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18日,2020空天信息大會在杭州市雲棲小鎮召開。本屆空天信息大會以「空天地海 數智融合」為主題,匯集國內外商業航天、遙感、北鬥、導航、測繪、時空大數據等空天信息產業巨頭、明星企業,跨產業合作,推動空天信息產業的全鏈條共享與協作。
在主峰會現場,輪番上演著精彩的演講,來自業內的技術「大咖」們紛紛拋出觀點,其中,來自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院士陳世卿發表了主題為「人類第三腦和空天的未來對話」的主題演講,介紹了腦機一體化最新研究成果。
以下是陳世卿的演講實錄,經36氪浙江整理編輯:
上世紀80到90年代,我都只在做一件事情:發明製造全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目前全世界所有規模較大的超級計算機,90%以上都是利用我們當時在美國的發明技術。打破從單機到雙機,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現在演變為上千的並行計算。
這使我們產生了很多的經濟效益,每一年大概能夠產生20億美金收入。所有客戶都是全世球企業100強,包括了全世界最大的用戶。國防、航空、交通、汽車、石油、天氣預報,還有大型的藥廠、生物醫學等方面都需要超級計算機來做模型模擬。
這條路已經走得比較遠。目前,全世界90%以上超級計算機都是同一類型的集中式超級計算機。這種超級計算機每部只要一開機,就需要20兆瓦——這是相當大的能量需求,也是國家的實驗需要。因為我們將繼續需要超大的超算中心探索未來,探索太空。現在,一個新時代又到來了。我們的未來很可能是朝向「腦科學+人工智慧」、「腦機融合」的方向發展。這種智能測算技術將進到社區、進到街道辦、進到小產業園區等新的應用場景。
基於此,我成立了第三腦研究院。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現在的成果。
什麼是「第三腦」?「第三腦」研究院的目標,是綜合腦科學、人工智慧、超級計算科學,引領國際前沿智能終端產品設計和製造。我們要達到一個目的:提升人群的身心健康、提升人群的智慧、提升人群的道德水平。
「第三腦」在於突破限制。比如說,眼睛視力有限,我們就發明瞭望遠鏡、顯微鏡,以強化人的能力、延伸人的本能。
什麼叫「第三腦」?我定義它為基於人自然擁有的大腦小腦以外的第三個智慧「腦」,也就是人工智慧。比如人手一部手機,緩存的就是你的「第三腦」,你的操作和記錄反映了你的意念和思考。將這些數據傳送到雲端,就是屬於每個人的大數據。
如何運用「第三腦」大數據?這需要一個平臺。這個平臺會有獨特的系統架構,我認為將是未來的分布式超級計算機。以上系統我們已經開發了十幾年,且我們認為中國有合適的土壤可以布局。如果落地,我們在社區的大健康方面會做很多的邊緣超算數據收集,從而做到對類似阿爾茲海默症的健康(康復)幹預。
隨著空天信息產業的融合,5G也可以應用在無人機上。我們從陸地飛到半空中,再從半空中到太空探索。基於大數據,我們可以經過精確測算,準確地將救護人員傳送到突發事件的中心。
「第三腦」如何使用技術提升人群健康?我們通過大數據提早監測、提早幹預,將記錄、測算、避免到很多早期病症的發作。可能有這麼一天,每個人都有一個「第三腦」人工智慧陪伴成長,它可以成為你身體和意志的延伸。
借用我們中國哲學理論文化理念,這可以理解為身和心靈,「靈」這個字本身就是用宗教的方法來解釋事實上的科學原理。每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和大數據,可以經過你的「第三腦」留下來。
「第三腦」走向何方?第二個人工智慧時代還未到來,借用「第三腦」延伸與信息結合,可以形成一個更健康的、更愉快的、更有智慧的、更和諧的社會。
「腦科學」是各種不同的學科的融合,綜合腦神經科學、生物性、心理學、生物、工程學、生物醫學等十門學科,研究才能往前推進。這些都是我們正在進行的中的各種項目應用方向,也是我們正在開發的組成部分,有些領域已經有了結果。
舉個例子,肺癌的預防和篩查很難,檢查出來時,很多病例已經到了晚期階段。所以我們希望將這個過程向前推。用信息和大數據,在剛剛發病的時候就精準定位病灶。這個數據是個人的連續性,代表生命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收集到你的身邊、家裡、社區、街道之中。當醫生或你本人知道你的肺已經開始有細胞變異的時候,你可以收到提醒和預測。
做這方面的事情,我們需要一個大的網格式的平臺,也就是我們現在推的「數字航母」,所有的大數據都存在於此。
舉個例子,在嘉定設計的底層網格式的邊緣超算,就是把各個社區點數據上傳。例如在杭州,西湖區全部變成一張網,所有城市變化就變成數據的整合、數據的挖掘、數據的研究等等。把各種不同的數據都放在同一個平臺上,而且定時定量,無所不在。
有了這個平臺以後,我們可以在各種終端服務智能醫療、教育、農業、交通、安防。大數據之下,提升數字經濟發展。
這就是愛因斯坦所體會到的,從上世紀末到2020年的20-30年來,在研究每一代乃至十幾代超級計算機的過程中,都有很強的共通點。就像我參與的超級計算機的開發,每一代都要求突破,每一個突破都有非常艱難的問題,這其中有同樣的規律。空天的定義是物理上的,希望有一天,空天信息可以與人的大腦融合。
最後,我想跟所有從事科技的人才分享:中國50年前是靠房地產賺錢,50年後,從今天開始都是要科技人才轉變。因為這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希望從事科技行業的人將來能夠實現自己的觀念和理想。這一點也意味著,我們在做科研的時候,不應當只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我們的產出能夠幫助人們解決他們的困難,幫助人類社會發展。科技之道,同沾雨澤。
發現未來獨角獸,項目BP發過來!
如果你的項目足夠優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報導,參加36氪浙江的「未來獨角獸活動」,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至36氪浙江項目徵集郵箱:zhejiang@36kr.com,我們會及時回復。
36氪浙江——讓浙江創業者先看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