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邃無邊,海風吹海浪湧使人心曠神怡,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地球相當於是一個水球,在宇宙看地球是一顆蔚藍色的星球,可能有人覺得地球可供人類生活的陸地面積太少了,那麼,如果有一天海洋從地球上消失會發生什麼?
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是地球最重要的存在,它是地球水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各圈層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係,是形成地球宜居環境和生命繁衍的基本條件,首先,海洋對於地球氣候的形成及其變化影響非常大,它吸收了太陽灼熱的輻射,由於它的質量和比熱容比較大,也就是說它吸收了大量的熱量但溫度升高幅度較小,相當於一個巨大的能量儲存器,使地球的溫度不至於過高。
地球的南極和北極接受到太陽的照射非常少,使這兩極的海水水溫較低,但海洋的其它地方可以通過吸收太陽熱能並流向北極和南極,將寒冷的海水流向水溫高的地方,達到平衡海水溫度的目的,其次,海洋是水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海水蒸發可產生大量的水蒸氣變成雲,最終形成降雨,隨著暖空氣的上升和冷空氣的下降,熱量得以重新分配,這使得赤道地區和兩極的氣候不至於懸殊過大。
如果有一天海洋真的從地球上消失了,將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一旦海洋消失,原來海洋的區域將形成一個13.32億立方千米的真空區,空氣將急速湧入將其填滿,空氣在迅速流動的過程中會形成全球性的颶風,大氣層因為填補原來海洋的空間而變得稀薄,海平面附近的氣溫會驟降,熱帶地區的氣溫會降至10℃以下,而溫帶地區則會降至0℃以下。
對於人類而言,一旦海洋消失,原來海洋的區域變成了陸地,相對來說,現在的陸地就像升高了4千米,大氣驟降和缺氧會引起所謂的高原反應,人類身體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這種氣壓的變化,地殼在突然失去14億立方米的海水之後,會在30秒內被500萬億噸的空氣以100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湧入衝撞導致劇烈變形,結果是引發世界各地的地震,沒有了海洋地球將損失96.5%的水,只剩下儲存在雲層、江河湖泊、地下含水層以及冰川裡的淡水,水圈基本上消失,因為剩下的這部分水根本不足以使自然界中的水充分循環。
大氣層的下降,地球原先的陸地處在海拔4千米以上,這在溫帶地區已經超過了雪線,也就是說所有的降水都會以冰霜的形式存在,大部分生物都會被凍僵,在海洋消失不到兩周的時間內,降水隨即在全球範圍內消失,可怕的乾旱將席捲全球各大洲,乾旱的森林成了易燃物,加大了發生大火的可能性。
火災不可避免,全球性的火災將在熱帶地區的森林蔓延,森林在燃燒過程中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上萬億噸的二氧化碳會進入大氣和滯留在地球表面,而二氧化碳作為溫室氣體,將加速全球變暖的過程,原本殘留的水分會因為高溫而蒸發,地球上迎來短暫的降雨,但這種少量的降水根本無法阻擋火災,植物遲早會被大火無情的吞噬,氧氣失去了來源。
地球上剩餘的水從此只能以水蒸氣的形式存在於大氣中,這同樣會加劇溫室效應,地球最終會很熱,並且再也不可能下雨,當海洋存在的時候,二氧化碳會溶解在海水中,和礦物質反應形成固態石灰巖沉入海底,浮流植物也會利用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完成光合作用釋放氧氣,而一旦海洋消失,作為消耗二氧化碳轉換成氧氣的重要途徑也消失了,由於沒有了海洋以及植物消耗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會一直存留在大氣中,除此之外,火山還會往大氣中排放1億到2億噸的碳,二氧化碳將越積越多。
與此同時,活躍的氧氣會與地表上的各種物質發生反應,慢慢的消耗殆盡,逐漸銷聲匿跡,在海水消失幾百萬年後,空氣中將再也沒有氧氣,二氧化碳將成為地球大氣的主要的組成部分,大氣壓會變為從前的兩倍乃至三倍,地球變得一片死寂,就像金星一樣,很多科學家認為,金星曾經有過海洋,並且存在了20億年之久,但是因為它離太陽過近,海洋蒸發速度太快,最終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