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質表現為王 索尼FE 50mm F1.4 ZA評測(全文)_索尼 Planar T* FE...
近幾年索尼推出的50mm焦段產品著實不少。從之前α卡口的50 ZA,到FE卡口第一枚高素質定焦鏡55mm F1.8,再到後來的FE 50mm F1.8,我們手中這款Planar T* FE 50mm F1.4 ZA,以及後來的FE 50mm F2.8微距。短短3年時間,光是全畫幅的標頭,索尼就發布了5款,其中FE卡口佔到了4顆。可見索尼對50mm標頭的確是愛得深沉。
-
索尼新鏡頭35mm F/1.4 GM外觀首曝光
根據外媒消息,在Dpreview剛剛發布的一則器材測評視頻中,出現了一個標識被抹去的索尼鏡頭。圖中可以看出的信息包括光圈為f/1.4,67mm口徑和0.27m最近對焦,尺寸介於Z 24-70和RF 24-105之間,遮光罩的樣式與此前其他鏡頭略有不同。根據之前的傳聞,應該是很快會發布的索尼35mm F1.4 GM鏡頭,讓我們一起來期待一下。
-
次世代專業微單鏡 索尼FE 50mm F1.4評測
索尼公司近兩年來先後推出了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三款G大師鏡頭FE 24-70mm F2.8 GM、FE 70-200mm F2.8 GM OSS和FE 85mm F1.4 GM,這些專業級別鏡頭產品顯著提升了索尼FE卡口全畫幅微單™系統的專業性,也有越來越多攝影愛好者和專業攝影師轉向了該系統,專業拍攝也不再僅僅是高端數碼單眼相機的專利
-
索尼發布FE 35mm F1.4 GM 國行兩月初發售
在13日晚上,索尼發布新款定焦鏡頭FE 35mm F1.4 GM,國行定價11,300元,將於2月初上市銷售。索尼FE 35mm F1.4 GM由10組14片鏡片組成,其中2片是XA超級非球面鏡片、1片是ED低色散鏡片,前端鏡片採用了防汙氟鍍膜;擁有11片光圈葉片,最大光圈給為F1.4、最小光圈為F16;內部採用了2個XD線性馬達,在自動對焦時最近對焦距離為0.27米、放大率0.23X,手動對焦時最近對焦距為0.25米、放大率0.26X;鏡筒上帶有光圈環、對焦環、AF/MF撥杆、CLICK開關
-
高畫質專業之選 索尼FE 24-70mm GM評測(全文)_索尼 FE 24-70mm f/...
F2.8 GM 鏡頭焦距:24-70mm APS-C畫幅下的35mm規格換算焦距(mm):36-105mm 鏡頭結構:13組18片(1片XA鏡片,2片非球面鏡片,1片ED鏡片,1片超ED鏡片) 鏡頭光圈範圍:f/2.8 - f/22 最近對焦距離:0.38m 最大放大倍率
-
1:1放大倍率 索尼發布FE 90mm F2.8鏡頭
鏡頭焦距:90mm 最大光圈:F2.8 最小光圈:F22 光圈葉片數:9片 鏡頭結構:11組15片(包含1片非球面鏡片、一片ED鏡片、一片Super ED鏡片) 最近對焦距離:0.28m 放大倍率:1x
-
佳能RF 50mm f/1.4和RF 35mm f/1.4專利出爐
根據外媒消息,佳能在日本公布了35mm和50mm兩個焦段的鏡頭專利,從畫面高度來看為全畫幅設計,但也有猜測稱這兩支鏡頭或許不會很快到來,但預計RF50mm F1.4鏡頭將是一支很優秀的標頭定焦。佳能RF 50mm f/1.4和RF 35mm f/1.4專利出爐
-
...100mm F2.8 STF體驗(全文)_索尼 FE 100mm f/2.8 STF GM OSS...
曾經的135mm f/2.8 STF可以說是最具傳奇性的一款索尼(美能達)鏡頭 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從1999年以來索尼(富士在之前也推出過使用APD濾鏡的56mm f/1.2鏡頭 還是先來看看鏡頭的外觀設計,新款FE 100mm F2.8
-
人像大光圈 索尼FE 85mm F1.8鏡頭評測(全文)_索尼 FE 85mm f/1.8...
從鏡頭的MTF曲線來看,這枚新鏡頭的總體素質不錯,在f/8.0這樣的小光圈下似乎畫質表現要更優異一些。那麼新鏡頭的實際素質究竟如何,下面我們就來好好地看一看。外觀 經典索尼風 磨砂黑專業感強 先來看看鏡頭的外觀設計,不同於索尼FE 85mm F1.4 GM那特色的G大師外觀設計風格。
-
鏡頭一變三 索尼FE 28mm F2鏡頭評測(全文)_索尼 FE 28mm f/2.0...
而說起真正做到小巧,在現在的索尼FE鏡頭群中只有35mm F2.8、55mm F1.8和28mm F2這三顆定焦鏡。而保持大光圈和便攜小體積,這款FE 28mm F2鏡頭可謂是最符合這一條件的產品。鏡頭外觀 似FE35 簡潔的黑色系 我們先來看看鏡頭的外觀設計,這款索尼FE 28mm F2鏡頭的外觀設計和之前的FE 35mm F2.8的外觀非常相似。小巧的鏡筒配合大面積的對焦環,整體的搭配還是很協調的。而由於是f/2.0的大光圈,因此鏡頭的前鏡片尺寸也更大,看上去更有氣勢。
-
「超三元」大燈泡,索尼FE 12-24mm F2.8 GM
因為短法蘭距的關係,廣角鏡頭在無反相機上天生就有小體積的優勢,索尼也是最先將小體積優勢實體化到產品的廠商之一。在推出了多款廣角鏡頭之後,近期索尼又推出了這款FE 12-24mm F2.8 GM超廣角鏡頭。
-
頂級素質超廣 索尼G大師鏡頭FE16-35mm F2.8 GM評測
搭配機身:索尼全畫幅微單A7RII | 35mm | ISO320 | f/11 | 1/60s 在規格上,這支索尼FE 16-35mm F2.8 GM可謂用料非常足。> 索尼全畫幅微單的機身小巧是大家的共識,但是鏡頭在體積重量上似乎並沒有拉開太大差距,所以第一次把FE 16-35mm F2.8 GM拿在手上就被它的輕巧所吸引,畢竟其他廠商同級別新一代鏡頭的份量和尺寸可都不算小。
-
大光圈無反人像頭 索尼85mm F1.4 GM試用
發布近三年以來,索尼FE卡口全畫幅微單™鏡頭群數量已經達到一個相對可觀的規模,但在中遠攝焦段一直缺乏大光圈定焦鏡頭,僅有70-200mm焦段的變焦鏡頭。對於有此方面需求的用戶,則需要轉接諸如Planar T* 85mm F1.4 ZA這樣的單眼相機鏡頭。
-
高解析度王者之鏡 索尼FE24-70mm GM試用
此次索尼共發布了FE 24-70mm F2.8 GM、FE 85mm F1.4 GM和FE 70-200mm F2.8 GM OSS三支大師級G鏡頭,涵蓋24至200mm焦段,和一個經典的85mm人像焦段鏡頭。至此,索尼FE卡口全畫幅鏡頭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8支(包括鏡頭轉換器)。
-
50定新鏡皇 索尼FE 50mm F1.4 ZA圖賞
-----------------------------------------------索尼在不久前新發布了一支50mm焦段的全畫幅微單E卡口鏡頭Planar T* FE 50mm F1.4 ZA,雖然索尼在之前推出了主打高素質的G大師鏡頭系列,但在不久前新發布的一支50mm焦段的全畫幅微單E卡口鏡頭Planar T* FE 50mm F1.4 ZA依然受到了不少的關注。
-
高畫質專業之選 索尼FE 24-70mm GM評測
索尼全新的FE 24-70mm F2.8 GM也終於來到了我們的評測中心,這枚全新設計的鏡頭表現如何?來看看他是不是能達到大師級的水準吧。而已經發布的兩款鏡頭全部歸於現階段索尼最高規格的GM——索尼G大師鏡頭系列。高規格的新系列鏡頭自然也是讓我們充滿了期待。而這枚FE 24-70mm F2.8 GM,稱得上是大三元中最為實用,且使用率最高的一款鏡頭產品。而這枚FE 24-70mm F2.8 GM更是運用了如今索尼鏡頭開發中最高精尖的技術,比如DDSSM對焦驅動馬達的使用,全新XA鏡片的使用。
-
騰龍70-180mm f2.8與索尼720GM/G對比測評
德國科隆攝影師Martin Krolop做了騰龍即將發布的索尼E卡口70-180mm f2.8全畫幅無反鏡頭的測評,並對比了索尼70-200GM f2.8和70-200G f4,原視頻接近50分鐘,科技飯這裡將視頻講到的要點及相關樣張整理如下。
-
高畫質捕手 索尼FE 70-200/2.8GM評測首發
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索尼正式發布了A6300和全新的索尼G大師鏡頭,其中包含一支FE 85mm f/1.4 GM,還包括兩支「大三元」鏡頭FE 24-70mm f/2.8 GM、FE 70-200mm f/2.8 GM OSS,而後兩支的鏡頭的發布也預示著索尼全畫幅大三元鏡頭時代的正式到來。前兩支鏡頭我們已經進行過詳細的測試。
-
超廣新星 佳能EF 16-35mm f/4鏡頭評測(全文)_佳能 EF 16-35mm f/4...
,佳能湊齊了EF 16-35mm f/4L IS USM、EF 24-70mm f/4L IS USM和EF 70-200mm f/4L USM三枚鏡頭,佳能「小三元」也真正的組合完成。鏡頭外觀 鏡身簡潔便於攜帶 我們先來看看鏡頭的外觀,全新的佳能EF 16-35mm f/4L IS USM外觀設計和之前的佳能廣角鏡有所不同,不同於之前16-35mm f/2.8鏡頭在前部明顯大出一圈的設計,全新的EF 16-35mm f/4L IS USM鏡頭整體上看沒有明顯的突出結構,鏡頭的長度較長是新鏡的一個特點,遠看上去確實有幾分佳能新百微的感覺
-
銘匠光學 M35mm f/1.4開箱體驗
如今還不滿一周歲的銘匠光學已經發布了三枚手動鏡頭:M35mm f/1.4、M21mm f/1.5以及M11mm f/2.8。其中M35mm f/1.4官方更是打上了「最大光圈即可用光圈」的slogan。鏡頭外觀及細節做工銘匠M35mm f/1.4的包裝盒非常有意思,採用了類似首飾、手錶包裝盒的設計。整體質感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