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成本偏高 90%反滲透膜需從國外進口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片

  北京就要用上淡化海水了。在曾經的記憶裡,大規模淡化海水成本高昂。據悉,在天津,居民自來水水價是4元/噸,工業為7元/噸,而淡化海水為8元/噸。北京海水淡化項目的實施,是否標誌著國內海水淡化成本已經降到了可以工業化的地步?

  3年後,北京每3人中就有1人可用上淡化的渤海海水。根據國家的規劃,在河北唐山曹妃甸投產的海水淡化項目,在2016年前後日產量將達到100萬噸。

  如此大規模的海水淡化項目,未來將大大緩解北京淡水供應的緊張局勢。很多人據此認為,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的「春天」到來了。記者採訪調查發現,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產業雖在政策和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一些核心技術和設備還依賴進口,我國海水淡化行業仍處於規模小、發展慢、成本高、推廣難的階段,離商業化應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產業規劃:三年產能提高三倍

  海水淡化是解決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中國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所以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研究海水淡化技術,但進展比較緩慢。

  剛剛過去的2012年被專家稱為海水淡化「政策年」:2012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2012年8月,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年底,國家發改委出臺《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將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

  然而到2011年底,我國的海水淡化能力僅為66萬立方米/日,這意味著目前的產能到2015年至少要提高三倍。按照現有的產業增長速度,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國家海洋局近日發布的《201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顯示:以海水淡化為主的海水利用業去年增長緩慢,僅比上年增長4%,相比其他快速增長的海洋工業,海水淡化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弱。

  海水淡化技術成本高

  儘管國家大力扶持,我國海水淡化產業至少還面臨如下難題:

  首先,技術和設備與國外有差距,難以參與全球化的市場競爭。我國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有兩種:反滲透膜法(膜法)和低溫多效蒸餾法(熱法),雖然我國部分技術如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海水循環冷卻技術躋身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反滲透海水淡化的核心材料和關鍵設備,如海水膜組器、能量回收裝置、高壓泵及一些化工原材料等,主要依賴進口,國產化率不到50%;耐海水腐蝕管材、蒸汽噴射裝置、熱效率等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90%的反滲透膜仍需從國外進口。

  其次,價格偏高也是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的瓶頸。比如在天津,居民自來水水價是4元/噸,工業為7元/噸,而淡化海水為8元/噸。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談到海水價格偏高的原因時表示,「我國反映資源稀缺性的淡化海水的市場價格機制尚未建立。」這意味著我國海水淡化產業一時還難以走市場化的路線。

  此外,管網建設及環保問題也阻礙著淡化海水進入尋常百姓家。淡化的海水普遍呈酸性,自來水管長期輸水後會被腐蝕,如果把地下供水管網全部改成塑料管,巨大的管網建設將進一步推高淡化海水的成本價格。而且,每淡化1噸海水就要生產出1噸濃縮鹽水,濃鹽水排放過多又會汙染周邊海域,這是制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根據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的《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公報》,我國近海海域的環境汙染已經比較嚴重。「這又進一步加大了海水淡化的成本。」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的阮國齡博士說。

  阮國齡介紹:「一直以來,中國的水資源管理涉及多個部門,如淡水屬於水利部,海水屬於海洋局,產業規劃屬於發改委,管道建設屬於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等,管理體制不順也是制約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新扶持機制亟待建立

  目前,全球每日淡化水產量已達4970萬噸,其中80%進入自來水的市政管網,尤其在中東等缺水嚴重的地區,美國、新加坡等國的海水淡化利用率也非常高。

  阮國齡介紹:「國外的海水淡化公司成本相對較低,走市場化路線,大多能盈利,而我國日產能約為67萬噸,近海汙染加大了成本,海水淡化行業仍處於規模小、發展慢、成本高、推廣難階段,在中國,因為自來水供應都不是市場化的,除非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否則海水淡化產業難以取得較快發展。」

  阮國齡建議,國家部委應建立海水協調新機制,共同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強化海水淡化的示範工程建設。

  國家海洋局一位專家表示,國家應該對海水淡化產業進行扶持,但應改變現在對整個產業的扶持方向,不能僅僅是扶持技術研發,一些研發生產機構拿到國家扶持資金後,並不用於研究,而是直接進口國外產品,這樣做成本反而更低,還能見到實效。國家應該按照生產出來的水,對生產企業進行補貼。否則,國家投資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光明日報記者 袁於飛)

相關焦點

  • 無紡布是怎麼變成反滲透膜的 揭開海水淡化神秘蓋頭
    海水變甘霖秘訣在一張膜  反滲透法是當前全球最普遍使用的一種海水淡化技術,憑藉相對較低的成本、相對便捷的流程和幾乎沒有汙染而備受沿海缺水城市的青睞。  「反滲透膜的工作原理就是通過高壓將海水中的氯化鈉分子等拒於膜外,剩下的就只有完全純淨的淡水。」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副主任王壽根表示。簡單地說,要讓海水鹹變淡的核心就是靠這個膜。
  • 反滲透成為海水淡化主流工藝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進行脫鹽,增加淡水水資源的開發,增加淡水水量。為達到淡化海水的目的,研發者們設計出各種方法和設備將海水中的鹽分去除以得到淡水。常見的方法中,一個是蒸餾法,將水蒸發而鹽留下,再將水蒸氣冷凝為液態淡水,但這個過程所涉及的汽源一般要求比較高,設備控制較複雜。
  • 青島科大董立峰教授團隊在海水淡化反滲透膜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已達到6530萬噸左右,解決了2億多人的飲水問題。此外,全球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的總量每年約7000億立方米左右,替代了大量寶貴的淡水資源。膜技術應用於海水淡化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的,此後逐漸得到了大規模應用。現在膜法海水淡化已經佔領了淡化水60%以上的市場。
  • 膜分離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
    微孔膜的厚度較小,一般在90-150m之間。其對於粒子的吸附量非常少,可忽略不計。濾膜材料穩定,不易脫落,濾液質量高。製備微濾膜的材料需具備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和機械強度等特點,通常採用纖維素、聚氯乙烯 (PVC)等高分子材料製作濾膜。過濾時不易發生纖維或碎屑脫落,使用壽命長,獲得的濾液質量較高。但是,微孔濾膜對於顆粒的容量較小,分離過程中易發生堵塞現象。
  • 你對反滲透海水淡化設備了解多少呢?
    海水淡化是指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技能和進程。海水淡化技能有許多種,包含蒸餾,膜法(反滲透,電滲析等),離子交換法等,但只有蒸餾法和反滲透法才適合大規模海水淡化。反滲透是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處理技能之一。一般情況下,淡水經過半透膜擴散到海水的一側。
  • 科學生活:海水淡化可以解決「水危機」嗎?
    據王志介紹:「就我國所掌握的海水淡化技術而言,大體有三種:第一種是反滲透膜法,第二種是低溫多效蒸餾法,第三種是多級反蒸法。目前我國沿海城市大多數工廠都是採用反滲透膜法進行海水淡化,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它的工程造價和運行成本都比較低。當然,如果在全熱豐富的情況下,低溫多效蒸餾法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 海水淡化為何步履蹣跚?
    通常,海水淡化成本由投資成本、運行維護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構成。能源成本約佔總成本的40%,運行維護成本涵蓋維修成本、藥劑成本、折舊、膜更換成本等。  令人略感欣慰的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工程規模的增長,我國海水淡化成本已明顯下降。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其應用
    海水淡化時,在海水一側施加大於海水滲透壓的外壓,則海水中的純水將反向滲透至淡水中,此即反滲透海水淡化原理(圖1) 。為了取得必要的淡化速率,實際操作壓力大於5.5MPa。反滲透法,通常又稱超過濾法,是1953年才開始採用的一種膜分離淡化法。該法是利用只允許溶劑透過、不允許溶質透過的半透膜,將海水與淡水分隔開的。
  • 電滲析海水淡化有新「膜」法
    3.5%鹽度的海水經過均相離子交換膜電滲析處理,再輔以適當的後處理,就可達到直飲水標準。」山東省海洋化工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傅榮強博士昨日表示,該院研發的均相離子交換膜電滲析法海水淡化技術,生產1噸淡水僅耗電2.5千瓦時,電滲析法必高能耗的情況將被改變。目前已獲5項發明專利。傅榮強表示,海水淡化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手段,目前採用最多的是反滲透法。
  • 海南地熱能海水淡化可行性探討
    反滲透海水淡化方法,是以壓差推動的海水淡化過程。截至2015年底,我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廠121座,其中應用反滲透技術的為107座,佔88.43%,處於主流位置[10]。採用反滲透技術時,膜通量對海水溫度有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當冬季水溫低時,會導致膜通量大幅下降。這是因為低溫進料水具有較高的黏度和較高的通過膜的阻力,而高溫進料水具有較低的黏度而產生較高的產量。
  • 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受到用戶青睞的原因
    日益緊張的飲水危機,令海水淡化產業的春天呼之欲出。近年來,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已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青睞。反滲透技術具有能耗低和設備維護簡便等工藝特點。反滲透法(Reverse osmosis,RO)即在壓力驅動下,海水中的淡水通過半透膜進入膜的低壓側,而海水中的其他組分(如鹽)被阻擋在膜的高壓側並隨濃縮海水排出,從而達到有效的分離。
  • 反滲透在海水淡化處理中的應用優勢你了解多少?
    地球上淡水資源十分稀缺,而海水約佔地球總水量的96.5%,僅此一項優勢,海水淡化行業就被貼上了黃金時代的標籤,海水淡化的無限前景由此可以預見。即便如此,海水淡化的發展比喻為一個步履艱難的產業,這不僅是因為海水淡化耗能高,高成本更是成為了海水推廣途徑上的瓶頸之一。
  • 趙河立:正在起草反滲透膜法海水淡化產品水質要求
    海水淡化水質的特點,不管是什麼淡化工業,都是把水中的離子大部分給脫除,剩的離子非常有限,而且這種脫除沒有太多的選擇性,不管是二價的鈣鎂硫酸根,還是一價的鋁鈉離子都要脫除,其實對於這種膜法可能二價離子脫除更徹底些,甚至講到鈉鋁、鈉濾可能針對脫除二價,一價反倒脫除率會低些。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海水淡化概念股值得關注。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一)海水淡化反滲透膜  南方匯通(000920):複合反滲透膜。公司控股42%子公司貴陽時代匯通膜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複合反滲透膜生產基地,公司全套引進美國複合膜大規模生產線和工業化工藝技術,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膜元件,而且公司具備了較強的膜研發能力,有一個裝備完善的膜實驗室及一批膜技術專家,在產品不斷拓展延伸的同時保證了向客戶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 水處理技術|RO反滲透膜、超濾膜、納濾膜的區別
    一、反滲透膜、超濾膜、納濾膜對比1、反滲透膜:是最精細的一種膜分離產品,其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鹽份及分子量大 於100的有機物,同時允許水分子通過。反滲透膜廣泛應用於海水及苦鹹水淡化、鍋爐補給水、工業純水及電子級高純水製備、飲用純淨水生產、廢水處理和特種分離等過程。
  • 能耗是直接決定海水淡化成本高低的關鍵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水質好、價格漸趨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鍋爐補水等穩定供水。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謂海水淡化。
  • 高效完備的海水淡化高壓反滲透方案
    在需要淨化水來飲用的地方,海水反滲透(SWRO)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丹佛斯的高壓泵部門身肩一個明確的使命:開發和推廣最好的高壓泵和零配件,讓我們的客戶可以可靠且高效地製造淨水。潔淨的淡水對各地的人們都至關重要,但從市政獲取飲用水通常極其昂貴,或乾脆就無法實現。
  • 軍艦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每天造淡水60噸
    記者不得不耐心地向老人解釋,海水是不可以用作生活用水的。真正到了海上,我們才發覺老人家說的也沒錯。因為自從出航以來,艦上就沒有限制過生活用水,只要擰開水龍頭就有淡水譁譁流出來。「官兵用水難的問題早已成為歷史!」負責「青島」艦上淡水供應的四級軍士長劉小東告訴記者,艦上有先進的海水淡化處理設備,此次遠赴大洋執行護航任務,一天24小時能夠全程滿足官兵生活用水的供應。
  • 實例:三沙市永興島海水淡化廠工程設計
    其中沉澱表面負荷為1.46 m³/(m²·h);超濾設計通量為30 L/(m²·h),回收率90%;採用二級反滲透,其中一級反滲透設計產水通量0.60 m³/(h·支),最大壓力6.5 MPa,二級反滲透設計產水通量0.90 m³/(h·支),最大壓力12.5 MPa;反滲透產水採用投加CaCl2和NaHCO3進行再礦化。建成後運行產水水質滿足國標要求,飲用口感良好,電耗約3.5 kW·h/m³。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海水淡化發展現狀分析
    海水淡化(又稱海水脫鹽)是分離海水中鹽和水的過程。從海水中取出水,或除去海水中的鹽,都可以達到淡化目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基本上也分為這兩大類。其中得到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是反滲透法、電滲析法和蒸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