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的5個階段(上)
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是否有跡可循?
網際網路經濟發展軌跡依賴的準則是什麼?
未來的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的方向是什麼?
透過現象看本質,從過往發展中尋找蛛絲馬跡,找到變革發展的基礎要素,去預測未來網際網路經濟發展方向。
引:
中國的網際網路科技起步晚於美國,在初期階段,我們亦步亦趨的學習美國的網際網路發展模式,截止到目前,我們已經可以與美國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比肩(淘寶、天貓、京東對比美國的亞馬遜網際網路零售、阿里云云計算比肩亞馬遜雲計算)、在局部區域(例如無現金支付、共享單車、人臉識別等方面)我們已經超過美國的網際網路應用,在未來,我們將引領世界網際網路經濟的變革。
原因大概歸納分析有以下幾點:
1 中國的網際網路受眾群體龐大,任何小小的需求在人口基數紅利的前提下都是一個大的需求。
根據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中國當前的網際網路用戶超8億人,已經超越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的綜合人口,龐大的市場孕育著龐大的商機,任何一個小小的需求,都可以在8億人中找到具有同類需求的人,匯集多個點,這個需求就會變成一個龐大的需求。
2 中國對於網際網路應用的渴求遠遠大於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的需求。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人口密度也是世界領先。同樣的一個業務,在中國和美國的辦理是截然不同的場景。
在這個方面,網購火車票變為現實前後可以一目了然。網際網路還未能購買火車票之前,平時的火車站人滿為患,碰到特殊的時刻,例如春運、國慶、中秋等節假日,徹夜排隊購買火車票的人不可勝數。而在開通網際網路購票這一新渠道之後,買票難的問題得到極大的緩解、徹夜排隊購買火車票的現象一去不復返。如今,只需要一個小小的app、坐在辦公室的座椅上,通過網頁就可以輕鬆購票,至於春運,局部地區還是會出現一票難求的現象,但是這個比之於之前的情況,這個只是小巫見大巫。
以銀行支付業務為例,轉帳匯款、企業資質認證等,在網際網路支付出現以前,經營大廳往往人滿為患,銀行往往不得不多開幾個窗口應對,但是辦理業務的時間相對固定,有限的工作時間解決客戶需求的數量基本恆定,以至於下班,仍有部分人完成不了相關業務辦理。
現在可以藉助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資金交易平臺,快速辦理匯兌業務,省去了去銀行排隊、等待的情況。一杯咖啡的功夫,解決了大部分客戶的需要。
至於工資代發、代繳納等,藉助網際網路,企業財務部門可以直接藉助銀行提供的相關交易平臺,實現便捷操作,省去了以往的銀行辦理的耗時費力。
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的5個階段:
1 草創階段,萬事起步難。
中國互聯經濟真正的起步階段是從阿里創建企業黃頁等開始的。之前的網絡存在於科研機構、院校機構等象牙塔中。
起步階段的客觀環境是計算機只存在於少數人或者科研機構、企業所有。
參與對象則是:大中型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等。
參與方式:以提供企業展示為主、以建立企業檢索服務為主,匯集商家企業信息於一爐,提供一個企業信息交流認識的平臺。
這種模式的幾個特點:
1 受眾面債。 受制於計算機設備以及網絡設備的昂貴价格,參與的角色往往是大中型的企業或者科研院校、專業機構等等。
2 服務內容簡單、基礎,對於需求的依賴較大。
服務內容以企業宣傳、產品宣傳為主。傳統的企業要從以往的經營模式中走出來,將以往的客戶溝通聯繫方式轉換為依賴網際網路平臺的商業洽談聯繫為主,無論從認知還是行為上都有難以逾越的鴻溝存在。
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許多的企業仍免不了遵循舊曆,企業的經營方式更多是以定量生產為主,額外生產的產品投放到市場中。至於銷售模式,往往是依賴渠道銷售,機會的發現也是合作加盟。有意向的具備經營資質的商家或者個人,通過電話渠道直接聯繫商家或者親自前往洽談,申請成為代理商或者銷售商。
在主客觀方面,企業仍以原計劃生產為主,市場的調研主要以企業的調研為主,銷售方只有可銷售與不銷售的選擇,沒有話語權。
這個階段的網際網路服務內容主要以企業宣傳、產品宣傳為主,幫助企業融入到網際網路的平臺之中,在這個上面,企業可以查看所有的其他企業的信息,同時擁有個人意向的代理商,也可以通過這種信息服務平臺,查找商機。
傳統企業在新生事物面前,往往後知後覺。傳統企業要從以往的傳統行銷模式中走出,將以往的客戶溝通聯繫與產品宣傳轉換為依賴網際網路平臺的商業洽談聯繫為主,無論從認知還是行為上都有難以逾越的鴻溝,畢竟此時的網際網路尚在嬰兒階段,體量較小,雖然解決了地域的跨度,但是參與角色仍偏高端,無法普及。
第二階段 門戶信息檢索 和用戶的自主需要 階段 (流量階段)。
門戶信息的起源的模型是Yahoo(雅虎)公司。
雅虎(創立於1994年)的創立初衷是做分類搜索,將形形色色的信息索引收錄到平臺的資料庫中,為網際網路用戶提供便利檢索, 這個與後來的百度公司的業務相同,為客戶提供便利的檢索信息服務。
第二階段的代表公司大概分為兩類:一類以門戶信息檢索為主的服務為主,一類以提供客戶的生活娛樂服務為主。前者的代表公司有百度、新浪、網易(排名無關先後)等大公司,也有hao123這些的小眾的門戶收錄網站。 後者主要公司有騰訊,微軟(msn聊天工具)、暴風影音、千千靜聽這些的生活娛樂服務公司。
第二階段的參與要素環境分析:
1 環境方面:計算機與網際網路開始進入到千家萬戶,一方面是計算機製造成本降低、價格低廉,部分家庭可以消費起電腦,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在相關政策的推廣下,各大中小學院校開設電子信息課程、配置了計算機設備,計算機不再是零星個人或者企業所擁有的設備,網際網路真正普及到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網民出現了。
好奇心會驅使著人們採用不同的渠道獲取方式去了解外面的世界,網際網路的特性正在於此,於是人們在原有的通過電視、雜誌、廣播、收音機等媒體渠道商增加了網際網路信息獲取渠道。 傳統的媒體宣傳是有什麼就宣傳什麼,傳播的內容以載體的經營商提供為。與傳統的媒體宣傳不同,網際網路是個性的、針對於不同的用戶,可以立即組織不同的內容。仿佛進入到一個信息的海洋,通過索引與關聯,用戶可以在這個海洋中尋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於是就產生了一個新名詞「衝浪」。
與傳統媒體的傳播內容固定、信息之後相比,網際網路能根據用戶的需要,自動的組織內容,能更大程度上的滿足用戶的需求。
2 參與對象:廣大學生 ,企業職員等。
3 參與方式:通過門戶網站的檢索內容、瀏覽新聞與、欣賞圖片、享受音樂,搜索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4 網際網路能提供的服務:
第一、企業宣傳與推廣服務。與第一階段不同的是,傳統企業開始重視網際網路宣傳推廣,數以千萬計的用戶都可視作潛在客戶。另外企業的宣傳中心也從第一階段的企業形象宣傳轉化為以產品宣傳銷售為主,此時的銷售還是傳統的經銷方式,不過這個也為後來的網購打下了基礎。
第二、新聞媒體資訊等信息服務,與第一階段的傳播內容相同。
第三、網絡的娛樂方向增加。 視頻、音頻、網路遊戲、即時聊天、視頻聊天等等。
本階段的主要特點:
1 受眾面廣。
2 服務的多樣化。
3 信息內容呈現多樣化
4 對於需求的依賴性減弱。
5 用戶對於網際網路的生活娛樂需求的價值進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