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海水淡化市場現狀及未來趨勢分析

2021-01-21 中國水網

進行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海水對沿海缺乏淡水資源的國家和地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目前,全球已有150多個國家在開發及應用海水利用技術,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國沿海和中西部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地下苦鹹水資源,海水淡化成為解決我國淡水緊缺的重要途徑。

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12個,產水規模92.69萬噸/日。其中,2014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9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2.61萬噸/日。全國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海水淡化工程27個;千噸級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34個;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51個。全國已建成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20萬噸/日。

截至2014年底,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在沿海9個省市分布,主要是在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海島。北方以大規模的工業用海水淡化工程為主,主要集中在天津、河北、山東等地的電力、鋼鐵等高耗水行業;南方以民用海島海水淡化工程居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海南等地,以百噸級和千噸級工程為主。


海水淡化即利用得淡水產品。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指將含鹽量為35,000mg/L的海水淡化至含鹽量在1000mg/L以下的淡水。國際上已商業化應用的主流海水淡化技術包括反滲透(RO)、低溫多效(LT-MED)和多級閃蒸(MSF)海水淡化技術。我國已掌握反滲透和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相關技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截至2014年底,全國應用反滲透技術的工程99個,產水規模599615噸/日;應用低溫多效技術的工程11個,產水規模321090噸/日。此外,應用多級閃蒸技術的工程1個,應用電滲析技術的工程1個。

在我國大力倡導節約用水的背景下,各地用水價格不斷提高。2016年,北京居民用水最低5元/噸,最高9元/每噸;城六區非居民用水價格從8.15元/噸,上調至9.5元/每噸,其他區域上調至9元/噸。天津市居民用水最低4.9元/噸,最高8.0元/噸,工業、行政單位、經營性服務用水7.85元/噸。目前我國海水淡化產水成本集中在5-8元/噸。未來各地的居民與非居民用水價格整體仍將呈上升趨勢,將有利於海水淡化技術的應用推廣。

2012年,我國先後出臺《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海水淡化產業「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日產能力將達到220萬立方米~260萬立方米,對海島新增供水量的貢獻率將達到50%以上,對沿海缺水地區新增工業供水量的貢獻率將達到15%以上。隨後,發改委公布了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單位名單,有關方面成立了國家海水淡化產業聯盟。

2015年4月,《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提出推動海水利用,在有條件的城市,加快推進淡化海水作為生活用水補充水源。「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強化水安全保障,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科學開發利用地表水及各類非常規水源,嚴格控制地下水開採;並推動海水淡化規模化應用,實施海島海水淡化示範工程,實施重點用水單位監控工程。

不過,截至目前,我國尚未出臺扶持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具體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海水淡化產業進程。如果國家要將海水淡化作為沿海地區及海島上非常規的供水手段,未來需制定更加明確的扶持計劃。


編輯:葉馨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海水淡化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8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125465噸日。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海水淡化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認為,經過多年的科技攻關,中國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水利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術經濟日趨合理。部分技術如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水平。
  • 2020-2026年中國海水淡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海水淡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經過多年的科技攻關,中國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水利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術經濟日趨合理。部分技術如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海水循環冷卻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水平。截至**中國海水淡化已基本具備了產業化發展條件。  我國海水淡化各項政策陸續出臺。
  • 2020年版中國海水淡化行業發展現狀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8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125465噸/日。  我國海水淡化各項政策陸續出臺。**年**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年**月,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出臺《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將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
  • 2018年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三年行業發展將提速
    2018年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三年行業發展將提速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海水淡化:反滲透為主流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用水等穩定供水
  • 2020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現狀與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建設持續加速
    2020年海水淡化發展現狀與技術趨勢分析 建設持續加速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有海水淡化工程115個,工程規模1573760噸/日,其中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7個,工程規模399055噸/日,較2018年大幅增長。
  • 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趨勢與探討
    我國是13個貧水國之一,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的1/4,作為確保我國淡水資源的一項戰略措施,海水淡化產業將會得到蓬勃發展。關鍵詞:海水淡化;淡化技術;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綜合利用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命脈,是人類寶貴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淡水僅佔2.5%,海水佔97.5%。隨著社會的發展,淡水資源日趨缺乏。
  • 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全球海水淡化技術中反滲透佔總產能的65%,多級閃蒸佔21%,電去離子佔7%,電滲析佔3%,納濾佔2%,其他佔2%.下面進行海水淡化行業前景分析。《2019-2024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表示,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
  • 2020年中國水處理膜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2年市場規模...
    1、汙水處理勢在必行 膜技術重要度顯現  水處理作為膜產業下遊的一個重要應用領域,也是膜材料的主要去向:微濾膜主要應用於汙水、廢水處理等領域;超濾膜在汙水、廢水處理及回用和給水淨水領域應用廣泛;納濾膜主要應用於純淨水、軟化水、無離子水、海水淡化等方面;而反滲透膜可應用在海水淡化等領域。
  • 2016年版中國數位電視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16年版中國數位電視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對我國數位電視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數位電視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數位電視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數位電視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數位電視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2016-2022年中國海上風力發電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2016-2022年中國海上風力發電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對我國海上風力發電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海上風力發電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海上風力發電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海上風力發電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海上風力發電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新進展和發展趨勢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當前,水資源短缺是各國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通過海水淡化能夠有效緩解水資源不足問題。本文對海水淡化技術進行簡單介紹,對傳統技術優點與缺點進行簡單闡述,並簡單分析海水淡化技術研究現狀與發展,最後,簡單介紹核能、風能以及太陽能等新型淡化技術。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促進我國海水淡化工藝發展,以提高人們用水質量。
  • 2020-2026年中國潮汐發電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潮汐發電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認為,中國有長達18,000多公裡的大陸海岸線,加上5,000多個島嶼的14,000多公里海岸線,共約32,000多公裡的海岸線中蘊藏著豐富的潮汐能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潮汐能蘊藏量為1.9億千瓦,其中可供開發的約3,850萬千瓦,年發電量870億千瓦時。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海水淡化發展現狀分析
    海水淡化(又稱海水脫鹽)是分離海水中鹽和水的過程。從海水中取出水,或除去海水中的鹽,都可以達到淡化目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基本上也分為這兩大類。其中得到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是反滲透法、電滲析法和蒸餾法。
  • 中國海水淡化簡史與現狀
    2 中國海水淡化的發展歷程1920年前後,中國在山東省威海市劉公島上已有了一座海水淡化蒸餾塔。蒸餾塔佔地612平方米,與1560年突尼西亞陸基海水淡化廠和1872年智利出現的世界上第一臺太陽能海水淡化裝置隸屬同原理基礎蒸餾海水淡化項目。1958年,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首先在我國開展離子交換膜電滲析海水淡化的研究。
  • 海水淡化前景分析:政策利好促進行業潛能加速釋放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目前,大陸淡水資源和人均淡水資源呈逐步下降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306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淡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5,自然淡水資源短缺。
  • 2020年中國氯化鋇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氯化鋇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前景趨勢報告顯示,在化工產品發展的這幾年中,很多的產品品開始向著高大上發展了,而我國生產氯化鋇的能力正在上升,所以這種化工產品的發展非常的迅猛,對國外的氯化鋇產品依賴性降低。氯化鋇屬於環保型的工業用料,將會替代其他種類的用料。這樣,我國對氯化鋇的需求會進一步的增加。
  • 中國鈦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
    **-**年鈦行業產能(萬噸/年)  **年我國鈦行業產能具體情況表  **-**年我國鈦行業市場規模預測(億元)  中國鈦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對我國鈦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鈦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鈦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鈦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鈦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2020年中國農業機械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年行業企業數量和規模企業數都有增長。在資本的助推下,農機行業的規模被快速地放大,新投資效應陸續開始釋放,投資對生產的快速拉動已經開始得到呈現。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農業機械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認為,**年1-**月,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的工業總產值累計已達2832.59億元,同比增長19.61%。
  • 2018年中國膜產業技術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膜分離技術將有...
    膜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   近年來,我國膜產業已經進入一個快速成長期,反滲透、超濾、微濾等膜技術在能源電力、有色冶金、海水淡化、給水處理、汙水回用及醫藥食品等領域的工程應用規模迅速擴大,多個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大型膜法給水工程、汙水回用工程及海水淡化工程相繼建成
  • 海水淡化-機遇與挑戰並存
    根據國家《海水利用專項規劃》發展目標,到2010年,我國海水淡化能力達到80-100萬立方米/日,海水利用對解決沿海地區缺水問題的貢獻率達到16-24%,實施較大規模(十萬噸級)海水淡化和循環冷卻等產業化示範工程,創建國家級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示範城市和產業化基地,海水利用產業國產化率達60%以上,使海水淡化水基本能與自來水相競爭,並成為可為缺水城市提供安全可靠優質淡水的重要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