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29日,全國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在北京舉行。本屆大賽以「互聯共享、綜合發展」為主題,參賽選手結合專業特長創新創造,助推實現交通運輸戰略轉型,著力推動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為建設交通強國貢獻力量。結合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參賽選手通過線上平臺,同屏路演答辯。
最終上海交通大學作品《載人多旋翼無人機設計與開發》獲得一等獎,《定製化共享出行助力交通新格局——汽車分時租賃服務優化方案設計》《可重構模塊化水上無人運輸船》《基於大規模時空數據的短時交通流預測》等3項作品獲得二等獎,這是我校歷年參加該項競賽的最佳成績。
一等獎(共一項)
航空運輸與工程類作品
載人多旋翼無人機設計與開發
指導教師:
吳俊琦(學生創新中心)
張執南(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團隊成員:
梁帥(能源與動力工程)、
金宇韜(視覺傳達設計)、
李世清(航空航天工程)、
江翠紅、羅錦燁(核工業與核技術)
項目介紹
該項目從無人機的布局設計、結構設計與製造、控制算法等環節入手,進行了科學有效的研究;設計出能夠平穩起降、安全飛行的載人多旋翼無人機;最終對載人多旋翼無人機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進行深入研究與應用,讓無人機載人飛行再也不是夢想。該項目提出一種八軸共軸雙槳創新布局方案,具有安全性強、機動性強、可靠性高的優勢,並申請一項發明專利。
二等獎(共三項)
交通工程與綜合交通類作品
定製化共享出行助力交通新格局
——汽車分時租賃服務優化方案設計
指導教師:
苗瑞(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工程系)
團隊成員:
遊佳朋、曹蕾、嚴瑾(工業工程)、
萬禹、馮粵(交通運輸工程)
項目介紹
該項目研究了汽車分時租賃行業服務組合優化問題,設計了定製化推薦方案,該研究成果能有效提高汽車分時租賃系統收益與競爭力,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形成交通運營創新格局。
水路運輸與工程類作品
可重構模塊化水上無人運輸船
指導教師:
王磊(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系)
團隊成員:
於特、周暢、胡長俊、
黃遠嬌、江鵬(船舶與海洋工程)
項目介紹
為了擴大海上無人作業體系的作業半徑及作業多元化,本項目構建了可重構模塊化水上無人運輸船。平臺由多個具備自主航行能力的子模塊組成,各個子模塊不僅可以自主完成特定任務,還能夠依據不同需求自主拼接成為大型海上平臺。
交通大數據類作品
基於大規模時空數據的短時交通流預測
指導教師:
任桐鑫(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系研究生)
團隊成員:
王鵬、單張拓、呂天傲(工業工程)、
王家琪(錢學森班機械工程)、
黃沁(電子與計算機工程)
項目介紹
團隊以OpenTIS平臺安徽宣城的道路數據為基礎,對國內外現有研究成果進行廣泛調研,考慮道路網絡各個路段交通流之間的相互影響,證明路段間流量的空間相關性,建立時空融合的KNN以及基於動態時間規整修正相關度的GCN+LSTM模型,有效解決當前短時交通流預測困難的痛點,在未來有望助力建設智慧城市,結合地圖類APP和物聯網,為居民城市出行,城區道路規劃和建設提供參考性建議。
全國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
全國大學生交通運輸科技大賽是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全國性大學生科技競賽,是交通運輸工程領域最享有盛譽的本科生創新競賽。大賽作品數量多、涵蓋領域範圍廣,共有來自115所高校的671件作品參賽,充分展示當代大學生對於現代交通運輸科技發展的關注與思考。
競賽的校內組織工作依託學生創新中心船建分中心開展,校內籌辦過程得到了學校教務處、學生創新中心、校團委以及船建學院、機動學院相關學科的大力支持。學校精心保障、周密安排,為參賽學生創造了舒適貼心的備賽環境。未來學生創新中心船建分中心將集聚資源,立足船建學院優勢學科,面向工程學科交叉前沿方向,打造工程服務、創新開放與文化交流的復用功能空間,依託分中心厚植師生創新精神,共同為加快海洋強國、交通強國建設貢獻磅礴青春力量。
來源: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
排版:駱雪靈 張奕民
責任編輯:金雪 祁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