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從來就沒有黑馬,雲天勵飛也不是什麼黑馬,只是他們努力時,沒有對外說而已。
求學時,你多少都會遇到一類同學,他們從不晝誦夜記、從不刺股懸梁,可旦逢大考,他們總能用超神分數教你做人。
職場上,也有這樣一類公司,他們看似漫不經心、不矜不伐,但總能在不經意間化身黑馬,打破沉靜,給你當頭一棒。
印象中的雲天勵飛,算是這類公司的典型代表。
雲天勵飛留給外界更多印記是:不吵不鬧、足夠安靜。
同時,這家公司也有一項超能力:雖說圍繞它的討論不多,但它一發聲就是熱點、一出頭就是頭條。
譬如,受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過去一年的創業環境並不友好,企業裁員、公司斷糧之音紛至沓來。
但今年,雲天勵飛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完成了超過 20 億元的融資,並且已經進入上市備案輔導階段。
再譬如,當獨角獸們皆手持AI之劍較勁碎片化市場時,雲天勵飛卻又一次劍走偏鋒,自組生態。
11 月 14 日,它劍指城市級市場,於高交會期間在深圳發布「自進化城市智能體」,同時還宣布成立「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生態聯盟」。
發布會之上,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中國系統、中國長城、海康威視、深圳移動、深圳聯通等企業和機構均列隊出席,為之站臺。
拉三五好友、赴生態之約本不為奇,但於一家成立僅 6 年的公司而言,這套陣容已堪稱豪華。
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的誕生,被認為是雲天勵飛面向城市級場景的裡程碑事件,也是其自我革新的又一個重要節點。
成長
雲天勵飛由陳寧於 2014 年 8 月在深圳創辦。
雲天勵飛董事長兼執行長 陳寧
陳寧畢業於喬治亞理工學院,獲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這所大學在培育領導型人才方面頗具方法論,包括美國第 39 任總統吉米·卡特、攜程創始人梁建章等。
今天的陳寧,有望在這項基因的延續上再描一筆。
他是中國第一款商用矢量處理器晶片設計者,手握近 30 項已授權國際專利,其中 13 項已被蘋果收購。
人生最美妙的經歷或含學以致用這一項,作為正兒八經的晶片行業科班生,陳寧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份幸運。
從算法到晶片、從安防到城市,他帶著雲天勵飛用了 6 年時間親歷了一個新興技術從孱弱到璀璨的過程。
與大多創業公司稍稍激進的發展策略有所不同,雲天勵飛的成長路徑酷似陳寧低調且穩健的性格氣質。
當深度學習等技術尚未成熟便被匆匆推向市場時,他們不急不躁、潛心沉澱。
當AI技術觸達成熟度閾值亟需變現時,他們已落地良久、賦能各界。
當眾人還在為算法適配場景疲於奔命時,他們已經判斷算法、晶片的深度融合會在未來的城市領域大有作為並付諸實踐。
於無聲處,先人一步進行前瞻性思考,所謂運籌帷幄,大抵正是如此。
陳寧和他的夥伴們正在培育一匹黑馬,而這匹黑馬大有可能成為深圳AI圈跑得最快的那一隻。
在AI掘金志看來,雲天勵飛今天的有幸出圈,在於對自身優劣的有度把握上。
在以AI賦能智慧城市的大軍中,不乏算法領先型企業和硬體產品型企業。
與多數企業基於算法等單維度提升不同,雲天勵飛選擇投入重金打造一套算法與算力並行的智能體系。
算力層,陳寧操刀,其背景及資源前文已有提及。
算法層,這裡就要提及另一位AI大神了,雲天勵飛首席科學家:王孝宇博士。
王孝宇曾任NEC Labs首席研究員,也是前Snap資深科學家、Snap研究院創始人之一。
如果說MSRA是軍風統一的黃埔軍校,那NEC Labs無疑是百花齊放的西南聯大。
前者低調、務實的風格貫穿整個AI研究圈,後者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為AI創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掀起多股AI浪潮。
MSRA的影響力毋庸贅言,而大多人較為陌生的NEC Labs所培養出的餘凱、周曦、林元慶等人已經成為各細分領域的領頭人。
王孝宇的歸國加入,一度被業界解讀為可以讓智能安防江湖的角逐更加激烈之人選。
硬有陳寧、軟有王孝宇,這一對黃金組合加速鍛造了雲天勵飛AI硬實力落地的能力。
今天的雲天勵飛,已經成長為國內擁有AI算法晶片化能力的數字城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同時,他們也是後AI安防時代下,動作最快的AI玩家之一。
過去六年,雲天勵飛打造了多個標杆項目:
幫助深圳建成了 10 區數據匯聚的動態人像檢索平臺;
參與建設了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全球最大室內『一臉通』解決方案」;
為上海最大的購物中心南翔印象城建設AI商業大腦等等。
談起這些項目「之最」,陳寧同時也感嘆個中不易。
以晶片為例。過去幾年,不少企業針對安防領域紛紛宣布流片之喜,但更多隻追求有、不追求好,用拼湊的方式做晶片。
同時,國內AI晶片企業眼下普遍缺乏後端設計人才,後端設計相對於前端邏輯設計,更多涉及到晶片的工藝,也相對更需要豐富的經驗。
陳寧透露,雲天勵飛之所以能夠在晶片領域較快取得一些成果,在於他和他的團隊們過去十幾年在這個領域的積累和摸爬。
陳寧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從來就沒有黑馬,雲天勵飛也不是什麼黑馬,只是他們努力時,沒有對外說而已。
蝶變
「保持耐心。」
在與陳寧交流的一個多小時裡,他提及了不下十次這個詞。
「AI賦能一定是場馬拉松,短期的勝利不是勝利,長期的勝利才叫成功。」
陳寧認為,技術的進程其實就是人類功能的延續,快捷方便、降本增效一定是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換句話說,AI的落地一定是大勢,一定是未來。
同時,與趨勢相悖的是:一來城市場景太多太散、需求迭代太多太碎;二來目前距離強AI尚遠,如何在弱AI狀態下實現更好應用?
所以看到,算法紅利期過後,所有人都在經歷新一輪的大浪再淘沙。
面對新挑戰,雲天勵飛找到了「自進化城市智能體」這條路。
如果說算法讓他們活下來了,算力讓他們更具競爭力,這套系統的誕生大有可能讓他們走向偉大。
這個說法並不誇張,復盤人類歷史,目前已經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了蒸汽時代,蒸汽機的出現讓機器得以取代手工勞動,解放了生產力。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啟了電氣時代,機器的效率進一步提升,且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啟了資訊時代,計算機、網際網路等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深刻的變革。
如今,人類正在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革命將開啟人工智慧的時代。
前三次工業革命帶來影響的共同特點是:機器勞動取代體力勞動,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則由機器取代體力,向機器取代腦力變革。
如何讓機器取代人類腦力勞動?雲天勵飛給出的答案是:具有自學習、自進化能力的人工智慧技術。
看到這裡,不少人應心生疑惑:什麼是自進化城市智能體?它與「城市大腦」等概念有何異同?
先來看看「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的官方解釋。
雲天勵飛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由算法晶片化的感知網絡、算法賦能服務平臺、智能調度中樞、數據標註與算法訓練平臺AI OS,以及多個場景應用組成,未來可攜手生態夥伴共建城市智能體全場景開放生態。
我試著將它翻譯成大家都能看得懂的大白話。
首先,智慧城市並不是一個新鮮詞彙,它的更迭過去幾十年就如正餘弦曲線一樣起起落落。
在這場史詩般的技術突圍戰中,百家爭鳴、打法多元。
有人關注分散前端,以期利舊為新;有人專注後臺雲端,希望解決數據融合。而自進化城市智能體關注全場景,端雲協同,統籌管理、應用承載。
如果你單給城市換個腳,跑得再快也不聰明,它就像一個腦癱患者,四肢健全卻無法思考。
如果你單給城市換個腦,想得越深卻跑不動,它就像一個自閉症患者,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但無法與外界獲得有效聯繫和溝通。
城市智能體的出現,則是想給城市從頭到腳換個身體,胸納城市全局。
雲天勵飛要做的,是以算法為盾、以晶片為矛,以生態聯盟為戰場,做一個能跑能思考的AI綜合體,撬開智慧城市入口。
強生態、技術壁壘下,城市一個又一個智能節點將被連接,以往閉塞的系統將被逐個打通,並無限向外延伸。
每延伸出去一步,都會看到另一個從未遇見的藍海市場。
共生
「未來 10 年是新基建的關鍵 10 年,是基於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發展的關鍵 10 年,也是AI技術自進化學習的關鍵 10 年。」陳寧在發布會上說道。
雖說夢想高地從沒有錯,但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的落地生根難度不小。
場景是產品的土壤,生態決定產品的價值。
取得成功的前提是,雲天勵飛必須為這個智能體找到安全和肥沃的土壤,以便其能夠在場景裡面更好地孵化。
今天來看,算法、晶片、數據就是他們一個又一個溫室大棚。那麼,場景在哪裡?
無疑,安防便是其一。
今天走在深圳街頭,大概率抬頭都能看到雲天勵飛的產品懸掛於蒼穹之下,於一家創業公司來說,這無疑是難得且難忘的。
從技術層面出發,在自進化城市智能落地的過程中,雲天勵飛作為中間紐帶,既支撐著前端的無數用戶,又連接著背後數不清的開發者和服務商。
不同角色的生態夥伴,將為碎片化用戶提供不同維度的服務,解決用戶個性化問題的同時,獲得相應的收益,最終實現群體的勝利。
想要扮演好這個生態核心的技術角色,絕非易事。
在感知系統方面,雲天勵飛的算法晶片化能力,能夠為合作夥伴實現「端接入」,可共同為城市智能體打造智能的感知網絡。
目前,雲天勵飛的算法覆蓋人臉、人體、車輛等多個領域;自主研發的AI晶片採用多核異構並行計算架構,可面向邊緣和端側應用場景使用,具備可編程、高效率、智升級的特性。
雲天勵飛的AI晶片除了能夠搭載自研算法外,還能夠搭載第三方的硬體和算法,做到按需打造產品。
在雲接入方面,雲天勵飛的算法倉、自調度平臺、AI OS、大數據分析平臺等,能夠為合作夥伴實現「雲賦能」,可共同為城市自學習、自進化提供智力支持。
場景、技術之外,相比傳統巨頭們,其實搭建智能體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最大的軟肋在於生態建設能力的欠缺。
城市是一個龐大且複雜的綜合生態系統,城市級的AI技術落地,需要整個生態的全面升級。
在這其中,城市產業鏈之多、之長無法想像,僅憑一家企業很難上下遊通吃,需要各個廠商發揮各自優勢,合力將城市打造的更加完善且智能。
在陳寧看來,此題也並不難解,就智慧城市領域的深耕,未來企業間的合作將大於競爭。
換句話說,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所以看到,發布會當天,除了「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的面世外,雲天勵飛還與特建發集團、中國系統等單位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求和大於存異,這是雲天勵飛在面對AI落地問題時,與同類型公司的最大不同。
技術、人才、場景、生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意味著,必要和時機成熟時,雲天勵飛可以將這套系統在其他城市進行快速複製。
發布會之上,雲天勵飛也給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
其首席科學家王孝宇表示,雲天勵飛計劃打造「百業千城萬家計劃」,未來與合作夥伴共同努力,將業務範圍覆蓋100+個行業、拓展1000+個縣/城市、吸引10000+家合作夥伴,共同為打造自進化城市智能體貢獻力量。
序幕
在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雲天勵飛無疑是成功的。
6 年來,當一臺臺攝像機鋪設下去、一行行代碼運行起來,雲天勵飛基於迭代的數據和技術,不斷地微調和優化產品和系統。
前段時間,深圳經濟特區建立 40 周年之際,經廣東省委、省政府批准,深圳市委、市政府決定對深圳經濟特區作出突出貢獻的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進行表彰。
經層層推薦、徵求意見、綜合評審、統籌考慮, 40 人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 40 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表彰人選。
陳寧也名列其中,其他入選人物包括馬化騰、馬明哲、馬蔚華等。
在中國乃至全球,雲天勵飛是否成功尚待驗證。
這一次,隨著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的橫空出世,雲天勵飛的野心也隨之大方地公諸於世。
立足安防的雲天勵飛,城市才是它的最終宿命和星辰大海。
在雲天勵飛和陳寧身上,我也意識到:做AI就像一次長跑,如何分配體力,是跟隨還是領跑,在什麼節點搶位和超越,處處都是藝術。
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不知道誰會勝出,一直保持克制的雲天勵飛,或許只有到最後衝刺的時候,才能真正展現出它的全部實力。
戲臺已經搭好、鼓琴也已經撥弄,城市智能序幕已被揭開。
雲天勵飛將在全新的舞臺上,為大家帶來哪些驚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