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水務集團百發海水淡化廠生產能耗降低19% 居全國領先水平

2020-11-24 半島網官網

半島網7月30日訊  記者從青島水務海淡科技公司獲悉,青島水務海淡科技百發海水淡化廠對原有設備設施進行節能技改,海水淡化生產噸水能耗由4.18降至3.40千瓦時/立方米,較設計標準能耗4.09千瓦時/立方米大幅降低,居全國領先水平。

百發海水淡化廠設計日產能為10萬立方米,相當於整個青島市高峰供水時期供水總量的八分之一,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海水淡化廠之一。自2014年底青島水務集團收購該公司外方全部股份後,百發海水淡化廠技術人員克服重重困難,根據外文工藝流程圖,逐一梳理每一個閥門、水泵乃至細小接口等節點位置,掌握了核心技術。

海水淡化主要包括取水系統、預處理系統、海水淡化脫鹽系統、能量回收系統、化學清洗系統、後礦化系統等。針對淡化海水產能及能耗的難點、堵點進行全流程排查,通過改進工藝技術、更新改造用能設備、加快技術進步,取得了良好成效,連續兩次被評為「青島市高新技術企業」。

改善過濾器清洗方式,保障進水水質穩定。在原海水水質較差,嚴重堵塞濾網影響系統運行的情況下,技術人員研究制定了新的過濾器清洗方式,對濾網表面的大顆粒截留物快速去除,極大地提高了過濾器運行效率,實現海水淡化系統進水穩定,為大量生產供水做好基礎保障。

增加膜組容量,提升海水淡化產能。單套膜組增加16支膜殼,膜組膜面積增加9%,增大膜組產水能力。五套膜組高負荷模式下,可實現全廠產能增加約0.5萬立方米/天。

對設備設施進行節能技改,降低制水能耗及成本。完成了高壓給水泵改造工作,同樣運行條件下,單泵運行功耗降低一半,整體日節電量可達10000千瓦時,每年可節約用電成本費用200萬元左右。

對全流程進行工藝優化,提升系統運行效率。開展系統保護性提升專項工作,對工藝控制、系統自控、現場操作等28個風險點進行了管控提升方案的實施。通過技術手段規避或降低了以上風險點對生產系統的影響,降低海水淡化系統停機或運行故障的頻次,提升了系統運行效率。

通訊員 吳婧 半島網記者 孫貼靜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領跑全國!國內最大膜法海水淡化項目在青開工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通訊員 吳婧2020年12月30日,由青島水務集團投資建設的百發海水淡化廠擴建工程開工。該項目總投資約7.07億元,設計日產淡化海水10萬立方米,建設周期約1年,採用國際領先的雙膜法工藝。
  • 青島水務集團推動規模化海水淡化應用 打破國外壟斷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和實踐,山東省湧現了多家從事膜產品研發、裝備製造、淡化水及鹽化工產品生產的企業,在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優勢。近日,由人民日報、中新社、中國旅遊報等組成的媒體採風團一行來到青島水務集團海水淡化科技公司進行考察採風活動,至百發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百發公司)現場考察、座談。
  • 海水淡化水已進入青島城市供水系統,你或許...
    目前,全市海水淡化設施日產能力為22.4萬立方米,佔全國海水淡化產能近1/7。其中青島水務集團包含百發、董家口兩座10萬立方米海水淡化廠,同時百發海水淡化廠擴建工程建成後,該廠日產能力將達到20萬立方米,成為國內最大的膜法海水淡化項目和最大的市政供水示範項目。
  • 青島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45% 海水淡化能力達22.4萬立方米/日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周 偉本報5月10日訊 5月10日至16日,是第二十九屆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本屆宣傳周主題為「養成節水好習慣,樹立綠色新風尚」。日前,市水務管理局在市北區寧夏路街道太清路社區,舉行節水宣傳在社區活動暨青島市節約用水志願者服務隊授旗儀式。
  • 山東海水淡化應用全國領先
    煙臺將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廠,清華大學和山東省日產淡水16萬噸核能海水淡化項目即將啟動,海水淡化技術在青島全面推進,華能威海電廠海水淡化工程、長島縣反滲透海水淡化工程「向大海要水喝」有望實現——種種跡象表明:目前,山東省海水淡化利用的進程在不斷加快,繼續保持著「領頭羊」的角色。
  • 興業銀行落地境內首單藍色債券 募集資金用於海水淡化項目建設
    11月4日,由興業銀行獨立主承銷的青島水務集團2020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藍色債券)成功發行,發行規模3億元,期限3年,募集資金用於海水淡化項目建設,成為我國境內首單藍色債券,也是全球非金融企業發行的首單藍色債券。此前10月30日,興業銀行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已成功發行中資股份行首單境外藍色債券。
  • 青島「解渴」——向浩瀚的海洋要水
    作為全國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為改善淡水資源嚴重不足、客水依賴度高的狀況,青島市在大力倡導節約用水的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合理開發水資源。青島市充分利用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的優勢,在國內最早開展海水綜合利用。目前,已建成海水直接利用裝置2套,年海水直接利用總量約14億立方米,居全國前列。除了作為工業冷卻水外,還用於做溶劑、還原劑、化鹽、化灰、除塵、衝渣、衝洗、水產品加工、衝廁、熱泵等方面。
  • 海水淡化能否解濱海缺水城市之渴
    作為補水之策,近年來山東積極探索將海水淡化作為增量水源,實施了一批海水淡化項目,目前全省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7.6萬噸/日,居全國首位,緩解了沿海新城區和工業區用水之急。  以山東為例,目前的海水淡化水僅能彌補大約1/3的用水缺口。向海洋要水,還有巨大的空間。
  • 海水淡化概念股 海水淡化概念股一覽
    時代匯通的膜產品及技術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行業、醫療製藥、市供水處理、工業用高純水、鍋爐補水、海水淡化、電子行業超純水、廢水的處理與回用、物料濃縮提純及農業灌溉等多種行業。  深圳惠程(002168):聚醯亞胺合成技術全國領先,反滲透膜核心材料。
  • 青島建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 市民將喝淡化海水
    記者 曹思揚 攝  青島6月26日訊(記者 曹思揚) 26日,記者從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上獲悉,青島已建成的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將進入市政供水管網,流進市民家中,每天可淡化海水10萬噸。2015年每天可淡化海水數量翻番,達到20萬噸。
  • 山東大手筆布局海水淡化,青島被委以重任!
    作為北方嚴重缺水地區,山東人均水資源佔有率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6;另一方面,石化、鋼鐵、裝備製造等支柱產業、龐大的人口基數都有著巨大的用水需求。南水北調、引黃濟青等跨流域調水工程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山東缺水問題。
  • 少年與海|李珂:敢為人先突破技術難關,探索海水淡化成本「極限」
    為改善淡水資源嚴重不足、客水依賴度高的狀況,青島自2010年開始著力推進海水淡化項目建設。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青島海水淡化建成規模已達每日23萬噸以上,佔全國已建成規模的五分之一。截至2019年年底,山東省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4.3萬噸/日,躍居全國第一位。
  • 山東舉行解讀《關於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的意見》發布會
    我國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已初具規模,海水淡化工程140個,產能達120萬噸/日。目前,我省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28個,產能達37.6萬噸/日,佔全國近三分之一,居全國首位。  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增加水資源供應,可以有效緩解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矛盾,保障水安全。淡化海水的有效供給,有利於減少濱海地區開採地下水,減緩海水內侵導致的鹽漬蔓延。
  • 4.25元/噸 青島企業雙「膜法」並施開啟海水淡化新篇章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和實踐,山東省湧現了多家從事膜產品研發、裝備製造、淡化水及鹽化工產品生產的企業,在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技術、裝備、人才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優勢。9月25日,由多家國家級、省級媒體組成的採風團到青島董家口經濟區海水淡化廠(下簡稱「董家口海水淡化項目」)進行了考察。
  • 賽諾水務山鋼日照海水淡化項目成功調試出水
    海水淡化作為賽諾水務的重點優勢技術之一,賽諾水務在海水淡化技術創新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在實際工程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其中沿海工業企業自建海水淡化是賽諾水務重要的服務對象和業務方向。
  • 碧水源在海水淡化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日海水淡化PPP項目,並且綜合評標得分在中標後選人中位列第一。本工程為新建青島董家口經濟區海水淡化廠一座及配套的取水工程和濃水排放工程。海水淡化工程將採用「超濾膜(UF)+反滲透膜(RO)」雙膜法工藝技術,出水供給經濟區內工業企業使用。對於海水淡化,能耗是其成本高低的決定因素。本項目測算的海水淡化年平均噸水電耗為3.52kW.h,在節能降耗方面極具競爭優勢。另外,本項目還將採用一系列節能措施,使其能耗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青島海水淡化能力全國領先再生水利用率為35.3%
    關鍵詞·供水海水淡化能力全國領先發布會上,市城市管理局局長郭繼山介紹,近年來,市城市管理局圍繞城市供水安全運行、循環利用、開源節流三大環節,加快構建現代化大供水格局,全面提升城市供水節水管理水平。市城市管理局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24座供水廠深度處理工藝改造。
  • 35張圖「揭密」海水淡化產業的現實與未來
    1)引入海外先進經驗,增強國內海水淡化技術實力。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和性能上升,是推動海水淡化經濟性的核心因素。依託先進技術、設計理念,以色列能做到人民幣3~4元的噸水成本。由於技術領先、設備耗材使用壽命長,以色列噸水電耗、項目維修費、膜更換費用等運維費用顯著低於國內項目。電水聯產,以色列顯著降低單位電價。
  • 以色列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高招
    目前,以色列有5家規模較大的海水淡化廠,年產淡水總量約佔全國可飲用水供應量的70%。多舉措有效控制海水淡化生產成本是以色列得以解決淡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的重要原因。五家海水淡化廠以色列IDE技術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水處理技術企業,它建設運營的阿什凱隆、哈代拉和索雷科3家海水淡化工廠日產淡水量分別為39.6萬立方米
  • 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建成 市民將喝上淡化海水(圖)
    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現場。 本報記者 曹思揚 攝   齊魯晚報青島6月26日訊(記者 曹思揚) 26日,記者從2013青島國際脫鹽大會上獲悉,青島已建成的國內最大海水淡化項目將進入市政供水管網,流進市民家中,每天可淡化海水10萬噸。2015年每天可淡化海水數量翻番,達到2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