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典型 表彰先進 秋海棠專委會首次為行業領軍人物頒獎
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報導10月18日,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秋海棠專業委員會在上海辰山植物園召開成立大會。大會由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秘書長李潤明主持,上海辰山植物園執行園長胡永紅博士,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總工程師朱心軍,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民族植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龍春林,上海植物園奉樹成園長,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院長兼上海市花卉協會秘書長蔡友銘博士,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央視新聞聯播原主播李修平等領導嘉賓,在會上分別向在秋海棠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典型頒發了獲獎證書。
據了解,首次獲得授獎的都是從事秋海棠相關工作5年以上,並在各自專業做出突出貢獻的領軍人物。其中獲得「引種保育獎」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景秀高級實驗師從事秋海棠屬植物相關工作33年來,收集、引種馴化秋海棠屬植物400餘種(品種),育成並註冊秋海棠屬植物新品種31個,其中5個新品種獲國際登錄。研發的技術成果,解決了遷地保育栽培繁殖關鍵技術。「秋海棠屬植物新品種培育」榮獲2002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李景秀(右)高級實驗師在會上接授獲獎榮譽證書
獲「科學研究獎」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稅玉民博士,長期從事植物分類與區系地理學研究工作,對中國及東南亞喀斯特地區的秋海棠科、苦苣苔科、鳳仙花科、茜草科以及蜆木林、董棕林、熱帶雲霧林等物種和群落多樣性開展長期的調查和研究,並在依託野外臺站開展特色物種和群落的定點和長期監測研究工作。目前已發表中國、越南等國秋海棠屬植物50餘種,出版的《中國秋海棠》是首部有關中國秋海棠的專著。他與哥斯大黎加、越南、寮國等國科學家開展的秋海棠屬等植物的野外考察,成為中國走進世界秋海棠分類學研究領域的第一人。
稅玉民博士(右)在會上接授獲獎榮譽證書
廈門愛墾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詹瑞琪是福建省花卉協會種苗及資材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作為國外多個秋海棠育種公司的指定代理商,他通過秋海棠主題公園及文化節等活動展示,讓國內廣大花卉愛好者了解和認識了更多、更優質的秋海棠品種,為推動秋海棠在中國園林綠化中的推廣應用做出了突出貢獻,被授予「園藝開發獎」。
詹瑞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有幸獲得『園藝開發獎』,既是專委會對我的工作肯定,也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他表示,下一步將在引進世界秋海棠的同時,將中國秋海棠推向全球,讓世界了解中國秋海棠,讓世界秋海棠走進千家萬戶。
詹瑞琪(左)總經理在會上接授獲獎榮譽證書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秋海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國際秋海棠屬栽培品種登錄負責人、北京花鄉花木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董文珂獲得「科普宣傳獎」。他成功組織或參與了10餘次國內外秋海棠野外考察或主要秋海棠研究機構參訪,與美、英、法、澳、日等秋海棠協會建立廣泛的聯繫,不僅通過創建微信公眾號「愛棠iBegonia」,宣傳介紹秋海棠資訊和科普秋海棠知識;還策劃組織了「國際秋海棠學術研討會」。
董文珂(右)高級工程師在會上接授獲獎榮譽證書
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田代科博士是美國秋海棠協會終身會員,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秋海棠專業委員會主任。他在上海辰山植物園收集保存的秋海棠種類和品種超過400個,是國產秋海棠收集種類數量最多的單位。在國內首次開展的秋海棠自然突變和人工雜交,育成中國首批秋海棠新品種13個;2014年,首次實現我國自主培育的秋海棠新品種在國際登錄。截至目前累計育成秋海棠新品種17個。
田代科博士通過約15年的野外考察,採集國產秋海棠標本約1000餘號約3000份,基本掌握了國產秋海棠資源的分布和物種瀕危狀況,並對所有已知種類進行了瀕危等級評價;同時摸清了國產秋海棠的自然雜交發生概率及特點;此外發明了瀕危物種陽春秋海棠的葉片微插繁殖技術,瓦氏秋海棠的再生及遺傳轉化技術和變色秋海棠等多種秋海棠的組培繁殖技術。鑑於他在資源調查、分類評價、引種保育、新品種培育、科學普及、國內外交流合作和推進行業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被授予「卓越貢獻獎」。
田代科博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獲獎是對我此前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的一種信任,更是賦予我未來工作的一份責任。他表示:將藉助秋海棠專業委員會的平臺,在有效保護資源的同時,積極為科學研究、合理利用野生秋海棠資源服務。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秘書長李潤明說:獲得授獎的都是在秋海棠領域愛崗敬業、默默苦幹、勇於創新和成績顯著的先進典型。希望獲獎者珍惜榮譽,再接再厲,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加強合作交流,為推進秋海棠的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推進秋海棠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高我國秋海棠事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做出更大的貢獻。
田代科(右)博士在會上接授獲獎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