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者不想讓家人擔心 血液中心兩千多本獻血證難回家

2020-12-02 長江網

12日,李光明(左)、李夢濤(右)做客市民大講堂,講述數百次無償獻血的感人故事    記者劉斌 攝

(長江日報記者羅斌 餘坦坦 通訊員盧錦鋒)因為母親而獻血回報社會,因為瞞著家人無償獻血被父親追著打……12日,兩位無償獻血志願者李夢濤、李光明走進由長江日報與武漢市民之家聯合主辦的第176期市民大講堂,分享他們無償獻血的感人故事。

    第一次獻血是替母親回報社會

    李夢濤今年42歲,來自孝感,目前家住漢陽區二橋街水仙裡社區,經營著一家韓國汽配店。

    18年前,李夢濤第一次無償獻血,目前獻血235次。他5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還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志願服務五星獎」「全國無償獻血志願服務終身榮譽獎」。這些年,除了武漢,他還在北京、上海、南京、鄭州、長沙等十多個城市留下獻血足跡。

    1999年8月11日是李夢濤第一次無償獻血,到今年整整18年了。李夢濤說,1996年他母親開始生病,起初在孝感一些小醫院簡單醫治,病情不見好轉。後來還聽信江湖遊醫,甚至求神問卦都無濟於事。眼看母親身體日漸虛弱,家人都心急如焚,於是李夢濤勸母親到武漢的大醫院求醫。

    1996年11月25日,他送母親來到武漢同濟醫院做檢查。經過確診,母親患的是子宮肌瘤。由於之前失血嚴重,體內血色素極低,手術前需要輸血治療。當時,他對醫生說:「就抽我的血吧!」但是,根據國家用血規定,李夢濤的血不能直接輸給其母親。緊急時刻,醫院從血庫調來了1600毫升救命血,手術才得以順利進行。母親轉危為安,後來康復出院了。

    此後,他由衷感激醫護人員,更感激那些捐獻熱血的志願者。「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他在醫院看到的這句宣傳語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腦海裡。他暗下決心,要用自己的熱血去回報社會,幫助像母親一樣需要血液救助的人們。

    1999年8月11日,李夢濤在武漢商場買雨傘時看到門口正好停著一輛獻血車,當即欣喜地跑了上去,毫不猶豫地了卻了自己的心願,替母親回報社會。此後,他獻過9次全血。

    患者家屬的期待激勵他堅持下去

    如果說,剛開始獻血是為了感恩,堅持無償獻血18年的動力,則是基於李夢濤對獻血知識的認知,和患者家屬的焦急與無奈。

    作為一名無償獻血志願者,他經常去同濟、協和醫院血液病房,看望那些患白血病的孩子們。一次,他與志願者們一起去協和醫院,一位患者家屬跪在地上懇求他們。這位患者家屬來自河南信陽,因為備血不足,父親的手術不得不暫緩。家屬們跪地磕頭求救的場景,再一次深深觸動了李夢濤。

    李夢濤說,現實生活中,許多人缺乏對無償獻血知識的正確認識,才產生了對獻血者身體健康的擔憂。他們不參與獻血,甚至還反對家人獻血。

    據李夢濤所知,武漢市血液中心的柜子裡有2000多本無償獻血證,其中有一部分獻血證沒被帶走,是獻血者為了不讓親人擔心。

    撿廢品的「慈善家」每月獻血兩次

    李光明今年55歲,家住東湖高新區花山街。現從事小區保安工作,月收入總計2100元。從1994年開始無償獻血,獻血總計240多次,獻血總量超過13萬毫升,被評為感動湖北年度人物。

    2000年,李光明租住在東湖新村,從事垃圾清運工作,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為了養活一家老小,他還要四處撿廢品換錢。

    李光明的經濟條件雖然不富裕,有時家裡兩三個月都看不到葷腥,但他仍然堅持每月定期無償獻血兩次。他總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他說:「能夠幫助到別人,我內心非常快樂!」

    李光明的妻子劉群鮮,12日也被請到了市民大講堂現場。她告訴主持人,第一次發現老公無償獻血,是在箱子裡無意中翻到了幾本紅色獻血證,當時她非常生氣,因為丈夫是家裡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他就是這個家裡的天,他的身體要是垮了,這一家人可怎麼辦?」

    李光明說,父親得知自己無償獻血的事後,氣得滿大街追著打他。

 

責編:鄧瑤

相關焦點

  • 男子欲憑獻血證做「換血」 醫院:先交錢再用血
    王霞的丈夫王展鵬稱,自己曾向醫院提出採用血液置換的方式來挽救妻子,但醫院並未明確答覆是否可以,只表示救治王霞可能需要大量用血,讓其自己就用血事宜去聯繫陝西省血液中心(西安市中心血站)。王展鵬稱,妻子王霞生前曾6次累計無償獻血2200毫升,符合陝西省關於無償獻血者獻血1000毫升以上本人終身無限量免費用血的規定。
  • 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遇信任危機 多家醫院現血荒
    在校大學生是無償獻血的主力軍之一,市血液中心在去年12月底表示,血液中心將在龍年春節後聯手多家高校開展採血車定期進校園活動,旨在每月或每周定期進高校「募血」。此事引發公眾熱議,「採血車應定期開進政府機關」「義務獻血應納入公務員政績考核」等言論在網上沸沸揚揚,建議團體無償獻血途徑和方式應多樣化。
  • 男子三本獻血證血型不一樣 血站:難免有誤差
    三本獻血證上有兩種血型 本報記者李宗華攝   近日想去獻血,張先生從家裡找出幾本之前的獻血證這幾天我都在擔心,萬一血型不準,有人用了我獻的血出啥問題該咋辦?」   昨日,張先生聯繫到三秦都市報記者,講述了這件困擾了他好幾天的煩心事。  三次獻血 兩個血型    「我是周至人,今年52歲,在西安市工作。
  • 自治區血液中心開展「世界獻血者日」活動 60人成功獻血15300毫升
    自治區血液中心開展「世界獻血者日」活動 60人成功獻血15300毫升 2020-06-15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會觀潮]代表為「血荒」獻言獻策:給獻血者適當補貼
    王天佑:制度缺陷打擊積極性 給獻血者適當補償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友誼醫院胸心血管外科的主任醫師王天佑自稱與血液打了一輩子交道。他認為之所以會有「血荒」蔓延,主要是社會獻血意識不足。因此,他建議給獻血者提供一些補貼。王天佑:我主張給獻血者一點補償。記者:現金?王天佑:對,不要太多了。記者:大概多少合適?
  • 中國發布丨國家衛健委:全國電子無償獻血證?6月14日啟用 可查詢...
    中國網6月12日訊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發布《關於啟用全國統一電子無償獻血證的通知》,通知明確,全國電子《無償獻血證》將於6月14日「世界獻血者日」正式上線運行,登陸查詢平臺包括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中國政府網、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和支付寶、微信、百度小程序。
  • 無償獻血者注意啦!網上可查血液檢測結果和記錄
    每一次獻血其實都是對身體進行一次免費的血液體檢。哈爾濱市血液中心持續通過國家ISO9001、ISO15189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認可工作,使質量管理工作和採供血業務工作更貼合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和規範要求。
  • 25年獻血2萬多毫升,廣西一位女教師的最後一次挽袖
    林萍拿著一堆獻血證,自豪地向記者介紹。▲林萍至今仍保存著第一次獻血時的獻血證。在第一次獻血之後,林萍也了解了更多關於無償獻血的知識,不斷了解這項公益事業的意義所在。從那以後,林萍自己會計算時間,只要到了能獻血的時間,她就會去獻血。她還經常與學生分享她的獻血心得和故事,在她教的班級裡,每個班每個學期至少會進行一次無償獻血宣傳。在林萍的影響下,她的丈夫和兒子也數次獻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出並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北京市紅十字血液中心。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高東英、劉江、戴蘇娜、郭瑾、周倩、陳霄、劉志永、江峰、趙冬雁、莊光豔。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布情況為:    --GB18467-2001.
  • 多抽熊貓血系謠言,網友:假消息從哪來的?
    湖南省郴州市衛健委工作人員對此表示,郴州市中心血站已就此事聯繫了獻血當事人,當事人稱並未發布「獻血時被多抽」的相關言論;另外,當事人血型也非稀有血型,網絡相關文章系杜撰。該消息稱,一名大三學生小倩在學校內的獻血車上獻血時,原本決定和朋友們一樣捐獻200毫升,但在抽血之後卻發現被多抽了100毫升,原因是小倩被檢查出血型為稀有的RH陰性(熊貓血)血型。從該文章的配圖可見,小倩捐獻時間為2018年10月21日,獻血量為300毫升,血型初篩為A型,獻血證上的發證單位為郴州市無償獻血領導小組。
  • 南京環衛工14年獻血72次 捐獻量抵5人全身血液
    人民網南京3月8日電 (朱殿平)14年、72次、25本獻血證、25600毫升……46歲的南京環衛工越廣雲,從2002年開始無償獻血,累計獻血量達25600毫升,這相當於5個60公斤重成年人全身的血液數量。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越廣雲像往常一樣在龍蟠南路高架橋下做保潔。
  • 衛生部否認血站賣血盈利 免費用血難統一
    本報記者 薛珺 攝衛生部部長等近500人參加團體無償獻血;當前我國人口獻血率僅為0.84%本報訊 昨早8時,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的兩輛採血車開進衛生部院內,來自衛生部機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工作人員在這裡進行團體無償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