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熱能海水淡化可行性探討

2021-01-1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文章主要探討海南貧水地區地熱能淡化海水技術的可行性和經濟性,以及面臨的挑戰關鍵所在,為地熱利用新技術的發展添磚加瓦。

為了解海南地區利用地熱能進行海水淡化的可行性, 闡述了海南缺水情況以及地熱資源分布, 並對使用地熱能進行海水淡化作了技術和經濟探討, 結果表明海南缺水地區可以從當地可用的地熱資源中獲益。同時, 指出基於地熱能的海水淡化仍面臨一些問題, 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和科研投入, 並試行推廣積極的產業扶持政策, 從而促進海南地熱能海水淡化的研究和利用。

0 引言

海南省位於我國南端,是僅次於臺灣島的第二大島嶼,全島處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年平均氣溫22~27℃;四面環海,水資源豐富,年降水量在1000~2600mm[1]。2016年,海南全省人口917萬人,人均擁有水資源量5342m3,人均綜合用水量490m3,位於國內前列[2]。但是,表面上擁有豐厚水量的海南,卻面臨著比較突出的缺水問題。從長遠考慮,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面臨的缺水少水和乾旱問題,海南省需構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多方式供水體系。作為水資源開源增量的有效途徑,海水淡化可有效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對改善海南用水情況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當前海洋工程領域將使用可再生能源進行海水淡化作為研究的前沿方向。地熱能作為一種海水淡化的新能源方式,近年來已經引起國內關注,海南可以考慮通過開發其地熱資源來支持海水淡化過程並為省內工業和農業部門供應淡水,以減輕水資源緊張的局面。本文基於海南水資源和地熱資源分布情況,對地熱能海水淡化作經濟和技術可行性探討,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推進地熱能海水淡化的相關建議。

1 中深層地熱能梯級利用系統優化分析

海南降雨量空間分布不均(圖1),島中部及東北部雨量多,西南部雨量少,降水量年際變化大,豐水年和枯水年相差可達數倍。此外,海南島地形中高周低,河短坡少,水系呈均勻放射狀,源短流急,暴漲暴落,開發利用難度大,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導致了冬春乾旱時常發生(圖2),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產和生活[3]。再加上需水高峰與枯水期疊加、水資源浪費及颱風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海南用水問題更為突出。2016年,海南全省總供水量44.96億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1.88億m3,佔總供水量的93.1%[4]。在海南各河流流域和地區中,南渡江流域、昌化江流域、萬泉河流域、海南島東北部、海南島西北部以及海南島南部河流開發利用率分別為15.8%、12.8%、5.5%、14.7%、28.3%、14.9%。而國際上一般認為,一條河流的合理開發限度為40%,越接近40%,表明該地區越缺乏水資源;而當利用率超過40%時,表明嚴重缺水,可能導致環境、經濟和社會安全問題[5]。上述數據表明:海南中部山區擁有較充沛的降水量,但水資源開發利用率較低;而降水量較少的東北部、西北部和南部,卻有著較高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且面臨一定的缺水情況。以北部的海口為例,2018年海口在用水高峰季節每天需量短缺6萬~8萬t。

圖 1 2016年海南省年降水量(改自2016年海南風洪旱災 害公報,圖2同)

圖 2 2016年海南省各市縣氣象乾旱最重時所達級別分布

2 海南地熱能資源分布

地熱能是一種綠色環保、持續穩定、利用率高的可再生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海南地熱資源以水熱型為主,全島水熱資源受地質構造、巖石地層及地貌的控制,總體可分為兩類,分別為基巖構造裂隙帶狀熱水型和孔隙層狀熱水型[6]。已發現的構造裂隙帶狀型熱礦泉(溫泉)32處,總體呈環島分布格局,估算儲量約為10萬m3/d。孔隙層狀熱水型,主要分布在瓊北及西南部自流盆地中,其中瓊北斷陷盆地內埋藏較深,西南部自流盆地內埋藏相對較淺,水溫相對低,呈現不連續的薄層狀。此外,海南省北部深層地熱地質條件良好,瓊州裂谷南側的瓊北擁有優質的乾熱巖地熱能資源。2018年3月23日,中國第一口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乾熱巖開發實驗井在海南北部完鑽,該井在4387m深度處獲得超過185℃的乾熱巖(非穩態測溫),成為我國第一口進入開發階段的乾熱巖鑽井[7],表明海南北部存在可用於商業化的優質乾熱巖。依據海南地熱資源分布及勘查與開發規劃[8],可將海南島劃分為限制開採區、允許開採區以及鼓勵開採區3類,在大多數情況下,海南地熱開發區與缺水少水地區以及用水量巨大、主要集中於西北和北部的工業地區相匹配。這表明,這些地區存在從當地地熱資源中獲益的可能。

3 東海陸架盆地麗水凹陷熱演化模擬及現今地溫場特徵

3.1 地熱能海水淡化方法

海水淡化是指將海水裡面的溶解性礦物質鹽分、有機物、細菌和病毒等分離出來從而獲得淡水的過程。目前國際上使用的傳統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包括膜法、結晶法和蒸餾法等,而我國海水淡化工程多採用低溫多效蒸餾(LT-MED)和反滲透(RO)技術。由於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技術具有操作溫度低、動力消耗小等優點,使得其成為我國第二代海水淡化廠的主流技術之一[9]。採用低溫多效蒸餾法進行海水淡化時,海水的最高溫度只需70℃,而海南地下熱水溫度一般在32~97℃。當採用與地熱能相結合的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方法時,地熱水可通過換熱器將海水加熱到淡化時所需要的溫度。因此,通過地熱能解決低溫多效蒸餾法進行海水淡化時所需的熱源問題,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反滲透海水淡化方法,是以壓差推動的海水淡化過程。截至2015年底,我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廠121座,其中應用反滲透技術的為107座,佔88.43%,處於主流位置[10]。採用反滲透技術時,膜通量對海水溫度有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當冬季水溫低時,會導致膜通量大幅下降。這是因為低溫進料水具有較高的黏度和較高的通過膜的阻力,而高溫進料水具有較低的黏度而產生較高的產量。依據相關研究[11],當進料海水溫度從25℃增加到35℃時,滲透通量增加了34%;而當進料海水溫度從20℃升高到40℃時,滲透通量增加了60%,即每2℃的溫差大約增加6%的滲透流量。因此,當採用與地熱能相結合的反滲透海水淡化方法時,利用地熱水加熱海水,可以提升膜通量,進而提升產量;此外,反滲透的膜過程需要更高的機械能來在冬季泵送冷海水,以滿足日常生產率,而依靠乾熱巖發電技術所建立的發電廠可以滿足反滲透裝置的電力需求,從而實現熱-電-水聯產。海南還存在一種地熱海水淡化熱源,即廢棄的油氣井。廢棄的油氣井可以用作熱源,由於不需要鑽井,運行成本低於地熱熱源。使用廢棄油氣井的兩個前提包括:首先,它們對環境友好且不產生任何排放;其次,這些油井已經無法再開採油氣。因此,使用廢棄的油氣井是化石燃料的良好替代品,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油氣井熱源通常被稱為「低溫地熱熱源」,具有寶貴的能源潛力。利用廢棄的油氣井進行海水淡化,需要利用經過設計的井下換熱器以提取可用的熱量。過程如下[12]:將水泵入廢棄的油氣井中,在井中,水的溫度達到接近100℃並返回到地表,進行多效淡化或反滲透的加熱過程。此後,將冷水再次泵送到井中以恢復熱量,從而實現循環過程。在海南北部,如福山凹陷地區,有很多被遺棄的油氣井,可以作為海水淡化的熱源重新使用。

3.2地熱能海水淡化經濟性分析

依據相關統計[13],2016年我國海水淡化水年成本在5~8元/m3,主要包括電力消耗成本、藥劑消耗成本、蒸汽消耗成本以及維護成本等。其中,日產水能力在萬噸級和千噸級的淡化工廠,產水成本分別為7.2元/t和6.22元/t。

趙建康等[14]對地熱能海水淡化中採用低溫多效蒸餾法進行了成本分析。指出與採用工業餘熱相比,利用低溫多效蒸餾方法,百噸級和千噸級的淡化裝置的綜合成本分別下降81。3%和99.3%,具有相當顯著的經濟效益。Loutatidou等[15]研究了海灣地區的兩個基於低溫多效蒸餾和反滲透方式的地熱能海水淡化廠,指出雖然低溫多效蒸餾方法直接利用地熱,但卻相當耗能,低溫多效蒸餾需要的地熱能量比反滲透大約多34%,由此也使得地熱田使用成本高出58%。然而,由於規模經濟,使得採用低溫多效蒸餾的地熱田成本比反滲透少3%,因而具有成本優勢。另一方面,使用反滲透方式的主要能耗貢獻者是高壓泵,幾乎佔總能耗的74%,如果使用地熱能,則可以顯著降低成本。例如,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海水反滲透工廠的給水溫度的提高導致了飲用水成本的大幅降低。其中每1℃進料溫度增加,膜生產率增加約2%~3%,從而提高淡水產量,減少成本。

4 地熱能海水淡化優勢

地熱能是一種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由於其擁有可靠且極其穩定的能量供應,非常適合海水淡化。對於海南各種家庭和工農業用水而言,使用地熱源海水淡化有如下好處:地熱能可提供穩定可靠的供熱,確保熱脫鹽和反滲透過程的穩定性。地熱能可提供覆蓋恆定的電力需求,如負荷海水淡化廠。地熱生產技術(從地下含水層中提取熱水)已經成熟。它不受季節變化和天氣波動的影響。海南大多數地區的典型地熱源溫度在70~90℃範圍內,這對於低溫多效淡化是理想的;而高於100℃的地熱源可用於發電並為反滲透過程提供電力。地熱海水淡化具有成本效益,可以同時進行電力和水的生產。其熱能供應的自給自足和電能供應的潛在自給自足相較其他淡化方式是一大優勢。地熱海水淡化是環保的,因為它是該過程中使用的唯一可再生能源,不會排放與化石燃料有關的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地熱海水淡化減少了進口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了當地的能源安全和環境可持續性。

5 地熱能海水淡化面臨的問題

當前海南利用地熱能進行海水淡化時,還面臨如下問題:認識問題。利用地熱能進行海水淡化,首先需要摸清地熱資源分布。而當前海南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首要問題便是資源摸底不清,對全島地熱資源儲量缺乏準確的統計數據,從而導致無法量化用於海水淡化的具體前景。技術問題。由於我國海水淡化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導致海水淡化設備的國產化率不高,海水淡化裝置中70%的核心設備需要進口。此外,海水淡化過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例如,降低淡化水中硼含量的問題,仍需進行大量科研公關。價格問題。我國長期實行一個水價補貼政策使得多地方有較便宜的水價。而對於從一開始就完全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海水淡化工程,其資金來源大多依賴銀行貸款和自籌,使得海水淡化不僅需要考慮建設和運行成本,還要考慮投資效益,這便加大了淡化水推廣的難度。研發資金投入問題。我國海水淡化技術是在國家和各級政府支持下發展起來的,與擁有先進技術的國家相比,不僅缺乏足夠的研發資金,也缺少創新和技術研發平臺。社會問題。要成功實施地熱能海水淡化,還需要考慮其它一些重要因素。主要涉及土地利用,地質災害,廢熱,大氣排放,水足跡,噪聲和社會經濟問題,這需要綜合考慮,制定可行方案。

6 結語

海水淡化是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由於其不受氣候條件影響,因而具有供水穩定、水質優良等特性。處於我國南端的海南雖然有充沛的降雨量和水資源,但由於地理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仍面臨區域性、工程性和季節性缺水問題。而解決海南存在的缺水問題,海水淡化是一條重要途徑。當前海南需要大力發展海水淡化,提高供水保障率。在各種能源驅動的海水淡化方式中,常規化石燃料消耗大量能量並且對環境具有高度破壞性的影響,而地熱能是為現代海水淡化過程提供動力的有前景的替代選擇。雖然基於地熱能的海水淡化過程仍存在影響其發展的技術和社會因素,但依託國內目前主要採用的兩種海水淡化方式,即低溫多效蒸餾和反滲透方式,利用水熱資源、乾熱巖地熱資源和廢棄的油氣井,來提供淡化過程所需的熱源和電力,可有效減少傳統能源所帶來的環境和社會問題,並提高淡水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在推動地熱能海水淡化利用進程中,除了應加大扶持力度,解決關鍵技術外,還應借鑑國外先進經驗,選取若干缺水和用水量較大的市縣進行試點,逐步推進檢驗合格的海水淡化水進入供水管網,並在高耗水企業積極推廣海水淡化水,從而有效緩解海南存在的缺水問題。

參考文獻

[1] 海南省地方志辦公室. 海南省志·自然地理志[M].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10.

[2] 海南省水利局. 2000 年海南省水資源公報[EB/OL].[2001-02-16]. 

[3] 周祖光. 海南省水資源現狀與開發利用[J]. 水利經濟, 2004, 22(4): 35-38.

[4] 海南省水務廳. 2016 年海南省水資源公報[EB/OL].[2017-11-27]. 

[5] 徐磊磊, 劉海清, 金琰, 等. 海南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特點及主要水資源問題[J]. 熱帶農業科學, 2017(9):123-130.

[6] 陳穎民. 海南島地熱資源現狀及勘查開發利用建議[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 2008, 25(6): 61-65.

[7] 柳冰冰. 海南: 我國第一口乾熱巖開發井高溫完鑽[EB/OL]. [2018-03-19]. 

[8]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 海南省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規劃[EB/OL]. [2009-10-17]. 

[9] 李長海, 張雅瀟. 海水淡化技術及其應用[J]. 電力科技與環保, 2011, 27(1): 48-51.

[10] 杜鵬, 李琳, 王金成. 海水淡化處理技術的方法及成本分析[J]. 工程造價管理, 2018(2): 64-69.

[11] Gude V G. Geothermal source potential for water de-salination: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J]. 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6, 57: 1038-1065.

[12] Noorollahi Y, Taghipoor S, Sajadi B. Geothermal sea water desalination system (GSWDS) using abandoned oil/gas wells[J]. Geothermics, 2017, 67: 66-75.

[13] 邱明英. 淺析我國海水淡化技術[J]. 中國環保產業, 2018(3): 58-60.

[14] 趙建康, 張勇. 地熱能海水淡化技術可行性分析及前景展望[EB/OL]. [2013-05-16]. http: //www.doc88.com/p-78640380104.html.

[15] Loutatidou S, Arafat H A. Techno-economic analy sis of MED and RO desalination powered by low-enthalpy geo-thermal energy[J]. Desalination, 2015, 365: 277-292.

作者:劉睿賢1, 2,田 紅1, 2,竇 斌1

1.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4; 2.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巖土鑽掘與防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 武漢 430074)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在海南的推廣應用
    海南周邊擁有1823公裡的海岸線,海洋資源蘊藏巨大開發潛能,在海水淡化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難題,海南省開始將目光投向環繞四周的海水。2011年印發的《海南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支持發展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
  • 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與探討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隨著淡水資源的緊缺,世界各國爭相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目前中東國家中的沙特、以色列等國家70%的淡水資源來源於海水淡化,美國、韓國等也積極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海水淡化,就是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的技術過程。海水淡化已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緊缺問題的重要途徑。
  • 青島建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 市民將喝淡化海水
    2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島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召開,來自20多個國家(地區)以及國內海水淡化、水再利用領域的專家 共同探討海水淡化利用。青島未來的發展目標為打造國家海水淡化示範城市、國家海水淡化裝備製造基地和全球海水淡化裝備製造中心,爭取到 2015年,日產能力達到20萬噸,海水淡化裝備製造業產值達到20億元,佔國內海水淡化裝備市場份額達到25%.
  • 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全球海水淡化技術中反滲透佔總產能的65%,多級閃蒸佔21%,電去離子佔7%,電滲析佔3%,納濾佔2%,其他佔2%.下面進行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2019-2024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表示,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
  • 解救焦渴地球——聚焦海水淡化技術
    《科學通報》發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李鳳臣為通信作者「海水淡化技術應用研究及發展現狀」一文, 對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進行了重點分析和展望;介紹了各傳統海水淡化技術的基本工藝流程和工作原理, 總結了其性能和技術特點。當前在工業上大規模應用的海水淡化技術有多級閃蒸、多效蒸餾和反滲透法。
  • 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建成 市民將喝上淡化海水(圖)
    本報記者 曹思揚 攝   齊魯晚報青島6月26日訊(記者 曹思揚) 26日,記者從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上獲悉,青島已建成的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將進入市政供水管網,流進市民家中,每天可淡化海水10萬噸。2015年每天可淡化海水數量翻番,達到20萬噸。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約3500萬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飲用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廠1.3萬多座,海水淡化作為淡水資源的替代與增量技術,愈來愈受到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的重視。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
  • 石墨烯在海水淡化領域的應用
    而世界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海水,所以從海水中獲得乾淨的飲用水具有非常大的意義。這種特製的石墨烯如同篩子一樣能快速地濾掉海水中的鹽,而只留下水分子,從而實現淡化海水,如圖所示。該項研究成果在成本上也遠低於現有的其他技術,讓人們在海水淡化上又多了一種選擇。中國科學家在利用石墨烯淡化海水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石墨烯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發現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精密快速篩選離子的性能。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效率創新高
    2018年,美國能源部宣布資助2100萬美元支持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研發項目,旨在加快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的創新突破,降低光熱海水淡化的成本;2019年,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聯合發布的《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2019年)》中,「太陽能光熱低溫度多效海水淡化技術」被提及。
  • 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成本不斷下降
    2018年8月,美國能源部(DOE)宣布資助2100萬美元支持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研發項目,旨在加快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的創新突破,降低光熱海水淡化的成本,其中低容量、高鹽度水(如石油和天然氣生產中的滷水)淡化處理成本降至1.5美元/每立方米,大容量、低鹽度的海水或者市政鹽水淡化處理成本降至0.5美元/立方米,從而加快該技術的商業化
  • 全文|《2019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發布 去年新建海水淡化工程17個
    、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42個,工程規模162522噸/日;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6個,工程規模7390噸/日。遼寧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118654噸/日,天津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06000噸/日,河北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03540噸/日,山東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26094噸/日,江蘇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5010噸/日,浙江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407756噸/日,福建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11000噸/日,廣東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85120噸/日,海南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10586噸/日。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海水淡化發展現狀分析
    海水淡化(又稱海水脫鹽)是分離海水中鹽和水的過程。從海水中取出水,或除去海水中的鹽,都可以達到淡化目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基本上也分為這兩大類。其中得到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是反滲透法、電滲析法和蒸餾法。
  • 海水淡化施展「膜」法保障沿海居民用水穩定
    《2019-2024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表示,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等穩定供水。
  • 中國將在100個左右海島推進海水淡化工程
    100個左右海島的海水淡化工程建設及升級改造,初步規劃海水淡化能力達到每天60萬噸左右。資料圖:三沙市永興千噸海水淡化廠。  海島海水淡化工程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被認為可有效緩解海島居民用水問題。據介紹,截至2016年底,中國共建成海島海水淡化工程75個,形成了每日13.57萬噸的淡化能力,建設及運營經驗已基本成熟。
  • 海水淡化設備的淡化流程大全
    海水含鹽量高、硬度高,對設備腐蝕性大,而且水溫季節性變化較大,使得海水淡化系統比常規的苦鹹水脫鹽系統要複雜得多,工程投資和能耗也高得多。因此,萊特萊德通過精心的工藝設計生產出的海水淡化設備,利用合理的設備配置來為您降低工程投資和能耗,從而降低單位制水成本,並確保系統穩定運行就顯得格外重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海水淡化設備的淡化流程吧。1、海水預處理海水中存在大量微生物、細菌和藻類。
  • 2016年我國海水淡化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個,產水規模92.69萬噸/日。其中,2014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2.61萬噸/日。全國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27個;千噸級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4個;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1個。全國已建成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20萬噸/日。
  • 海水淡化為何步履蹣跚?
    於是,像往年大旱季節一樣,位於天津的國家海洋局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又迎來了眾多前來「討教」海水淡化技術的調研隊伍。可接下來,一如過往,此次的海水淡化諮詢多數沒了下文。「一下雨,就不急了;或者,一問成本,就為難了」。類似的情況,海水淡化專家們遇到過多次,如今,已習以為常。  時冷時熱,冷多熱少,是當前我國海水淡化步履蹣跚的真實處境。
  • 納米木膜淡化海水 或可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神器」
    ,可淡化海水。」&nbsp&nbsp&nbsp&nbsp近期,國外一所大學的研究者們,成功地用木材製成了一種厚度為0.5毫米的超薄過濾膜——納米木膜,來淡化海水、淨化水質。相對於傳統的海水淡化技術,此法不僅節能環保,而且造價低廉,或可代替市場上廣泛使用的由石油衍生的塑料過濾膜,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的「神器」。
  • 海水淡化連放利好大招 普及之路還有多遠?
    另據公開資料,未來十五年內,即使南水北調中東線工程全部建成,且考慮部分海水利用後,國內沿海地區缺水量仍將接近200億立方米。值此背景,作為實現水資源利用開源增量的重要舉措,海水淡化被認為是破局水資源困局的關鑰。   相對於傳統的水資源循環利用方式,海水淡化的優勢顯而易見。實際上,海水淡化的過程,是對大自然水循環的模擬。
  • 海水淡化的國內外現狀
    早在400多年以前就有人提出海水淡化的問題,進入20世紀後,海水淡化技術隨著水資源危機的加劇得到了加速發展,70年代以來,更多的沿海國家由於水資源匱乏而加快了海水淡化的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