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海要水喝 我國海水淡化咋樣

2020-12-03 中國網財經

  本報記者 陳 瑜

  國家海洋局7月19日發布的《2016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個,產水規模118.81萬噸/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與國際相比,我國海水淡化技術處於什麼水平?圍繞這些問題,相關負責人做出了回答。

  淡化水達到飲用水標準

  《報告》顯示,海水淡化水的終端用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工業用水,另一類是生活用水。截至2016年底,用於居民生活用水的工程佔比33.05%。

  「提高公眾的水資源憂患意識和對海水利用的認識,消除公眾對海水淡化水作為飲用水源的疑慮,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多說幾句。」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長曲探宙說,現在人們對海水淡化水能否利用有疑慮,擔心水裡缺乏微量元素,長期飲用影響人體健康。

  「現在的淡化水各項水質指標達到了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相關規定。」曲探宙強調說,飲用水不是營養液,不要試圖希望通過喝水來補充微量元素。

  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李琳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大自然的水循環其實就是海水淡化的過程。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淡水,其總量約佔海水的97%。海水經過陽光照射後蒸發,通過雨雪露雲霜霧的形式變為淡水,在地球表面重新匯聚成江河湖海。海水淡化技術就是模擬自然界的水循環運動。

  數據顯示,我國657個城市有300多個缺水,天津、大連、青島、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更屬於極度缺水地區。根據有關部門的規劃,到2030年,即使南水北調東線一二三期工程,中線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並考慮部分海水利用後,我國沿海地區年缺水量仍將達到214億立方米。

  海水淡化被認為是解決淡水資源緊缺的開源工程。

  曲探宙說,海水淡化技術不僅針對海水,還能淡化內陸地區的苦鹹水,並且已服務於極地考察、遠洋航行船舶。

  成本是推廣的瓶頸

  《報告》顯示,2016年海水淡化產水成本主要集中在5—8元/噸。成本太高是影響海水淡化推廣的瓶頸之一。

  「我們會盡力通過技術手段把成本降下去。」李琳梅表示,依靠技術進步,近15年我國海水淡化綜合成本已下降近60%。

  李琳梅說,我國已經掌握反滲透和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技術,在國內建成了日產萬噸級以上示範工程,多套海水淡化裝置出口海外。

  但她同時表示,我國海水淡化技術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基礎研究相對薄弱,對關鍵材料、核心部件本身以及交叉作用機理探索研究不夠深入,某些技術瓶頸尚未突破,國產產品的部分性能與國外同類產品比還有差距;缺少為自主技術提供驗證試驗的服務平臺,無法為自主技術與國際產品提供對比性實驗,促進自主技術的不斷改進與提升;大規模的工程實踐案例不多,國際知名度與聲譽還不夠理想。

  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長辛紅梅說,下一步將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專項、科技計劃專項資金、「十三五」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作用,持續支持開展海水利用關鍵技術攻關,開展海水利用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技術研發,全面提升我國海水利用科技創新能力。

  根據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海水利用將實現規模化應用,材料和關鍵裝備實現產品系列化,產業鏈條日趨完備。

  (科技日報北京7月20日電)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向大海要水「喝」!山東大手筆布局海水淡化,青島被委以重任!
    據統計,工程向四市配水量分別佔四市總供水量的60.68%、17.9%、12%、16.2%,有力地保障了四市基本用水需求。3向大海要水喝南水北調、引黃濟青等重大工程為山東緩解用水緊張立下汗馬功勞,但也從客觀上增強了山東對客水的依賴。
  • 廈門研究發展海水淡化產業 未來有望喝上淡化水
    12日上午,廈門市發改委主辦召開「廈門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專家座談會」,並請來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清華大學等領導和專家,共同為廈門的海水淡化工作「把脈」、提建議。  廈門供水超7成依賴外調  廈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340立方米,遠低於1700立方米的國際警戒線。
  • 山東海水淡化應用全國領先
    煙臺將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清華大學和山東省日產淡水16萬噸核能海水淡化項目即將啟動,海水淡化技術在青島全面推進,華能威海電廠海水淡化工程、長島縣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向大海要水喝」有望實現——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山東省海水淡化利用的進程在不斷加快,繼續保持著「領頭羊」的角色。
  • 三沙漁民喝上江蘇海淡水 淡化海水將成新藍海
    儘管這樣,運一次水也只能維持十天。」    為給漁民補充淡水,2014年,三沙市給該島安裝淡化海水設備,漁民們喝上了第一口「海淡水」。「淡化海水靠柴油機發電,遇到惡劣天氣,補給船出不了海,水就斷供。」謝勝清坦言,「雖然有了『海淡水』,但出水少,島上當時生活著500人,洗衣做飯依然不能敞開用。」
  • 好一部中國海水淡化發展史!
    為了解決全球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危機,海水淡化成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我國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海水淡化經歷了從無到有、逐步壯大的發展歷程。目前,海水淡化政策體系逐步完善,自主技術基本成熟。
  • 青島建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 市民將喝淡化海水
    原標題: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青島建成 青島市民即將喝上淡化海水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現場。   2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島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召開,來自20多個國家(地區)以及國內海水淡化、水再利用領域的專家 共同探討海水淡化利用。
  • 媒體:北京市民有望喝上「海水淡化」飲用水
    媒體:北京市民有望喝上「海水淡化」飲用水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9-02-26 16:44 來源:澎湃新聞
  • 我國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據了解,除黃驊電廠外,我國現已投運的日產萬噸級熱法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裝置還有兩套,一是天津北疆電廠引進的以色列裝置,一是曹妃店新首鋼引進的是法國裝置。25000噸/日國產化低溫多效海水淡化裝置在國內尚屬空白,該中試裝置的試驗成功,開創了我國自主研發大規模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中試裝置的先河,並為我國大規模建設大型海水淡化裝置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 天津市民將喝上海水淡化水
    據新華社天津6月3日電 (記者周潤健)為緩解淡水緊缺局面,今年6月天津將實現海水淡化水對市政管網供應,這意味著,天津廣大市民將喝上海水淡化水。  天津北疆電廠總經理郭啟剛介紹說,國投天津北疆電廠循環經濟項目一期工程20萬噸/日海水淡化裝置按10萬噸/日分兩批建設,第一批項目已正式建成投產,日產淡化海水10萬噸。他透露說,該項目海水淡化水除少部分電廠自用外,90%以上向社會供應,這是國內首個淡化水大規模進入市政管網的項目。()
  • 海水淡化工程淡化水後處理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而水資源短缺形勢十分突出,水資源問題己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而全球總水量的97.2%是海水,因此,從淡化海水並加以綜合利用方面而言,是現實發展的正確選擇,應用海水淡化技術,是解決現階段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有效渠道之一。
  • 談談為什麼要搞海水淡化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國際氣象節談海水淡化?是的,沒跑題,耐住性子,看看分析——因為全球氣候變化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說法,現在有大量證據表明氣候系統變暖是毫無疑問的。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只是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四分之一,每畝耕地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二,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 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與探討
    我國是13個貧水國之一,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的1/4,作為確保我國淡水資源的一項戰略措施,海水淡化產業將會得到蓬勃發展。關鍵詞:海水淡化;淡化技術;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綜合利用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是人類寶貴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淡水僅佔2.5%,海水佔97.5%。隨著社會的發展,淡水資源日趨缺乏。
  • 新能源海水淡化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在第十六屆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江蘇豐海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經理王福家認為,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當務之急。對緩解我國沿海缺水地區和海島水資源短缺狀況,優化用水結構,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
    相信那些生活在海邊的古人很早就認識到海水不能喝的事實,儘管他們未必能理解其中的原因,但卻自然而然地催生了海水淡水的夢想。有學者認為,有關海水淡化最早的文字描述來自西方的《聖經》。相傳公元前1512年,摩西執筆寫出了《出埃及記》。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公司控股42%子公司貴陽時代匯通膜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複合反滲透膜生產基地,公司全套引進美國複合膜大規模生產線和工業化工藝技術,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膜元件,而且公司具備了較強的膜研發能力,有一個裝備完善的膜實驗室及一批膜技術專家,在產品不斷拓展延伸的同時保證了向客戶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 這家杭企躋身全球海水淡化TOP10
    近日,全球水務行業領先的商務情報提供商(GWI)公布了2009-2020全球TOP20海水淡化與水再利用項目開發商排名,前20名中4席是中國企業。其中,杭州水處理中心躋身TOP10。杭州水處理中心是一家專門從事海水淡化技術研究的科研單位,也是國家液體分離膜領域的開拓者,膜法海水淡化佔全國60%以上的市場份額,承擔了國內各大型膜法海水淡化設計、成套裝備製造及工程服務。同時,在全球還擁有豐富的電力、化工、市政等行業的海水淡化示範項目。並不靠海的杭州,這家企業憑什麼躋身全球TOP10?
  • 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建成 市民將喝上淡化海水(圖)
    本報記者 曹思揚 攝   齊魯晚報青島6月26日訊(記者 曹思揚) 26日,記者從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上獲悉,青島已建成的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將進入市政供水管網,流進市民家中,每天可淡化海水10萬噸。2015年每天可淡化海水數量翻番,達到20萬噸。
  • 海水淡化水距飲用還有多遠
    《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明確,海水淡化水可以作為飲用水源,要加強宣傳,消除公眾對海水淡化水作為飲用水源的疑慮。 現實中,海水淡化水要成為飲用水,卻面臨著多重關口: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對水源的規定未提及海洋。普通居民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 粵東南澳:海水淡化設備讓駐島官兵喝上「健康水」
    近日,廣東省科技廳「利用風光互補清潔能源進行海水淡化」科研項目在粵東南澳縣南澎島落戶。
  • 海水淡化廢水如何處理?
    「海裡又黃又鹹的海水通過這個廠區就會變成甘甜的自來水了。」綠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的海水淡化採用的是反滲透技術,日生產淡化水能力達到5000噸。但是海水淡化的過程中也會產生相應的廢水。該負責人介紹道,採用反滲透技術進行海水淡化產生的廢水被稱為海水淡化濃縮水,公司正常運作時日產濃縮水為4000立方米~5000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