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許多人的身上都會帶著本《聖經》,加拿大文學批評家諾思洛普·弗萊表示:《聖經》是「文學象徵的淵源之一」。由於《聖經》具有豐富的原型內容,熟讀《聖經》便成了為全面了解文學的必要前提。
而許多人對《山海經》的評價卻是「志怪古籍」,因為裡面寫有遠古神話傳說,大文豪魯迅視其為「巫覡、方士之書」,然而不少對《山海經》感興趣的學者,經過研究後卻發現,《山海經》與聖經中記載有相同的事情,專家看後也是表示:「並非巧合」。
我國有名的思想家胡適也曾對比過《山海經》和《聖經》,並且認為裡面描述的,可能是不同視角觀察下的同一個地點而已!今天就來說說裡面的4個故事。
1.史前大洪水
《聖經》和《山海經》都記載了發生於4000多年前的一場大洪水,並且都認為洪水是上天的懲罰,還都出現了一個大英雄治水。《聖經》中表示:「洪水在地泛濫40晝夜,水往上漲,把方舟從地漂起。」
《山海經》則講到伏羲在木頭上刻字,記述了洪水持續的時間,一共是40道。
2.巴別塔——崑崙虛見木
巴別塔可實現人神對話,但後來因為人類不知滿足,上帝厭煩,並不再允許修建巴別塔;而在《山海經》中,人能通過崑崙虛見木抵達天界,與神溝通,但後來因為人類盜取天界寶物,於是這條通天的階梯就被阻斷了。
3.亞當和夏娃——伏羲和女媧
《聖經》中講到,神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塵土創造出了亞當,這個世上的第一個人類與第一個男人,之後神又覺得亞當獨居不好,於是用亞當的肋骨創造出了一個女人——夏娃。
亞當和夏娃是伴侶,後來他們因受到蛇的誘惑,偷吃禁果而被趕出了伊甸園,而歐洲人認為,現在的白人,便是夏娃和亞當的後代。
在《山海經》中則講述了伏羲和女媧的故事,伏羲的形象是人首蛇身,是創世神,與女媧是兄妹,也是夫妻,而他們創造出了人類。
4.伊甸園——崑崙山
在《聖經》中,伊甸園是樂園,位於東方,有四條河從伊甸之地流出並滋潤園裡。而在《山海經》中,崑崙山是眾神生活的地方,位於赤水,黑水,西海,流沙之濱四水之間。
正是因為《山海經》中的一些事情,與《聖經》中所描述的極其相似,我國當代最優秀的批評家之一的朱大可教授提出了另一種說法:它們的故事可能都有一個母版。
當然,這兩本書也不僅僅只講到這些事情,《山海經》和《聖經》中所涵蓋的內容都非常豐富,經研究,《山海經》除了大量的神話故事,還是一部有價值的地理著作,以及一部科技史,也就難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傳》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