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卿院士:人類未來將擁有「第三腦」 5G讓一切加速

2020-12-05 網易科技

核心提示

  • 01 5G時代是人工智慧加速發展的重要機遇
  • 02 用腦科學的方法釋放人口第二次紅利,這是可以做到的。
  • 03 研究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技術紅利惠及所有人
  • 04 科技之道,同沾雨澤。


作者|許曉娜

編輯|定西

「5G帶來了大量數據,問題是數據能幹嘛?假如不能把它變成應用場景,一點用都沒有。」

5G時代的到來使經濟數位化和科學數位化得以啟動,大數據的收集將是5G時代的重要內容。但是,5G本身並不能真正形成應用場景。如何將這些數據轉變成真正對民生和企業有用的,真正能夠賺錢和服務人群的產業鏈將是接下來要面臨的問題。

陳世卿院士認為,將腦科學、人工智慧和網格邊緣超算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從端到邊緣的應用場景,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

在2020新基建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發展主題論壇中,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通過各種淺顯易懂的例子對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已有應用和腦機融合的未來進行了論述和展望。

「AI是未來的新基建,但真正能夠發揮的是人類的大腦,要學習大腦的計算方式。」

「人類的大腦非常具有創新能力的,我們知道,人的眼睛有一定的局限性,看不遠、看不到很細小的東西,所以發明瞭望遠鏡和顯微鏡;我們跑不過馬,跑不過狗,於是發明了腳踏車、汽車、飛機。人類憑想像力把身體的功能延伸出去,這就是大腦的創新能力的體現。」陳世卿院士表示,我們已經有各種各樣的發明延伸,而現在唯一沒有被延伸出來的,最後一個需要去攻破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大腦。

「除了大腦、小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延伸出來的第三腦」,近年專注於第三腦研究的陳世卿院士解釋道,我們每天都與之交流的手機其實就是第三腦,它幾乎儲存著一切與我們有關的數據,音樂、照片甚至是所思所想。不同於其他的具有普適性的人工智慧,第三腦是專屬於每個人的人工智慧。

陳世卿院士強調,將來的研究要把腦科學跟AI結合起來,實現腦機融合,利用人腦的創新能力和AI的速度,創造屬於每一個人的人工智慧,帶動未來的應用場景。而這會發生在什麼地方?發生在我們住的地方、社區、街道或者產業園旁邊。在陳世卿院士看來,腦科學和人工智慧技術相結合擁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在這些場景裡面,則需要5G帶來的大量的數據。

「所有的大數據是用來為人服務的,都是個人的,或者是團體的。」

全世界的石油公司沒有一個不買超級計算機的,因為通過模擬地層的爆炸、聲波,才能找到可能石油存在的地方。每天坐的飛機、汽車為什麼那麼安全?因為在製作的時候,超級計算機就已經模擬出可能出現的狀況,提前進行預防。

陳世卿院士通過各種例子闡述了超級計算機在各個方面的用途。與此同時,他也表示這種類型的超級計算機是大型、集中式的,需要消耗巨大能量,是國家實驗室才可以養得起的。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通信技術的升級,AI帶動新的算法,使人腦的開發得到提升,那麼人人將可以擁有專屬的「超級計算機」。「所有的大數據是來為人服務的,都是個人的,或者是團體的,完整的應用場景都將發生在社區旁邊或者街道旁邊。」

人工智慧的應用場景比比皆是,智能醫療、智能教育、智能農業、智能交通、智能能源甚至是智能文創、智能金融等。

以智能醫療為例,陳世卿院士的願景是:「我們要做全國一張健康網,全國一張健康卡,當病毒來臨,一張網、一個健康號碼就可以了。」 如何「未卜先知」,提前診斷出疾病,這才是研究的希望所在。陳世卿院士解釋道,研究的時候就要有數據,在各種場景裡,人們的數據被收集,之後進行分析,這就是要做的邊緣超算。陳世卿院士以心臟病為例對此做了進一步說明。

「假如有一天,一個患有心臟病的病人突然倒在馬路上,而心臟病發作有十幾種,如果不能夠20分鐘內知道這名病人的患病類型,那麼救護車來之後,則無法知道應該送到哪個醫院去會更適合,因為不是所有醫院都有心臟專科的,所以20分鐘內通過人工智慧快速運用邊緣超算,對所有的相關數據進行計算,例如個人狀況、倒的地方、附近的社區,快速知道這名病人是屬於哪一種心臟病,應該往哪個醫院送。這是非常重要的應用。」

「人工智慧需要很多人才,我們需要500萬人」

「5G時代是人工智慧加速發展的重要機遇,研發前沿的應用場景、加快培養人才是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目前中國的人工智慧人才還存在很大的缺口。陳世卿院士認為,我國目前需要人工智慧開發人才至少500萬人,而現在只有5萬人不到。對此,他表示,希望在中國做100個人工智慧大學,培養中高端的人才。而對於人才的高效率培養,陳世卿院士認為,運用腦機結合的方法,將能夠實現高效的智能教育。

智能教育的其中一個方面是物理環境的智能化,陳世卿院士解釋道,比如說家裡面的微書房,運用AR技術形成3D圖像,將能更容易地進行高效率學習,甚至包括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二氧化碳最高濃度,你的座椅環境等等,通過圖像來提高學習效率。

同時,陳世卿院士還分享了另一個智能教育的應用願景:從腦科學找到一個規律,使得從生下來到上幼兒園就可以判斷出一個人是適合科學性、技術性、工程性、藝術性還是醫學性的學習。「因為人的大腦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在20歲時處於最頂峰狀態,而按照目前的教育進程,讀完博士已經35歲了,大腦的能力已經開始處於下降狀態了。」

陳世卿院士表示,按照腦科學的方法,通過AI賦能,改革未來的教育系統,將能夠達到非常驚人的效果。他認為,加快人才釋放到社會的速度,才能做到真正的不浪費人員,中國的第二次人口紅利才會來。「現在第一次人口紅利已經過去,社會進入到老年化階段,用科技的方法,用腦科學的方法釋放人口第二次紅利,這是可以做到的。」

「現在研究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讓技術紅利惠及所有人,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科技之道,同沾雨澤。」陳世卿院士表示,所有的人工智慧應用場景都是跟人工智慧有關,人工智慧就是要算法,算法就需要算力,這塊將來要大力開發。

本文來源:5G訪談 責任編輯:丁廣勝_NT1941

相關焦點

  • 超算科學家陳世卿,探索啟動人類「第三腦」外掛
    2013年,陳世卿在美國矽谷成立「第三腦研究院」,專門研究腦機融合,這是他步入老年後又一新的研究嘗試。 第三腦,其實就是仿生電腦,是認知神經科學和超計算機機科學相結合的綜合性科學。陳世卿將第三腦分成4部分,包括研究腦、保護腦、開發腦和延伸腦。其中,開發腦是目前研究中最為成熟的應用方面。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開發第三腦 好比擁有超級計算機
    「除了大腦、小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延伸出來的第三腦。」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昨日亮相廈洽會活動——中國國際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大會,這位享譽全球的超級計算機科學家近年專注「第三腦」的研究。第三腦在哪裡?面對記者的提問,陳世卿指了指桌上的手機,說:「你的手機其實就是第三腦的緩存,手機裡藏著你的意念和想法。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開發第三腦 好比擁有超級計算機
    「除了大腦、小腦,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延伸出來的第三腦。」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昨日亮相廈洽會活動——中國國際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大會,這位享譽全球的超級計算機科學家近年專注「第三腦」的研究。第三腦在哪裡?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來廈談「第三腦」
    【人物名片】陳世卿: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第三腦科學院院長、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人工智慧學院院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昨日亮相廈洽會活動——中國國際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大會,這位享譽全球的超級計算機科學家近年專注「第三腦」的研究。第三腦在哪裡?面對記者的提問,陳世卿指了指桌上的手機,說:「你的手機其實就是第三腦的緩存,手機裡藏著你的意念和想法。第三腦就是你的伴兒,它陪著你一輩子,但它不會超越你、取代你。」
  • 美國雙院院士陳世卿:人類第三腦和空天的未來對話 | 2020空天信息...
    在主峰會現場,輪番上演著精彩的演講,來自業內的技術「大咖」們紛紛拋出觀點,其中,來自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院士陳世卿發表了主題為「人類第三腦和空天的未來對話」的主題演講,介紹了腦機一體化最新研究成果。  以下是陳世卿的演講實錄,經36氪浙江整理編輯: 上世紀80到90年代,我都只在做一件事情:發明製造全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
  • 美國兩院院士陳世卿出任川大錦城人工智慧學院院長
    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高起點、高標準打造人工智慧高端人才培養高地,12月6日,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以下簡稱:川大錦城)發布一則重磅消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全球著名超級計算機專家、美國網格超級計算機發明者、伊利諾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CrayXMP和YMP超級計算機首席設計師陳世卿院士受聘為該校人工智慧學院院長
  • 陳世卿:邊緣超算未來會在每個人身邊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徐建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工商大學校長、中南大學商學院名譽院長陳曉紅;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藥學部主任段樹民等重磅嘉賓參會,發表了他們對未來十年的預見與精彩觀點
  • 美國工程院院士陳世卿鷺島論大腦與AI
    陳世卿 (記者 張奇輝 攝)臺海網7月1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昨日舉辦的海峽兩岸經貿論壇上,美國工程院院士、世界超級計算機科學家陳世卿是首位演講嘉賓,頭髮花白的他風趣地說應用場景有很多,比如智能醫療、智能教育、智能農業、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金融、智能環境、智能能源、智能製造、智能文創等,在陳世卿看來,人工智慧只有應用到實際場景中,才有價值。「5G時代帶給我們非常好的機會,人工智慧當前最需要解決兩個重點,一是要加速研發前沿的應用場景,二是人才培養。」「大腦是老天爺給我們最好的創造,但如果不好好保養,很多健康問題便從大腦開始。
  • 陳世卿:未來超級計算將是分布式的
    杭州網訊 12月18日-20日,2020網易未來大會在杭州盛大舉行。大會以「洞覺·未見」為主題,匯聚了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大會上,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發表《基於類腦網格邊緣超算的大數據應用場景》 。陳世卿表示,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大腦、小腦自然的功能延伸出去,這叫「第三腦」。
  • 美國兩院院士、超級計算機專家陳世卿將出席 CCF-GAIR 2019...
    ,超級計算機均起到重要作用,而陳世卿院士是該領域的佼佼者之一。投入「第三腦」研究在超級計算領域可算是「功成名就」的陳院士,卻未因此停下求知的步伐,而是在意識到類腦計算的巨大潛力後,開始組織美國矽谷的非盈利第三腦研究院,專注於世界領先的研究腦、保護腦、發展腦和延伸腦的研發項目。
  • 陳世卿:未來超級計算將是分布式的 全球變成一張網
    杭州網訊 12月18日-20日,2020網易未來大會在杭州盛大舉行。大會以「洞覺·未見」為主題,匯聚了全球最強大腦,期盼以遠見超越未見,去尋找打開未來的鑰匙。大會上,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發表《基於類腦網格邊緣超算的大數據應用場景》 。陳世卿表示,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大腦、小腦自然的功能延伸出去,這叫「第三腦」。
  • 倒計時9天|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為大會送上寄語
    11月3—4日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即將與您在湖南長沙再次相見今天又一位院士為大會送上寄語他表示很高興能來到湖南長沙這座美麗的新城預祝本次世界計算機大會圓滿成功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和工程院院士 陳世卿陳世卿說:大家好我是陳世卿很高興能來到湖南長沙這座美麗的新城參加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與大家一同探討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構建創新、創造生態體系的新方向和新思路最後祝本次世界計算機大會圓滿成功今年大會主題為
  • 【2020廈門工博會專訪】陳世卿:未來信息產業必然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
    美國工程院院士陳世卿 問:>您好陳院士,當前中國信息產業發展迅速,請問您覺得中國發展信息高技術產業的切入點在哪裡?
  • 世界計算機大會|陳世卿:我的大腦年齡才36歲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湖南日報",原標題《「雖然我今年76歲,但我的大腦年齡才36歲」——訪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陳世卿》,作者 劉奕楠,36氪經授權轉載。 11月3日,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創新創造與生態構建專題論壇在長沙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陳世卿,發表了題為「5G+工業網際網路+腦科學+大數據+AI+網格邊緣超算的應用場景」的演講。他說:「雖然我今年76歲,但我大腦年齡才36歲,我現在的創新能力跟我36歲時不相上下,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我今年76歲,但我的大腦年齡才36歲」——訪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陳世卿
    「雖然我今年76歲,但我的大腦年齡才36歲」——訪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陳世卿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見習記者 劉奕楠 11月3日,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創新創造與生態構建」專題論壇在長沙梅溪湖文化藝術中心舉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陳世卿,發表了題為「5G+工業網際網路+腦科學+大數據+AI+網格邊緣超算的應用場景」的演講。
  • 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成立大會在番禺舉行
    10月18日,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成立大會在廣州番禺長隆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活動現場匯聚了眾多國內外在高性能計算、微電子技術、智能科學、腦科學、智能製造、生物晶片和精準醫學等領域中具有頂級影響力的知名院士和高科技領軍專家。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創始人、理事長劉敏在會上發表致辭。
  • 2020網易未來大會6大院士領銜 馮侖樊剛等同臺主講
    出席大會的六大院士分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王江舟;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工商大學校長、
  • 陳世卿:要產生有用的應用場景 5G數據才真正有價值
    現場臨時增加三排座位,線上直播也很火,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貝爾實驗室院士、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畢奇專門做了一份視頻在大會上播放。  大會舉行中國5G科普培訓系列叢書發布儀式和中國產業研究院5G培訓教育基地啟動儀式。首批5G科普培訓系列叢書包括新基建背景下5G+行業應用的領導幹部科普讀物和面向行業用戶的5G+智能交通、5G+智能製造等11部作品,預計明年初正式發行。
  • 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到彌河鎮指導企業...
    12月15日上午,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陳世卿一行3人到彌河鎮奧潤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指導企業項目建設工作,副市長任光學,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社局局長徐繼中,市科技局局長孟凡華,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劉宏,彌河鎮黨委書記陳偉,奧潤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鵬等陪同活動。
  • 城市的第三次浪潮之下,科學家的思考是什麼? | 珠海嶺南大數據國際...
    可以說,城市迎來了工業化、信息化之後的智能化新浪潮,產生第三次巨變。城市的未來是美好的,不僅因為政府的重視程度在提升,頂層設計跟上步伐,一項項AI平臺搭建起來;還在於產業側極度擁抱新科技,科技迎來史上最快發展契機,中國5G技術全球領先,給國內雲邊端的技術發展提供沃土。在這個過程中,一批批科學家、專業學者前赴後繼,用最新的理論、最專業的知識對城市發展提出建議,對城市活動產生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