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130億億噸水,人類只能用0.3%,如果海水全部淡化會如何?

2020-12-03 騰訊網

我們的地球是一顆被大量的水所覆蓋著美麗星球,然而我們人類自詡為地球的主人,卻只能用上這些水中的極少的一部分。相關數據表明,地球有130億億噸水,其中97.5%都是鹹水(絕大部分都是海水),而其餘2.5%的淡水也大部分存在於人類難以利用的極地以及高山的冰雪地帶,算下來,在地球所有的水資源中,我們人類只能用0.3%左右。

地球上明明存在著130億億噸水,但我們卻只能「望洋興嘆」,這樣的情況不免有些令人尷尬,於是我們或多或少地都會產生一種想法,那就是如果海水全部變成淡水那就好了。那麼如果海水全部淡化會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假如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與高鹽度的海水相比,淡水的密度要低一些(海水的密度通常為1.02至1.07克/立方釐米之間),也就是說,如果海水全部淡化,那麼單位體積的海洋質量將會出現減少,這就會造成海洋的潮汐落差比原來更大(即退潮時退得更遠,漲潮時更加深入陸地),因此屆時地球上的一些海濱城市就很可能會被潮水淹沒。而由於沒有海鹽的限制,屆時地球的海濱地區將不再有美麗的沙灘,因為這裡會被大量的植物所覆蓋。

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最受影響的肯定就是那些可憐的海洋生物了,海洋生物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早就讓自己的機體適應了海水的高鹽度,如果海水全部變成淡水,那麼絕大多數海洋生物都會因為滲透壓的急劇變化而無法繼續生存下去。

可能有人會說,海洋生物的消失就意味著淡水生物從此擁有了廣袤的生存空間,用不了多久,它們就會在遍布地球的淡水海洋之中迅速蔓延,重新將這個新的海洋打造成一片生機勃勃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也許還有新的物種進化出來,從而填補地球物種的損失,因此這似乎對人類本身的生存也沒有太大的威脅。

這樣看上去,雖然鹽貴一些(人類的食用鹽是主要來自於海洋),居住的地方稍微少一些,又或者是人類再也不能吃上海鮮,但人類從此不必擔心海洋航行中淡水問題,而世界上很多缺水的地區也將因為可以直接利用海水而變得富饒,因此可以說,海水全部淡化對人類的影響應該是好的方面要多一點。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實際情況會比想像中的更糟。

要知道海洋中的藻類是地球上光合作用的主力,在地球的生物圈中,大約有70%的氧氣都是由它們製造出來的。除此之外,死亡以後的海洋生物遺體中所含的有機碳也是個大問題,它們會在短時間內就被微生物分解出來,其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會釋放到地球的大氣層中。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海水全部變成淡水,那麼地球大氣層的氧氣供應將出現大幅度的下降,並且地球大氣層中的碳含量也會迅速升高,由此引發的溫室效應將使地球的氣溫出現明顯的上升。

另外要說的是,由於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鹽分,這些鹽分會增加海水中的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從而使海水更不容易蒸發,所以說如果海水全部淡化,那麼這個淡水海洋的蒸發速度會比之前的海洋更快。

想像一下,更少的氧氣供應、更高的氣溫以及更加容易蒸發的海洋,當這些情況疊加在一起,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屆時的地球氣候將發生巨大的變化,諸如狂風暴雨這類的強對流天氣將在地球各地頻繁地出現,在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再加上氧氣供應的不足,將會對大量的物種產生致命的打擊,它們很可能會因為無法適應這種生態環境而滅絕,當然了,身處其中的人類肯定也難以獨善其身。

因此可以說,如果海水全部變成淡水,將會對人類產生極壞的影響。順便講一下,即使有某種力量真的將地球上的海水全部淡化,這個淡水海洋也不會長久地存在,因為有兩個途徑可以讓鹽分在這個淡水海洋裡持續增加,第一是地殼裡含有的鹽分,它們會不斷地溶解在這個淡水海洋裡。

第二就是地球上的水循環,即太陽不停地將海洋裡的水蒸發到大氣層中,大氣層中水蒸氣又不斷地以雨、雪等方式回到地面,這些降水落在陸地上的時候,會溶解陸地上的大量鹽分,並隨著各種徑流回到海洋,而由於海洋的蒸發並不會帶走鹽分,因此這些來自陸地的鹽分就被留在了海洋裡。

好了,今天我們就先講到這裡,歡迎大家關注我們,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地球水資源豐富,人類卻只能利用0.3%,為何不將海水淡化?
    地球其實是一顆海洋星球,因為其大約7成都是大海。其中,人類可以使用的淡水只佔了地球的0.3%。要知道,地球的水儲量足足有130億億噸之多,如果充分利用海洋,把海洋的水都變成淡水會怎麼樣呢?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 地球的水資源能用到的不及0.4%,若將海水淡化,是不是更好?
    蔚藍的地球一直都存在一個這樣的說法:「七分海洋三分陸地」,這足以看出地球的水源豐富。可你知道在這些水資源中,我們使用的水有多少嗎?據大數據記載,地球上儲蓄130億噸水,鹹水獨佔鰲頭,高達96.5%,而淡水只剩下不到4%。
  • 假如地球所有海水全部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奇異變化?
    水被稱為「生命之源」,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人類沒有水,人類僅可以存活3天;如果沒有食物僅有水,人類可以存活21天。科學家認為地球有生命存在包括三個基本條件,分別為:水、有機物和能量。水在地球智慧文明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 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匱乏,如果把海水全部淡化了,會怎麼樣?
    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但是淡水資源僅佔其中的2.7%,而且大部分都是以冰川形式固定在兩極。所以淡水資源其實非常匱乏,人類看著浩瀚的大海想著把海水變成淡水。但如果把海水都變成淡水會怎麼樣?因為海水是鹹的,冰點是低於淡水的,這樣就不容易結冰,如果海水大面積變成淡水,那麼冬季海洋的結冰面積會很大,冰面會反射更多的陽光和熱量,導致全球的氣溫降低,對各種物種生命造成影響。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海水的流動性,這個非常重要,它可以促進熱量的交換,對全球氣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每年吞噬30億噸水,如果沒水,地球是怎樣的呢
    科學家在探索地球上最深的馬裡亞納大海溝時,發現在這個海溝裡,每年大約會有30億噸的海水會被地球內部吞噬。對於我們人類來說,30億噸的海水是非常多的,但是從地球的角度來看,這一點水是很少的。因為現在地球表面的水貯量(包括液態水、固態冰雪和氣態水汽)達到138.6億億噸,相比之下,地球每年「消失」30億噸水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 嚴重製約全球多國經濟,如果把海水都淡化會怎樣
    地球成形成已有45億年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滄海桑田形成現有的生態環境系統。面對全球日益對水資源的需求,有人腦洞大開,提出一個極為有趣假設-將地球海洋全部淡化,這個徹底顛覆地球上生物物種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存新想法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
  • 淡水資源短缺是個難題,如果淡化一噸海水只要3毛錢,厲不厲害?
    其實水不僅是生存的必要保障,也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工業生產要水,農業生產也要水,當然,這裡所說的水指的是淡水資源。地球本身並不缺水,因為地球表面71%的部分都被水所覆蓋,問題在於這71%中大部分都是海水,而海水既不能直接飲用,也不能用於工業和農業生產。那麼在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上,到底有多少淡水呢?其實真的是少得可憐。
  • 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海水都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
    等海水都變成淡水後,我們將擁有綠色海洋,但那時你準備好搶鹽了嗎?天賜之物淡水海洋,地球之耳,羅布泊成為生命禁區,樓蘭古城神秘消失。這都與淡水資源的匱乏有關。目前地球上只有3%的水可以飲用,海水之所以鹹得無法飲用,是因為在40億年前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環運動。
  • 天天想著海水淡化,如果海水真的變成淡水了,很危險
    如果我們不用擔心全球的水資源消耗會怎樣呢?如果你可以隨心所欲地洗澡呢?如果被困在大海中間也不會渴死呢?如果去海灘和去井邊是一回事呢?一個沒有鹽水的世界對人類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但它會付出什麼代價呢?海洋本來是是淡的,慢慢才開始變鹹首先,為什麼海洋是鹹的?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所有的水都是淡水。
  • 如果海水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呢?
    可是大部分人類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在悄然來臨。一天之後,眾多的海洋生物開始陸續死亡。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魚類身體的細胞已經完成適應了海水中的滲透壓。所以海水一旦變成了淡水,它們體內的組織將被徹底破壞。一周之後大部分浮遊生物和藻類植物開始消失。根據研究的分析,地球上百分之70的光合作用是由海水中的藻類所完成。
  • 如何高效實現海水淡化,從此不再「望洋興嘆」?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植物和動物——整個生態系統和食物鏈都依賴於潔淨的水而生存。儘管地球表面將近70%被水覆蓋,但是其中只有2.5%是適合使用或飲用的淡水,其餘的則是鹹水或海水。不僅如此,我們能夠輕鬆獲取的淡水只佔1%,其餘都隱藏在冰川和積雪中。
  • 如果海水變成淡水,人類會發生什麼?西瓜視頻為你揭秘
    對於人類來說缺水是我們要面臨的重大問題,隨著淡水越來越少,我們應該怎麼辦?為了尋找可用的水資源,人類付出了很多努力,去尋找最佳的辦法,比較最新興的海水淡化技術。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海水全部變成淡水,我們人類會發生哪些變化呢?地球還是最適宜人類生存的地球嗎?
  • 倘若地球上的海水全部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看完別怕
    我們都知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水都屬於淡水資源,而大海中的水則含有各種各樣的鹽分,非常的鹹,是不可以作為生活用水供人類使用的。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的生態環境會發生惡化,水資源會變得越來越緊缺,對海水進行淡化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人類解決水荒的最後途徑。
  • 納米木膜淡化海水 或可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神器」
    ,可淡化海水。」&nbsp&nbsp&nbsp&nbsp近期,國外一所大學的研究者們,成功地用木材製成了一種厚度為0.5毫米的超薄過濾膜——納米木膜,來淡化海水、淨化水質。相對於傳統的海水淡化技術,此法不僅節能環保,而且造價低廉,或可代替市場上廣泛使用的由石油衍生的塑料過濾膜,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的「神器」。
  • 海水變成淡水地球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如果地球上所有海水都變成淡水會發生什麼?在那一瞬間地球上的淡水危機已經被徹底解決,可大部分人類卻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正悄然來臨,海水變成淡水一天以後,眾多海洋生物開始陸續死亡,在億萬年的進化過程中,魚類身體的細胞已經完全適應了海水中的滲透壓,所以一旦海水變成淡水,他們體內的組織將被徹底破壞。
  • 海水淡化能否替代「南水北調」?(圖)
    本報記者 李伯牙 北京報導  南水北調通水在即,然而這10億方水能解決北京的缺水問題嗎,海水淡化為什麼不能替代南水北調工程,應該如何用好南水北調來水?而海水淡化等非常規手段受限較多,無法與淡水調水相比較,但調水也並非一勞永逸,最根本是節約用水,不能水調多了就多用。  調水有限,節水優先  《21世紀》:南水北調馬上通水,對京津冀這個地區有什麼意義?  劉昌明:全國範圍看,京津冀是中國真正最缺水的地方,中線工程調10億方清潔水,能解決大問題。北京這些年用水量平均在35億方左右,相當一部分是靠超採地下水。
  • 如果把地球的海水全部抽乾,會發生什麼?科學分析海洋的重要性
    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用,甚至還會引發海嘯,如果把海水全部抽乾,那是不是不用擔心海嘯了?如果將所有海水抽乾,投入奧林匹克規模的遊泳池,就需要超過500萬億個這樣的遊泳池。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如果海水突然消失,其實對於人類來說,並不是好事。
  • 缺水的中國與海水淡化歷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小夥伴們在地理課上可能都學到過,地球上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水總體積約有13億8600萬立方千米,海洋約佔地球總水量的96.53%,湖泊鹹水和地下鹹水佔0.94%,而淡水資源只佔總水量的2.53%,再除去無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冰冠中的水,陸地上可利用的淡水湖、地下水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總水量的1%。
  • 地球每年吞下上百億噸水,為何海平面卻不降反升,最終都去哪裡?
    試想一下,如果真的地球觸發了類似關鍵的原因,那麼就目前地球現狀而言,確實不能確保。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地球每年吞下上百億噸水,為何海平面卻不降反升,最終都去哪裡?對此,科學家也都不能準確的解釋海洋吞的水去哪裡了,只能猜測海平面沒有下降是因為地球又將水吐到了陸地上。至於是哪種方式,相信火山噴發幾乎是唯一的解釋。可世界上僅有1500座活火山,哪一座火山能夠釋放如此巨量的海水呢?顯然這一說法確實不可行。
  • 世界最深的海溝,一年能吞掉3億噸海水,為何海平面沒有下降?
    這麼深的海溝,世界上肯定有不少的科學家,學者都對這個馬裡亞納海溝進行過研究,有科學家就表示:當板塊運動的時候,那裡有大量的海水會進入地球的內部,並且一年能「喝掉」三億噸水,那這麼大的吞噬量為什麼海平面卻沒有下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