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如果我們有一天能夠乘坐宇宙飛船,遨遊在宇宙之間。我們就會看到美麗的地球就像一顆藍色的水球。根據科學家對地球的統計,地球表面超過七成的面積都是被海洋所覆蓋的,只有百分之三十的面積是陸地。水也被譽為是生命之源。
在地球早期發展的時候,地球的上空雖然已經有了大氣層,但是大氣層中仍然缺少了最關鍵的臭氧層。所以許多來自宇宙的高能粒子就能簡單地穿過大氣層,直接射向地球的地面。這些粒子的攜帶的能量可能還沒有你抬一下手消耗的能量多,但是這些粒子的質量非常地小,所以這些微弱的能量就足夠使它們獲得一個非常高的速度。於是這些高能粒子就像是無數看不見的子彈一樣,射向地球表面。所以科學家們認為,地球上早期的生物都是生活在海洋,因為那樣才能躲過高能粒子的迫害。
除此之外,海洋還有另外一個優勢。很多人以為我們腳底下踩著的大地就是離地球最近的地方,其實並不是。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它的海拔高度超過了八千米。而地球上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它的深度達到了一萬一千米。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高不可攀的珠穆朗瑪峰扔進馬裡亞納海溝裡面,那麼珠穆朗瑪峰將會完全地被淹沒。所以,海洋的世界比陸地更加接近地核,也就有更多得到熱量的機會。在海洋中,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其實存在許多的熱泉。這些都是人們贊成「海底熱泉口假說」是生命起源的原因。
海底存在的熱泉不僅能為生命提供熱量,還有離子之間的濃度差。而且最重要的是水的性質。根據中學物理課本告訴我們的知識,在自然界中,水的比熱容是最大的。我們舉一個簡單的粒子就懂了。在中午的時候,如果我們走在海邊的沙灘上,我們會發現當我們的腳已經能夠明顯地感受到沙子燙腳的時候,海裡的水還是十分地清涼。而時間來到傍晚的時候,沙子已經變冷了,而海裡面的水還是很暖和。這就證明了,單位質量水總比其他物質所蘊含的能量更高,所以水熱的慢,涼的也慢。
通過這個事故我們可以知道,地球上的水在調節地球氣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海洋與陸地互換的話,那麼地球上的水將會減少四成左右。這就意味著,地球調節氣溫的能力也會下降四成。我們常常都能聽到這麼一句詩:「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句詩是用來描述西藏地區的人民遭遇的氣候景象。如果地球上的海洋資源減少的話,那麼全世界的人民極大可能也會過上這樣的生活。也許生物的演化就會往另外一個方向發展,人類也不一定會出現了。
海洋除了能夠調節地球的氣溫,還會對降雨造成非常大的影響。生活在內陸的人民之所有會看到下雨的景象,其實就是海洋的水蒸發變成雨,運動到內陸遇冷液化變成了雨。所以海洋減少還會造成一個後果,就是內陸地區的降雨也會大幅度的減少。這樣一來,內陸地區的水資源不斷地減少,土地沙漠化加劇,地球也將走向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