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蟲皇帝」差點潛入,太原海關已扣留

2021-01-08 山西日報

日前,太原海關郵件監管工作人員在對來自日本的進境郵包進行過機查驗時,發現一包裹內疑似裝有大型昆蟲,隨即布控並實施開箱查驗。

▲太原海關技術中心實驗室專家鑑定活體昆蟲

開箱後,工作人員發現箱內是兩隻活扁鍬,便依法將其暫扣。經太原海關技術中心實驗室專家鑑定,兩隻活體昆蟲為巴拉望巨扁鍬形蟲,是中國禁止進境的有害生物,一旦傳入擴散,將對中國農業及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

這樣一種拳頭大小的昆蟲,為何危害力極大?接下來,山西雲媒體帶你了解一下。

▲巴拉望巨扁鍬形蟲

巴拉望巨扁鍬形蟲是世界上最大的扁鍬形蟲,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三長的鍬甲,最大可達118毫米,截至2018年,巴拉望巨扁單公的極限長度是118mm+。其外型強壯厚實,生性兇猛,且力量、技巧俱全,戰鬥力強大,脾氣極其暴躁,它有著修長有力的鋸齒狀大顎,它的巨型鉗子比蟹鉗更加令人感到恐懼!即使是節肢動物裡的佼佼者帝王蟹,遇上它,也會被它的大鉗子剪成兩半。蟲界的大力士、鍬甲裡的霸主,被稱為「格鬥天才」「蟲皇帝」。

▲巴拉望巨扁鍬形蟲

該昆蟲最早發現於菲律賓,巴拉望巨扁鍬形蟲生活在海拔200—500m的低地,所以十分耐熱。現已傳入日本等地,多生活在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成蟲吸食樹液或熟透的果實,在中國暫無分布且無天敵。

▲巴拉望巨扁鍬形蟲

據介紹,這是國內首次截獲「蟲皇帝」。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和其他檢疫物名錄》,目前太原海關已將其做扣留處理。

採寫:閆珺

山西雲媒體出品

(編輯:王宇)

相關焦點

  • 「蟲皇帝」悄悄潛入 所幸太原海關及時攔下
    山西晚報訊(記者 陳一彬)近日,一個從日本進境的包裹,在太原海關郵檢現場查驗時,因裝有大型活體昆蟲被攔下。隨即工作人員開始布控並實施開箱查驗。開箱後,工作人員發現箱內是兩隻活扁鍬,便依法將其暫扣。經過太原海關技術中心實驗室專家鑑定,這兩隻活體昆蟲為巴拉望巨扁鍬形蟲,此物種為中國禁止進境的有害生物,一旦傳入擴散,將對中國農業及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據了解,巴拉望巨扁鍬形蟲是世界上最大的扁鍬形蟲,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三長的鍬甲,最大可達118mm,截至2018年,巴拉望巨扁單公的極限長度是118mm+。
  • 太原海關國內首次截獲「蟲皇帝」--山西青年報2019年06月04日14版...
    太原海關國內首次截獲「蟲皇帝」   6月2日,記者從太原海關了解到,太原海關郵件監管工作人員在對來自日本的進境郵包進行過機查驗時,發現包裹內疑似裝有大型昆蟲,隨即布控並實施開箱查驗,為兩隻活扁鍬,
  • 山西太原海關在進境郵包中截獲活體有害生物
    中新網太原6月2日電 (楊靜)記者2日從太原海關獲悉,該海關日前從進境郵包中截獲兩隻禁止進境的有害生物,經鑑定為巴拉望巨扁鍬形蟲,太原海關現已將其扣留。5月31日,太原海關郵件監管工作人員在對來自日本的進境郵包進行過機查驗時,發現一包裹內疑似裝有大型昆蟲,隨即布控並實施開箱查驗。開箱後,工作人員發現箱內是兩隻活扁鍬,便依法將其暫扣。經太原海關技術中心實驗室專家鑑定,兩隻活體昆蟲為巴拉望巨扁鍬形蟲,是中國禁止進境的有害生物。
  • 可攜式顯微鏡為海關截獲外來物種大顯身手
    近日,某海關旅檢現場關員在對一航班做監管時,發現一名旅客託運行李過機圖像顯示異常。經開箱檢查,發現行李內裝有若干烏龜殼(學名:龜板)。海關工作人員將此批龜板做截留處理。海關截獲的有活蟲及蟲卵附著的龜板這次查獲的龜板共有56片,均為完整的龜腹甲,大小不一,再進一步確定檢查,發現該批龜甲雖已基本晾乾,但仍可見甲上均帶有腐肉,且龜板表面似乎有微生物活動,工作人員趕緊用可攜式顯微鏡仔細觀察,發現有明顯活蟲及蟲卵附著,極有可能攜帶有病毒、動物傳染病和寄生蟲等,一旦入境存在疫情傳播風險。
  • 廣州海關連續截獲3批外來物種活體甲蟲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李大林 通訊員關悅攝影報導)近日,廣州海關在進境郵包中連續截獲3批共41隻活體甲蟲成蟲,經初步判定均屬外來物種。目前,海關已依法對這3批甲蟲進行截留。6月8日,廣州海關隸屬郵局海關現場關員在對進境郵件實施監管時,發現來自日本的2個郵包過機圖像存在異常。
  • 「戰神」「亞克」藏身郵包 廣州海關連續截獲外來物種活體甲蟲
    「戰神」「亞克」藏身郵包 廣州海關連續截獲外來物種活體甲蟲 2019-06-19 13:29:00來源:央廣網
  • 海關查獲入境玩具內藏4千多枚魔花螳螂蟲卵,系外來入侵物種
    海關查獲入境玩具內藏4千多枚魔花螳螂蟲卵,系外來入侵物種 央視新聞 圖@央視網快看9月12日消息,近日,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的工作人員在查驗時發現了一個特殊的玩具公仔,海關工作人員打開之後,發現裡面的玩具公仔十分破舊,這引起了工作人員的警惕。
  • 江蘇已發現226種外來入侵物種 專家:靠吃解決不了問題
    美味的小龍蝦、嬌小可愛的牽牛花、五彩斑斕的巴西龜……這些可都是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 可攜式顯微鏡助力海關截獲外來物種 爭做國門生物安全小衛士
    3月23日消息,3月16日,天津海關所屬新港海關在一批美國進境的78.93噸燕麥種子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豚草,在燕麥種子中檢出這種有害生物在全國口岸尚屬首次。 那麼,海關是如何發現有害生物豚草的呢?
  • 外來物種入侵成害 海關是第一道防線—新聞—科學網
    為了響應這一倡議,11月29日,全球33家國際組織和機構聯合啟動了一項全球行動,將攜手遏制外來物種入侵,減少入侵物種造成的危害。 雖然不少人知道外來物種入侵的含義,但是對於其侵略性與危害性並不了解。實際上,不少外來入侵物種已經對一些地區造成了損失,比如,紐西蘭就飽受外來入侵物種之苦,作為這次行動的組成部分,紐西蘭承諾到2050年擺脫三大入侵物種負鼠、鼠和白鼬的危害。
  • 玩偶「不正常」,拆開發現內藏4000個蟲卵,系外來入侵物種
    光明網 近日,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工作人員在查驗一個由坦尚尼亞寄往吉林,在大連市入境的包裹時,發現裡面的玩具公仔十分破舊,工作人員隨即用CT機進行了檢查,機檢圖像顯示,玩偶內部有不規則形狀的陰影 。現場開拆後,在布偶腹內發現四十一個蟲繭,每個蟲繭內都有上百隻蟲卵,甚至有肉眼可見的活蟲。經鑑定,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截獲的數千枚幼蟲及蟲卵均為外來入侵物種魔花螳螂。目前,大連周水子機場海關已對該批蟲卵進行截留待銷毀處理。魔花螳螂,被稱為「螳螂之王」,十大怪異昆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稀有螳螂之一,原產非洲,在我國沒有分布。
  • 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守好國門刻不容緩
    #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新疆海關扣留日本遊客攜帶的《達賴喇嘛自傳書》
    近日,新疆紅其拉甫海關扣留了一位從巴基斯坦來中國旅遊的日本遊客攜帶的一本《達賴喇嘛自傳書》。  據悉,該日本遊客在巴基斯坦境內旅遊後,轉道來新疆旅遊,在經過新疆紅其拉甫海關入境安全檢查時,被海關人員發現其攜帶一本日語版《達賴喇嘛自傳書》,書內載有分裂中國領土的內容,新疆紅其拉甫海關已將該書扣留。
  • 7個來勢洶洶的外來物種,到了中國後卻被吃到差點滅絕
    新聞報紙上,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有關外來物種入侵,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報導,而且不僅如此,這些外來物種還造成了本土動植物的生存危機。
  • 福州海關在福州口岸首次截獲外來物種「班卡拉蝸牛」!
    近日,福州海關所屬榕城海關關員對進境國際郵件實施查驗時,在一件來自中國臺灣地區、品名申報為「乾淨貝殼」的郵件中查獲活體蝸牛2隻,經鑑定為「班卡拉蝸牛」,系福州口岸首次截獲。班卡拉蝸牛在中國大陸地區尚無分布,屬外來物種,目前海關已對蝸牛實施截留並作進一步處置。
  • 長沙海關查獲巨型螞蟻,經鑑定為外來物種,網友:這是寵物
    3月2日,從長沙海關發出了一個則消息,引起了大家的討論,到底是什麼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原來是長沙海關從英國入境的包裹中查到了11隻活體巨型螞蟻!這些活體螞蟻被藏在鞋子中。工作人員迅速把活體螞蟻送去鑑定中心,鑑定的結果果然不出所料:這是屬於外來物種,中國境內並沒,這批螞蟻均為原產歐洲的野蠻收穫蟻雌蟻。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長沙海關首次截獲4種危險性活體螞蟻 非法輸入外來物種危害大
    長沙海關首次截獲4種危險性活體螞蟻海關提醒,非法輸入外來物種危害極大華聲在線12月2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 通訊員 羅志萍 記者 周月桂)長沙海關所屬長沙郵局海關近日從入境郵包中截獲危險性活體螞蟻4種、7隻,均屬我省口岸首次截獲。
  • 中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這類尤須警惕
    微信公眾號「半月談」8月4日消息,隨著國家、地區間交往日益頻繁,外來物種正在全世界範圍蔓延。近年來,我國外來物種入侵數量呈上升趨勢,目前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成為世界上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一些外來入侵物種成為新的優勢種群,危及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釀成巨大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