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質表現為王 索尼FE 50mm F1.4 ZA評測(全文)_索尼 Planar T* FE...

2020-12-08 中關村在線

    作為索尼今年度又一款頂級定焦鏡頭,全新的Planar T* FE 50mm F1.4 ZA,可以說是作為索尼三大主力F1.4規格的定焦(35,50,85mm)中的最後補完,全新的這枚50mm鏡頭的確是相當吸引人眼球。新一代的索尼鏡頭有著與早期FE卡口鏡頭很大的不同,追求極致的畫質表現是新一代高階索尼鏡頭所追求的。而在鏡頭髮布一段時間後,我們終於拿到了這枚全新的旗艦標頭。來看看它的表現吧。


新旗艦定焦 索尼家族又見50mm鏡

    說起索尼的標頭,50mm左右的標頭焦段可謂是索尼的「真愛」。近幾年索尼推出的50mm焦段產品著實不少。從之前α卡口的50 ZA,到FE卡口第一枚高素質定焦鏡55mm F1.8,再到後來的FE 50mm F1.8,我們手中這款Planar T* FE 50mm F1.4 ZA,以及後來的FE 50mm F2.8微距。短短3年時間,光是全畫幅的標頭,索尼就發布了5款,其中FE卡口佔到了4顆。可見索尼對50mm標頭的確是愛得深沉。


索尼終於有了原廠的大光圈標頭旗艦鏡頭:Planar T* FE 50mm F1.4 ZA

    對系統相機的鏡頭群而言,最為重要的是三大定焦旗艦:50mm F1.4,35mm F1.4,85mm F1.4。這枚Planar T* FE 50mm F1.4 ZA是FE卡口中最的最新款鏡頭(發布最晚),同時也稱得上是最為追求性能表現的一款。不同於早年50mm標頭的設計風格趨勢,如今的大光圈標頭相較於體積控制更為追求畫質表現。而這枚Planar T* FE 50mm F1.4 ZA,可以稱得上是如今三大原廠鏡頭中,第一款以追求素質表現為目標的標頭,自然也更為受我們關注和期待。

    先來看看鏡頭的參數:

    鏡頭焦距:50mm

    APS-C畫幅下的35mm規格換算焦距(mm):75mm

    鏡頭結構:9組12片(包含1片AA鏡片,1片非球面鏡片,一片ED鏡片)

    鏡頭視角(35mm等值):約47°

    光圈葉片數:11片

    鏡頭光圈範圍:f/1.4 - f/16

    鏡頭放大倍率:約0.15x

    最近對焦距離:約0.45m

    濾鏡尺寸:72mm

    鏡頭尺寸:約83.5 x 108mm

    鏡頭重量:778g


鏡頭結構圖


鏡頭MTF曲線

    可以看到,鏡頭的結構設計還是相對複雜了不少,但鏡片用料是相當講究的。而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近年來我們看到的第一款採用傳統對稱結構(Planar)設計的追求素質表現的標頭,而另外幾款則都是採用反望遠的非傳統結構設計(蔡司的OTUS 55mm與適馬的50mm),這也可謂是是傳統結構向新結構設計的一次迎擊。自然,新鏡頭的素質表現是我們最期待的,這枚旗艦標頭的素質究竟有多麼好,下面來看看測試內容吧。

文章導讀:

鏡頭外觀 經典索蔡風 專業氣質濃

    先看外觀,作為索尼FE卡口下最新款的ZEISS標鏡頭,這枚Planar T* FE 50mm F1.4 ZA採用了非常經典的「索蔡」外觀設計風格,從它身上的確能看到之前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的影子。稍微不同於之前A卡口的風格,FE卡口索蔡鏡頭長度要更長一些。鏡頭仍然是經典的啞光黑塗層,專業氣質突出。


索尼Planar T* FE 50mm F1.4 ZA仍然經典的「索蔡」外觀風格


鏡頭右側,主要是無極光圈撥杆


經典的蔡司小藍標

    索尼FE卡口的幾款旗艦定焦鏡頭都採用了將光圈控制設計到鏡頭上的設計,這枚Planar T* FE 50mm F1.4 ZA也不例外。鏡頭後部可以看到鏡頭的光圈環,光圈環部分分為手動控制的從f/1.4 - f/16的21檔可選,以及自動的A檔。當然,作為這樣一款專業級鏡頭,筆者還是推薦手動控制光圈來使用更有可玩兒性。光圈環的操控模式可謂是既有復古風格,又有數據的直觀性(微單沒有肩屏,數據只能靠背屏或是鏡身上的參考數據),可謂是一個很討巧的設計。


鏡頭獨立的光圈環,操控有些復古範兒,同時參數觀看也很直觀


安裝到A7RII機身上,能看出這枚50mm鏡頭體積還是比較大的

    安裝到A7RII機身上,我們就能看出這顆50mm鏡頭有多麼大塊頭了。可以明顯看到這顆新鏡頭的體積相較於A7RII要大出了不少。如果是追求手感的朋友,筆者還是建議大家選配一下機身手柄提升握持感。可以說,光學設計上,體積和畫質之間是必然要取捨的槓桿的兩端,追求高畫質,體積的增加會成為必然,不過既然是追求畫質的用戶,自然對體積的要求也就不那麼高了。畢竟,還有追求體積控制的Sonnar T* FE 55mm F1.8 ZA可以選擇。

細節操控 操作直觀 可無極光圈更方便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鏡頭的更多外觀細節和操控特色。作為旗艦定焦鏡頭,做工方面索蔡鏡頭一直有著高水平的表現。鏡頭本身重量就較大(778g),鏡頭拿在手裡可謂是相當紮實的手感。產地方面,這顆50mm鏡頭產自索尼的泰國工廠。


鏡身上基本全部都是金屬材質,手感非常好


全金屬鏡頭卡口,密封性也很好


鏡頭也有蔡司經典的T+鍍膜

    新款的索尼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在密封性方面也有著很不錯的設計,鏡頭的內對焦組件完全在鏡桶內工作,鏡組不會伸出鏡身,因此可以做到正面的完全密封,稍微需要注意的是,鏡尾沒有密封的塑膠條,因此在使用時還是儘量避免極端惡劣的環境使用。


鏡頭的對焦環很寬,帶來了很不錯的手感,而旋轉的阻尼感也很適中

    頂級的定焦鏡頭,自然少不了寬大的對焦環。新鏡頭的對焦環仍然是金屬材質的橫楞設計,手感依舊良好,雖然鏡頭是電子對焦環(非純機械結構),但對焦環的阻尼感非常好,而配合A7RII的對焦低時滯,操控感還是很不錯的。


11葉片的鏡頭光圈設計


鏡頭產自泰國

    新款的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不僅可以用於照片拍攝,鏡頭針對視頻拍攝也有優化。鏡頭的光圈環可以通過撥杆變為無極光圈,可以完成非常柔順的光圈變化且不會有光圈切換的聲音,因此用來拍攝視頻,這枚鏡頭也會是不錯的選擇。

解析度測試 F1.4即有高素質 爆表很輕鬆

    下面正式進入鏡頭的性能測試環節,首先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最為關注的解析度表現。我們知道這枚全新的索尼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是針對高素質光學性能表現而設計的。那麼它的解析度表現究竟會有多好呢?我們下面來測試看看:

測試標準:

    拍攝格式:無壓縮RAW

    搭配機身:A7RII

    對焦方式:AF中央點

    感光度設置:恆定ISO 100


測試中我們將搭載A7RII來進行測試


索尼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解析度測試結果

    中心解析度:可以看到這枚Planar T* FE 50mm F1.4 ZA從f/1.4光圈全開就有非常不錯的解析度表現。就解析度而言,f/1.4就已經可以輕鬆達到接近4000LW/PH的相對解析度值,只是銳度稍肉。收縮一檔光圈到f/2.0,鏡頭不僅解析度可以達到爆表數值,銳度也明顯提升,基本達到最佳畫質表現,鏡頭從f/2.0-f/11下的解析度和銳度表現都相當優異。直到最小光圈f/16鏡頭解析度會有較為明顯下降。鏡頭的解析度會下降到3100LW/PH左右,不過畢竟是最小光圈也還有衍射問題,保持可用度是足夠了,不能要求各個光圈值下鏡頭解析度都極高,那也不現實。

    邊緣解析度,各檔光圈下鏡頭的邊緣解析度都可以輕鬆達到2000LW/PH,且銳度的表現也很不錯。可以說以現有的解析度標板來看鏡頭的邊緣解析度是有些難了。可見鏡頭的解析度表現是非常優異的,的確稱得上是一枚頂級的定焦鏡頭。接下來我們會通過實拍,來相對測試下真實環境下的解析度表現。

實拍畫質 f/2.8開始進入最佳畫質表現

    真實環境實拍,我們的對焦距離會明顯拉開(也能看到在較遠對焦距離下鏡頭的畫質表現),而建築也一直是最好的參照物。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鏡頭的實拍解析度表現。我們會分別對焦中央區域與邊緣區域進行拍攝,分別來對比看看鏡頭的畫質表現。

測試標準:

    拍攝格式:無壓縮RAW

    搭配機身:A7RII

    對焦方式:AF中央點

    感光度設置:恆定ISO 100


實拍解析度測試(紅框內為100%截圖區域)


實拍中心/邊緣畫質

    從實拍截圖也能看到,這枚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的畫質的確驚人。f/1.4下鏡頭的銳度表現已經相當好,足以匹敵不少其他鏡頭收縮光圈後的表現,只不過這並不是這枚索尼50mm鏡頭素質的極限,收縮光圈後我們能明顯感受到鏡頭銳度又提升了一個檔次,優異的銳度表現的確讓人印象深刻。

    邊緣畫質方面,鏡頭的邊緣畫質也足可以用優秀來形容,優異的銳度和解析度表現在各檔光圈下都很明顯。總的來說,鏡頭的畫質表現可以說從f/2.0開始就很讓人滿意了,f/2.8-f/8.0下素質的表現是最好的。從筆者的經驗來看,這也可以說是現階段我們系統性測試過解析度表現最好的一枚50mm鏡頭了。

對比Otus f/1.4全開 同級別成像水平

    如今135畫幅標頭的標杆,無疑是蔡司的Otus 55mm f/1.4。那麼全新的這枚索尼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在素質上能否達到Otus一級的水平呢?筆者之前有機會在一臺A7RII上使用到這枚50 ZA與Otus 55mm鏡頭。下面我們也簡單對比下鏡頭的成像素質。


鏡頭體積對比

對比標準:

    均使用索尼A7RII機身

    拍攝畫質:RAW

    使用光圈值:f/1.4

    白平衡:ACR校準後統一色溫值

    這組對比中,我們都是使用鏡頭的f/1.4最大光圈來進行拍攝,而且都是以拍攝人像題材來進行對比。下面我們放出照片的100%截圖來看一看:


索尼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光圈全開拍攝人像


Otus 55mm f/1.4 光圈全開拍攝人像


索尼Planar T* FE 50mm F1.4 ZA 100%截圖



蔡司Otus 55mm f/1.4 100%截圖

    對比算不上是非常嚴謹,但我們還是能看出個大概的。無疑,兩枚鏡頭在f/1.4光圈全開下都展現出了相當高的解析力與銳度表現(別忘了,這是在4200萬像素級的A7RII機身上)。在高像素機身上仍然有如此優異的全開光圈畫質表現,兩枚鏡頭的畫質表現無疑都是很優秀的。

    兩枚鏡頭採用了完全不同的光學結構設計,一個是Distagon反望遠,一個是Planar對稱結構。一個是單反鏡頭,一個是無反鏡頭。但可見兩枚鏡頭都在成像素質上取得了相當優異的表現。相比這下,體積與Otus接近的這枚Planar T* FE 50mm F1.4 ZA還有AF自動對焦可用,這就使得這枚索尼50mm鏡頭顯得更為易用。

色散控制 紫邊輕 出乎意料表現不錯

    看過了解析度/銳度表現,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鏡頭的色散控制。無論是索蔡還是蔡司,鏡頭的色散一般表現下都比較明顯,那麼這枚全新設計的鏡頭能否改變這一傳統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

測試標準:

    拍攝格式:無壓縮RAW

    搭配機身:A7RII

    對焦方式:AF中央點

    感光度設置:恆定ISO 100


f/1.4色散控制展示


f/2.0色散控制展示


f/2.8色散控制展示


f/4.0色散控制展示


f/5.6色散控制展示


f/8.0色散控制展示


f/11色散控制展示


f/16色散控制展示

    從結果來看,鏡頭在f/1.4下有稍明顯可見的綠邊和紫邊,好在顏色非常規律,在後期處理時非常方便。收縮一檔光圈到f/2.0,鏡頭的綠邊和紫邊問題就會明顯改善,基本已經可以視為無需後期處理的範圍了。

    就一顆f/1.4最大光圈的鏡頭而言,鏡頭的色散控制還是很讓人滿意的,色散一方面較輕,另一方面顏色規律,即便是後期處理也非常方便不會對畫面顏色造成明顯影響。可以說這是索尼大光圈鏡頭中,色散控制表現最好的幾顆之一。即便不做後期處理,也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照片觀感影響。

畸變暗角 暗角較重 或為大光圈氛圍感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鏡頭的畸變和暗角控制表現,f/1.4這樣的大光圈,暗角可以說是必然會遇到的問題了。那麼新鏡頭的暗角控制表現如何,我們還是來看一看吧。

測試標準:

    拍攝格式:無壓縮RAW

    搭配機身:A7RII

    對焦方式:AF中央點

    感光度設置:恆定ISO 100


鏡頭暗角測試結果

    可以看到,鏡頭在大光圈下有著明顯的暗角區域存在,而基本在各檔光圈下都會有暗角存在,暗角不會隨著光圈的調整而消失。整體來看,鏡頭的暗角還是比較明顯的。


鏡頭各檔光圈暗角展示

    不過,對於50mm鏡頭而言,鏡頭有暗角不一定是件壞事兒,在街頭拍攝,或是人像拍攝時,必要的四周暗角可以帶來不錯的畫面氛圍感。當然,如果是用來拍攝風光題材,筆者還是建議進行一些後期處理後事開啟機內的校正文件。


索尼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畸變展示

    接下來看看鏡頭的畸變控制,可以看到鏡頭還是有著可見的枕形畸變出現的。這也是對稱結構帶來的變形。想要非常規矩的變形控制的話,建議還是進行必要的後期處理。

    幾項測試下來,能看出索尼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針對畫質方面最重要的解析度、銳度、色散控制做了優化,而可以通過後期較為「完美」處理的畸變和暗角,則不是鏡頭的優勢所在。但可以說這是如今鏡頭評價中權重較低的項目(除非暗角太重到幾乎黑的水平),因此達到同級別水平,也足以滿足大家的要求了。

焦外虛化 f/1.4虛化強度好 焦外也紮實

    看過了鏡頭的焦內畫質表現,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鏡頭的焦外成像特色和素質。索尼最新推出的幾款大光圈鏡頭可謂是為焦外表現而精心設計了一番。這枚Planar T* FE 50mm F1.4 ZA擁有11葉片的光圈設計,那麼鏡頭的焦外表現如何,還是來看圖吧。


鏡頭虛化效果展示

    先說說虛化強度,在f/1.4下鏡頭有著很好的虛化效果,可以達到很不錯的背景和主體的分離效果。大光圈的淺景深優勢和特色可以很好地展現出來。


f/1.4下焦外光斑100%截圖


f/16下焦外光斑100%截圖

    再來看看焦外的成像素質,11葉片光圈帶來了相當高的素質。鏡頭基本可以將均勻的圓形持續到f/5.6,11葉片的優勢得以體現。此外,鏡片的研磨工藝也相當優秀,焦外的光斑顏色均勻,也沒有討厭的「洋蔥圈」出現,素質表現的確符合一枚頂級鏡頭該有的表現。

人像樣張 大光圈下畫質優勢明顯

    以上就是鏡頭的測試部分內容,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鏡頭在實拍下的樣片吧。首先我們先來看一組我們使用這枚50mm鏡頭拍攝的人像樣張。鏡頭樣片均為Planar T* FE 50mm F1.4 ZA搭載A7RII機身拍攝。照片均為JPEG直出原圖,想了解鏡頭畫質的,可以下載後面連結內的大圖。


                    焦距:50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60s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50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64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第一組樣片為f/1.4全開下鏡頭的樣片。可以看到鏡頭在全開光圈下拍攝人像已經有非常好的畫質表現,對焦在人眼上可以有非常豐富的細節,且照片的銳度也很讓人滿意。大光圈下鏡頭的氛圍感很不錯,用來拍攝人像是很不錯的選擇。

大光圈樣片 虛化柔和 焦內成像紮實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鏡頭在日常題材中,使用大光圈拍攝的照片。我們也能更好地了解鏡頭在不同拍攝題材下,大光圈的性能表現與成像風格效果。同樣,照片均為JPEG直出,感興趣的可以下載看看全尺寸照片下鏡頭的性能表現。


                    焦距:50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4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8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1600                      
曝光時間:1/4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1/1.4  ISO感光度:1600                      
曝光時間:1/4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2.0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8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800                      
曝光時間:1/5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仍然是大光圈,不同拍攝主體下這枚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仍然展現出了很好的表現,優異的銳度,良好的解析度。使用這枚鏡頭可以說完全不需要擔心鏡頭的畫質表現,優異的銳度的確讓人印象深刻。

更多樣片 出眾素質帶來豐富細節與銳度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鏡頭在不同光圈組合下拍攝的照片,縮小光圈後,我們也來看看在最佳鏡頭畫質下的成像性能表現。照片都是A7RII的JPEG直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原片觀看。


                    焦距:50mm  光圈:f/5.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00  曝光補償:-0.7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1.4  ISO感光度:200                      
曝光時間:1/6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40  曝光補償:-0.7EV  白平衡:自動


                    焦距:50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時間:1/160  曝光補償:-0.7EV  白平衡:自動

    可以說50mm的確是非常百搭和萬金油的焦段之一,而素質方面這枚索尼50mm鏡頭在拍攝各種題材上都展現出了良好的畫質表現。無論是焦外虛化,還是小光圈下的細節記錄能力,這枚Planar T* FE 50mm F1.4 ZA都展現出了一枚頂級50mm鏡頭所需具備的素質表現。

評測總結 為畫質而生 高水準50mm旗艦

    以上就是我們對這枚索尼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的評測內容,作為今年索尼推出的又一款高素質鏡頭力作。注重大光圈成像表現與成像素質的鏡頭而言,可以說這是現如今旗艦50mm鏡頭的一個設計發展趨勢。這枚全新的索尼50mm鏡頭展現出了優異的成像素質表現,作為現階段最新的原廠50mm f/1.4鏡頭,說它是素質最好的50mm原廠鏡頭也是不過分的。


FE卡口的下的這枚ZA 50mm鏡頭,光學素質表現相當好

    這枚Planar T* FE 50mm F1.4 ZA我們看到了一些驚喜和趨勢,首先這是第一枚高成像畫質傾向設計的原廠50mm鏡頭,之前只有蔡司、適馬推出過類似的產品(徠卡也有一枚頂級50mm f/1.4鏡頭,但因為是旁軸鏡頭,且價格幾乎相當於蔡司+適馬+索尼了,在此不做探討)。原廠推出高素質50mm鏡頭或許會成為未來的一個新趨勢,近年來旗艦標頭不少,索尼新鏡頭追求焦內的高素質表現,而尼康的58mm f/1.4G則可以說是一枚更為純粹為焦外設計的鏡頭,二者迥異的風格也表明了未來旗艦大光圈鏡頭的發展方向。


終於有一顆原廠的性能版50mm f/1.4標頭出現了

    終於,我們看到了一枚常規光學結構下的高素質50mm標頭。之前的蔡司Otus和適馬都是反望遠的延伸設計,索尼的Planar T* FE 50mm F1.4 ZA則保持了傳統的對稱結構設計,好處是傳統對稱結構下鏡頭的色彩表現會更好一些(通常情況下),不過因為我們沒有做同機身的鏡頭對比,三顆鏡頭的表現會有怎樣的不同,其實筆者也還是很期待的。


優異的解析度和銳度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說來也是件趣事,這枚索尼50mm鏡頭也是有著蔡司的血統在,也就是如今有兩枚頂級素質的蔡司血統50mm標頭。兩枚設計結構迥異的鏡頭,分別為單反和無反而設計,但結果我們都能看到,鏡頭出眾的畫質表現的確可以用驚豔來形容,蔡司的光學底蘊,的確是讓人欽佩。而短短3年時間,FE卡口鏡頭群的快速進步與擴展,的確是索尼值得肯定的一點


高素質的標頭,的確是很吸引人的一款鏡頭

    如果你是一個追求畫質表現的索尼全幅微單用戶,筆者是非常推薦這款Planar T* FE 50mm F1.4 ZA鏡頭的。一方面50mm非常百搭,除非是特定拍攝題材,日常使用鏡頭會非常實用。而相較於35mm稍長一些的焦距,也是方便那些習慣較長焦距用戶。鏡頭的素質表現完全可以用驚豔來形容。鏡頭在解析度、銳度以及色散控制方面都展現出了相當高的素質表現,可以說是一枚在素質上足以媲美Otus,同時還具備實用AF功能的鏡頭。對於各位畫質黨的索尼用戶朋友們,這款50mm f/1.4鏡頭是個追求「刀銳奶化」的好選擇。

值得肯定:

    優秀的成像素質表現 銳度、解析度表現出眾

    色散控制表現不錯 綠邊與紫邊不嚴重且易於修正

    鏡頭做工優異 手感良好

    方便視頻用戶使用 功能更豐富

相對不足:

    重量和體積偏大

    畸變稍顯明顯

    自動對焦表現稍顯猶豫 速度表現屬於實用型,非快速類鏡頭

14索尼Planar T* FE 50mm f/1.4 ZA詳細參數

相關焦點

  • 高畫質專業之選 索尼FE 24-70mm GM評測(全文)_索尼 FE 24-70mm f/...
    索尼全新的FE 24-70mm F2.8 GM也終於來到了我們的評測中心,這枚全新設計的鏡頭表現如何?來看看他是不是能達到大師級的水準吧。這也是為什麼如今我們看到的24-70mm新鏡頭都集體體積變大,畢竟專業級鏡頭第一目標,還是追求更好的畫質表現。解析度 優勢所在 主要焦段均有好表現    下面我們來進入畫質測試環節,看看新鏡頭的具體成像實力。首先我們還是先來到評測室環境下看看鏡頭的解析度表現。
  • 人像大光圈 索尼FE 85mm F1.8鏡頭評測(全文)_索尼 FE 85mm f/1.8...
    這樣一款在參數上接近FE 85mm F1.4 GM鏡頭,而在價格方面則要比旗艦的85mm鏡頭便宜得多。這樣一款高性價比的大光圈人像鏡也終於來到我們的評測中心,這款親民的大光圈鏡頭究竟表現如何?本次我們就來好好看一看。
  • 次世代專業微單鏡 索尼FE 50mm F1.4評測
    就在前段時間,索尼又發布了一款FE卡口全畫幅微單™ZA鏡頭——Planar T* FE 50mm F1.4 ZA。這款鏡頭的加入,組成了索尼FE全畫幅微單™鏡頭群35mm、50mm和85mm這三個常用焦段的F1.4大光圈定焦鏡頭,專業、高端的定位更是直指同規格的數碼單眼相機鏡頭。
  • 鏡頭一變三 索尼FE 28mm F2鏡頭評測(全文)_索尼 FE 28mm f/2.0...
    本次評測中,我們搭配的機身是索尼的A7,之後的鏡頭測試數據也會基於A7的傳感器數據。下面就進入我們的詳細測試內容,來看看這枚多變的28mm鏡在光學性能上有著怎樣的表現。解析度 解析不錯 F2光圈完全可用    下面進入鏡頭性能測試環節,我們先來看看這枚FE 28mm F2鏡頭在不安裝任何附加鏡的狀態下的解析度表現。
  • 高畫質專業之選 索尼FE 24-70mm GM評測
    索尼全新的FE 24-70mm F2.8 GM也終於來到了我們的評測中心,這枚全新設計的鏡頭表現如何?來看看他是不是能達到大師級的水準吧。    作為索尼FE卡口下的旗艦24-70mm鏡頭,這枚FE 24-70mm F2.8 GM鏡頭的解析度表現是其一大優勢所在。
  • 50定新鏡皇 索尼FE 50mm F1.4 ZA圖賞
    -----------------------------------------------索尼在不久前新發布了一支50mm焦段的全畫幅微單E卡口鏡頭Planar T* FE 50mm F1.4 ZA,雖然索尼在之前推出了主打高素質的G大師鏡頭系列,但在不久前新發布的一支50mm焦段的全畫幅微單E卡口鏡頭Planar T* FE 50mm F1.4 ZA依然受到了不少的關注。
  • 高畫質捕手 索尼FE 70-200/2.8GM評測首發
    今天,我們試用了來自索尼的第三支G大師鏡頭:FE 70-200mm f/2.8 GM OSS,目前這支鏡頭在索尼官網接受預定,官網售價為20999元。此外,我們還試用了與這支鏡頭一起發布的一款1.4×增倍鏡:SEL14TC,目前這款增倍鏡的售價為4299元。為了更好的體現這支鏡頭和這款增倍鏡的效果,我們在本次測試中選用的機型索尼最頂級的全畫幅微單產品:索尼A7RII。
  • 微單萬金油 索尼FE 24-105mm G鏡頭評測
    【IT168 評測】提到24-105mm鏡頭,攝影愛好者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全畫幅套機頭嘛。  而通常套機鏡頭總會給人以素質平平、價格便宜的刻板印象。  不過,這次來到我們IT168評測室的這支索尼SEL24105G鏡頭,似乎有些不一樣。
  • 3640萬像素全幅畫質極致 索尼A7R評測(全文)_索尼 ILCE-7R_數碼...
    圖為:索尼A7R相機    與索尼A7R同時送達我們評測中心的是一顆Sonnar T* FE 35mm F2.8 ZA鏡頭。不止傳感器 新技術成就全微高畫質    除了高像素的傳感器為A7R建立了良好的拍攝平臺外,索尼在A7R上很多針對畫質的技術應用,也幫助A7r在畫質上能有更好的表現。
  • 最廣大三元 索尼FE 12-24mm F2.8鏡頭評測_索尼 FE 12-24mm f/2.8...
    7月7日,索尼正式發布了G大師系列全畫幅超廣角變焦鏡頭——索尼FE 12-24mm F2.8 GM,視角範圍在122°-84°。當全畫幅遇上這樣的超廣視角,非常適合拍攝風光、星空、建築等題材。這款鏡頭髮布之後,索尼G大師鏡頭恆定F2.8系列,也完成了從12mm到200mm焦距範圍的覆蓋。
  • ...100mm F2.8 STF體驗(全文)_索尼 FE 100mm f/2.8 STF GM OSS...
    因此索尼在這枚FE 100mm F2.8 STF GM OSS上標出了f/2.8最大光圈下的有效進光量值。方便用戶根據這一數值來設置相應的機身參數。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FE 100mm F2.8 STF GM OSS是一枚擁有最大f/2.8虛化強度和f/5.6同級進光量的定焦鏡頭。
  • 刀銳奶化頂級素質 索尼FE 100mm F2.8 STF GM OSS評測_-泡泡網
    實現更為美麗的背景虛化效果,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將光圈增大,比如不少85mm、50mm焦段的人像頭都使用F1.8、F1.4甚至F1.2超大光圈,但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另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那就是使用APD變跡濾鏡。
  • 索尼FE 12-24mm F2.8等燈泡頭和魚眼鏡頭的福音——內置濾鏡!
    比如索尼最新推出的索尼FE 12-24mm F2.8 GM,這類大燈泡頭使用前置濾鏡的體積會很大,攜帶不方便,卡色推出的索尼內置濾鏡小小的體積,就能通用這類型的大燈泡頭或其他魚眼鏡頭,更能保護CMOS。下面來看看攝影師詹姆斯的真實試用評測:01內置濾鏡適用什麼鏡頭?
  • 1:1放大倍率 索尼發布FE 90mm F2.8鏡頭
    這波索尼發布的新鏡頭中,包含了索尼FE系列鏡頭中的第一款微距鏡頭FE 90mm F2.8 Macro G OSS。1:1的放大倍率和0.28m的最近對焦距離可以很好地滿足鏡頭的微距拍攝需要。鏡頭售價為1098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889美元,作為旗艦微距鏡而言價格還是較為合理的,喜歡微距拍攝的索尼用戶不妨關注下這款產品。
  • 索尼FE 35mm F1.4 GM外觀洩漏
    索尼FE 35mm F1.4 GM外觀洩漏 2021年01月13日 14:41作者:申沛編輯:申沛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前幾日DPReview無意曝光了疑似索尼最新款GM
  • 「超三元」大燈泡,索尼FE 12-24mm F2.8 GM
    重量方面為847g,只比FE 16-35mm F2.8 GM重167g,對於這個規格鏡頭來說同樣很有優勢。當然了,在此之餘我們還是希望這類超廣角變焦鏡頭在長焦端也有比較好的表現,畢竟選了變焦頭相比12/2.8定之類的產品,多出來的焦段你也是付出了金錢和負重的代價的。 解析度-光圈分布契合度:中,說實話最佳光圈f/4如果放在中長焦鏡頭上倒是還好,一支以風光攝影定位為主的超廣角鏡頭最佳光圈在f/4的話用起來還是有那麼些令人不爽的。
  • 高畫質無色散 索尼G大師SEL100400GM評測
    對於G大師鏡頭,索尼一直想要做的就是打造頂級畫質的產品,索尼在發布A9以前,G大師鏡頭焦段最長的也只有200mm,通過2×增倍鏡可擴展至400mm端,但是對於專業的攝影師來說,2×增倍鏡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索尼配合A9,一起還發布了一支索尼FE 100-400mm F4.5-5.6 GM OSS鏡頭,此前A9的機身評測文章我們做過,各位可以點擊《瞬間捕手強勢登場
  • 索尼單電半透鏡畫質測試
    1、索尼A35搭配DT 50mm f/1.8鏡頭 截取區域示意圖  首先是索尼A35搭配DT 50mm f/1.8鏡頭進行測試2、索尼A35搭配索尼蔡司135mm f/1.8鏡頭 截取區域示意圖  在前一個對比當中,我們曾懷疑DT 50mm
  • 頂級素質超廣 索尼G大師鏡頭FE16-35mm F2.8 GM評測
    搭配機身:索尼全畫幅微單A7RII | 16mm |  ISO100 |  f/3.5  | 1/15s搭配機身:索尼全畫幅微單A7RII | 35mm |  ISO320 |  f/11 | 1/60s    在規格上,這支索尼FE 16-35mm F2.8 GM可謂用料非常足。
  • 高解析度王者之鏡 索尼FE24-70mm GM試用
    此次索尼共發布了FE 24-70mm F2.8 GM、FE 85mm F1.4 GM和FE 70-200mm F2.8 GM OSS三支大師級G鏡頭,涵蓋24至200mm焦段,和一個經典的85mm人像焦段鏡頭。至此,索尼FE卡口全畫幅鏡頭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8支(包括鏡頭轉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