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全球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危機,海水淡化成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我國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海水淡化經歷了從無到有、逐步壯大的發展歷程。目前,海水淡化政策體系逐步完善,自主技術基本成熟。
我國海水淡化的發展史
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我國政府認識到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向大海要水的重要意義,開始組織科技隊伍探索海水淡化技術。在政策的支持和推動下,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持續攻關,海水淡化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相關專家稱:中國海水淡化大體走了60年的進程,這10年來發展速度很快,主要是因為膜技術的帶動。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產業迅速發展、應用規模不斷擴大。應用範圍也從早期的為沙漠地區油田供水、海島供水逐步向為大型電廠、鋼鐵廠、石化廠供水擴展,工程產水能力逐年遞增。全國海水淡化的產水能力已從多年以前每天不足3萬噸上升到現在的日產90萬噸,在行業規模和技術水平上都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迅速 問題也隨之凸顯
首先是水價,目前城市自來水價格得到政府補貼,而海水淡化是按照生產成本計算的市場價,自來水和淡化水有較大的差價。
其次是管網問題,中國現有的城市管網由水泥和鑄鐵構成,淡化的海水普遍呈酸性,如果將地下供水管網全部換成PVC管,管網費用巨大。此外海水淡化利用率約為50%,每淡化一噸海水就將產出一噸濃縮鹽水,鹽水如果直接排入大海,將可能汙染周邊海域。
加快海水淡化「健康」發展
有專家呼籲政府加大對海水淡化的產業補貼,讓投資者增添信心。加強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加大大型熱法膜法海水淡化、大型海水循環冷卻等關鍵技術,反滲透海水淡化膜組件、高壓泵、能量回收等關鍵部件和熱法海水淡化核心部件,以及化工原材料和相關檢驗檢測技術的研發力度,鼓勵開發海水淡化新技術,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配套能力。
為我國海水淡化助力,萊特萊德海水淡化專用反滲透膜把海水中的鹽分過濾,流出濃水,留下可以飲用的淨水,隨管道流出,進行下一步處理。給水適當的壓力,將水中的雜質,鹽分去除,留下淨水,達到反滲透除鹽的目。其反滲透膜具有通量大,產水量高的特點,採用的膜材料對於海水中的「鹽」具有一定的耐腐蝕、耐高壓、抗汙染等特性,延長了膜元件的使用壽命,這也讓海水淡化工程中減少了膜元件的替換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