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第三次浪潮之下,科學家的思考是什麼? | 珠海嶺南大數據國際...

2020-12-01 雷鋒網

城市的形成,無論多麼複雜,無外乎兩種: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前者是城牆高築,集市興起,遂而繁榮;後者是貿易盛行,處所固定,遂有邊界。

隨著更多的政治、經濟、文化、法治的內容增加進來之後,城市文明逐漸走向高級,人類也在完成某種意義上的『城市大遷徙』。

現在的城市,完成了地理信息學的定義、建築規劃學的定義、政治區域上的定義,正走向智能科技的定義階段。IoT、AI、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從頂端走向落地,滲透進入產業,藉由產業的力量改變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5G還沒有真正到來,卻讓所有產業看到了紅利;AI還沒有全部落地,卻在李世石的「象棋大戰」中驚豔了世界;IoT正走在爆發的路上,萬物互聯的大網正徐徐鋪開。可以說,城市迎來了工業化、信息化之後的智能化新浪潮,產生第三次巨變。

城市的未來是美好的,不僅因為政府的重視程度在提升,頂層設計跟上步伐,一項項AI平臺搭建起來;還在於產業側極度擁抱新科技,科技迎來史上最快發展契機,中國5G技術全球領先,給國內雲邊端的技術發展提供沃土。在這個過程中,一批批科學家、專業學者前赴後繼,用最新的理論、最專業的知識對城市發展提出建議,對城市活動產生巨大影響。

今年9月6日-7日,工信部第二屆5G「綻放杯」珠海智慧城市專題賽暨2019嶺南大數據國際論壇(簡稱「珠海綻放杯」)將在珠海舉辦。一方面專題賽已經評選出26支優秀團隊入圍珠海總決賽,將在珠海最終爭奪冠軍獎盃;另一方面,2019嶺南大數據國際論壇秉持「高端」、「前沿」基調,已聚齊多位院士、科學家、教授學者,產學研相結合的氛圍極為濃烈。

整體來看,「珠海綻放杯」是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指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創新局、珠海(國家)高新區管委會、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珠海分公司、廣東廣電網絡珠海分公司、珠海華發集團、珠海城建集團、珠海市嶺南大數據研究院聯合主辦,廣東城智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嶺南大數據研究院聯合承辦。

先劇透下今年大數據國際論壇的重磅大咖吧。

「均勻設計之父」、數理統計雙院士:方開泰教授

美國數理統計科學院院士、美國統計學會院士  方開泰

方開泰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統計學家。1992年他被美國數理統計科學院選為終身院士, 2001年被選為美國統計學會終身院士,1995年被世界統計學會選為常務理事。

方開泰教授曾在美國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擔任兩年的訪問學者。他曾被邀請擔任瑞士聯邦理工大學的客座教授,美國北卡羅尼亞大學的訪問教授。1984年至1992年,方開泰教授為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所副所長。1993年至2006年1月,他是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的講座教授,並從1992年到2005年擔任統計研究與諮詢中心主任,從2002年至2005年擔任數學系系主任。他研究領域主要涉及試驗設計,多元分析、和數據挖掘在統計中的應用。

方教授是多產的活躍研究員,已出版專著、教科書數十本,發表的數百篇研究論文,大部分發表在國際和國內的核心期刊。他是均勻設計創始人之一,均勻設計被工程師們用來加速產品的研發。方教授與浸大榮譽理學博士王元教授在一九七八年發明了「均勻設計」,是當今因子試驗設計和仿真試驗設計的主要方法之一。

近年,美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廠 ── 福特汽車 ── 運用了「均勻設計」,發展了新型的六汽缸汽車引擎;「均勻設計」已成為廠方電腦仿真試驗的常規方法。方教授獲邀於2002年造訪該公司,向幾十名福特高層管理和技術人員介紹均勻設計。

方教授的學術貢獻為他在國際數學界奠定崇高的地位,他分別獲美國數理統計科學院和美國統計學會選為院士,又獲選為國際統計學會成員。

美國兩院院士、網絡超級計算機發明者:陳世卿院士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網絡超級計算機發明者  陳世卿

陳世卿院士研發了世界上第一臺科學用的並行向量超級計算機;研發了使用通用性CPU的大型企業伺服器系統;研發了世界第一臺128個刀片式的超級計算機;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網際網路為基礎、應用對應用、動態的成本效率高的企業協同作業中間軟體;研發了世界上第一個以超級計算機為基礎、全球聯網形成類似電腦網格的信息網絡。他曾組織美國矽谷的非盈利第三腦研究院,專注於世界領先的研究腦、保護腦、發展腦和延伸腦的研發項目,並由高度可信、安全、高效、分布式和協作式的超級網格雲端平臺支持全球研發工作。

基於陳院士這些輝煌成績,科技記者約翰·馬可夫(John Markoff)於《紐約時報》曾宣稱陳世卿是「1980 年代替科技先驅者西摩·克雷工作時,美國最耀眼的超級電腦設計師之一」。

2004 年 11 月,陳院士帶領團隊開發出第三代速度為 1 萬億次(TFLOPS)的刀片式超級計算機,經公開測試被列入世界超級計算機 500 強之內,之後並成功安裝使用於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和生物醫學研究院。2006 -2012 年,陳院士轉移到北京,獨立融資組隊,繼續發展第 5、6、 7 代的刀片式超級計算機,並開發醫院醫療軟體,建立中國最早期的健康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平臺和可複製模式。

在超級計算領域可算是「功成名就」的陳院士,卻未因此停下求知的步伐,而是在意識到類腦計算的巨大潛力後,開始組織美國矽谷的非盈利第三腦研究院,專注於世界領先的研究腦、保護腦、發展腦和延伸腦的研發項目。

在未來,計算機能夠像人的大腦一樣低能耗、高速度、高效率,人的大腦也能像計算機一樣快速儲存和精確管理,提升人群的身心健康,提升人群的智慧品質,提升人群的道德水平。

9月7日,陳院士將發表《綜合人工智慧,超級計算科學,引領前沿的腦科學研究》的主題演講。

牛津大學任職超過 40年科學家: Bill Roscoe院士

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  Bill Roscoe

Bill Roscoe (比爾·羅斯科)是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原牛津大學數學部研究委員會主席(1998-2000),牛津大學計算機系主任(2003-2014),牛津大學信息安全委員會主席,計算機科學委員會主席,是牛津大學資深(任職超過 40年)科學家。

Bill Roscoe 教授在牛津大學擔任了 17 年的計算機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包括了微處理器、信息安全、計算機驗證和並行計算等,其研究成果可作為金融科技的核心平臺型技術,其中計算機驗證技術將用於智能合約的檢驗,信息安全技術將用於構建免 PKI 認證體系和公平交換技術。

近年來,以Bill Roscoe教授領銜的技術團隊正在研發一系列技術,其中涵蓋區塊鏈合規(Regtech),區塊鏈底層安全,低能耗挖礦和智能合約驗證等。在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上,Bill Roscoe教授曾介紹過一種Blockhouse綠色區塊鏈技術,其概念指的是「消耗能源少,符合政府及金融行業監管要求,具備高強度安全性能」的區塊鏈。

9月7日,Bill Roscoe 院士將發表《全球信息科技浪潮中的數據安全策略》的主題演講。

智能學科的新興代表人物:徐雷院士

歐洲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教授 徐雷

徐雷教授是歐洲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同時也是IEEE Fellow、國際模式識別學會Fellow、北京大學 「長江學者計劃 」講座教授,他曾師從已故著名信息科學家常迥院士於1986年完成博士論文。1987年入北京大學在已故著名數學家程民德院士和已故信息科學家石青雲院士的指導下做博士後,1988年成為北大破格提拔的副教授之一。1989年至1993年,在芬蘭、加拿大、美國之四所大學(包括哈佛和麻省理工)為博士後、訪問科學家、高級研究員,於1993年返香港任高級講師、1996年任教授、2002年任講座教授。

徐雷教授在智能研究領域從事研究30餘年,有多個先驅性研究成果。例如,1989年發明的RHT變換至今仍常見於模式識別中形狀識別的主要研究中。1991年提出的LMSER自組織學習,最先揭示了Hebb學習輔以S非線性實現獨立化學習,且同文中提出的自組織多層神經網絡和雙向修正算法酷似現今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的典型方法之一。1992年提出的分類器集成之三級框架是如今廣為研究的集成學習和信息融合的先驅成果之一。1992年發明的RPCL學習開了無監督學習中模型自動選擇之先河,至今仍有許多應用和發展。

徐雷教授的研究還涉及啟發搜索、因果發現、EM收斂分析、混合專家、徑向基網、時序子空間、多流形學習、計算金融、以及離散組合優化等等。許多成果已被國內和歐美日等許多研究單位廣泛應用於雷達、遙感、材料、軟體、網絡、機器人、自動駕駛、精密製造、醫學圖像等領域。

近幾年來,徐雷教授除繼續致力統一協調經典人工智慧以內載知識規則驅動的方法和新興的數據驅動的深度學習方法,還擔任過國家973項目一個子項負責人,提出了多元統計差異性檢驗和標誌物系統篩選方法,進一步地,他還提出了系統環境、外在表徵、和分子信息聯合分析的E-GPS智能診療系統。

對於AI,他的觀點是由大數據+IoT+5G+算力這四大技術共同支撐,並逐步推進到智能汽車、公共運輸、工業應用、醫療健康、金融等領域。

「人工智慧的發展不是平坦的,更像是盤山公路,AI盤山前進更像這個產業的特點。現在發展到了一個平臺期,AI經過幾輪發展後,像個盤山公路在不斷的向上,現在主要是人工智慧技術轉向了應用,產業的深入正在加速。」

9月7日,徐雷院士將發表《人工智慧科技對智慧城市未來的影響》的主題演講。

IEEE院士:黃鎧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國際電氣工程師學會院士  黃鎧

黃鎧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中心主任,IEEE Fellow 。

他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多年任教於南加州大學與普度大學,於2018應聘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校長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雲計算中心首席科學家,在計算機結構、並行處理、雲計算、物聯網領域出版250篇論文及10本專著,專著被翻譯為4國文字。2017新書被哈佛與斯坦福等20餘所名校採用。黃教授是IEEE的終身會士,獲得中國計算機學會(CCF)2005年首屆海外傑出成就獎。2012年獲得 IEEE CloudCom雲計算大會終身成就獎。

他擅長將5G、雲/數據中心、人工智慧晶片、霧節點、行動裝置和智慧機器人融合、工業網際網路等關鍵問題綜合討論,思維縝密,知識面極廣。

黃鎧教授曾提到,現在講 AIoT 不再只是單體智能,而需要講「群智」,相對而言,控制也更為艱難,比如,SMACT(Social 、Mobile、Analytics、Cloud、IoT)的融合。人工智慧已經有六十年的歷史,但從來沒有把這五個技術融合起來,這五項技術融合也將成為現階段最需要做的事情。

9月7日,黃鎧教授將發表《融合超算雲與5G邊緣計算升級大數據智能物聯網應用》的主題演講。

怎麼樣,這一屆的2019嶺南大數據國際論壇是不是很有看點?

當然除了院士陣容,同時來自哈工大、上海交大、深圳大學、港科大、港中文等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及京東、平安、騰訊等企業界智慧城市相關負責人都將齊聚一堂。

如果你對5G技術、AI技術、大數據技術、IoT技術、機器人技術、邊緣計算技術感興趣,如果你是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園區的從業者,歡迎來大會!主辦方同時還準備了小驚喜,各種高端科技幸運大獎帶回家。點擊下方二維碼,獲取入場資格~

(雷鋒網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雷鋒網)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歐洲科學院院士、上海交大AI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徐雷:智慧城市應避免...
    ,工信部第二屆「綻放杯」5G應用徵集大賽之珠海智慧城市專題賽暨2019嶺南大數據國際論壇在珠海橫琴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本次活動由珠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珠海市科技創新局、珠海(國家)高新區管委會、珠海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珠海分公司、廣東廣電網絡珠海分公司、珠海華發集團、珠海城建集團、珠海市嶺南大數據研究院等主辦,廣東城智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嶺南大數據研究院聯合協辦,得到了工信部、珠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移動研究院、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等大力支持。
  • 專家匯聚丨第三屆「珠海一號」高光譜衛星應用技術研討會圓滿成功
    來源:歐比特衛星大數據微信公眾號第三屆「珠海一號」高光譜衛星應用技術研討會6月12日,由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三屆「珠海一號」高光譜衛星應用技術研討會在珠海成功召開。「珠海一號」高光譜衛星歐比特公司打造的「綠水青山」一張圖服務平臺在珠海獲得示範性應用,已成功將高光譜遙感技術應用在自然資源、環境保護、城市規劃、農業、河湖海水質監測、災害應急等各個領域,開創了衛星大數據應用服務於智慧城市建設、公共事業治理的先河,也揭開新的應用和盈利模式,形成了衛星大數據行業應用的標杆,充分體現了衛星定量遙感的優勢,切實為國民經濟、大眾生活、社會治理帶來新的變革
  • 「珠海一號」將掀起衛星大數據普及應用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宣布珠海一號衛星(OVS—1衛星)通過了出廠評審,預計將在2017年內發射,該衛星將以「視頻錄像」的方式獲取更多動態信息。這則消息再次讓「衛星大數據」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那麼衛星大數據會在哪些領域將大有作為呢?
  • 珠海,靠什麼成為核心城市
    佛山、中山,城市規模、經濟總量遠在珠海之上。不久前,國家權威部門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為同區域核心城市和中心城市的,是珠海。為什麼?交通末梢上的尷尬,讓無數垂青珠海的大財團乘興而來、失望而歸。一種強烈的突圍意識成為珠海特區人行動的主宰:珠海港上馬、高速公路通車、珠海機場開工、廣珠鐵路奠基、伶仃洋大橋淇澳島段問世,一條條連海大堤讓千百年來孤立在南中國海中的三灶島、高欄島、南水島從此與陸地相連。
  • 第四次浪潮是太空時代嗎? 人類進入還需50年時間
    隨著中國首顆探月衛星的成功發射,人們又在思考——21世紀,人類是否會迎來第四次浪潮?第四次浪潮是太空時代嗎?什麼時候人類才能進入太空時代?對於即將來臨的太空時代,我們這個正在重新崛起的文明古國,又應如何面對?
  • 疫情之下,數據的 100 種表達
    疫情實時地圖、擴散路徑還原、感染人數建模、問卷信息收集……有數編輯部整理了一批優質數據項目,來看數據的100種表達方式,重溫數據創作者們在這次疫情中貢獻的力量。本文分兩大部分,一是從病例數據、人口流動、知識科普、應對措施、疫情影響五大角度出發的作品匯總,二是觀察了上百個疫情數據作品後我們的一些思考。
  • 第三屆珠海國際分子影像研討會舉行
    央廣網珠海10月29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姜鑫)日前,第三屆珠海國際分子影像研討會召開,改研討會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廣東省生物醫學影像重點實驗室、《自然-生物醫學工程》共同舉辦。會議主題為「轉化影像學」(Translational Imaging),展現國際診療影像技術領域的最前沿科研成果。
  • 11米光影巨兔首次亮相佛山嶺南天地光影藝術季點燃城市夜經濟
    即日起至年末,嶺南天地將持續上演多元化的夜間文化及藝術活動,並重磅打造全年最值得期待的"嶺南天地周年慶瘋買節",持續激發城市經濟、文化、社交活力,打造優質夜間經濟聚集區,助推佛山全面發力城市夜經濟。光影巨兔登陸佛山,施展萌力傳遞正能量《Intrude Family》光影巨兔由澳大利亞藝術家Amanda Parer創作。
  • 浪潮存儲聯合華中大,探索科研新基建背後的大數據奧秘
    一直以來,從腦疾病的研究到大腦功能的解密,科學家從未停止過對大腦探索的步伐。在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科學家們正在做一件對於腦科學研究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情:繪製一張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地圖」——靈長類全腦的三維圖譜。
  • 無右區塊鏈攜手浪潮構建新型社會化數據治理新模式
    本網訊(企業觀察報四川融媒/唐開燕)2020年11月30日,成都無右區塊鏈與四川浪潮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浪潮集團是中國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服務商,擁有浪潮信息、浪潮軟體、浪潮國際三家上市公司,業務涵蓋雲數據中心、雲服務大數據、智慧城市、智慧企業四大產業群組,為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和服務,,全方位滿足政府與企業信息化需求。
  • 在鬥門買了房的珠海人,估計要笑瘋了吧……
    是的,你們沒有聽錯 伴隨著,這幾年珠海西部大開發後 鬥門,已然成為珠海的新「中心 」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每個人都能切實感受發展帶來的改變
  • 回顧2020:一路領漲的浪潮存儲,做對了什麼?
    作為新基建的數字基石,數據存儲成為雲、大數據、5G、AI等新業務發展的剛需,帶動中國存儲市場實現了穩健增長。根據IDC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存儲市場規模220億元、同比增長13%,銷量14.5萬套、同比增長7%,成為全球市場規模第三、增速最快的區域。
  • 大數據技術市場調查報告:「BigData浪潮」迫使企業做出抉擇
    根據IDC的調查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電子設備存儲的數據將暴增30倍,達到35ZB(相當於10億塊1TB的硬碟的容量)。大數據浪潮的到來也為企業帶來了新一輪的挑戰。對於有準備的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座信息金礦,能夠合理的將大數據轉換為有價值信息成為未來企業的必備技能。
  • 人才競技場 珠海如何再引「孔雀東南飛」
    這一聲平地驚雷,讓珠海這座南海之濱的新興城市名揚全國,也為珠海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項目,「孔雀東南飛」的故事至今為人稱道。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珠海漸漸失去人才環境昔日的競爭力,曾紛湧而至的人才和企業陸續出走。如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珠澳大橋通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重大機遇疊加,珠海提振起「二次創業」的雄心,再度拿出了凝聚天下英才的誠意。
  • 第三屆國際空間大會將促進空間技術二次利用、產業轉化
    本屆空間大會由中國宇航學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國際和平聯盟(太空)主辦,旨在促進空間技術和平利用,已先後在海南、珠海舉辦兩屆,被譽為「太空達沃斯」論壇。據國際和平聯盟(太空)聯合秘書長孟彥介紹,與前兩屆大會相比,第三屆空間大會具有推動空間技術和平利用、造福健康、多邊合作、教育普及等「四大動能」,大會將搭建國際空間技術與中國市場對接的橋梁,促進全球空間技術的二次利用和產業轉化。「空間技術創新的終極目的不是對抗而是對話,也不是殘酷鬥爭,而是和平競爭。」
  • 人才競技場:珠海如何再引「孔雀東南飛」?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珠海漸漸失去人才環境昔日的競爭力,曾紛湧而至的人才和企業陸續出走。如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珠澳大橋通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重大機遇疊加,珠海提振起「二次創業」的雄心,再度拿出了凝聚天下英才的誠意。站在經濟特區建設40年的新起點上,奔向「十四五」,素有愛才、惜才傳統的珠海,如何抓住機遇提升城市吸引力?
  • 珠海:灣區建設跑出「加速度」 魅力之城展現新活力
    上半年,珠海聚焦重點持續用力、立足當前主動作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83.25億元,同比增長7.0%,經濟增速位列全省第三,城市能級量級的活力與後勁在逐步增強。  「珠海位於一核一帶的交匯點與沿海經濟帶的『眼睛部位』,發展前景可期。」
  • 每座城市都需要思考的智慧未來
    該方案明確指出,重慶市將以「135」的總體架構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即:建設由數字重慶雲平臺、城市大數據資源中心和智慧城市綜合服務平臺構成的1個城市智能中樞,夯實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標準評估體系和網絡安全體系3大支撐體系,以及發展民生服務、城市治理、政府管理、產業融合、生態宜居5類智能化創新應用。
  • 前瞻思考運籌帷幄,雲天勵飛振翅高飛
    當眾人還在為算法適配場景疲於奔命時,他們已經判斷算法、晶片的深度融合會在未來的城市領域大有作為並付諸實踐。於無聲處,先人一步進行前瞻性思考,所謂運籌帷幄,大抵正是如此。陳寧和他的夥伴們正在培育一匹黑馬,而這匹黑馬大有可能成為深圳AI圈跑得最快的那一隻。
  • 企業家遇「奇點」 用科學家精神引領智能浪潮
    企業家遇「奇點」 用科學家精神引領智能浪潮 2017-10-24奇點來臨,正遇上中國企業家新老生代更替,中國新生代企業家正在用什麼姿態迎接新一波智能化浪潮?  「新生代企業家很少是悶頭只顧做自己的事的,相比較於父輩,他們更善於資源整合,也不屑於參與到打價格戰這種惡性競爭的方式中,新生代企業家更傾向於創新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