不時有無人看管的馬群過來飲水。
█ 南將臺上一個較小的天池,遠處可見北將臺頂的發射天線
█ 南將臺上一個較大的天池
█ 來天池飲水的馬群
█ 南將臺上面積最大的天池,遠處可見北將臺全貌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有的海子也有了名字,我就見到一位岢嵐村民率領一支馬隊來到湖邊,用濃鬱的晉西北口音普通話向騎在馬上的遊客們介紹:「大家看,這就是著名的仙女湖!」
█ 遊客在南將臺天池邊留影,圖片轉載自網絡
相關資料介紹說,這些海子「豐年不溢,旱年不涸」,這個詞我在寧武天池也曾看到,寧武天池是當地一系列高山湖泊的總稱,大大小小共計約15個,主要有馬營海、公海、琵琶海等,均位於山間低洼之處,最深處約20米。池水的來源,除了周邊山坡雨水匯集,還有湖底的泉眼補水。
█ 寧武天池群之一:公海
█ 寧武天池之一:琵琶海
與寧武天池不同,南將臺海拔高峻,臺頂地勢平坦,湖面與地面接近持平,水深不足1米,這樣的地形條件下,湖底不太可能出現泉眼,更遑論近百處之多,而且,從周邊匯集的雨水也極為有限。湖水的消耗,主要有三個方面:蒸發、滲透、牲畜飲用。經查,當地年降水量約550毫米,年蒸發量約500毫米,在降水量與蒸發量如此接近又有大量牲畜飲水的情況下,這些袖珍天池居然可以旱年不涸,我能想到的原因只有一個:湖底的土層和地質結構具有良好的防滲效果。
█ 無人機航拍的南將臺近景
除了南將臺,北將臺也分布有幹海子,因為北將臺面積較小,幹海子只有十幾個。南將臺與北將臺之間的谷地面積廣闊,但奇怪的是,在這片超過南北兩座將臺面積總和的廣袤草甸上,僅僅發現一個幹海子。
█ 雲霧中的北將臺
█ 從南將臺上遠眺北將臺及谷地
荷葉坪上的幹海子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它們只集中出現於南將臺和北將臺?這些幹海子為什麼會具有卓越的防滲效果?追尋答案的過程中,我再次想到了「麥田怪圈」。「麥田怪圈」是指麥田中的農作物被某種未知力量壓平而形成的幾何圖案,除了一部分屬於人為惡作劇外,還有一部分難以用人為來解釋,因此,外星人與UFO成為懷疑對象,一個重要的證據是,很多「麥田怪圈」的土壤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第二年的農作物生長受到明顯影響,以至於航拍時還可以看到部分「麥田怪圈」的輪廓,這一現象被稱為「幽靈麥田圈」。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推測,荷葉坪的幹海子,也是受到某種外力的作用而形成,而形成過程中的擠壓、高溫、輻射導致了土層與巖石的變異,因此使得部分幹海子具備了良好的防滲能力而「旱年不涸」。
█ 麥田怪圈。圖片轉載自網絡
█ 外星人製造麥田怪圈想像圖
這種外力又是什麼呢?站在南北將臺之間的谷地遠眺,谷地的草甸就象是波濤起伏的大海,而南北將臺就象兩艘巨大的航空母艦。剎那間我豁然開朗:荷葉坪亞高山草甸在史前時代曾是外星人建造的星際基地,由太空母艦起飛的外星飛行器正是從這裡登陸地球,其中,南將臺是飛行器主起降場,北將臺是副起降場,南北將臺上密集的幹海子是外星飛行器起降時由重力和高溫造成的,至於谷地上那個唯一的幹海子,則是一個意外,是一艘出現故障偏離落點的飛行器留下的。
█ 星際艦隊太空航母想像圖。圖片轉載自網絡
█ 飛離太空航母的外星人飛行器湧向地球。圖片轉載自網絡
█ 外星人飛行器從荷葉坪星際基地登陸地球想像圖。圖片轉載自網絡
外星人為什麼會選擇在荷葉坪建立基地?因為荷葉坪海拔較高而且頂部平坦,視野良好,利於信號傳播,四八四四轉播臺的設立就是證明。而更重要的原因,還是當地優秀的綜合條件。
中國現在主要有四大衛星發射中心:甘肅酒泉、四川西昌、海南文昌和山西太原。大部分山西人其實都知道,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名為太原,其實位於晉西北,就在荷葉坪下!
█ 百度百科對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頁面截圖
國家媒體的公開報導顯示,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創建於1967年,具備各類中、低軌道衛星的全天候發射能力,成立以來五十多年來,先後將風雲、資源、海洋、遙感、美國銥星、歐盟環境、中巴資源等數十顆衛星送入太空,創造了一箭二十星等中國衛星發射史上的十個第一,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衛星發射中心的選址,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條件:1、緯度條件。緯度適宜則線速度大,太空飛行器的初始速度就大,能夠迅速升空並節省燃料。2、氣候條件。氣候乾燥,降水量小,晴朗天氣多,空氣能見度高。3、地形條件。開闊平坦,相對周邊地勢較高。此外,還有交通條件、安全條件等等。
█ 2018年9月7日11時15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海洋一號C」衛星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送入預定軌道,圓滿完成航天發射任務
具備以上一切條件的荷葉坪,無論是信號轉播、衛星發射還是星際探索,它都是一個適宜的基地,尤其是得天獨厚的經緯度,使其為是發射太陽同步軌道、中低軌太空飛行器和火箭全程試驗的理想場所。通過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的選址我們可以看到,地球人和外星人在這一點上具備相同的眼光。
我們一向鼓勵「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我根據掌握的信息做出了大膽的假設與合理的猜測,做為一名普通旅行者,我的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科幻愛好者和專業研究者有沒有興趣小心求證呢?無論確認還是否定,我期待你們的消息!
本文作者:張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