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選手畫質新標 適馬70-200mm f/2.8 S評測

2021-01-10 蜂鳥網

  在我們學習攝影的過程中,焦段選擇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每種焦段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其中長焦練就了選擇的藝術。它提供的壓縮感、強烈虛化以及狹窄視角,幫助我們不僅初識遠方的世界,還能夠深入事物的局部,在我們的鏡頭流動時,所捕捉到的是層次、幾何形狀或者從背景中剝離的主體,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觀看方式,因此我認為中長焦是最有力的創作焦段。在不同規格的中長焦鏡頭中,70-200mm作為大家最耳熟能詳和最常用的一個焦段,廠商紛紛在這個領域不遺餘力地推出重磅產品,引發了非常激烈的競爭。在去年的photokina展會前夕,適馬推出了一款大三元長焦鏡頭:70-2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是前代產品時隔五年後的升級版。作為以出色光學質量、堅固做工以及優秀的操控性能著稱的Sports系列新成員,它引起了極高的關注度。適馬近來推出的定焦鏡頭展現出強悍的光學素質,或許他們正在嘗試將屢獲成功的鏡頭設計移植到變焦鏡頭系列上去,這引起了我們的期待。當然這支中長焦鏡頭的重量也相應上升,達到了1805g,這也是極具爭議的話題點。鏡頭具體表現如何,其光學素質和用戶的付出是否對等,我們在這篇評測中拭目以待。

  適馬70-2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鏡頭(下稱適馬70-200mm f/2.8 S)作為以品質著稱Sports系列的一員,據官方宣稱集堅固的防護性、專業操控與優秀畫質於一身。其鏡組結構為22組24片,包括9片FLD低色散鏡片和1片SLD特殊低色散鏡片,以及擁有著所有70-200mm鏡頭中可能最多的11枚光圈葉片,光圈範圍f/2.8-22,最近對焦距離120cm,最大放大倍率1:4.8,濾鏡口徑82mm,尺寸為φ94.2mm×202.9mm(最大直徑×長度),重量為1805g。


適馬70-2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鏡頭鏡組結構


波動光學及幾何光學MTF曲線

  從官方數據看,鏡頭從中心到邊緣都維持著很高的解析度表現,10片低色散鏡片的鏡組結構也是堪稱奢華。數據雖然漂亮,但是其整體素質還是要在實際使用中體現,對鏡頭的解析就從介紹它的外觀開始。

 

· 外觀介紹

  打開包裝箱,會看到鏡頭包、說明文檔、鏡頭背帶以及六角扳手。打開鏡頭包就能看到今天測評的主角。


鏡頭及配件

  適馬70-200mm f/2.8 S鏡頭從上到下分別為變焦環、AF功能按鈕、對焦環、開關區域和並列的景深窗,最後是可旋轉三腳架座,整體布局十分緊湊。鏡身由堅固且輕巧的鎂鋁合金製成,鏡身表面採用了全新的磨砂噴漆,不僅提高了質感還具備一定的防滑效果。


鏡頭外觀

  適馬70-200mm f/2.8 S鏡頭濾鏡尺寸為φ82mm,搭配使用的蓮花狀遮光罩不僅能夠遮擋雜散光線,還能為鏡頭前組提供保護。


鏡頭前組


裝卸遮光罩鏡頭長度對比


有無鍍膜對比

  適馬70-200mm f/2.8 S鏡頭擁有完善的防塵和防滴濺結構,配合前鏡片上採用的防水防汙鍍膜確保了即便是條件惡劣的天氣下也能讓攝影師安心使用。 

  變焦環處的橡膠圈採用弧度設計,提高了這一部分的辨識性。鏡身在每個正90°方向上有AF功能按鈕,它可以被設定為包括AF鎖定在內的多種功能。一旁的「S」標識代表這支鏡頭從屬於Sports系列,該系列鏡頭一向以堅固防護、優秀操控性能以及出色畫質著稱。 


變焦環、AF功能按鈕

  景深窗採用了英尺和米兩種制式,其下方標示了這支鏡頭的規格。 


景深窗

  這片區域集中了對焦模式、對焦範圍選擇、光學防抖以及自定義模式撥杆,允許攝影師根據不同的拍攝環境靈活調整鏡頭工作狀態。 

  鏡頭的OS(光學防抖)技術不僅能提供最大4擋的補償效果,全新的智能算法還能通過場景判斷為用戶補償合適的運動方向。當切換到防抖模式2時,鏡頭將保留搖拍產生的動態模糊效果,並在逆方向的橫豎軸甚至斜向位置做平衡修正,便於創造主體清晰而背景富有動感的搖拍效果。


開關區域

  三腳架座可任意角度轉動,並由下圖這顆螺絲進行固定。在旋轉到每個正90°的倍數時,鏡頭會給出明確的反饋,提示相機此刻正水平或垂直於地面。 


可轉動三腳架座

  三腳架座除了支持1/4英寸與3/8英寸螺絲,其底部還採用燕尾槽設計,可以直接安裝在兼容阿卡型快裝板的三腳架雲臺上。 


螺絲接口

  參與評測的鏡頭為佳能EF卡口版本,黃銅材質卡口具備很強的耐用性。


鏡頭卡口

  總而言之,適馬70-200mm f/2.8 S鏡頭的外觀及功能設計凸顯專業性,以上種種都是為了能在拍攝中帶來流暢且高效的體驗,下面我們考察鏡頭的核心光學素質。

· 70mm端解析度測試

  該項測試中我使用佳能EOS 5D Mark III機身,關閉機身內的「鏡頭像差校正」選項,保持感光度為最低原生值ISO 100,十秒定時拍攝並關閉鏡頭光學防抖功能,分別在70mm及200mm焦距下拍攝,後期截取最高尺寸JPG圖像100%放大查看細節表現。


原圖及100%放大區域

  鏡頭的70mm端中心畫質收縮一擋光圈後有所提升,在f/5.6開始趨於穩定;邊緣畫質則在f/2.8就已經有不錯的表現。因衍射效應導致的畫質下降統一出現在f/16及以後,當然長焦鏡頭很少會使用這麼小的光圈拍攝。

· 200mm端解析度表現

  下面來考察鏡頭200mm端的畫質表現,測試方法同上。


原圖及100%放大區域

  

  可以發現,鏡頭的200mm端中心畫質收縮一擋後就趨於穩定,往後一直有非常不錯的畫質表現,邊緣畫質情況相同。兩者的畫質下降統一出現在f/16。因此鏡頭的200mm端在光圈全開時就能得到非常銳利的畫質,如果追求更好的畫質稍微收縮光圈即可。

· 色散測試

  下面我們來看看適馬70-200mm f/2.8 S的色散表現,測試中架設三腳架,最大光圈下精確對焦標板的「0」位置拍攝,查看其上下兩側的色散程度。


色散測試


局部放大

  即使在最大光圈下,色散現象也難以察覺,這是由於適馬足足加入了10片低色散鏡片,包括9片FLD螢石級鏡片和1片SLD特殊低色散鏡片,使鏡頭基本實現了色差的完全矯正,從而保證了光圈全開下的可用性。

· 焦外展示

  經過三個維度的考量,我們能夠大致把握一支鏡頭的焦外表現。它們分別是:口徑蝕、焦外光斑以及二線性。


口徑蝕展示

  這裡出現了大光圈鏡頭常常難以的口徑蝕現象,畫面邊緣失光使那裡的光斑難以保持規整的圓形。當然這是一種見仁見智的畫面效果,如果利用得當可以獲得十分漂亮的散景。


焦外光斑展示

  焦外光斑的邊緣比較「銳利」,同時這支鏡頭雖然使用了多達10枚特殊鏡片,卻沒有出現難看的洋蔥圈現象,從而得以保持一個非常純淨的焦外,可見適馬的鏡片加工技術非常先進。


二線性展示

  即使是遠方背景中有許多雜亂的樹杈,適馬70-200mm f/2.8 S鏡頭依然將它們處理得很好,平滑的焦外避免了注意力的分散,允許攝影師在複雜的環境中創作。

· 對焦性能測試

  作為讀者對這支鏡頭最為關注的兩個點(畫質與對焦)之一,我分別測試了鏡頭在70mm與200mm端的對焦性能。測試方法為站在被攝體五米之外,使用佳能5D Mark III相機的高速連拍模式,採用單點對焦方式並選擇中心對焦點,切換到AF-C對焦模式,選擇鏡頭對焦範圍為全程,開啟最大f/2.8光圈,跟隨主體搖動拍攝,同時保證足夠高的快門速度以避免不相關因素幹擾結果。


70mm端對焦性能測試


測試結果

  可以看到鏡頭的對焦還是非常乾脆及準確的,畢竟5d系列並非以對焦見長,f/2.8帶來的淺景深也是不小的考驗。在最後幾幅圖像拍攝時,可供識別的對焦區域已經非常不明顯,但焦點還是能牢牢跟隨。接下來我們測試景深更淺,因而測試條件更為苛刻的200mm端。


200mm端對焦性能測試


測試結果

  鏡頭在200mm端的對焦表現基本與70mm端持平,圖像銳利的焦點與柔和的虛化形成劇烈反差。以上測試表明鏡頭整體有快速準確的對焦性能,相信拍攝運動題材時將會有出色的表現。

· 畸變測試

  長焦鏡頭往往會出現一定枕狀畸變,而變焦鏡頭更是難以控制畸變程度。為了測試適馬70-2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鏡頭的畸變控制,我分別使用70mm及200mm焦距拍攝建築物,並在圖像中畫出輔助線幫助判斷。


70mm端畸變展示

  鏡頭的70mm端畸變程度幾乎難以察覺。


200mm端畸變展示

  而到了200mm端,出現了一點點枕狀畸變,不過在我們可以在後期流程中加載配置文件進行校正,幾乎不會造成多少畫面損失。

· 暗角測試

  我分別在每擋光圈下對著天空進行拍攝,這時能夠很直觀地反映出鏡頭的暗角程度。同時為了演示暗角對於拍攝的實際影響,我在右邊放置了對應光圈拍攝的圖像,這樣可以避免過於主觀的評判。


暗角測試

  暗角現象與口徑蝕是同一事物的兩種表現形態,所以鏡頭在f/2.8時有較為明顯暗角並不奇怪,當收縮光圈時,暗角現象即得到了明顯改善,並在f/5.6時已輕微不可察覺,f/8時暗角完全得到消除。

· 人像題材樣片拍攝

  之前蜂鳥網已經發表過一篇攝影師使用適馬70-2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鏡頭拍攝賽車的試用體驗文章,證明了鏡頭在拍攝體育賽事時無往而不利的特性,珠玉在前就不再重複。我選擇使用這支鏡頭拍攝一些人像照片,整體體驗就是對焦非常快速與精準,鏡頭光學防抖結合大光圈保證了手持拍攝的成片率,合焦後人物的眼部非常銳利,焦外平滑,因此這支鏡頭可以說是人像創作利器。下面人像樣片均使用佳能5D Mark III拍攝,經過後期調整及縮圖處理,但保留了原始EXIF信息。


焦距:20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25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28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5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1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3200s  曝光補償:-0.7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46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500 
曝光時間:1/200s  曝光補償:0.7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0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1250s  曝光補償:-0.7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200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4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55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0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36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0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01mm  光圈:f/7.1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5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14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25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139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80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 編輯觀點:

  70-2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這支鏡頭身具多層含義,它不僅參與組成了全新高性能表現的適馬「大三元」,還預示著適馬未來不斷完善以運動拍攝為主的Sports產品線的決心,因此無論在內對外都是近期的焦點所在。很多讀者會關注小黑六與小黑五的差別,首先鏡頭增大了濾鏡口徑,從77mm提升到了82mm,這理論上能帶來更好的畫質表現;其次鏡組用料更加奢華,從17組22片增加了22組24片,並使用了更多的低色散鏡片,畫質已經達到了70-200mm鏡頭的一流水準;小黑六還增加新的了光學防抖模式以及custom自定義模式,功能性更強;除此之外,鏡頭具有更堅固的做工,從鏡身材料、鏡頭鍍膜以及磨砂塗裝等方面得以展現。這可以說是全方位的提升。

  當回顧整篇測評文章,鏡頭帶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銳!從中心到邊緣維持著均勻的解析度表現,當然這符合適馬一貫銳不可當的風格。其次是優秀的操控性,無論是鏡身上多種功能的撥杆、高速精準自動對焦能力或是大幅提高成片率的光學防抖功能,都為我帶來了舒適而流暢的拍攝體驗,我得以更加專注於構圖、溝通等耗費腦力的事情;第三種感覺是重,相較於其他品牌1500g左右的重量,適馬70-200mm F2.8 DG OS HSM | Sports鏡頭的重量達到了1805g,雖然攜帶拍攝多了一些負擔,但這與鏡頭奢華的用料、堅固的防護性相關,而這些又直接反映在圖像的質量上。犧牲一部分體力來換取更好的畫質,盡最大努力銘記那些美好的瞬間,我認為這非常值得。另外與鏡頭9199元的官方指導價相比,鏡頭的用料可謂不計成本。總而言之,雖然僅拍攝了一些人像照片,但我相信自己與鏡頭達成了較深的聯結,這些體驗放在其他拍攝題材中依然適用。不僅這支素質優異的鏡頭可用於體育運動、人像及風光等題材的創作,它共同參與組成的適馬大三元鏡頭產品線對於有較高畫質追求的攝影師會是非常優秀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精益求精畫質優異 適馬65mm F2 DG DN|Contemporary評測
    適馬在去年發布適馬45mm F2.8 DG DN|Contemporary的時候,我就知道,對於適馬來說,這僅僅只是個開始,因為其復古的外觀和別具風格的成像太不像適馬以往的風格了,果不其然,適馬在今年再一次發力,發布了和適馬45mm F2.8 DG DN|Contemporary同系列的三支鏡頭新品:24mm F3.5 DG DN|Contemporary、35mm
  • 「經典」的長焦微距 適馬105mm F2.8 DG DN MACRO | Art評測
    微單發展到今天,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各大新品層出不窮,而在各大品牌完善自己相機和鏡頭群布局的同時,各家鏡頭廠商也在不遺餘力的完善自家的鏡頭群陣營,適馬自進軍微單相機鏡頭市場至今,鏡頭群發展勢頭異常迅猛,適馬官方也高調的宣布自家鏡頭群的策略是「一月一新品」,而看過此前適馬發布的幾隻E口和L口新品之後,此次我把目光鎖定在了新發布的適馬105mm F2.8 DG DN MACRO
  • 新一代超廣神鏡 適馬14-24mm F2.8全面評測
    十多年前,尼康發布了一代神鏡——AF-S 14-24mm f/2.8G ED,在尼康新一代14-24mm久久不來之際,我們終於再度見證了另一支「大燈泡」的降臨,適馬於今年2月份,正式發布了其新款Art系列超廣角變焦鏡頭14-24mm f/2.8 HSM Art,畢竟尼康14-24mm F2.8算是聲名遠揚,用過的人都說好,這也讓我們對適馬的新一代超廣角變焦14-24mm
  • 精準對焦優雅外形 適馬E卡口50mm F1.4評測
    位於對焦指示窗一側的亮銀色的「A」標,彰顯著這枚鏡頭適馬Art系列的血統。 焦距:50mm  光圈:f/3.2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32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
  • 大光圈變焦重炮 適馬新120-300/2.8評測
    適馬S 120-300mm f2.8 DG OS HSM預測上市售價應該在2萬元以內,就算比其原廠300mm F2.8也具有便宜一半左右的優勢。它很可能成為我們買得起的最便宜的大炮之一。·與某70-200mm F2.8對比200mm解析度-中心    僅是說優秀,很多讀者也沒有成型的概念,於是我們引入另一支鏡頭來作為對比參考,大家都知道各廠的70-200mm F2.8鏡頭都是大三元之一,畫質都非常出色,是大家常接觸的鏡頭型號之一,那麼我們就選擇其200mm端與120-300/2.8
  • 時隔八年為高像素而生,佳能70-200mm F2.8 III評測|鈦極客
    1機身:佳能EOS 5DS 鏡頭: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 焦距:180mm 光圈:f/2.8 快門:1/1000s ISO:64002機身:佳能EOS 5DS 鏡頭: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 焦距:160mm 光圈:f/2.8 快門:1/200s ISO
  • 高畫質捕手 索尼FE 70-200/2.8GM評測首發
    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索尼正式發布了A6300和全新的索尼G大師鏡頭,其中包含一支FE 85mm f/1.4 GM,還包括兩支「大三元」鏡頭FE 24-70mm f/2.8 GM、FE 70-200mm f/2.8 GM OSS,而後兩支的鏡頭的發布也預示著索尼全畫幅大三元鏡頭時代的正式到來。前兩支鏡頭我們已經進行過詳細的測試。
  • 赤壁外傳 適馬24-70&蔡司24-70對比評測
    ——索尼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這正可謂「假蔡司」遭遇「真適馬」,要知結果如何,請看下文分解……「相貌」比拼    索尼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以下簡稱索尼24-70)此鏡,身高111mm,腰粗83mm,身披黑色全金屬「鎧甲」,連頭頂的「頭盔」——遮光罩,那也是金屬製作,可謂裝備精良。
  • 適馬新10-20mm F3.5超廣角全國獨家評測
    作為專業鏡頭廠商,適馬當然也不會落後,發布了適馬10-20mm F4-5.6 EX DC HSM鏡頭。同為EX級別的專業鏡頭,適馬此次更新將APS畫幅超廣角變焦鏡頭再次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上。    適馬公司近期動作頻繁,先是APO 200-500mm F2.8 EX DG實物亮相P&E2009,隨後該鏡現身瀋陽,每一次出現都會引來眾人圍觀。
  • 另類黑科技新鏡 適馬發布24-35mm f/2
    適馬在2015年6月19日發布了24-35 F2 DG HSM Art新鏡頭,但目前適馬(中國)方面沒有透露它的具體上市時間與售價。該鏡頭將會發布適馬、佳能、尼康三卡卡口的版本,鏡頭包裝內還將包含了鏡頭包、花瓣形遮光罩(LH876-03)。以下為官網新聞稿全部內容:
  • 適馬14-24mm f/2.8 Art正式發布
    適馬14-24mm f/2.8 DG HSM ART正式發布了,售價和上市時間還沒有公布。鏡頭來看,這枚鏡頭專門為高像素機身所設計,應該有著不錯的畫質表現。適馬14-24mm f/2.8對於用戶來說,適馬新鏡頭會提供更豐富的選擇。適馬鏡頭這兩年表現出色,特別在銳度上,這對於風光攝影是非常重要的。新鏡頭上市時間和價格位置,預計在3月份就能知曉最終價格,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最新報導。
  • 出色的Z卡口標定 尼克爾Z 50mm F1.8 S評測
    尼康用戶方面,比較新的有便宜又好用的50mm f/1.4 G和50mm f/1.8 G可以去選擇,而伴隨著尼康採用新卡口的全畫幅微單到來,Z7、Z6的用戶除了可以通過轉接環繼續使用之前的50mm標準定焦鏡頭,還有全新的Z 50mm f/1.8 S可以選擇,那麼Z 50mm f/1.8 S表現如何呢?這款新品在近期來到我們蜂鳥評測檢測實驗室,一起來看本期評測。
  • 高性價比超廣變焦頭 適馬14-24mm F2.8 DG DN評測
    ·評測前言以及產品介紹  2018年2月,適馬發布了14-24mm F2.8 DG HSM | Art鏡頭,作為單反陣營的猛料,這支鏡頭的發布讓很多人為之興奮而瘋狂,其口碑和品質在影友心中還是相當不錯的。
  • 高畫質專業之選 索尼FE 24-70mm GM評測(全文)_索尼 FE 24-70mm f/...
    恆定大光圈,高畫質,可變焦。作為系統中最為實用的鏡頭,自然也是關注度最高的。而作為大三元中的實力幹將,24-70mm鏡頭也是最為實用的。索尼全新的FE 24-70mm F2.8 GM也終於來到了我們的評測中心,這枚全新設計的鏡頭表現如何?來看看他是不是能達到大師級的水準吧。
  • 長焦利器 尼康200-500mm f/5.6鏡頭評測(全文)_尼康 AF-S尼克爾200...
    f/5.6E ED VR鏡頭可謂是非常獨特的一款產品,原本類似焦段的鏡頭我們只看到過一些副廠產品,如騰龍的200-500,150-600鏡以及適馬的150-600鏡。 f/5.6 VR鏡頭MTF曲線    另外,從尼康200-500mm f/5.6 VR鏡頭的MTF曲線來看,新鏡頭的畫質表現(尤其是中央部分成像水平)應該是相當不錯的,畫質表現讓人期待。
  • 實力強大的重武器 佳能RF28-70mm f/2評測(全文)_佳能 RF 28-70mm...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來看一下拖延很久的一個鏡頭評測,那就是佳能RF28-70mm f/2。這枚鏡頭最大的特點在於f/2的恆定大光圈,所以讓這枚鏡頭有了更大的替代作用,可以替代很多定焦鏡頭來拍攝很多特定題材。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枚鏡頭的實際測試。
  • 可覆蓋多領域拍攝的尼克爾 Z 70-200mm f/2.8 VR S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聊聊,使用率較高的70-200mm焦段鏡頭,尼克爾 Z 70-200mm f/2.8 VR S是尼康在2020年初發布的Z卡口鏡頭,它可能會給您帶來不一樣的驚喜。作為用戶們常說的「大三元」鏡頭,中長焦段的恆定大光圈鏡頭,一貫都是變焦鏡頭中的「標杆」鏡頭。
  • 畫質表現為王 索尼FE 50mm F1.4 ZA評測(全文)_索尼 Planar T* FE...
    可以明顯看到這顆新鏡頭的體積相較於A7RII要大出了不少。如果是追求手感的朋友,筆者還是建議大家選配一下機身手柄提升握持感。可以說,光學設計上,體積和畫質之間是必然要取捨的槓桿的兩端,追求高畫質,體積的增加會成為必然,不過既然是追求畫質的用戶,自然對體積的要求也就不那麼高了。畢竟,還有追求體積控制的Sonnar T* FE 55mm F1.8 ZA可以選擇。
  • 適馬L卡口70mm F2.8 Macro鏡頭將上市銷售
    中關村在線消息:近日適馬(日本)在其官網上發布消息,表示L卡口的70mm F2.8 DG MACRO | Art鏡頭將在2月21日上市銷售,售價為69000日元約合人民幣4400元。70mm F2.8 DG MACRO | Art鏡頭  2018年9月25日,在2018 Photokina開幕前的公司新聞發布會上,徠卡、松下、適馬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富士XF 50-140mm f/2.8
    兩枚鏡頭都有著大光圈的特性,其中XF 50-140mm F2.8 R LM OIS WR可謂是非常吸引人的一款新品,新鏡頭有著等效接近70-200mm的焦距和f/2.8的恆定大光圈,而鏡頭的防抖系統和防護性能也頗具亮點。這款鏡頭也在近日來到了我們的評測中心,它的性能究竟如何,我們來好好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