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人黃蜂」是什麼物種?它們真的很危險嗎?

2020-12-07 騰訊網

編者按:根據最近的新聞報導,2019年底,在華盛頓州西北部發現了兩種亞洲巨型黃蜂(一種在北美尚未發現的物種),在卑詩省發現並消滅了一個大黃蜂群落。現在,科學家們正試圖確定這一地區是否有更多的這種大型食肉昆蟲。為什麼Akitra的頭條新聞引用了「大黃蜂」的誤導性標題。

1這些黃蜂在亞洲有多常見,它們引起了多大的警覺?

亞洲大黃蜂在亞洲很多地方都很常見,在那裡被稱為「大黃蜂」。在日本長大,我在東京郊外的山上經常看到它們。

這些昆蟲體型龐大,特徵鮮明,頭部呈橙色,身體呈黑色條紋。和其他社會性黃蜂一樣,如果蜂群被破壞,它們會保衛自己的巢穴。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如果人們對他們不咄咄逼人,他們什麼都不會做。

大黃蜂的毒刺比蜜蜂的長,而且大黃蜂叮人時不會折斷它們的刺。因為大黃蜂刺可以刺穿厚厚的衣服,人們應該儘可能避開黃蜂和它們的巢穴。

大黃蜂經常被樹液吸引:我在樹上尋找蝴蝶時被樹液刺痛了。刺痛是痛苦的,但大多數情況下腫脹和疼痛在幾天內就會消退。

就像蜜蜂蜇傷一樣,過敏反應,或過敏反應,偶爾也會把人送進醫院。在極少數情況下,嚴重的反應會致命。2018年,在日本,有不到13%的人死於黃蜂,而在日本,死亡人數不到10萬人。

如果你對蜜蜂和黃蜂的叮咬過敏,最好避免靠近這些昆蟲和它們的巢穴,在戶外穿白色衣服(它們會被深色吸引),並且避免在樹林中攜帶蘇打水之類的開頂甜飲料。

2你對黃蜂隊出現在北美感到驚訝嗎?

在某種程度上,是的。最有可能的是,一隻繁殖能力強的大黃蜂通過運輸包裝進入加拿大,並在2019年發現了蜂群。

入侵物種很容易以這種方式傳播。每天有超過19000個貨櫃運抵美國港口,檢查人員只能對貨櫃進行隨機搜查。一項估計表明,只有2%的貨物被搜索到有害生物的證據,如植物害蟲。許多入侵物種被截獲,但有些確實通過了。

一整群黃蜂被轉移到北美的可能性很小。這種大黃蜂的蜂群通常很大,如果它們的巢穴受到幹擾,它們會很明顯並具有潛在的攻擊性。

一項基因測試表明,在華盛頓發現的一隻黃蜂與加拿大殖民地無關,但這些結果尚未發表或同行評議。2020年,美國和加拿大都沒有發現過大黃蜂。

三。這些昆蟲需要什麼樣的生存條件?

大黃蜂在亞洲山區相當常見,但在大城市或高度城市化地區卻不常見。它們通常在大樹的底部和枯木中築巢。事實上,它們不能忍受極熱或極冷的溫度,這使得它們不太可能傳播到北美洲非常炎熱或寒冷的地區。

如果在2020年在氣候更溫和的西北太平洋地區發現活躍的菌落,它們有可能在那裡擴散。然而,這不太可能很快發生,因為胡蜂的覓食範圍離它們的巢穴只有大約2300英尺(700米)。

防止傳播的關鍵是監視。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任何人都應該警惕今年夏天和秋天在戶外活動的大黃蜂。

4如果發現更多的黃蜂,它們會威脅蜜蜂和其他授粉者嗎?

可能吧。一些媒體的帖子描述了可能是大黃蜂破壞蜜蜂巢的行為,但蜜蜂並不是這些昆蟲唯一的獵物。黃蜂以不同種類的昆蟲為食,並將捕獲的死獵物帶回蜂巢餵養幼崽。

在日本,養蜂人用金屬絲網把蜂巢圍起來,以保護它們不受黃蜂的傷害。北美養蜂人可以用當地五金店的鐵絲網來複製這些產品。

亞洲的許多蜜蜂有能力通過燒焦它們來保護它們的蜂巢免受大黃蜂的入侵。它們等待一隻大黃蜂進入它們的巢穴,然後用它們的身體把它包圍起來。每一隻蜜蜂都會振動翅膀,蜜蜂身體的溫度上升到122華氏度(50攝氏度),殺死了大黃蜂。在這個過程中,巢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會增加,這是導致大黃蜂死亡的原因。

5關於「殺人黃蜂」的新聞報導是否反應過度?

是的,非常喜歡。在日本部分地區,人們認為這些黃蜂是有益的,因為它們能清除農作物中有害的毛蟲等害蟲。它們也被認為含有營養成分,並被用作日本食品和一些烈性酒的配料。有人認為黃蜂的精華有藥用價值。

住在溫哥華、西雅圖或附近的人當然應該注意這些昆蟲的長相。它們長2英寸或更多,翼展3英寸,頭部明顯橙色,腹部有寬條紋的橙色和黑色條紋。這與典型的北美大黃蜂不同,它們的身體有黃色或白色的黑色斑點。

在不太可能的情況下,你在華盛頓州看到一隻巨大的大黃蜂,不要試圖自己移除巢穴或向黃蜂噴灑殺蟲劑。砍伐樹木以防止築巢地點也沒有必要,而且會影響許多其他種類的本地野生動物,包括授粉和分解所需的有益昆蟲。許多本土昆蟲正在全球範圍內減少,確保這些昆蟲不受影響是很重要的。

取而代之的是,從遠處拍張照片,然後向華盛頓州農業部報告。照片對於驗證標誌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考慮把你的圖片上傳到自然論者,這是追蹤野生動物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些圖像被存檔並攜帶數據,如位置、觀察時間和昆蟲的形態特徵,科學家可以用來進行研究。

相關焦點

  • 危險生物黃蜂該如何應對?動物森友會黃蜂應對及捕捉方法
    動物森友會中,總是有一種蟲子從我們剛剛登島,一直伴隨著我們建設島嶼,神出鬼沒無處不在,它就是——黃蜂。沒錯,在製作各種工具時很多工具的製作材料都有「樹枝」和各種「木材」,這些材料都需要從樹木中獲得,或搖樹或砍樹,但只要我們進行與樹有關的活動,就無法避免地會碰到成群的黃蜂。黃蜂說危險也危險,說不危險其實也不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實質性的損失。
  • 巨型亞洲黃蜂入侵英國,體型堪比小老鼠嚇壞當地人
    這種體型幾乎和小老鼠差不多的「大個兒」黃蜂引發了當地人的害怕和擔憂,有關部門已向民眾發出警告,要求人們在室外時保持警惕,一旦發現立即報告。 據介紹,英國科學家還是首次在肯特郡附近發現這種廣泛分布於亞洲地區的黃蜂。資料顯示,亞洲黃蜂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胡蜂,也是亞洲地區最為危險的昆蟲之一,在各地都有傷人案例。
  • 蜜蜂和黃蜂有什麼區別?
    黃蜂和蜜蜂也是兩種不同的動物,但是它們也有著相似的外表。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黃蜂和蜜蜂的區別一:生物學分類凡是已發現的物種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也都有生物學分類的明確劃分。關於生物學分類,從大到小依次為:界、門、綱、目、科、屬、種。
  • 熊為什麼會傷人?遇到熊之後,裝死真的有用嗎?
    最近上海野生動物園發生了一件熊傷人事件,一個飼養員遭到了群熊的攻擊,園區沒有採取緊急的驅離措施,導致這個飼養員被群熊分食,現場可以說是慘不忍睹。而在現場乘坐觀光大巴車的遊客們也親眼目睹了這一慘烈的過程。
  • 舞毒蛾、「殺人大黃蜂」,美國又遭遇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巨蜥
    亞太日報編譯 黃爾近日,美國喬治亞州野生動物管理局的官員們發現了一種身長約4.5英尺的阿根廷黑白特古蜥蜴,屬於外來入侵物種
  • 澳洲獵人蛛大戰黃蜂,蜘蛛被鎖喉,黃蜂一條腿折斷,結果怎麼樣?
    當然在不同物種之中,出現地盤競爭,食物競爭導致死亡的種群非常大。近日,在澳大利亞地區,就出現了獵人蛛大戰黃蜂的進行。這兩個物種在長時間的鬥爭之後,最終確定出了勝利者,當然自身也出現了比較慘的現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物種的鬥爭情況。澳洲獵人蛛大戰黃蜂,結果怎麼樣了?
  • 新發現的可怕黃蜂物種擁有超大毒刺
    據外媒CNET報導,我們大多數人都對黃蜂感到恐懼
  • 奇聞:「殺人大黃蜂」入侵美國,美國談蜂色變,在日本被視為佳餚
    何況是有著別號「殺人大黃蜂」的日本大黃蜂,遇到這種生物,什麼也別想,跑著逃命吧。最近對於美國來說,可謂是禍不單行,除了肆虐的疾病,號稱「殺人大黃蜂」的日本大黃蜂也入侵了美國,但是這類害蟲蜂類在日本本地卻被視作一類人間美味,實在令人咄咄稱奇。
  • 傷人的動物該「判死刑」嗎?
    雖然某些國家有處死傷人動物的法規,但沒有傷人動物必須處死的「國際慣例」。2009年,一名男子掉入瑞士首都伯爾尼一家動物園的熊山內,並遭到一隻棕熊襲擊。為什麼只有一隻棕熊?因為國外動物園把棕熊當做獨居動物,該區域只有一隻棕熊把男子當作玩具,拉扯嬉戲,玩得男子頭破血流、多處骨折。
  • 亞馬遜黃蜂居然能把蜘蛛變成殭屍!那如果人被咬一口呢?
    亞馬遜雨林裡有許多可怕的生物,比如巨型食人魚,食肉的食人魚,現在你可以在名單上增加一種新的,一種在蜘蛛腹部產卵的黃蜂,然後劫持它們的大腦,實質上把它們變成殭屍。以前不為人所知的Zatypota屬黃蜂是由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在厄瓜多亞馬遜流域工作的研究人員發現的。他們記錄了它與一種叫做「社會蜘蛛」的物種之間的共生關係,最近在「生態昆蟲學」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些真正可怕的發現。這種新發現的黃蜂顯然能夠劫持宿主的神經系統,迫使它離開自己的群體,否則它很少這樣做,保護黃蜂幼蟲並最終被活活吃掉。
  • 你知道全球最危險的物種都包括什麼嗎?
    在地球上,你不需要走得太遠,就能尋找到一些最致命的物種。 無論您是否有意了解,這些危險物種就生活在我們周圍。 這裡有些昆蟲和動物,我們甚至都不知道它們的存在,更不用說可能就在我們家周圍。把這些世界上最危險的物種收集起來,列一個表,讓人們識別、學習,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這樣,當人們再次看到它們時,就會知道該做什麼,或者不該做什麼。
  • 物種 | 裡斯本Quinta das Conchas公園因發現亞洲黃蜂巢被迫關閉
    parque-da-quinta-das-conchas-em-lisboa-encerrado-apos-ter-sido-encontrado-ninho-de-vespa-asiatica往期新聞:一名老年人死於昆蟲叮咬,葡萄牙兩天內第二例死亡案例據悉,本周三,一名男子在Cantanhede疑似被亞洲黃蜂蜇傷而不治身亡
  • 「殺人大黃蜂」入侵美國,殺死蜜蜂咬掉頭,傳說中的變態殺人狂?
    相信大家都聽說了美國遭遇「殺人大黃蜂」入侵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我們也會表示深深的同情。這對於正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美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對於這種突然的物種入侵,我們除了同情之外,也有一些好奇。
  • 美加邊境首現亞洲黃蜂一分鐘殺死40蜜蜂
    美國昆蟲學家在靠近美加邊境的地方發現一窩亞洲巨型黃蜂(Asian giant hornets),最初令人激動,後來想想又令人擔心。昆蟲學家Sven-Erik Spichiger說,離這些大黃蜂20英尺遠的地方就有孩子們在玩耍,實在太危險了。
  • 黃蜂有蜂蜜嗎?馬蜂和黃蜂有蜂蜜嗎?
    黃蜂有蜂蜜嗎?馬蜂和黃蜂有蜂蜜嗎?大家都知道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經過充分釀造而成,辛勤的小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黃蜂與蜜蜂同屬膜翅目細腰亞目,但是不同科,黃蜂是一種飛翔迅速的昆蟲,那黃蜂會不會採蜜呢?
  • 食人魚真的「食人」嗎?
    它們到底是一個什麼物種呢?尖銳的牙齒是它們最有力的武器,再加上其上下顎的強大咬合力,甚至能把鋼製的魚鉤咬斷。它們咬住獵物後便絕不鬆口,通過身體的扭動將肉撕下來。一旦被咬的獵物溢出血腥,它們就會用鋒利的尖齒瘋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為止。
  • 那些被稱為「活化石」的物種,真的停止進化了嗎?
    一個典型案例就是鱟,鱟作為海洋中造型奇特的動物顯得與其他生物格格不入,它們的歷史已經有4.5億年了。今天的美洲鱟與1.4億年前生活在侏羅紀的達爾文鱟相比,在造型上幾乎沒有區別。它們是已經停止進化了嗎?這是不是意味著一個成功的物種誕生後甚至不需要太多改變,靠苟就能千秋萬代,走上物種巔峰?
  • 美國農業部滲透巨型「謀殺」黃蜂巢穴
    雖然大黃蜂和它的長刺會對人造成危險,但人類的死亡通常是罕見的。這個綽號的兇殘意味更像是黃蜂攻擊和破壞蜂巢的傾向,在一個邪惡的「殺戮階段」將昆蟲斬首。 儘管一些昆蟲學家說對亞洲大黃蜂的危險的擔憂被誇大了,美國農業當局仍然努力工作了幾個月,在大黃蜂在美國蔓延之前找到它們的巢穴並消滅它們。
  • 如何區分胡蜂、馬蜂和黃蜂?
    分手要體面不是嗎?最好不要有一個字的詆毀。然而子牙沒這麼豁達。他在「詩」中提到了「黃蜂」,並將其與青竹蛇相提並論,想必曾有過切膚之痛(誰沒有過呢)。但此處的「黃蜂」到底是指啥,恐怕也就是隨口一說,不管是胡蜂或者黃蜂,還是馬蜂,蜇人都是一樣的。和那啥一樣,這些蜂類只有雌性才會蜇人,雄性只知吃喝玩樂,打架的粗活是從來不幹的。
  • 男童遭豹子吞食、桂林老虎傷人事件 傷人最多動物排行了解一下
    截止5月9日17時,在「百度熱搜」排行榜上,前20名的熱詞中有4個與「動物傷人」有關,分別為「男童遭豹子吞食」(排名第1)、「天降大狗砸中路」(排名第2)、「桂林老虎傷人事件」(排名12)、「 北京多人被狗咬」(排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