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量的試驗數據分析獲知,有些規格的電機對於電壓敏感度特別高,即電壓略有不平時,電流的不平度表現非常明顯;也有的電機,對於零部件配合關係對稱度比較敏感,必要時需要調整零部件的配合關係可以將問題解決。但從實際的分析發現,由於繞線問題導致的電流不平問題更為集中。
同一規格的電機,電流大小的不平度都應有一致性表現,當大小偏離及不平度偏離時,均應進行必要的分析。如果繞組三相電流平衡,但同一電壓下的電流與同型號電機相差較多時(達3%及以上),則可能的原因包括:繞組並聯支路數、極對數接線有誤,三相繞組星形、三角形連接錯誤,線圈節距不對等。
當本相電流不平衡時,首先應檢查電源電壓的平衡情況,檢查繞組是否有相間、匝間或對地短路故障,而後檢查繞組的接線符合性:
——各相繞組的首尾端是否有接錯的問題;
——各個線圈或極相組的極性是否接反;
——每極每相槽數是否相等或按一定規律分組;
——有沒有線圈漏接、斷線或焊接不良,以及一相繞組接到另一相的情況。
如果某相繞組個別極相組或線圈是否接反,可將低壓直流電(電流大小隻要能使指南針產生偏轉就行)通入某相繞組,用指南針沿鐵心圓周逐槽檢查,如果在每個極相組上指南針的指示方向依次改變,改變次數等於電機極數,則表示接線正確,反之,則表明某極相組接線有問題。如果在同一極相組的鄰近幾槽,指南針的方向也改變,說明該極相組個別線圈嵌反。
如果繞組接線正確也沒有對地、匝間和相間等短路故障,則三相電流不平衡是由各相繞組的串聯匝數不等造成。為此,可將三相繞組首尾串聯,測量分段壓降:先測量每相電壓是否相等;接著測量有毛病一相的各極相組電壓是否相等;最後測量有毛病極相組的各線圈電壓是否相等,就可找到匝數錯誤的線圈。
對於轉子波繞組三相電流不平衡的原因,通常先檢查有無並頭套短接;接著檢查三相繞組的連接是否接對,出線頭位置是否正確,節距是否彎錯;最後打開三相繞組中性點的連線,檢查有無相間短接或兩處對地擊穿。
轉子波繞組端部有扎箍時,不方便從外觀檢查節距。此時,可將三相繞組的中性點連線鬆開,再用萬用表檢查繞組一側有哪些並頭套是彼此相通的;如果相鄰、相通的每組並頭套數等於每極每相槽數,且各極相組均勻分布在圓周上,則表明繞組節距正確。對於電機繞組的故障檢查,是一個理論與實踐對接的比較好的實例,如磁極與指南針的應用、電阻的分壓原理,醫用聽診器在檢查短路故障中的應用等,都是很智慧的一種方法。當然,用心的師傅會結合不同原因的具體表現進行經驗的積累,一量出現了問題就會很快找出來。
以上非官方發布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