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019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發布 去年新建海水淡化工程17個

2020-11-24 中國水網

  近日,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發布《2019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有海水淡化工程115個,工程規模1573760噸/日,其中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7個,工程規模399055噸/日,較2018年大幅增長。海水直流冷卻、海水循環冷卻應用規模持續增長,年利用海水作為冷卻水量1486.13億噸,新增94.57億噸/年。

  據悉,2019年,海水淡化在石化、核電、鋼鐵等行業推廣應用取得成效,自主設計建設工程規模快速增長,海水利用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我國企業承攬大型國際海水淡化工程取得突破。

  2019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

  前言

  海水利用主要包括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學資源利用。

  2019年,各有關部門和沿海地方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海水利用工作開展。在對2019年海水利用情況調查、統計和分析的基礎上,我們組織編制了《2019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

  報告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字,均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

  一、概述

  截至2019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15個,工程規模1573760噸/日,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99055噸/日;年海水冷卻用水量1486.13億噸,比2018年增加了94.57億噸。

  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科技部、財政部等相繼出臺政策措施,積極推進海水利用在產業綠色轉型、結構調整、工業節水和科技創新等領域的發展。大連、唐山、日照、舟山等沿海嚴重缺水城市和海島地區著力推進海水淡化在石化、核電、鋼鐵等行業應用。我國企業在承攬國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中取得突破。海水利用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新發布標準5項,包括行業標準4項、地方標準1項。

  二、海水淡化

  (一)工程規模

  截至2019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15個,工程規模1573760噸/日(圖1)。其中,2019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7個,工程規模399055噸/日,分布在遼寧、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圖2),主要滿足沿海城市石化、鋼鐵、核電、火電等行業用水需求。

圖1 全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增長圖

  12019年海水淡化工程數量,是在2018年數據基礎上,核減已拆除(或長期停用)工程,並增加新建工程後得出。

圖2 2019年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分布及佔比圖

  全國現有萬噸級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37個,工程規模1403848噸/日;千噸級及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42個,工程規模162522噸/日;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6個,工程規模7390噸/日。2019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最大規模為180000噸/日。

  (二)區域分布與用途

  截至2019年底,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沿海9個省市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島(圖3)。遼寧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118654噸/日,天津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06000噸/日,河北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03540噸/日,山東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26094噸/日,江蘇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5010噸/日,浙江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407756噸/日,福建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11000噸/日,廣東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85120噸/日,海南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10586噸/日。其中,海島地區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88556噸/日。

  北部海洋經濟圈工業用海水淡化工程所佔比例較高,集中在遼寧、天津、河北、山東的電力、鋼鐵、石化等高耗水行業,市政供水用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在天津和青島;東部海洋經濟圈海島市政供水用海水淡化工程所佔比例較高,集中在浙江嵊泗、岱山、普陀等海島地區,工業用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浙江的石化、電力等高耗水行業;南部海洋經濟圈工業用海水淡化工程集中在廣東的鋼鐵、電力等高耗水行業,市政供水用海水淡化工程則主要在福建、海南的海島地區。

圖3 全國沿海省市現有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圖

  (三)技術應用

  截至2019年底,全國應用反滲透技術的工程97個,工程規模1000930噸/日,佔總工程規模的63.60%;應用低溫多效技術的工程15個,工程規模565530噸/日,佔總工程規模的35.94%;應用多級閃蒸技術的工程1個,工程規模6000噸/日,佔總工程規模的0.38%;應用電滲析技術的工程3個,工程規模800噸/日,佔總工程規模的0.05%;應用正滲透技術的工程1個,工程規模500噸/日,佔總工程規模的0.03%(圖4)。

圖4 全國海水淡化工程技術應用情況分布圖

  2019年,新增應用反滲透技術的工程12個,工程規模38755噸/日;新增應用低溫多效技術的工程2個,工程規模80000噸/日;新增應用「反滲透+低溫多效」技術的工程2個,工程規模280000噸/日;新增應用電滲析技術的工程1個,工程規模300噸/日。其中,新增低溫多效海水淡化工程集中在北部海洋經濟圈,通過回收利用石化、鋼鐵企業生產餘熱來淡化海水。曹妃甸首鋼京唐鋼鐵3.5萬噸/日低溫多效海水淡化工程,是國內自主設計製造的最大單機規模;大連長興島恆力石化4.5萬噸/日低溫多效海水淡化工程,是國內首個以石化行業低溫工藝熱水作為熱源的海水淡化工程。2019年「反滲透+低溫多效」技術應用規模快速增加,新增10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均採用該技術,包括浙江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煉化一體化項目配套「10.5萬噸/日低溫多效+7.5萬噸/日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與河北縱橫集團豐南鋼鐵有限公司「7.5萬噸/日反滲透+2.5萬噸/日低溫多效」海水淡化工程。

編輯:王媛媛

相關焦點

  • 海水淡化產能提升顯著 反滲透技術應用成熟,海水淡化,水處理-環保...
    海水淡化產業向好,大規模海水淡化廠推動了整體市場的增長。   近日,GWI聯手IDA發布全球脫鹽年鑑,梳理了全球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領域的項目開發商排名TOP 20——2009年到2020年,以及2019年到2020年,並得出了以上結論。
  • 2020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現狀與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建設持續加速
    2020年海水淡化發展現狀與技術趨勢分析 建設持續加速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有海水淡化工程115個,工程規模1573760噸/日,其中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7個,工程規模399055噸/日,較2018年大幅增長。
  • 缺水的中國與海水淡化歷程
    1997年,我國第一套500m³/d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在浙江舟山嵊山縣投產建成,開創了國內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的歷史先河。2000年,河北滄州建設18000m3/d反滲透苦鹹水淡化廠。2003年,山東榮成建成萬噸級反滲透海水淡化示範工程;同年,河北黃燁發電廠引進20000m³/d多效蒸餾海水淡化裝置。
  • 中國海水淡化簡史與現狀
    2004年,我國首臺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000m3/d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工程在山東黃島。2005年,《海水利用專項規劃》作為第一個指導性綱領文件正式發布。2016年1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海洋局共同出臺《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出:「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和「推動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推動海水利用技術應用於西部苦鹹水地區,促進海水利用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到2020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達到220萬噸/日以上,沿海城市新增海水淡化規模105萬噸/日以上,海島地區新增海水淡化規模14萬噸/日以上。
  • 青島海水淡化能力全國領先再生水利用率為35.3%
    原標題:5年內,日「淡」海水60萬立方米昨日,在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郭繼山發布了《創新城市精細管理 持續提升公用事業保障供給品質》的報告
  • 中國國海水淡化工程:水質已達標 成本是瓶頸
    國家海洋局7月19日發布的《2016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個,產水規模118.81萬噸/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與國際相比,我國海水淡化技術處於什麼水平?圍繞這些問題,相關負責人做出了回答。
  • 山東海水淡化應用全國領先
    山東省是一個工業大省,同時又是淡水資源較缺的省份之一,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國平均佔有量的六分之一。前幾年,由於黃河客水來源不穩定,給全省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相應的壓力,這在膠東沿海地區尤為明顯,向海水淡化產業發力,已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目前,山東省利用先進的海水淡化技術解決沿海水資源短缺問題已走在了全國前列。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其應用
    轉載:SDPLAZA海水淡化網日前,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15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涵蓋了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學資源利用、檢驗與標準、政策與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海水淡化: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21個,產水規模為100.88萬噸/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全國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31個,千噸級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6個,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4個。
  • 2016年我國海水淡化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個,產水規模92.69萬噸/日。其中,2014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2.61萬噸/日。全國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27個;千噸級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4個;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1個。全國已建成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20萬噸/日。
  • 火電廠海水淡化系統如何做到省水、造水兩不誤
    因此,開發並利用海水資源是非常重要,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淡水資源具有重大意義。我國從1958年開始著手研究海水淡化項目,1975年開始正式研製海水淡化設備,直至2005年初,我國首個亞海水淡化處理項目研發成功,經淡化後的亞海水各項指標都符合併優於自來水,可以放心直接飲用。
  • 2020年中國海水淡化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有了較快的發展,產業化發展態勢良好。截至**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03個,工程總規模達到90.08萬噸日,較**年增長了16%;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同時,海水直流冷卻、海水循環冷卻和海水化學資源利用技術得到不斷應用,年利用海水作為冷卻水量達883億噸。
  • 2020-2026年中國海水淡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截至**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03個,工程總規模達到90.08萬噸日,較**年增長了16%;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同時,海水直流冷卻、海水循環冷卻和海水化學資源利用技術得到不斷應用,年利用海水作為冷卻水量達883億噸。**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8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125465噸日。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約3500萬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飲用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廠1.3萬多座,海水淡化作為淡水資源的替代與增量技術,愈來愈受到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的重視。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
  • 向大海要水喝 我國海水淡化咋樣
    本報記者 陳 瑜  國家海洋局7月19日發布的《2016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個,產水規模118.81萬噸/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與國際相比,我國海水淡化技術處於什麼水平?圍繞這些問題,相關負責人做出了回答。
  •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個股解析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一覽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個股解析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一覽   海水淡化概念股(相關個股)   興蓉投資:興蓉投資擁有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公司的CMF連續微濾設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空氣反衝洗自清洗微濾膜系統
  • 2020年版中國海水淡化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有了較快的發展,產業化發展態勢良好。截至**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03個,工程總規模達到90.08萬噸/日,較**年增長了16%;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同時,海水直流冷卻、海水循環冷卻和海水化學資源利用技術得到不斷應用,年利用海水作為冷卻水量達883億噸。
  • 海水淡化-機遇與挑戰並存
    根據國家《海水利用專項規劃》發展目標,到2010年,我國海水淡化能力達到80-100萬立方米/日,海水利用對解決沿海地區缺水問題的貢獻率達到16-24%,實施較大規模(十萬噸級)海水淡化和循環冷卻等產業化示範工程,創建國家級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範城市和產業化基地,海水利用產業國產化率達60%以上,使海水淡化水基本能與自來水相競爭,並成為可為缺水城市提供安全可靠優質淡水的重要水源。
  •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海水淡化是通過一定方法從海水製取可供生產生活使用的淡水的過程。它是沿海地區解決大規模缺水問題最現實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據估計,2019年全球採用海水淡化生產的淡水已經超過180億噸,可供近5億人生活使用。人類關於海水淡化的夢想持續了數千年之久。
  • 中國將在100個左右海島推進海水淡化工程
    中國將在100個左右海島推進海水淡化工程 2017-12-12 22中新社記者 許文 攝  這份由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的《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實施方案》介紹說,目前,中國共有海島11000餘個,陸域總面積約77000平方千米,佔中國陸地面積的0.8%;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有居民海島489個,其中一半以上海島依靠管道引水和船舶運水保障用水,200餘個海島無本島淡水儲存及供應設施,部分海島地下水超採嚴重,導致海水倒灌、水質嚴重惡化
  • 山東舉行解讀《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發布會
    原標題:8月17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  8月17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副局長王仁堂、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處處長段建文解讀《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並回答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