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為什麼要搞海水淡化

2021-01-0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國際氣象節談海水淡化?

是的,沒跑題,耐住性子,看看分析——

因為全球氣候變化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說法,現在有大量證據表明氣候系統變暖是毫無疑問的。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比一個世紀前高了0.74℃,聽起來可能並不太多。

然而,在世界的許多地區,這個微小的變化足以改變降雨強度和持續時間,使得夏季更乾燥、更悶熱,湖泊蒸發得更快,從而引發更多的乾旱,對全球淡水供應也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那麼,我們的水會不會用完呢?

許多人會說:胡說!我們的地球被稱為「藍色星球」。而且大多數水在被消耗後還會自然再生,怎麼可能會用完呢?

然而,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到2025年,將有18億人面臨「絕對缺水」的局面,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可能面臨淡水供應緊張或限制。

首先,地球上大約97%的水是鹹的,並不適合農業或人類飲用。此外,絕大多數的淡水都被凍在極地冰囊裡,其餘大部分都在土壤中,或者在地下深處,無法獲取,可供人類和其他所有陸地生命飲用的淡水少得可憐。

不幸的是,隨著全球氣溫升高,氣候變暖,飲用水和灌溉用水的需求量都將增加。在20世紀,人類對淡水的消耗增加了9倍,而以前由雨水自然灌溉的農作物則需要採用人工灌溉。

中國有多缺水?

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資源量只是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四分之一,每畝耕地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三分之二,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中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很不均勻,就空間分布來說,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資源約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80%,但耕地面積僅為全國的36%左右,黃河、淮河、海河流域,水資源只有全國的8%,而耕地則佔全國的40%。

中國用全球7%的水資源養活了佔全球21%的人口,據有關部門預測,中國缺水的高峰將在2030年出現,那時人口將達到16億,全國實際可利用水資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資源開發難度極大,若不採取有效措施,屆時因缺水造成的損失將更加巨大。

海水淡化真的不錯!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有超過20億人得不到生活所需的乾淨淡水,這也是導致每年200萬人死亡的間接原因,而這些人很多卻都生活在具有漫長海岸線的國家。

常識告訴我們,人是不能喝海水的,但是生活在海裡的生物卻有其獨特的「海水淡化裝置」。

魚在吃東西的時候,部分海水就會隨食物進入腹中。但魚的皮膚表層、口腔黏膜、鰓以至所有細胞的膜都存在一種半滲透薄膜,可以讓含鹽量低的水向含鹽量高的水那一邊滲透,直至兩邊含鹽量相等為止。

魚體中的含鹽量比海水低,因此魚體中的水會自動向體外滲出。為了補償滲出的水並且保持體內一定的含鹽量水平,魚鰓裡的排鹽細胞可以把大量的鹽分從血液中不間斷地提取出來,隨同黏液以高濃度狀態傳至鰓腔裡,再流出體外。

紅樹林也有著類似的適應能力,比如真紅樹(屬於紅樹科)通常生長在海水淹沒最嚴重的沿海環境中,它們的根具備天然的海水淡化功能,可以通過專門的過濾器將水吸收到體內。這種方式使真紅樹可以選擇哪些分子可以進入體內,哪些需要被過濾掉。在這個系統的加持下,99%的鹽分在根部就會被過濾掉。

我們怎麼進行海水淡化?

目前人們已研究出了多種海水淡化方法,比較常用的實現海水脫鹽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蒸餾法、冷凍法和反滲透法。

蒸餾法是最古老的海水淡化方法,工藝較成熟。首先把海水加熱到100℃,使海水冒出水蒸氣,然後讓那些不含鹽分的水蒸氣通過特別的管子跑到專門預備的冷凝裝置裡。到了那裡,水蒸氣變成了一滴滴小水珠,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淡水。蒸餾法簡單但耗時,而且得到的淡水十分有限,所消耗的能源也特別多。

蒸餾法

為了減少能源消耗,人們創造了水電聯產這種把發電與海水淡化結合為一體的、更為先進的辦法。這種方法是把大中型海水淡化廠與火力發電廠相結合,利用電廠餘熱作為淡化裝置的主要能源。這樣,海水淡化的成本便大為降低。

那冷凍法是怎樣的呢?我們知道,含鹽的液體是不易結冰的,海水雖然是鹹的,但它依然會結冰,人們對此疑惑不解。後來,人們嘗試著把海水冰凍,發現海水不但會結冰,而且結出的冰並不鹹。原來當海水不完全凝結時,它會分成幾乎不含鹽的冰和濃縮的鹽水。人們把冰從鹽水中分離出來,便是冷凍法。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作為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海水淡化已經成為解決全球水資源危機的重要途徑。全球海水淡化日產量約3500萬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於飲用水,解決了1億多人的供水問題,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飲用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廠1.3萬多座,海水淡化作為淡水資源的替代與增量技術,愈來愈受到世界上許多沿海國家的重視。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
  • 碳纖維助力海水淡化
    它們也可以為海水淡化做出重要貢獻,從而消除即將來臨的飲用水短缺的問題。碳纖維在新項目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西班牙科斯塔布蘭卡的港口城市丹尼亞不遠處,工程師們目前正在建設第一家基於微生物輔助淡化技術的飲用水處理廠,這是「低能耗飲用水微生物淡化」項目(MIDES)的一部分。作為Horizon 2020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得到了歐盟的支持。
  • 海水淡化設備的淡化流程大全
    海水含鹽量高、硬度高,對設備腐蝕性大,而且水溫季節性變化較大,使得海水淡化系統比常規的苦鹹水脫鹽系統要複雜得多,工程投資和能耗也高得多。因此,萊特萊德通過精心的工藝設計生產出的海水淡化設備,利用合理的設備配置來為您降低工程投資和能耗,從而降低單位制水成本,並確保系統穩定運行就顯得格外重要。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下海水淡化設備的淡化流程吧。1、海水預處理海水中存在大量微生物、細菌和藻類。
  • 海水淡化為何步履蹣跚?
    有業內人士感慨,「大家都知道發展海水淡化很重要,但現實是問的人多、做的人少,真正用海水淡化來解決缺水問題的城市少之又少」。近日,記者來到天津,對海水淡化產業現狀進行調查。  無處安放的產能  根據《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要達到220萬噸/日以上。如今看來,這一目標有些遙遠。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海水淡化發展現狀分析
    海水淡化(又稱海水脫鹽)是分離海水中鹽和水的過程。從海水中取出水,或除去海水中的鹽,都可以達到淡化目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基本上也分為這兩大類。其中得到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是反滲透法、電滲析法和蒸餾法。
  • 納米木膜淡化海水 或可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神器」
    ,可淡化海水。」&nbsp&nbsp&nbsp&nbsp近期,國外一所大學的研究者們,成功地用木材製成了一種厚度為0.5毫米的超薄過濾膜——納米木膜,來淡化海水、淨化水質。相對於傳統的海水淡化技術,此法不僅節能環保,而且造價低廉,或可代替市場上廣泛使用的由石油衍生的塑料過濾膜,成為新一代海水淡化的「神器」。
  • 【復材資訊】碳纖維助力海水淡化
    它們也可以為海水淡化做出重要貢獻,從而消除即將來臨的飲用水短缺的問題。碳纖維在新項目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西班牙科斯塔布蘭卡的港口城市丹尼亞不遠處,工程師們目前正在建設第一家基於微生物輔助淡化技術的飲用水處理廠,這是「低能耗飲用水微生物淡化」項目(MIDES)的一部分。作為 2020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得到了歐盟的支持。
  • 海水淡化:無奈的選擇
    「隨著沿海城市的發展,」他說,「海水淡化將愈發重要起來,而且很有可能得到廣泛應用。」  但好消息是,海水淡化在技術上得到了很大改進。使用傳感器優化配置、自動化操作、再加上新型薄膜的使用最終可以使淡化工廠的規模縮小一倍,能源消耗也減少一倍。因此,可在遠離海洋幾百英裡之外需水量較大的農業區使用小型流動淡化裝置。
  • 海水淡化的國內外現狀
    早在400多年以前就有人提出海水淡化的問題,進入20世紀後,海水淡化技術隨著水資源危機的加劇得到了加速發展,70年代以來,更多的沿海國家由於水資源匱乏而加快了海水淡化的產業化
  • 青島建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 市民將喝淡化海水
    青島市海水淡化裝備製造產業建築已經啟動,截至2012年,青島共有7家海水淡化裝備製造企業,產值為5億元,佔國內海水淡化裝備市場份額的4.6%. 共有10家涉及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的機構。青島未來的發展目標為打造國家海水淡化示範城市、國家海水淡化裝備製造基地和全球海水淡化裝備製造中心,爭取到 2015年,日產能力達到20萬噸,海水淡化裝備製造業產值達到20億元,佔國內海水淡化裝備市場份額達到25%.
  • 向大海要水喝 我國海水淡化咋樣
    本報記者 陳 瑜  國家海洋局7月19日發布的《2016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個,產水規模118.81萬噸/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與國際相比,我國海水淡化技術處於什麼水平?圍繞這些問題,相關負責人做出了回答。
  • 海水淡化能否替代「南水北調」?(圖)
    本報記者 李伯牙 北京報導  南水北調通水在即,然而這10億方水能解決北京的缺水問題嗎,海水淡化為什麼不能替代南水北調工程,應該如何用好南水北調來水?原來的方針是「三先三後」,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所以還是要首先抓「先節水後調水」,這既能解決缺水問題,也能減少排汙、降低能耗、減少成本,一箭多雕。  《21世紀》:有人拿海水淡化與「南水北調」比較,認為沒有必要調水。
  •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個股解析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一覽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個股解析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一覽   海水淡化概念股(相關個股)   興蓉投資:興蓉投資擁有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公司的CMF連續微濾設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空氣反衝洗自清洗微濾膜系統
  • 海水淡化工藝淺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水資源是關係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大戰略問題,海水淡化工程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舉措,已成為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方法。本文講述海水淡化工藝流程和原理,以及工藝流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及解決措施。
  • 海水淡化工程淡化水後處理分析
    基於此,本文結合海水淡化工程中,淡化水的後處理進行相關闡述,分析了淡化水的水質特徵等方面,並就對海水淡化水後處理工程提出部分建議,以期對今後海水淡化用於火力發電廠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關鍵詞:海水淡化;淡化水;後處理;分析 1引言環境汙染的加劇讓淡水匱乏的形勢變得更為嚴峻。
  •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海水淡化是通過一定方法從海水製取可供生產生活使用的淡水的過程。它是沿海地區解決大規模缺水問題最現實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據估計,2019年全球採用海水淡化生產的淡水已經超過180億噸,可供近5億人生活使用。人類關於海水淡化的夢想持續了數千年之久。
  • 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建成 市民將喝上淡化海水(圖)
    本報記者 曹思揚 攝   齊魯晚報青島6月26日訊(記者 曹思揚) 26日,記者從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上獲悉,青島已建成的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將進入市政供水管網,流進市民家中,每天可淡化海水10萬噸。2015年每天可淡化海水數量翻番,達到20萬噸。
  • 山東海水淡化應用全國領先
    海水淡化產業在經歷了初期的飛速發展和產業擴張之後,卻遭遇了「成本瓶頸」。  海水淡化亟需具體的扶持政策,資金投入也需轉向產業領域。  煙臺將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清華大學和山東省日產淡水16萬噸核能海水淡化項目即將啟動,海水淡化技術在青島全面推進,華能威海電廠海水淡化工程、長島縣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向大海要水喝」有望實現——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山東省海水淡化利用的進程在不斷加快,繼續保持著「領頭羊」的角色。
  • 中國海水淡化簡史與現狀
    2 中國海水淡化的發展歷程1920年前後,中國在山東省威海市劉公島上已有了一座海水淡化蒸餾塔。蒸餾塔佔地612平方米,與1560年突尼西亞陸基海水淡化廠和1872年智利出現的世界上第一臺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隸屬同原理基礎蒸餾海水淡化項目。1958年,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首先在我國開展離子交換膜電滲析海水淡化的研究。
  • 海水淡化-機遇與挑戰並存
    根據國家《海水利用專項規劃》發展目標,到2010年,我國海水淡化能力達到80-100萬立方米/日,海水利用對解決沿海地區缺水問題的貢獻率達到16-24%,實施較大規模(十萬噸級)海水淡化和循環冷卻等產業化示範工程,創建國家級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範城市和產業化基地,海水利用產業國產化率達60%以上,使海水淡化水基本能與自來水相競爭,並成為可為缺水城市提供安全可靠優質淡水的重要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