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海水淡化能力全國領先再生水利用率為35.3%

2020-12-06 齊魯網

原標題:5年內,日「淡」海水60萬立方米

昨日,在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郭繼山發布了《創新城市精細管理 持續提升公用事業保障供給品質》的報告。今年,市城市管理局將繼續以廣大市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導向,不斷提升城市供水、供熱和燃氣行業管理水平,推進民生事業發展,把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辦好辦實,提升綜合保障能力,確保城市平穩運行。

關鍵詞·供水

海水淡化能力全國領先

發布會上,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郭繼山介紹,近年來,市城市管理局圍繞城市供水安全運行、循環利用、開源節流三大環節,加快構建現代化大供水格局,全面提升城市供水節水管理水平。市城市管理局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24座供水廠深度處理工藝改造。去年以來,重點推進了仙家寨等6座水廠的工藝升級改造。進一步完善「企業自檢、行業抽檢、政府監督」的水質監管體系,全年水質合格率保持100%。

近年來,我市集中再生水利用設施不斷完善,現已配套建設了8座集中再生水處理設施,敷設再生水主幹管道280多公裡。單體再生水利用設施逐年增多,有關企業和居民小區共建設了單體再生水利用設施78座,處理回用能力約每天11萬立方米。目前,再生水利用量已達到每天40餘萬立方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為35.3%。加快推進海水淡化(礦化)項目建設,積極謀劃城市戰略水源,科學規劃海水淡化(礦化)項目產能、建設與管理工作,力爭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全市海水淡化(礦化)產能達到每天60萬立方米。目前,我市海水淡化能力已達到每天23萬立方米,居全國領先水平。

■目標

堅持開源節流保障城市供水穩定

郭繼山表示,今年,我市將積極推進海水淡化 (礦化),打造城市戰略水源,擴大企業利用淡化海水替代自來水資源。推進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利用,啟動即東(藍色矽谷)5萬立方米/日等海水淡化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張村河淨化水廠、高新區再生水項目,完成黃島區錦龍宏業再生水項目建設,力爭再生水利用率達38%以上。進一步加強城市節水管理,嚴格落實定額用水管理和超定額用水加價收費制度,推進節水技術改造,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節水型小區創建,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繼續推進自來水水廠深度處理改造,重點加快白沙河等5個水廠改造項目建設,抓好供水設施升級、管網改造以及戶表改造等工作,提升各區市城市供水規範化管理水平。

關鍵詞·供熱

推進燃煤鍋爐超潔排放改造

郭繼山表示,近年來,市城市管理局落實《青島市清潔能源供熱專項規劃》,組織制定了利用電廠餘熱實施燃煤鍋爐替代方案。實施後可替代燃煤供熱面積約2900萬平方米,取消燃煤鍋爐44臺,每年可減少標煤約59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40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652噸、煙塵排放量236噸。去年完成了對金湖、亨通達兩處燃煤鍋爐房的替代,替代燃煤鍋爐9臺,替代面積達450萬平方米,消除了汙染和安全隱患。

推進燃煤鍋爐超潔排放改造。去年,按照超潔排放標準,組織供熱企業實施脫硫、脫硝、除塵系統升級改造,達到燃氣輪機排放標準(即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別不超過5、35、50毫克/立方米)。共完成金洲供熱站等26臺鍋爐實施超潔排放改造,每年減少煙塵排放99噸、二氧化硫排放464噸、氮氧化物排放986噸,大幅降低了汙染物排放濃度。

我市推進多熱源環網聯網運行。在福利院供熱站、徐家東山供熱站、浮山三小區供熱站、開源東部供熱區域及泰能熱電區域之間,組織敷設供熱管線13公裡,實現各熱源間聯網運行,提高了事故應急和極端天氣下供熱保障能力。去年,全市新增供熱面積170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2%。清潔能源供熱總面積突破3500萬平方米,佔全市總供熱面積的17.5%,供熱汙染物排放不斷降低,供熱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目標

堅持綠色低碳

加快清潔供熱發展

郭繼山介紹,今年將組織發電廠開展一號機高背壓改造前期工作,最大程度地實施電廠餘熱替代市區燃煤鍋爐。繼續做好燃煤鍋爐超潔排放改造工作,在全市範圍內改造鍋爐37臺,推進全行業節能減排總體水平進一步提升。組織對李滄北部區域蒸汽管網實施汽改水改造,實現開源後海與原鹼業區域管網互聯互通,提高主城區北部熱網運行保障能力。完善供熱「以獎代補」考核管理辦法,探索建立更加直觀的補貼資金扣罰機制,提高供熱企業工作主動性。繼續做好供熱計量工作,新增計量用戶2萬戶以上。紮實做好非採暖季供熱問題摸排改造,組織供熱企業做好供熱設施維保、技改及隱患排查等工作,確保供熱設施完好率,有效提升各類供熱服務質量。

關鍵詞·燃氣

加快氣源引進和管網布局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建成天然氣管道9226公裡,發展居民天然氣用戶達到203萬戶,中心城區管道燃氣氣化率86%,建成運行天然氣汽車加氣站85座,發展天然氣汽車2萬餘輛,天然氣鄉鎮普及率達到92%,年天然氣消費量近10億立方米,提高了生活質量,優化了大氣環境。

「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分布式能源項目順利推進,大唐青島天然氣熱電聯產、高新區燃氣熱電聯產等項目完成前期有關工作。和達中心城、萬科中心等6個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完成,實現順利運行。 」郭繼山說,全市新建改建天然氣鍋爐48臺,新增天然氣供熱面積360餘萬平方米。以商業、餐飲業戶為重點,積極推進非居民用戶天然氣替代液化氣工作,統一安裝燃氣洩漏報警和自動切斷裝置,為燃氣安全使用再上保險鎖,2016年市內三區共完成替代1140戶。

去年,我市加大燃氣行業執法檢查力度,建設完成燃氣行業遠程視頻監督管理平臺一期工程,加大對液化氣場站安全和違規行為的監控,從源頭上加強安全監管。組織完成了167條道路、73公裡灰口鑄鐵管改造任務,優化了燃氣管網布局,消除了安全隱患。修編完成了《青島市城鎮燃氣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組織開展燃氣管道洩漏、加氣站加氣洩漏專項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提高了燃氣企業應急處置能力。

對市內三區37座燃氣場站進行四次全覆蓋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查找問題並提出整改意見135條,全部完成整改。針對全市液化氣充裝站存在安全間距不足的重大安全隱患,研究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持續推進液化氣安全隱患整治工作。會同區市政府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液化氣站採取整改關閉措施,去年市內三區已拆除4座,關閉3座,3座進行整改。

■目標

堅持安全供氣推進燃氣行業安全發展

郭繼山介紹,今年,市城市管理局繼續開展液化氣充裝站安全整治,堅決關閉拆除整改不合格的液化氣充裝站。開展燃氣使用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在非居民用戶推行燃氣洩漏報警和緊急切斷裝置,在居民用戶推廣不鏽鋼波紋管等安全設施。以商業、餐飲業戶為重點,推進非居民用戶天然氣替代液化氣工作,年內完成1000戶改造任務。推進天然氣在供熱領域發展,完成黃島區海爾國際信息穀、劍橋小鎮等居民小區天然氣供熱項目和歡樂海灣、東方海景等公共建築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市北區大唐天然氣熱電聯產工程和高新區燃氣—蒸汽聯合循環冷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完成市區新建天然氣管網80公裡,新增天然氣用戶6萬戶,四市新建天然氣管網100公裡,新增天然氣用戶2萬戶。

本版撰稿 記者 劉海龍

[編輯:亞麥]

[責任編輯:楊凡、王春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2-85757799,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2-85757799,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青島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45% 海水淡化能力達22.4萬立方米/日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周 偉本報5月10日訊 5月10日至16日,是第二十九屆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本屆宣傳周主題為「養成節水好習慣,樹立綠色新風尚」。日前,市水務管理局在市北區寧夏路街道太清路社區,舉行節水宣傳在社區活動暨青島市節約用水志願者服務隊授旗儀式。
  • 青島水務集團百發海水淡化廠生產能耗降低19% 居全國領先水平
    半島網7月30日訊  記者從青島水務海淡科技公司獲悉,青島水務海淡科技百發海水淡化廠對原有設備設施進行節能技改,海水淡化生產噸水能耗由4.18降至3.40千瓦時/立方米,較設計標準能耗4.09千瓦時/立方米大幅降低,居全國領先水平。
  • 山東海水淡化應用全國領先
    煙臺將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清華大學和山東省日產淡水16萬噸核能海水淡化項目即將啟動,海水淡化技術在青島全面推進,華能威海電廠海水淡化工程、長島縣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向大海要水喝」有望實現——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山東省海水淡化利用的進程在不斷加快,繼續保持著「領頭羊」的角色。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海水淡化反滲透膜:南方匯通生產複合反滲透膜,公司控股42%子公司貴陽時代匯通膜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複合反滲透膜生產基地;深圳惠程的聚醯亞胺合成技術全國領先,反滲透膜核心材料;碧水源(300070)將與世界領先的膜產品供應商日本三菱東麗設立合資公司建設100萬平方米中空纖維微濾膜產能,正式進軍海水淡化領域。
  • 青島建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 市民將喝淡化海水
    青島市藍色經濟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方震介紹,2012年,青島每天可淡化海水3.1萬噸,佔全國日產能力的5.2%,已經建成的青島百發海水淡化項目是 目前我國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每天可淡化海水10萬噸,未來將進入市政供水管網,與來自水庫、黃河等渠道的淡水一起流入居民家中,相當於每年可節省自來水 3600多萬噸。
  • 海水淡化水已進入青島城市供水系統,你或許...
    作為沿海城市之一,相信很多青島人對海水淡化一詞並不陌生,但你知道嗎?海水淡化水其實早已經流入到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之中。當膠州灣內的原海水經過潮汐和取水泵方式進入取水湖,經過預處理、超濾膜等多個海水淡化流程後,如今海水淡化水已經進入城市供水系統,為城市增強了供水保障能力,成為了不少島城市民的生活所需用水。
  • 領跑全國!國內最大膜法海水淡化項目在青開工
    百發海水淡化廠位於李滄區印江路2號,由中外合作建設,2014年青島水務集團收購後投入運營,隨著一個個技術和障礙的不斷攻克,生產能耗不斷降低,單位制水成本已接近淡水生產成本,已累計向工業企業、市政用水輸送海水淡化約9800萬立方米,有效發揮了市政用水戰略儲備、應急調峰等重要作用,海水淡化水已經成為青島市的重要水源,為青島市區安全供水發揮了積極作用。
  • 向大海要水「喝」!山東大手筆布局海水淡化,青島被委以重任!
    與此同時,對於海水淡化產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青島來說,大力發展海水淡化不僅有利於青島緩解缺水的現狀,更有可能把海水淡化做成一個大產業,為全國探路,變短板為長板。1山東喊「渴」即便是放在全世界,山東也屬於嚴重缺水地區。
  • 青島水務集團推動規模化海水淡化應用 打破國外壟斷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和實踐,山東省湧現了多家從事膜產品研發、裝備製造、淡化水及鹽化工產品生產的企業,在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優勢。近日,由人民日報、中新社、中國旅遊報等組成的媒體採風團一行來到青島水務集團海水淡化科技公司進行考察採風活動,至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百發公司)現場考察、座談。
  • 青島雙瑞專攻「四大領域」 海水淡化產業國內領先
    原標題: 青島雙瑞專攻「四大領域」 海水淡化產業國內主流供應商  海水淡化裝置  今天下午,「走近山東創造——全國網絡媒體齊魯行」來到青島雙瑞海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副總經理王洪仁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公司的業務包含腐蝕控制、電解制氯
  • 35張圖「揭密」海水淡化產業的現實與未來
    1)引入海外先進經驗,增強國內海水淡化技術實力。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和性能上升,是推動海水淡化經濟性的核心因素。依託先進技術、設計理念,以色列能做到人民幣3~4元的噸水成本。由於技術領先、設備耗材使用壽命長,以色列噸水電耗、項目維修費、膜更換費用等運維費用顯著低於國內項目。電水聯產,以色列顯著降低單位電價。
  • 海水淡化為何步履蹣跚?
    新近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海水淡化實際產能為92.69萬噸/日,不到預期的一半。  即便在最早開始大規模發展海水淡化的天津,這一曾被業界寄予厚望的城市,淡化海水至今仍未大規模擠進市政管網。據統計,2013年,天津市總供水量中海水淡化量為0.31億立方米,約佔全市城市建成區(市區、塘沽、漢沽、大港)總供水量的近3%,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接入生活用水。
  • 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建成 市民將喝上淡化海水(圖)
    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現場。 本報記者 曹思揚 攝   齊魯晚報青島6月26日訊(記者 曹思揚) 26日,記者從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上獲悉,青島已建成的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將進入市政供水管網,流進市民家中,每天可淡化海水10萬噸。2015年每天可淡化海水數量翻番,達到20萬噸。
  • 海南地熱能海水淡化可行性探討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文章主要探討海南貧水地區地熱能淡化海水技術的可行性和經濟性,以及面臨的挑戰關鍵所在,為地熱利用新技術的發展添磚加瓦。為了解海南地區利用地熱能進行海水淡化的可行性, 闡述了海南缺水情況以及地熱資源分布, 並對使用地熱能進行海水淡化作了技術和經濟探討, 結果表明海南缺水地區可以從當地可用的地熱資源中獲益。
  • 海水淡化產能提升顯著 反滲透技術應用成熟,海水淡化,水處理-環保...
    海水淡化產業向好,大規模海水淡化廠推動了整體市場的增長。   近日,GWI聯手IDA發布全球脫鹽年鑑,梳理了全球海水淡化及水再利用領域的項目開發商排名TOP 20——2009年到2020年,以及2019年到2020年,並得出了以上結論。
  • 向大海要水喝 我國海水淡化咋樣
    本報記者 陳 瑜  國家海洋局7月19日發布的《2016年全國海水利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個,產水規模118.81萬噸/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與國際相比,我國海水淡化技術處於什麼水平?圍繞這些問題,相關負責人做出了回答。
  • 海水淡化將成水處理領域新藍海?
    據悉,巴安水務在滄州的海水淡化項目已進入工程安裝階段,近期又籤訂了8.3億元的營口市仙人島能源化工區海水淡化項目PPP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外還設立了海水淡化研究院。分析認為,巴安水務在國內外海水淡化業務上不斷發力,或成公司近期的重要突破。目前,海水淡化業務已經成為巴安水務的業績新增長點。
  • 4.25元/噸 青島企業雙「膜法」並施開啟海水淡化新篇章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和實踐,山東省湧現了多家從事膜產品研發、裝備製造、淡化水及鹽化工產品生產的企業,在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優勢。9月25日,由多家國家級、省級媒體組成的採風團到青島董家口經濟區海水淡化廠(下簡稱「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進行了考察。
  • 好一部中國海水淡化發展史!
    我國海水淡化的發展史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我國政府認識到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向大海要水的重要意義,開始組織科技隊伍探索海水淡化技術。在政策的支持和推動下,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持續攻關,海水淡化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專家稱:中國海水淡化大體走了60年的進程,這10年來發展速度很快,主要是因為膜技術的帶動。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產業迅速發展、應用規模不斷擴大。
  •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個股解析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一覽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個股解析 海水淡化概念股龍頭一覽   海水淡化概念股(相關個股)   興蓉投資:興蓉投資擁有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公司的CMF連續微濾設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空氣反衝洗自清洗微濾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