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真相是糾正錯誤的唯一途徑

2020-12-04 浮生掠影ln

《車諾比》是由HBO和Sky合拍的5集迷你劇,主要講述當年真實發生的一起慘案——車諾比核電站核洩露事故。本劇首集剛播,就在豆瓣上收穫了9.6分的好評。國外的評分網站對此也是一致好評:IMDb評分9.4,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5%。

發生在1986年烏克蘭的那次災難,堪稱史上最嚴重的核洩露事故。當時釋放出的輻射劑量甚至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成千上萬人受到核輻射的傷害,有人當場斃命,有人身患癌症。儘管那次事故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現在《車諾比》這部美劇就基於這個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向我們揭露災難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這是一部關於謊言與真相的短劇,藉由那場核災難給出一個思考:是接受一個殘酷的真相,還是相信一個粉飾太平的謊言?

謊言的外衣阻擋不了災難的腳步

電視劇的開始,由男主的自述引出:「謊言的代價是什麼?並不是我們會錯把謊言當作真實。真正的危險是如果我們聽了太多的謊言,我們就再也認不清事實了,到時我們還能做什麼?除了放棄了解真相的希望,並且說服自己相信編造的故事,還能剩下什麼?」

隨後鏡頭回到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點23分,隨著普裡皮亞季傳來的一聲爆炸,彩色的火焰衝上千米高空,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了爆炸,爆炸引起的原因皆因副總工程師的違規操作。在爆炸發生的時候,在場的操作員已經意識到核反應堆爆炸的事實,然而核電站的副總工程師迪亞特洛夫,卻堅定的認為核反應堆堆芯不會爆炸。雖然迪亞特洛透過震碎的窗戶看到地上散落的石墨渣,他還是堅定的認為反應堆芯不會爆炸,這次只能是控制箱爆炸,並以此來自欺欺人。

1、輿論的控制導致大眾的盲從

爆炸後當晚,高級工程師、官員也隨即召開了會議,官員們分析了一輪,認為這個情況是可控的,向上級報告了情況,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民族的榮耀凌駕在一切之上。榮耀凌駕在真相之上,凌駕在生命之上。會議中唯一一位對爆炸持有擔憂態度的年輕官員,被魯溫學士這位管理層中德高望重的老者直接否定。他先著重強調了信仰問題,然後所有人不知不覺的為了一個看似崇高的理想,默默接受了他的觀點,甚至表示心甘情願的服從他的命令——控制輿論。

這是總工程師都認為的原則。他們已經在錯上加錯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頭。實驗員布卡諾夫報告,現在探測到的倫琴值有一千多,而測量表的最大值只有兩百。測量表爆表了,這一切根本不再可控。總工程師還想為結果辯解,但他話未出口,身體便倒在地上。即使這樣,也阻止不了他們繼續瞞報的決心,披著民族榮耀的外衣,藏得是自己政途前景的利己主義。

正如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裡所說的那樣:「強烈的信仰往往會使他們的語言具有巨大的暗示力量,讓很多人心甘情願地服從。許多人總是願意服從意志堅定的人,而這些人也善於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那些願意服從的人。」

2、人們深陷危機中,卻一無所知

少數人對於爆炸時爆發出的那道七彩光產生了危機意識。這其中包括核電廠附近醫院的一名護士。當她問起大夫醫院裡有沒有碘片的時候,大夫甚至詫異:「碘片?我們為啥會有碘片?」(碘片是一種可以防止碘131輻射的藥物。)

距離核電站大約一公裡左右的地方,普裡皮亞季的普通市民走上那座橋,看著核爆形成的光柱。灰塵揚起的場景,震撼又美麗。孩子們在那飛舞的金屬碎屑中快樂的玩耍,核的危險離他們太遠了。他們不知道,這股美麗的光,已經讓他們的生命隨之而消逝。據後來的報導,當晚在那座大橋上觀看的市民們,全部身亡,無一例外。

這讓我想起當年唐太宗對近臣們說的一句話:"治國如治病,病雖愈,尤宜將護。倘遽自放縱,病復作,則不可救矣。今中國幸安,四夷俱服,誠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懼不終,故欲數聞卿輩諫爭也。"治理國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癒,還應護理調養。倘若馬上就自我放開縱慾,一旦舊病復發,是沒有辦法解救的。顯然,1986年的普裡皮亞季的執政人更喜歡粉飾太平而不是居安思危。

謊言的代價

核輻射不斷洩露,不知情的消防、醫療人員前赴後繼的衝向前端。第一批參與核電廠滅火的消防士兵幾乎全部在事故發生後的一周內死在了莫斯科第六醫院。爆炸後的20個小時,放射量依舊持續攀升。如今門窗都應該密封,並且食用碘片以中和放射性,但是政府並沒有發布類似命令。4月27日下午兩點之前,普裡皮亞季的市民們在謊言中正常生活,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影響。謝比納和列加索夫到達普裡皮亞季,當場測試的輻射值數是一萬六倫琴,與之前當地政府上報的三百六倫琴差了五倍之多。

4月27日下午五點,城區四萬三千人含淚但平和地疏散,直到此時,他們還生活在政府編織的謊言裡,一切都在掌握中,三天之後他們還會回來。事實上,他們是歐洲有史以來第一批原子難民。有一位老人拒絕撤離,一周後,士兵發現了他的屍體。「人們並不相信眼前發生的事,他們認為聽到的是謊言。他們想起德軍佔領時期的事,表示1941年至少還有炸彈空襲,但是現在什麼都沒有,長輩們並不相信出現無形的敵人。」

與此同時,4月26日~4月27日,充滿放射性粒子的雲層被風吹往北方,俄羅斯上方漂移一千多公裡來到白俄羅斯與波羅的海上空,一周後雲層到了瑞典。瑞典一家核電廠監測到空氣中超標的核輻射來自車諾比,直到此時,蘇聯當局才從別國的口中得知這此事故不僅僅是火災那麼簡單。

那場災難波及到將近二十萬居民,他們或許很快死去,或許在許多年後,隨著放射粒子逐漸腐朽掉自己的身體。出生嬰兒的致畸率直到1996年還在持續。誰能為這場擴日持久的謊言買單?我想起那句諺語:真理的旅行,是不用入境證的,但是,真理還在穿鞋的時候,謊言已跑了大半個世界。

撕開謊言的外衣,還是會有英雄們逆流而上

僅有五集的迷你劇展現事件發生後的各方人馬的反應,將人性中的醜陋與光輝展露無遺。

事故發生後,水受到重度汙染,執行抽水任務的人,一周左右便可能會死亡。找來的一批工人知道水汙染的嚴重性。看著一個個冷漠的眼神,當謝比納說出三個人的犧牲換來的是千萬人口的倖存。安納楠科、拜茲帕羅夫、巴拉諾夫,自告奮勇執行這項足以改變許多人命運的任務。

為了防止高溫帶有輻射的溶液滲入地下,必須挖地道放入製冷系統。從煤礦上招來的兩百名煤礦工人,在明知道核輻射超標的情況下,選擇繼續而不是放棄。「總得有人去幹,我們只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爆炸後的四個月,清理工作依舊在繼續。面對災難,那個要面子的民族終於實施開放政策,集中全部的資源應對這場災難。先後動用了524300人,其中45.2萬是動員兵!潛負期過後死了194360人!有大約40萬人終身受到輻射病的折磨! 特遣隊從地下挖地道往核電站底部推進後截斷了燃燒源(他們因次獲國家英雄勳章),最後動用了七千多架直升機空投各種填埋物後有建起石棺後封存。

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可是我們應該知道他們是為了誰。

遲到的真相

第一集男主的自述中,我們得知事後人們將所有錯誤都歸咎於總工程師迪亞特洛夫,他們認為只要隨便找一個為此事承擔責任的人,並給出一個看似正當的理由,似乎就能夠滿足人們看到正義被伸張的願望。正如男主所說的那樣,車諾比事件從頭到尾,都毫無理智可言。需要承擔責任的遠遠不止總工程師一人,在這其中還隱藏著許多貓膩。不然生活在1988年的男主,就不會處於被監視的狀態之下。他知道更多的秘密,而高層則有意掩蓋真相。隨後列加索夫掐滅了還未燃盡的香菸,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第四集中,列加索夫拜託烏拉娜調查事故的真相,他說:「當科學家就應該要天真,我們一心尋找真相,壓根沒想到,沒幾個人希望我們有所獲。但真相一直都在,無論我們是否看到,或選擇是否看到。」

就在烏拉娜在醫院走訪那些實驗室的操作員期間,列加索夫在維也納的作證結束了。在會上,他依照國家的意志說了官方想要他說出的證詞。然而,這些證詞謊話連篇。烏拉娜這發現真相與現在對外公布的事實十分相違。即將開始的是蘇聯政府對總工程師迪亞洛夫的審判,打算讓他為這件事負上主要責任。烏拉娜清楚迪亞洛夫雖然有錯,但是真正的主要責任人,卻欺騙世人,這實在不公平。

列加索夫最後選擇說出真相,一切災難的根源出自那個AZ5的按鈕。按下這個按鈕,插入控制棒,就會停止一切連鎖反應。控制棒的尖端不是硼,而是石墨。用石墨製作尖端的材料並不符合國際標準,正常用料是硼,然而因為石墨比較便宜,蘇聯政府在當前核電站中,都是使用石墨這種材質製作控制棒的尖端。石墨加速了核反應,終釀成這次的慘劇。列加索夫認為,真正釀成大禍的原因,是石墨水冷式,導致了反應爐爐心的爆炸。蘇聯政府曾經引以為傲的石墨水冷式,國家16所核工廠還在按照這套程序在運轉。

真相就像我們身體內部的免疫細胞,醜陋不堪,卻在綻放出奇異色彩的病毒侵入之時,抵禦這些病毒侵犯,使我們的身體能夠維持健康的狀態。當時的蘇聯政府顯然並不願意面對那些粗鄙晦暗的真相。

列加索夫馬上被關押起來,但因為他在維也納發言過,政府不能處決他,不然會引起國外勢力的注意。他可以保留頭銜和辦公室,但他不再是科學家。他在自殺後留下的一段段錄音流傳於後世,成為了挖掘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真相的重要依據。

影片的結尾給了一個糾錯的結尾,在列加索夫自殺後,政府終於承認了石墨水冷式的弊端並且對現存的16所核工廠進行了修正。

最惡毒的謊言往往以沉默的方式說出來。列加索夫已一己之力衝破各方勢力的壓迫,最終使得人們有機會能夠在錯誤的道路上返回。

結語

今天的普裡皮亞季像一個時間膠囊,將1986年的前蘇聯凍結在裡面。30年前,這裡是前蘇聯精心設計的「五星級」模範城鎮。走在如今的廢墟上,你才意識到,這個城鎮在1986年是多麼先進:這裡有文化宮、酒店、電影院、遊樂場、大型超市,有15所幼兒園,6所學校,3所醫院,35個小公園,3個室內遊泳池,還有美麗的紅樹林。這裡居住著五萬人口,都是核工業的高精尖人才,平均年紀只有26歲。這曾是一個住滿年輕人的年輕城市。連首都基輔的人,都經常跑到這裡來,購買基輔沒有的時髦貨——這裡是前蘇聯能買到香奈兒五號香水的寥寥幾個地方之一。精心設計的「五星級」城鎮。

這個城市於1970年2月4日開始施工,與三公裡外的車諾比核電廠同步建造,為的是給這裡工作的高精尖人才提供一個完美的家園。1979年正式建市,到1986年4月27日被徹底搬空,她只有短短的7年壽命。

直到今天,在官方報導的虛假信息中,我們依舊無法探尋到那場災難的的真相。1991年,蘇聯帝國政權瓦解之時,一名蘇維埃代表艾拉趁著當時無政府的狀態之便,設法取得了有關車諾比核反應堆爆炸的最高機密影本,六百頁的記錄中記載的數字與當時官方披露的一切正常大相逕庭,甚至官方恣意更改人體承受輻射量的數值以達到治癒數值的平穩。艾拉最後說道:「車諾比反應爐釋放出的最危險元素並非銫和鈽,而是謊言。」

相關焦點

  • 《車諾比》,是真相還是渲染?
    在美國《截止日》看來,這部劇集展現出來的事實真相已足夠讓觀眾陷入沉思。「《車諾比》並不僅限於一部歷史劇,它更是一個給觀眾的警醒。」美國《時代》周刊以此為題刊文稱,在這部講述災難的劇集中,我們能看到蘇聯最終解體的根本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社會停止相信科學的後果。
  • 《車諾比》最後的饋贈:真相一直在靜靜等待……
    《車諾比》播完了最後一集。主持核洩漏調查和救援的列加索夫院士,在法庭上說出真相,指出了事故的來龍去脈。法庭警告他:「如果你是暗示蘇聯政府應對所發生的一切負責,那你的立場很危險。」
  • 車諾比事故的教訓:原來撒謊的是蘇聯,現在卻是西方
    蘇聯的改革家們,以及戈巴契夫本人,都以車諾比事故為例,要求加強問責制和更大程度的坦率,因為蘇聯當局最初的反應絕不是透明的。《星期日快報》援引《共產主義的興衰》一書作者阿爾奇布朗教授的話說:「它成為蘇聯體制問題的一個象徵。」車諾比事故發生僅僅三年半後,柏林圍牆倒塌;1991年,蘇聯解體。
  • 《車諾比》還原33年前「真相」:那天夜裡,核電站爆炸了
    第一件事就是真相的消失。一位工程師提出,反應堆裡最核心的堆芯似乎被炸毀了。副總工程師讓他馬上閉嘴:「他被嚇傻了,讓他先出去……你看錯了,它沒有爆炸。」   接下來是自欺欺人。他們用最小的測試儀測空氣中的放射量,指針馬上轉到最大值3.6倫琴,然後燒壞了。
  • 你不知道的車諾比的真相-30年
    首先,如果我們忘記車諾比,我們將來會增加發生更多此類技術和環境災難的風險。『』此類錯誤無法糾正。但是它們的復發是可以防止的。」他們回到家,對他們來說,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阿列克謝·雅羅斯舍夫斯基回憶說,他曾數十次前往車諾比拍電影。野生動物天堂儘管車諾比周圍的禁區幾乎沒有人類活動,但對於過去三十年來蓬勃發展的動物種群卻不能說同樣的話。
  • 盲目「大躍進」的錯誤及對錯誤的糾正
    此後,中共中央帶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糾正錯誤,總結經驗,經過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採取果斷措施,克服了嚴重困難,使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一、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1958年提出「大躍進」,有當時歷史發展的背景。
  • 《車諾比》背後的歷史真相:列加索夫的死因
    車諾比核電站是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共有4臺機組。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生。
  • 《車諾比》:這部迷你美劇是如何成為收視率高的電視劇之一的
    金球獎最佳迷你電視連續劇《車諾比》是近年來最精彩的紀實電視連續劇之一,他在蘇聯車諾比核災難後再現了真相。從關鍵時刻災難爆發的每一步,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經歷災難,科學家向政府高官提出抗議,最後慷慨激昂地公開真相都令人震驚和痛苦,令人遺憾的是世界比電視劇更荒謬和可怕。
  • 《車諾比:一部悲劇史》上市 機密檔案高精度還原災難真相
    車諾比核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最慘痛的核電事故,受害人群高達兩百多萬。儘管前蘇聯政府起初試圖隱瞞車諾比核災難,弱化其後果,該事件在蘇聯和西方還是引起了廣泛的公眾關注。在爆炸發生的最初幾天裡,媒體對此進行了報導,其後各類紀錄片、專題片、紀實調查和小說鱗次櫛比出現。輻射涉及每個人,從政黨領導人到普通民眾,車諾比事故使各個民族和各行各業的人對莫斯科及其推行的政策愈加不滿。
  • 《車諾比:一部悲劇史》:解讀HBO神劇也未能觸及的歷史真相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通訊員 董芳1986年爆發的車諾比核災難震驚世界,已經成為意義複雜的全球性文化符號,引發了無數媒體報導、文學作品和非虛構作品的解讀和演繹。日前,廣東人民出版社旗下社科圖書品牌「萬有引力」出品的《車諾比:一部悲劇史》(以下簡稱《車諾比》),利用新近公開的機密檔案和文件,結合大量目擊者的訪談素材,全面解讀核災難前後的宏觀背景與微小細節。《經濟學人》雜誌評價說,「(《車諾比》是)關於車諾比核災難最權威的史學作品。」「一半的真相,無異於謊言。」
  • HBO高分神劇《車諾比》第四集劇評:子代母亡
    這是車諾比事故善後處理中的一件小事,卻能反映出善後處理的難度,政令通過多個層級下達,在執行的過程中可能引發各種問題。 以被槍殺的奶牛作為開場,預示著在本集中將會有很多生命死亡。 下面我們來分析下上集中展現的5個問題在本集中的發展。 1.
  • HBO高分神劇《車諾比》第一集劇評:隱瞞之惡
    除了放棄了解真相的希望,並且說服自己相信編造的故事,還能剩下什麼?在這些故事中,我們不在乎誰是英雄,我們想知道的是,到底是誰的錯?」 他所採取的唯一措施,都只有往堆芯中加水,然而堆芯已經爆炸了,無用的處理只會放任事態越發嚴重。為了隱瞞事態,他威脅阿基莫夫。
  • 駕駛培訓教學常見錯誤駕駛動作及糾正方法
    七、加檔時常見的錯誤動作及糾正方法1.九、操縱加速踏板時常見的錯誤動作及糾正方法1.十一、停車時常見的錯誤動作及糾正方法1.十二、操縱轉向盤的常見錯誤動作及糾正方法1.十九、掉頭時常見的錯誤操作及糾正方法1.
  • 《權遊》爛尾之後,《車諾比》還能挺住嗎?
    如此高的評分和評價,《車諾比》似乎一路朝著今年年度神劇的地位進軍。這部劇到底有什麼魅力?讓我們來一探究竟。首先這部劇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撕開蒙在核爆事件上的遮蔽,去還原真實的災害現場和探究爆炸的真相。
  • 短短5集的迷你劇《車諾比》到底好看在哪?
    一時間,ins的網紅們紛紛跑到車諾比附近,解鎖各種打卡姿勢,要沾一沾輻射氣。原來,這都是因為近期火爆全球的HBO迷你劇《車諾比》,而且此劇一經開播,就獲得了IMDb史上最高的9.7分,瞬間讓這個高危的無人區變成了火爆的網紅地。對於那宗聞名的人為災難事件,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可是,這部劇只有短短的5集,為何這麼快就能火遍全球呢?
  • 車諾比鏡鑑:官方篡改標準、操縱數字、隱瞞真相不能成為...
    是否如某些專家所說的「車諾比是老舊核電技術導致的歷史悲劇」那麼簡單呢?我詢問亞歷山卓夫院士,他告訴我反應爐絕對安全,甚至可以裝置在紅場,過程跟煮茶沒兩樣,就像在紅場擺個茶爐一樣……這類錯誤資訊造成了恐怖的後果。」4月28日放射性雲團飄到瑞典後引起國際社會的警覺。當戈巴契夫還在設法搜集資訊的時候,美國與歐洲的間諜衛星發現了烏克蘭核電廠的廢墟上飄出了大量煙霧。接到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電話後,戈巴契夫方知事態的嚴重:「發生什麼事了?發生爆炸?出現放射性雲層?
  • HBO神劇《車諾比》背後,真實而慘烈的核輻射真相
    近日,《權力的遊戲》惡評如潮,可謂是虎頭蛇尾,好在HBO神劇《車諾比》力挽狂瀾,僅僅第一季剛播出1集,豆瓣評分已高達9.6,保住了HBO的名聲,而且再一次引發了美劇狂潮。這兩周《車諾比》刷爆了朋友圈,微博,抖音,本以為是人物紀錄片的小編在吃外賣的時候順手點開了第一集,誰知全程高能,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
  • 《車諾比》:34年後,被仰望與被遺忘的
    而那些不顧危險重返家園的人,大都因事故變得妻離子散,唯一能給他們安慰的,只有故土。而且他們早就不害怕死亡了。-05- 誰該為災難負責?關於車諾比最終的傷亡人數,官方和媒體眾說紛紜。2006年,《國際社會紀念車諾比核事故20周年》報告稱,從車諾比核洩漏發生到現在,共有4000人死亡。
  • 科學家闖入車諾比調查,拍下畫面揭露真相
    圖為被水泥封閉的車諾比核設施 近日,有科學家勇敢闖入車諾比禁區調查,拍攝了大量關於隔離區內部情況的照片,在全世界都關心車諾比情況如何的情況下,科學家勇敢闖入拍攝,拍下的畫面揭露了真相,隔離區內的生態系統恢復速度相當快,烏克蘭果然欺騙了全世界。
  • HBO美劇《車諾比》
    ——S.A.阿列克謝耶維奇《車諾比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那裡是現實版的寂靜嶺,看起來處處生機,但卻不屬於人類。那裡盛開著向日葵,樹根處有成片的蘑菇,但靠近意味著死亡。那裡還有老人,無所謂何時死亡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