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研究發展海水淡化產業 未來有望喝上淡化水

2020-11-24 中國水網

11月10日對缺水型城市廈門來說,怎樣儲備儘可能多的淡水資源,一直是市民關注的話題。

  12日上午,廈門市發改委主辦召開「廈門市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專家座談會」,並請來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清華大學等領導和專家,共同為廈門的海水淡化工作「把脈」、提建議。

  廈門供水超7成依賴外調

  廈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340立方米,遠低於1700立方米的國際警戒線。目前,廈門水源供應主要來自本地水源和外流域調水(漳州九龍江北溪引水)兩方面,其中後者佔城市公共供水總量的70%以上。也就是說,廈門城市供水系統70%的原水依賴於九龍江北溪引水。

  廈門開展海水淡化正當時

  專家們認為,發展海水淡化可以優化廈門市水資源結構、增加水資源總量、提高水資源安全保障率,是解決廈門市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目前,廈門擁有豐富的海水資源且水質較好,專家們建議廈門把握機遇,立足長遠,及早謀劃,將海水淡化水納入廈門重要水源之一來考慮。

  與會專家認為,建設海水淡化示範項目,最關鍵是要解決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廈門建設海水淡化示範項目,應統籌兼顧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性,採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模式、新思路,結合臺灣發展深海水產業的經驗,開展濃海水的綜合利用。

  關於淡化水的水質問題,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總工阮國嶺說,海水淡化水跟大家現在喝的桶裝純淨水是差不多的,不知不覺市民已經喝了很多年淡化水了。而且海洋水體的交換能力比較強,除了含鹽外,在生物指標、有毒有害方面比地表的一類水還要好。

  淡化水有望成廈門水源之一

  廈門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向專家們介紹了廈門水資源,及推動廈門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情況。

  下一階段,廈門將加快海水淡化示範項目建設的各項前期工作,爭取早日動工建設,儘早完工投產並發揮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廈門將繼續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於鼓勵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


編輯:曲宏斌

相關焦點

  • 媒體:北京市民有望喝上「海水淡化」飲用水
    媒體:北京市民有望喝上「海水淡化」飲用水 澎湃新聞記者 王俊 2019-02-26 16:44 來源:澎湃新聞
  • 2018年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三年行業發展將提速
    2018年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三年行業發展將提速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海水淡化:反滲透為主流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等穩定供水
  • 青島建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 市民將喝淡化海水
    原標題: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青島建成 青島市民即將喝上淡化海水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現場。大會的主題為"脫鹽:創新驅動與綠色發展",本次大會圍繞主題,共同研討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發展戰略和技術,增進與國際脫鹽 領域的有效合作,促進海水淡化產業健康快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共贏。
  • 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建成 市民將喝上淡化海水(圖)
    本報記者 曹思揚 攝   齊魯晚報青島6月26日訊(記者 曹思揚) 26日,記者從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上獲悉,青島已建成的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將進入市政供水管網,流進市民家中,每天可淡化海水10萬噸。2015年每天可淡化海水數量翻番,達到20萬噸。
  • 35張圖「揭密」海水淡化產業的現實與未來
    十三五期間,國家將通過產業基金、降低運營成本等方式著力推動海水淡化產業發展。2013年年底,浙江省將海水淡化用電從工業用電轉為農業用電,預計噸水成本下降約1元。各地將出臺電價優惠政策,著力保障海水淡化運營。2015年11月,6個電改配套文件出臺,各地試點放開;電改加速降低能源成本。從廣東省今年3月到5月的交易數據來看,平均電價降幅在0.12~0.15元/度之間。
  • 終於喝上海水淡化水了!渤海水三年入京
    曹妃甸海水經淡化,將「走管」來京;增加約500萬人日用水量,水價不變三年後,經淡化的渤海水有望通過270公裡的輸水管線,源源不斷地送到京城,讓北京人喝上淡化海水。據介紹,曹妃甸5萬噸海水淡化起步工程於2011年被國家發改委授予海水淡化產業發展重點示範項目。
  • 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與探討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隨著淡水資源的緊缺,世界各國爭相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目前中東國家中的沙特、以色列等國家70%的淡水資源來源於海水淡化,美國、韓國等也積極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海水淡化,就是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的技術過程。海水淡化已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緊缺問題的重要途徑。
  • 海水淡化產能提升顯著 反滲透技術應用成熟,海水淡化,水處理-環保...
    海水淡化產業向好,大規模海水淡化廠推動了整體市場的增長。   近日,GWI聯手IDA發布全球脫鹽年鑑,梳理了全球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領域的項目開發商排名TOP 20——2009年到2020年,以及2019年到2020年,並得出了以上結論。
  • 向大海要水「喝」!山東大手筆布局海水淡化,青島被委以重任!
    南水北調、引黃濟青等跨流域調水工程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山東缺水問題。但山東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缺水的問題,大力發展海水淡化或許才是具有可持續性的戰略,擁有3345公里海岸線的山東有著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天然優勢,如何將豐富的海水資源轉化為極度緊缺的淡水資源,補齊發展的短板,成為當務之急。
  • 向大海要水喝 我國海水淡化咋樣
    本報記者 陳 瑜  國家海洋局7月19日發布的《2016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個,產水規模118.81萬噸/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與國際相比,我國海水淡化技術處於什麼水平?圍繞這些問題,相關負責人做出了回答。
  • 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全球海水淡化技術中反滲透佔總產能的65%,多級閃蒸佔21%,電去離子佔7%,電滲析佔3%,納濾佔2%,其他佔2%.下面進行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2019-2024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表示,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
  • 中新道布局海水淡化領域
    日前,中新道控股有限公司與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就工程項目業務推廣、技術開發及金融資本領域的合作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中新道在海水淡化領域的布局,引起業界的普遍關注。
  • 山東海水淡化應用全國領先
    海水淡化產業在經歷了初期的飛速發展和產業擴張之後,卻遭遇了「成本瓶頸」。  海水淡化亟需具體的扶持政策,資金投入也需轉向產業領域。  煙臺將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清華大學和山東省日產淡水16萬噸核能海水淡化項目即將啟動,海水淡化技術在青島全面推進,華能威海電廠海水淡化工程、長島縣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向大海要水喝」有望實現——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山東省海水淡化利用的進程在不斷加快,繼續保持著「領頭羊」的角色。
  • 中新道與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研究所達成合作,共同布局海水淡化領域
    日前,中新道控股有限公司與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就工程項目業務推廣、技術開發及金融資本領域的合作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 國家發改委負責人就《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
    中廣網北京2月13日消息(記者季蘇平)為進一步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緩解我國近海地區和海島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緊缺狀況,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詳細了解《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記者採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  問:什麼是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水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 新能源海水淡化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在第十六屆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江蘇豐海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研發部經理王福家認為,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向海洋索取淡水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當務之急。對緩解我國沿海缺水地區和海島水資源短缺狀況,優化用水結構,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 MVR技術在海水淡化中的應用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對於海水淡化的技術也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本文將對目前海水淡化技術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基於MVR技術的新型海水淡化技術。
  • 海水淡化為何步履蹣跚?
    有業內人士感慨,「大家都知道發展海水淡化很重要,但現實是問的人多、做的人少,真正用海水淡化來解決缺水問題的城市少之又少」。近日,記者來到天津,對海水淡化產業現狀進行調查。  無處安放的產能  根據《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要達到220萬噸/日以上。如今看來,這一目標有些遙遠。
  • 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新進展和發展趨勢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進入21世紀,由水資源短缺所引發的危機在全球範圍內蔓延,發達國家紛紛將目光投向海水淡化,大力發展本國的海水淡化產業。在國家的推動下,我國的海水淡化產業得到較快發展,但由於多方面的制約,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的發展狀況並不容樂觀,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只有突破瓶頸才能得到較快發展。
  • 他山之石|海水淡化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的國際經驗
    他山之石|海水淡化技術開發和產業發展的國際經驗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為實現國家提高海水淡化產能目標,借鑑世界上海水淡化技術較為成熟的國家和地區淡化產業和管理經驗,對於探索我國發展海水淡化產業、提高水資源量、改善水環境質量具有重要意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