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成形成已有45億年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滄海桑田形成現有的生態環境系統。面對全球日益對水資源的需求,有人腦洞大開,提出一個極為有趣假設-將地球海洋全部淡化,這個徹底顛覆地球上生物物種包括人類在內的生存新想法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
眾所周知,海洋佔地球表面積70%,其中海水整個地球水資源97%,人類和其它陸地生物至只有可憐的3%淡水資源,水資源在人類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但是這3%淡水資源在全球分布還非常不均勻。
科學家對地球生態系統研究後得出結論,早在地球形成遠古時期,海洋中都是淡水而非海水。混沌之初地球大氣濃密,受太陽的光照大量水分被蒸發到空中,凝結成小水滴再次回到大地上,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大湖,在不停衝刷中將地表大量氯化物帶入海洋,久而久之海洋變成一個大鹽場。在進化過程中,大量海洋動植物逐漸適應了海洋的生存環境。如果某天地球上海洋全部變成淡水,對地球而言是歡樂+災難。
假如地球一夜再回到遠古時代環境,頓時兩面性顯現。
首先,全球人類喝水問題立刻解決。目前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只有區區3%,可憐的3%的淡水資源,絕大部分還是以固體形式存在於南北兩極和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因此地球上海洋全部變成淡水,那麼對人類發展的最大危機立刻解除,所有缺水資源國家和海邊城市都能隨意從海水中快速補充淡水,給人類的生存、繁衍和發展將帶來巨大的積極意義。
通過引入海水可以快速綠化大片沙漠;大大提高農田灌溉量,增產增收,解決農業歉收國家的糧食問題,繼而大大提高人均糧食供給量,飢餓將遠離人類。
其次,國家和民族間為了搶奪水資源而發生大規模的爭鬥將變得毫無意義。巴基斯坦與印度爭奪齊亞冰川實質,就是掌控水資源的源頭;以色列與敘利亞、埃及的中東數次戰爭也是為了爭奪水資源和生存權。由此為了水資源而發生國家間武裝衝突變得毫無意義,只要國家臨海就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淡水資源。
不過,任何事物均有兩面性,在全球海洋全部變成淡水後,接踵而至的問題也會逐步呈現。
第一,地球上的海洋全部淡化,那麼海水中的鹽分將鋪滿整個地表,抬升高度40米。所有的陸地表面積都可有可能鹽鹼化,可耕種的土地將不復存在,陸地將不再適合生存;人類要麼移居海洋,要麼移居太空。以目前對海洋和外太空的認知與改造能力,人類尚不足以徹底擺脫陸地表面。因此一旦海水全部自然淡化後,人類居住家園不復存在。
第二,由於海水淡化,大量的浮遊生物可以無拘無束生長,特別如綠藻,在淡水和富有營養的近海邊可以瘋狂生長,吞沒大片海域,直接造成海底其它植物失去陽光而無法光合作用,後果是枯萎、死亡。大量死亡的植物屍體反過來又造成更加富集的「營養」,提供給綠藻繼續吞噬其它海洋植物的生存空間;大量海洋植物死亡造成海中動物食物鏈斷裂,整個海洋生物鏈逐漸走向毀滅,物種的消亡不可避免。
第三,綠藻等浮遊生物瘋狂生長同時也會消耗大量氧氣,產生副產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增加會加速溫室效應,逐步提高地球地表溫度,使得南北兩極和第三極的固體淡水融化,迫使海平面上升。那麼一半以上在海邊人口密集生活的城市被迫轉移到海拔更高地方。搬遷與轉移又要大量消耗地球資源,給本以緊張的地球資源「雪上加霜」。
第四,由於海水淡化,人類無需再為淡水資源而犯愁,只要有土地就能綠化與開墾,糧食產量將大幅增加,為更多支撐人口提供可能。無節制的生育和繁衍,進一步增添地球其他資源供給壓力,終將一天超出地球承載能力,徹底毀滅地球生態圈,最終變成「毀滅」自己的掘墓者。
第五,由於全球海洋均變成淡水,造成溫室效應。逐漸導致南北兩極與格林蘭島的固體冰塊融化,根據科學家測定,格林蘭島的固體冰全部融化將造成地表上升6米,而南北兩極的固態冰庫全部融化,地表將上升60米。根據目前google Earth地圖顯示,大洋洲的100%國家都將淹沒;北美洲紐約、華盛頓、邁阿密全部消失,亞洲東京、上海、廣州、北京、漢城、河內、馬尼拉、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均會消失的無影無蹤;歐洲荷蘭、盧森堡、比利時完全變成海景國度;倫敦、巴黎、巴塞隆納徹底變成海景園。將徹底改變目前人類的生活環境與生態圈。迫使人類向著更高海拔陸地遷徙,遷徙中又將對新的陸地帶來災難性影響。直至最後人類失去全部可依賴的陸地,變成地球不再歡迎的生物種群。
第六,由於溫室效應融化了南北兩極的固體冰層。這些積累了多個遠古時代的冰層中或許有可能存在現代人尚未掌握的各種原始病毒,假如這些病毒一旦被「釋放」出來,或許是惡魔撒旦,短時間內無法抵抗病毒入侵肌體、現有科技無法克制「新」病毒。由此病毒乘虛而入,快速擴散,大量感染無免疫體人群,並以感染者為宿主,不斷傳染給新的人群,變成人類自我創造的一場生存浩劫。
假設終歸還是假設,人類應該有足夠的智慧與理智面對漫長地球歷史的演化過程。理性、客觀面對自然、面對自我自我發展與環境矛盾,最終找到可持續、環境友好的發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