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競技場 珠海如何再引「孔雀東南飛」

2021-01-17 中國僑網

人才競技場 珠海如何再引「孔雀東南飛」

不久前,在匯聚400餘名海內外人才的珠澳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珠海首度公布「十大英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湯濤,知名企業家董明珠等均榜上有名。

如此高規格的褒獎,不禁讓人聯想到1992年珠海推出的「百萬重獎科技人才」。這一聲平地驚雷,讓珠海這座南海之濱的新興城市名揚全國,也為珠海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項目,「孔雀東南飛」的故事至今為人稱道。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珠海漸漸失去人才環境昔日的競爭力,曾紛湧而至的人才和企業陸續出走。如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珠澳大橋通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重大機遇疊加,珠海提振起「二次創業」的雄心,再度拿出了凝聚天下英才的誠意。

站在經濟特區建設40年的新起點上,奔向「十四五」,素有愛才、惜才傳統的珠海,如何抓住機遇提升城市吸引力?如何打破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瓶頸?又能否再度讓群賢畢至、引得「孔雀東南飛」?

●南方日報記者 胡鈺衎

栽好梧桐 珠海能否再引新「雷軍」們

今年的珠澳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有些不同。除了珠澳人才創新創業挑戰賽、「澳珠極點」科技創新合作峰會、博聚香山——百名博士珠海行、「澳珠極點」跨境科技創新合作成果展等活動之外,還首次推出「珠海十大英才」,以營造重賢愛才的人才氛圍。

從頂尖科研院士、知名企業家,到優秀科學家、產業技能型人才……「珠海十大英才」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了珠海為各領域優秀人才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最優服務、營造最佳環境的決心。

這讓人聯想起上世紀90年代,珠海「百萬重獎科技人才」之舉。

1992年3月,基於改變薄弱經濟基礎和人才缺乏狀況的需求,珠海在全國首開重獎科技人員先河,猶如向中國科技界投下一枚「重榜炸彈」。

當時的珠海,人才紛湧、群賢畢至。求伯君、雷軍、史玉柱、董明珠等一批後來響噹噹的人物,正是在當時來到珠海,開啟了南海之濱逐夢之路。

然而,隨後的幾十年,珠三角城市群崛起壯大,但珠海沒有選擇「三來一補」的工業化發展模式。經濟總量偏小、產業集群沒有形成規模,成為長期制約珠海進一步發展的短板。

發展中有曲折,不少人才來了又走,一批成長起來的優秀企業因產業配套、經營成本、運輸成本等多方面原因紛紛外遷。彼時,人才高地的優勢,漸不如往昔。

時移世易,機遇再度垂青。如今,珠海迎來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珠澳大橋通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千載難逢的疊加機遇。當前,珠海正舉全市之力積極探索建設粵澳深度合作區,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範,對海內外優秀人才再次求賢若渴。

載好梧桐樹,引得鳳凰棲。近年來,珠海連續高規格舉辦了一系列人才品牌活動。其中,作為吸引和集聚國際高端人才的展示窗口,珠海已經連續三年舉辦高端人才創新創業交流大會。

2018年,珠海重磅推出「英才計劃」,圍繞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團隊、留學回國人才、博士和博士後等重點人才群體實施九大人才工程,陸續制定出臺20多項配套辦法,在人才培養、流動、評價、激勵、安居保障等方面實現突破創新。

不久前,珠海再度出臺新政,進一步放寬學歷、年齡等人才引進及落戶條件。

秉持對標「最優最好」的人才新政,珠海還能不能再吸引新一代的「雷軍」「史玉柱」們?

難招難留 招才引才的短板在哪裡

大力度引才的成效是看得見的。數據顯示,自「珠海英才計劃」人才政策推出以來,珠海的人才流入率走在了廣東前列。

2019年,珠海市引進各類人才4.2萬名,人才淨流入率位居全省首位。今年1—10月,珠海新引進各類人才超過5萬名,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下同比逆勢增長超過15%。

不過,就目前來看,增速的高企尚未能掩蓋總量的短板。

以同為經濟特區的深圳為例。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深圳高層次人才總數超過1.7萬,留學回國人員超14萬,全職院士50人,全市科技大軍人數超過200萬。

相較珠海,目前,全市人才總量約60萬人,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150多個,留學回國人員9000餘名。而珠海的常住人口到2019年方才突破200萬人。

在市場主體層面,人才「難招、難留」,也成為不少珠海企業叫苦不迭的「老大難」問題。

億智電子創始人兼CEO陳峰,在珠海集成電路行業打拼多年,創辦了一家人工智慧晶片企業。據他透露,人才問題曾一度成為創業初期的瓶頸,最終通過在北京設立分公司,才組建起基礎人工智慧算法團隊。

同樣投身半導體行業的李傑,公司研發中心去年落戶橫琴後,他依然把總部留在了深圳。「選擇深圳的理由很簡單,一是好招人,方便儘快擴充研發團隊;二是航班多,方便應付隨時可能的出差。」李傑毫不諱言。

「為什麼說深圳比珠海有吸引力,除了就業機會豐富,發展機會也非常多,上升空間很大。」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藝術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王磊看來,缺乏產業環境、公共服務配套水平不足、就業空間較小,正是珠海缺乏吸引力的關鍵原因。

「10所高校,可以說是珠海在教育領域的亮眼成績。但是本地高校畢業生留珠就業的僅佔三成。」王磊介紹,以他們的學院為例,畢業生一般首選「北上廣深杭」,留在廣東省內的話,除了深圳、廣州,東莞、佛山就業的比例也較高。

王磊認為,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願意留在珠海的,如果珠海能有相應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的話。另外,珠海較高的房價從某種程度上也把年輕人才給「推」走了。

久久為功 營造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

打造人才高地絕非一日之功,要「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人才,並不容易。

多名觀察人士認為,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珠海要打贏人才爭奪戰,還需跳出具體人才工作本身,在全社會營造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營造健康可持續的人才發展生態。

「相對而言,珠海當前的人才政策相比此前更加完善,但在品牌知名度、競爭力上仍有待提升。」北理工珠海學院會計與金融學院院長葉龍森認為,放眼全國,從近年來興起的城市「搶人大戰」可以看出,各地對激勵廣聚英才、激發競爭活力的期冀很高。珠海面臨的競爭十分激烈,產業、交通、教育、醫療等尚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比如金融科技人才,往往更願意前往金融市場更加成熟的地區發展。」葉龍森說,不能只通過優惠政策吸引人才,優秀人才更看重的是城市產業環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套。

此外,葉龍森還認為,珠海民營經濟佔比相對偏低,與廣東民營經濟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並不吻合。而民營經濟是創造崗位的主要力量。「珠海應注重塑造公平的營商環境,激發民營經濟活力,為人才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葉龍森表示。

不少聲音提到,由於環境的宜居,珠海此前吸引了不少「養老群體」,但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並不高。觀察人士認為,這樣的刻板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才的吸引形成了影響和制約。

「珠海一直給人的感覺是生活比較悠閒,適宜養老,我覺得應該要把這種印象給糾正過來。」中共珠海市委黨校市情研究中心副教授殷旭東建議,要注重加強珠海的印象文化建設,「一個前沿現代的城市文化氛圍,對於提升珠海對年輕一代的向心力和吸引力是至關重要的。」

「與北上廣深相比,珠海在吸引人才、人口聚集方面最大的優勢就是與澳門有良好的互動。」殷旭東認為,如何發揮好毗鄰港澳的優勢,打造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通過「澳珠極點」建設形成吸引人才的「強磁場」,是珠海應當思考的課題。

專家聲音 珠海招才引智須避免「三大誤區」

「珠海吸引人才要有新思維,需要以生意吸引人才,以安居樂業的氛圍吸引人才。」在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看來,如今的珠海要大量吸引優秀人才聚集,須避免三大誤區。

首先,不能僅通過高薪、優惠政策吸引人才。

梁海明認為,有豐富的企業經營經驗、管理經驗或專業技術底子的高端人才,更多考慮的是政府和企業能不能提供足夠大的舞臺,能不能提供足夠好的軟環境,能不能給人才足夠多的尊重和信任。

無論是國內外的高端科創人才,還是天使和風投基金專業人才,都是各地亟須爭取的一群人,要吸引他們,憑藉的不僅是珠海優厚的政策或待遇,更重要的是要創造更多發展空間和商業機遇。

「對於國內外的天使和風投基金人員而言,哪裡有生意,哪裡能賺錢,就去哪裡。對於高等科創人才而言,哪裡有天使和風投基金人員聚集,他們就跟隨去哪裡發展,如果再加上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寬鬆的工作環境,就更如同磁石般吸引著高端人才。」梁海明表示,因此,珠海吸引人才要有新思維,需要以生意吸引人才,以安居樂業的氛圍吸引人才,而非僅僅以優厚政策吸引人才。

其次,珠海不應忽略本身已經具備一定業務能力和經驗的人才。

梁海明認為,之所以重視這些人才,重點不僅僅在於他們的技術能力,而是他們那顆渴望再往上一步、渴望做出成績的心。珠海必須懂得利用此類人才的彈性和適應力,利用他們的優勢以融合新舊人才,才能建設起最有效率和行動力的團隊。這也越來越成為眾多國家、地區和企業的共識了。

第三,不能忽略培養本土人才。

「我們必須意識到,培養人才永遠比尋找人才更重要。」梁海明指出,世界的變化非常快,大部分人其實並不容易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優秀的外來人才,也有相當大的比例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而本土人才可塑性更高,進步也會更大更快。

除了要避免上述吸引人才的三大誤區之外,梁海明建議,珠海若要吸引更多人才以及留住人才,可考慮採取以下三個策略。

其一,儘量建立一個符合國際水準的工作、居住環境和文化,以及避免出現全球化和本土化衝突的情況。在這方面,杜拜可作為珠海的榜樣,當時杜拜大量從中國香港、新加坡和中國臺灣招收人才,並建立一個適宜上述三地人才工作、居住的環境和文化,讓外地人才可以安居樂業。畢竟,只有符合國際人才生存和發展的工作環境和文化才能夠不斷吸引人才,形成一個以強大文化為支撐的、良性的、不斷循環的生態系統。

其二,進一步提升珠海的國際形象。一個城市的美好形象,對國際人才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在傳播中也要避免傳統的「講道理」的生硬方法,靈活調動各種媒介手段,讓城市的形象與民眾和諧、幸福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

其三,充分調研和聽取珠海本地居民的意見建議,處處考慮到維護本地民眾、本地人才的利益,避免讓本地人才感到被外來人才蠶食了利益。在物價、房價等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讓本地人切身受益。同時,官方加強對珠海本地民眾、本地人才的有關吸引國內外人才的政策解讀與政策宣傳,確保民眾正確理解政策,減少對政策的猜疑和不滿。

相關焦點

  • 人才競技場:珠海如何再引「孔雀東南飛」?
    不久前,在匯聚400餘名海內外人才的珠澳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珠海首度公布「十大英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湯濤,知名企業家董明珠等均榜上有名。如此高規格的褒獎,不禁讓人聯想到1992年珠海推出的「百萬重獎科技人才」。這一聲平地驚雷,讓珠海這座南海之濱的新興城市名揚全國,也為珠海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項目,「孔雀東南飛」的故事至今為人稱道。
  • 「孔雀」總是東南飛 西部建設怎麼辦
    「孔雀」總是東南飛 西部建設怎麼辦 2018-03-09 09:23」東南飛,西部發展如何吸引人才成了兩會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之一。
  • 李清泉:孔雀東南飛 人才聚鵬城
    人才興、國家興,人才強、城市強。這一定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創造的人間奇蹟,詮釋了人才強市戰略的偉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習近平總書記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為深圳在新的歷史起點實現高質量發展定向領航。
  • 深圳人才引進呈現蔚為壯觀的「孔雀東南飛」景象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在人才引進政策上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深圳是一座因人才而興的城市,當年深圳大膽衝破傳統體制對人才的束縛,在全國率先推出一系列開風氣之先的創新之舉,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孔雀東南飛」局面。
  • 透過《西廂記》與《孔雀東南飛》:「情」遠不及金錢和地位重要?
    《西廂記》:歷經坎坷,有情人終成眷屬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西廂記》和《孔雀東南飛》,分別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整體來說,《西廂記》和《孔雀東南飛》講述的都是古代封建時期悲慘的愛情故事。《孔雀東南飛》兩個主人公分別叫劉蘭芝與焦仲卿。
  • 孔雀西南飛廣西人才基地吸引企業330多家
    9月25日,由廣西發展戰略研究會主辦的孔雀西南飛助力廣西產才融合發展交流會暨孔雀西南飛聯創城發布會在南寧舉行,與會的30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家人士共同交流探討以「基地+產業+人才」模式,為廣西乃至西部地區引才聚才。
  • 除了《孔雀東南飛》,還有哪首樂府歌頌了漢末女性?
    其中創作於建安時期的《孔雀東南飛》更是和之後的北朝民歌《木蘭辭》一起被合稱為樂府雙璧。除了其文學價值之外,《孔雀東南飛》中塑造的劉蘭芝和焦仲卿這一對年輕戀人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表現了他們對於愛情的忠貞以及不屈的反抗精神。
  • 吃人的並不是封建禮制:孔雀東南飛上演的羅生門
    孔雀東南飛在大家的印象裡,就是一個惡婆婆強行拆散了恩愛的夫妻倆。但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聽到的解讀大體就是封建禮制迫害了三個人,婆婆的獨斷專行就是因為封建禮教的毒害。那揭開這個籠統的原因,事情發生的真實原因可能有些顛覆大家先前的印象。「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單看這一點,就十分可以說明,女方的婆婆絕不是一個獨斷專治唯我獨尊的惡婆婆。
  • 《紅樓夢》裡的三生石和孔雀東南飛,每一個故事,都關乎大結局
    三,孔雀東南飛 薛寶釵一家三口,母親、哥哥和女兒。 她們兩家原型可以肯定來自《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一家三口。 劉蘭芝嫁給焦仲卿之前的故事沒寫,但劉家母子一見劉蘭芝被焦仲卿送回家,就急忙為女兒尋求再嫁,可知劉蘭芝嫁入焦家也差不多。劉蘭芝被焦仲卿母親百般看不上,也與娘家母親、哥哥攀權附勢有關。
  • 原來孔雀真的會飛,攝影師抓拍飛行中的孔雀
    「孔雀東南飛
  • 孔雀會飛?雲南大理的孔雀可以飛行300餘米,真是開眼界了
    《孔雀東南飛》一文曾寫道: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真正的孔雀到達能飛嗎?能飛多遠呢?或許很多人都沒見過孔雀飛,而在大理旅遊的時候,我見證了孔雀的飛翔,十分震驚。在山谷的盡頭,有一場精彩孔雀飛舞演出,在這裡大家可以與孔雀親密接觸,可以餵食也可以合影,孔雀是白族最好的朋友,雲南與孔雀也有著不解之緣。著名雲南籍舞蹈家楊麗萍便是從孔雀的行為中汲取精髓,創作了享譽海內的孔雀舞。最精彩的孔雀飛舞開始,當地白族姑娘吹起口哨,20多隻孔雀從對面的山空裡如同鷹一般依次飛出,美麗的羽毛,自由的翱翔在山谷之間,它們或落在廣場上,或落在枝頭。
  • 安徽:昔日「孔雀東南飛」,如今引得「鳳還巢」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孫東海介紹,近年來,安徽省積極落實國家「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不斷完善創業引導扶持政策,吸引包括農民工、城市白領、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在內的安徽籍在外人員返鄉創業,讓昔日「孔雀東南飛」變成如今「鳳還巢」。近四年來,全省返鄉創業農民工累計達21萬人,創辦經濟實體12萬個,帶動129萬人就業。
  • 昔日「孔雀東南飛」 今朝「八方鳳還巢」葉縣近3萬人返鄉創業
    他們依託產業集聚區、創業孵化基地、電商產業園等平臺,推動人才回歸、資金回流、項目回遷,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增強返鄉創業向心力。目前,各類平臺已入駐返鄉創業企業380家。駐點推動。該縣根據在長三角務工人員較多,特別是在崑山務工人員已超3萬人的實際,按照立足崑山市、服務長三角的思路,成立葉縣駐崑山市流動黨委和務工人員之家,在組織輸出務工人員的同時,近距離服務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
  •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終究是愛情悲劇
    導語:《孔雀東南飛》的背景來源於東漢時期的關於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婚姻悲劇。它作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述詩,不僅在文學地位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故事的內核上也有著深遠的意義。古代因為婆媳矛盾而產生的悲劇婚姻故事不在少數,有嚴復和芸娘的故事,也有陸遊的唐婉的故事。而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故事,更顯得壯烈。
  • 「孔雀西南飛」知名企業家到我市考察交流
    本報訊(記者 麥月)5月25日下午,市長蔡錦軍主持召開「孔雀西南飛」知名企業家北海行投資考察座談會,向企業家介紹北海市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誠摯邀請企業家到北海投資興業。
  • 學習哈工深:北京師範大學是怎麼把珠海分校這把牌打成王炸的?
    「師範之首」北京師範大學師範大學是以培養高素質教育人才為目標而建立的,我國是當今世界上師範大學最多的國家,具有鮮明的特色。我國現有143所師範類高校,在我國的高教版圖中是不容忽視的一股重要力量。將珠海分校打成王炸的珠海校區而隨著南北經濟差異的逐漸拉大,北方高校,尤其是東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優質高校紛紛孔雀東南飛,如哈爾濱工業大學遠赴深圳設立新校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儘管北京高校不存在區位劣勢,但隨著北京逐漸開始疏解非首都功能,一批北京高校或將搬遷至雄安新區。
  • 《孔雀東南飛》:如果秦羅敷嫁給焦仲卿,會步劉蘭芝的後塵嗎?
    文/巾幗文史圖/源於網絡今天,咱們聊聊《孔雀東南飛》。這首敘事長詩,早已婦孺皆知了,內容不再多做贅述。再看焦仲卿呢?焦母也有一個合適的兒媳人選,那就是東家的賢女秦羅敷。「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在焦母看來,這個秦羅敷比劉蘭芝要強一百倍。她恨不得立刻休了劉蘭芝,讓兒子迎娶秦羅敷。假設沒有這對痴男怨女雙雙殉情這一幕,而是他們勞燕分飛。最終,秦羅敷嫁給了焦仲卿,會面臨什麼樣的日子?
  • 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多措並舉破解人才難題
    中國航空報訊:關鍵人才是打贏AG600項目研製的重要保障。圍繞AG600飛機海上首飛,2020年,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將打贏關鍵人才突圍戰作為年度必勝戰役之一,以重點任務目標為引領,梳理出當前緊缺的試飛員、技術專家、技能人員等關鍵人才需求,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分類分層制定人才補充計劃,精準發力,為AG600飛機研製提供了堅實的支持。
  • 「孔雀」成深圳新興產業中堅力量
    這一切,得益於深圳實施「孔雀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為深圳創新驅動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使深圳創新創業生態鏈得到優化。 新興產業引來「孔雀」棲息 普門科技,這家名不見經傳的深圳企業,因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而名聲大噪。
  • 「孔雀」東南飛
    他講到,剛到部隊感受到,幾乎處處都是「苛刻」的要求,每一個時間節點,每一件物品擺放,甚至每一個動作幅度都不可以再由個人支配。他剛開始不理解,不明白這是為什麼?看著苦惱的陸峰,帶他的老班長告訴他:這是因為只有在嚴格要求下,一釺一鑿出來的軍隊,才會具有不差毫釐的執行力,關係任務成敗、戰爭勝負,而作為一名財務人員、部隊的「紅管家」更要一絲一毫、一個小數點都不能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