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風天氣影響,美國加州南部近日又發生新的山火併迅速蔓延。當地政府26日向超過10萬人發出緊急疏散命令。此外當地數萬用戶的供電可能將被中斷。
當地時間26日,洛杉磯以南的奧蘭治縣新發生一場山火,截至當天晚間,過火面積迅速增加到約30平方公裡,而火勢並未得到任何控制。一些火點的大火熊熊燃燒,產生的濃煙覆蓋了大面積地區。
據報導,約500名消防員在現場展開滅火作業,其中有兩名消防員被嚴重燒傷。大風天氣給滅火工作帶來困難,協助滅火的直升機和滅火飛機一度停飛。山火還導致當地部分道路被暫時關閉,不少居民的房屋面臨威脅。當地政府26日向超過10萬人發出緊急疏散命令。
據美國國家氣象局預測,南加州的低海拔地區風速可達每小時56公裡,山區的風速將超過每小時113公裡。當地官員擔心,受大風天氣影響,任何火花都可能引發大火。
南加州的一家電力公司表示,正考慮為當地超過7萬用戶進行預防性安全停電。因今年山火季節,美國太平洋天然氣和電力公司日前已開始切斷加州36.1萬戶家庭和企業的電力,停電預計會影響110萬人。
自今年年初以來,加州已發生8800多起山火,累計過火面積超過1.6萬平方公裡,造成31人死亡。
加州山火為什麼這麼多
翻閱一下以前的新聞,小編發現加州在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都發生過山火,為什麼幾乎每年加州都會發生山火?
其實這與加州的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有很大關係。首先從地理看,加利福尼亞州位於美國西南部、太平洋東岸。東側是高山,西側是太平洋,氣候分為雨季和旱季。中南部乾旱,由北向南越來越幹。加上有很多縱列山脈,背風坡容易形成乾熱風,再加上地中海氣候,很容易就能燒起來。
再有就是南加州(洛杉磯都市帶稱為南加州)有一種特有的風叫聖安娜風(Santa Ana Winds),時速有時可達每小時80英裡,甚至有每小時170英裡的歷史紀錄。這種風如果助長火勢,就沒有撲救的可能。而且風夾火勢,經常可以跳躍性發展,引發多個起火點。
其次就是加州森林廣袤,地形複雜。森林覆蓋率都是方圓幾千、上萬平方公裡,山丘連綿起伏,深溝,懸崖,斷壁等地形結構複雜,人員、車輛很難進入撲救火災。而且森林滅火的主要途徑是挖隔離帶,隔離帶內讓火燒光,同時人和動物逃離,火自然就滅了。但是如果火場面積過大,那麼撲救工作就非常困難了,只能進行疏散與撤離。比如加州有史以來最大的山火——託馬斯山火,就足足燃燒了半年之久(2017年12月4日到2018年6月1日)才被撲滅。
撲救森林火災時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及解圍方法
1容易造成的傷害事故的「四種情形」
一是危險地形。第一,在陡坡地帶。當火頭遇到陡坡時,速度會加快,撲火人員躲閃不及易被燒傷。第二,在窄谷地帶時,火在一處山場燃燒,容易將對面山上的植被點著,撲火人員被火包圍而燒傷。第三,在很窄的山脊上修防火線,火衝上來,人容易被火燒傷,被煙嗆著發生意外事故。第四,在鞍形山場和破碎的地形處,火受小地形影響所產出的氣流變化,如渦流、亂流對撲火人員造成的傷害。
二是危險天氣條件。一是乾旱天氣。地被物含水量下降,溼度低,可燃物極其乾燥易燃,一旦點燃難以控制而出現大面積的火災,火的強度大,人容易被火燒傷。二是大風天。一旦發生火災,火助風力,風助火威,火蔓延迅速,使撲火人員難以靠近,在火的前方撲火容易發生傷害事故。三是高溫低溼天氣。特別是在12時-14時,氣溫和溼度達到一天中的極限,受高溫和人體生物鐘的影響,這時,撲火人員戰鬥力下降,容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三是可燃物條件。第一,陽面草坡。當植物高1米以上,每平方米達到2公斤時,失火後,火的強度很大。第二,針葉林。一旦起火,容易由地表火轉向樹冠火,火的強度很大。第三,易燃灌木叢等。一旦起火後,燃燒的烈度很大。
四是指揮失當。指揮員不熟悉撲火知識和地形,當大火衝上來,不能果斷處置,或是有的對撲火知識有一些了解,思想麻痺,對可能出現的意外缺乏應有的警惕,進入和退出火場時,沒有在安全區行軍,一旦被火襲擊,措手不及,發生意外。撲火隊員一旦被林火圍困或襲擊,要果斷決策,迅速選擇突圍和避火路線,採取正確的避火方法,避免發生傷亡事故。
2撲救森林火災中常見的「四種人身傷害事故」
一是被火直接燒傷燒死。主要發生在撲火人員身處險地,來不及撤離。從實驗數據來看,火的溫度達到800到1000攝氏度,人只能生存7.5秒到18秒。
二是窒息傷亡。第一,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當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達到1%以上,身體較弱者1分鐘即會死亡,身體較強者2分鐘即會死亡。第二,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溫氣流後,因咽喉產生水腫堵死氣管死亡。
三是摔傷摔死。主要是在撲火中被斷木、滾石砸傷,或因踏空落崖摔傷摔死。
四是因違反操作規程傷亡。在撲火中,使用鐵鍬等工具時,沒有保持一定的距離而產生相互碰撞,或使用滅火彈不當等,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3火場自救解圍「四種方法」
在較開闊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為依託,使用點火器點迎面火,使新火頭向大火頭方向逆風蔓延,阻擋火鋒解圍。請注意在控制線另側一定要有巡護人員,以防飛火產生新火點。
一是退入安全區。撲火隊在撲火時,要觀察火場變化,萬一出現飛火和氣旋時,組織撲火人員進入火燒跡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區。
二是按規範點火自救。要統一指揮,選擇在比較平坦的地方,一邊點順風火,一邊打兩側的火,一邊跟著火頭方向前進,進入到點火自救產生的火燒跡地內避火。要判明火勢大小、火苗延燒的方向,應當逆風逃生,切不可順風逃生。
三是按規範俯臥避險。發生危險時,應就近選擇植被少的地方臥倒,腳朝火衝來的方向,扒開浮土直到見著溼土,把臉放進小坑裡面,用衣服包住頭,雙手放在身體正面。
四是按規範迎風突圍。當風向突變,火掉頭時,指揮員要果斷下達突圍命令,隊員自己要當機立斷,選擇草較小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頭,憋住一口氣,迎火猛衝突圍。人在7.5秒內應當可以突圍。千萬不能與火賽跑,只能對著火衝。如果被大火包圍在半山腰時,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