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淡水資源十分稀缺,而海水約佔地球總水量的96.5%,僅此一項優勢,海水淡化行業就被貼上了黃金時代的標籤,海水淡化的無限前景由此可以預見。即便如此,海水淡化的發展比喻為一個步履艱難的產業,這不僅是因為海水淡化耗能高,高成本更是成為了海水推廣途徑上的瓶頸之一。如何解決高成本的同時還能將海水淡化「變」水為飲呢?
海水淡化,又稱海水脫鹽,是分離海水中鹽和水的過程。即從海水中取出水,或除去海水中的鹽,都可以達到淡化的目的。海水淡化從技術上講,已經比較成熟,可以大規模地把海水變成淡水。近年來膜技術發展迅速,反滲透作為一種高效節能的技術,特別是在海水淡化方面,顯示出其廣泛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以及環保節能的特性。
反滲透技術是將進料中的水(溶劑)和離子(或小分子)分離,從而達到純化和濃縮的目的。該過程無相變,一般不需要加熱,工藝過程簡單,能耗低,便於操作。海水淡化設備利用反滲透技術實現水資源利用開源增量,利用半透膜來將淡水與鹽分離。適用於海水及高濃度苦鹹水的處理,常用於海水淡化、高濃度苦鹹水脫鹽、發電廠鍋爐補給水等各種工業水處理。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全球水資源危機不斷加劇,海水淡化在解決全球缺水問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用水缺口龐大,這一形勢對於海水淡化產業來說,是新的機遇,也是更重的責任。
版權提示:萊特萊德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註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