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在古代似乎就是一種充滿浪漫情懷的小蟲。那夜空中一閃一閃的綠瑩瑩小亮點,可真是人見人愛。
在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山洞,裡面居然有成千上萬隻螢火蟲在巖洞內熠熠生輝,燦若繁星,有人還稱這裡是「世界第九大奇蹟」!
這個山洞在哪裡呢?
在紐西蘭北島中北部有一個石灰巖洞,叫做懷託摩螢火蟲洞,有時也直接稱為螢火蟲洞、懷託摩洞。這個地下巖洞不止有精美的鐘乳石、石筍等,更重要的是裡面還有成千上萬隻獨特的螢火蟲。
1.最初發現
1887年,一位英國測量師法蘭德在當地的一個毛利族族長的陪同下進行探險,首次發現了螢火蟲洞。奇特的景觀深深的震撼了他們,也震撼了後面所有的人。於是在1888年,這裡就被開闢成旅遊區,向遊人開放。
2.為何能吸引螢火蟲?
紐西蘭有很多獨特的巖洞,為何獨獨這裡受螢火蟲的偏愛呢?原來紐西蘭的螢火蟲對環境要求可謂是近乎苛刻:
A.需要充分的溼度,避免乾枯死亡;
B.遇到光線和聲音便無法生存;
C.特殊的捕食方式。
3.「懸絲釣蟲」
這裡的螢火蟲捕食方式非常奇特。每個螢火蟲可以吐出最多70多條的溼粘的透明絲線,最長的有20公分。微光下無數條長短不一的半透明細絲,從洞頂傾瀉而下,每條絲上有許多「水滴」,極像晶瑩剔透的水晶珠簾,這「水滴」實際上一種黏液。
當其他的小昆蟲被螢火蟲發出的微光吸引來時,就會被黏液黏住,螢火蟲的幼蟲就可以爬過來飽餐一頓。
這種方法似乎有點山寨蜘蛛的捕食方法,不知被蜘蛛們知道了,會不會告螢火蟲「侵權」呢?估計在法庭上,螢火蟲會說:我是用「釣」的,不是用「網」的,所以不算!
4.舍己為子的螢火蟲
紐西蘭的螢火蟲生命周期只有一年。幼蟲會發光吐絲,其螢光隨著年齡增大變得愈加明亮,幼蟲經6-9個月變成成蟲。成蟲有翅膀沒有嘴巴,無法進食,也不會飛。只有瘋狂的交配產卵,直至筋疲力盡。感覺自己大限已到的成蟲們會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撞向幼蟲的絲網,捨身給自己的後代作食物。
在浪漫的同時,似乎又有點傷感呢!自然界在創造美的同時,似乎又同時賦予了某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