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孔雀東南飛」 今朝「八方鳳還巢」葉縣近3萬人返鄉創業

2021-01-17 城鄉報導

平頂山訊(記者楊沛潔)1月14日,在葉縣夏李鄉油坊頭村村外的葉縣天享農業公司,該公司總經理景奇等人正在將包裝好的羊肉、雞肉打包發快遞。

景奇是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生,畢業後在一家上市公司就職,年薪30多萬元,5年前返鄉承包了該處山坡,示範帶動群眾發展養殖,成立了電商公司,把羊、雞、土雞蛋及槐花、蜂蜜等土特產銷往全國各地,實現年銷售收入800多萬元。去年,他又在田莊鄉發展草莓等大棚特色種植,帶動30多人務工增收。

網絡配圖

葉縣是勞動力輸出大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25萬。葉縣又曾是省重點扶貧開發縣,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道路四通八達,村村通客車,村內亮起了路燈、建起了遊園,村集體經濟遍地開花。於是,一些創業有成者開始把目光轉向家鄉。

葉縣成立了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確保返鄉創業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地、見實效。各鄉(鎮、街道)和縣有關部門成立返鄉創業工作領導機構,並將返鄉創業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為返鄉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真情打動。葉縣招商引資領導小組成員積極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葉縣商會活動中推介葉縣,聯絡感情。利用春節、中秋等重要節日,向在外務工成功人士宣傳政策、動員返鄉。在村「兩委」換屆、新時代農村鄉賢評選中,優先考慮優秀返鄉創業人員,讓他們真切感到受重視、被尊重。

網絡配圖

平臺帶動。他們依託產業集聚區、創業孵化基地、電商產業園等平臺,推動人才回歸、資金回流、項目回遷,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增強返鄉創業向心力。目前,各類平臺已入駐返鄉創業企業380家。

駐點推動。該縣根據在長三角務工人員較多,特別是在崑山務工人員已超3萬人的實際,按照立足崑山市、服務長三角的思路,成立葉縣駐崑山市流動黨委和務工人員之家,在組織輸出務工人員的同時,近距離服務在外成功人士返鄉創業。

政策撬動。他們出臺支持返鄉創業方案,制定舉措扶持返鄉創業項目,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04億元,培育省、市級大眾創業扶持項目28個。疫情期間,他們更是及時出臺支持返鄉創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的系列舉措,累計免徵養老、失業等企業繳費6630萬元。

目前,全縣返鄉創業2.9萬人,累計創辦經營主體2.8萬個,帶動就業10.3萬人,實現了從「孔雀東南飛」到「八方鳳還巢」的精彩蝶變,葉縣的返鄉創業工作也獲得了國家人社部門的表彰。

相關焦點

  • 安徽:昔日「孔雀東南飛」,如今引得「鳳還巢」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孫東海介紹,近年來,安徽省積極落實國家「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不斷完善創業引導扶持政策,吸引包括農民工、城市白領、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在內的安徽籍在外人員返鄉創業,讓昔日「孔雀東南飛」變成如今「鳳還巢」。近四年來,全省返鄉創業農民工累計達21萬人,創辦經濟實體12萬個,帶動129萬人就業。
  • 栽好「梧桐樹」 引得「鳳還巢」
    2020-11-23 08:53:06 來源: 海口日報 舉報   栽好「梧桐樹」 引得「鳳還巢
  • 李清泉:孔雀東南飛 人才聚鵬城
    上世紀80年代初期,深圳在全國開市場化引才先河:率先實行「勞動合同制」,打破「鐵飯碗」;率先採取公開招考、公開招聘方式,面向全國選拔幹部、廣攬人才;打破人才流動壁壘,探索事業單位去編制化管理,國內人才呈現「孔雀東南飛」,90年代初期海外人才也大量湧入。
  • 人才競技場 珠海如何再引「孔雀東南飛」
    人才競技場 珠海如何再引「孔雀東南飛」不久前,在匯聚400餘名海內外人才的珠澳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珠海首度公布「十大英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湯濤,知名企業家董明珠等均榜上有名。如此高規格的褒獎,不禁讓人聯想到1992年珠海推出的「百萬重獎科技人才」。
  • 「孔雀」總是東南飛 西部建設怎麼辦
    「孔雀」總是東南飛 西部建設怎麼辦 2018-03-09 09:23」東南飛,西部發展如何吸引人才成了兩會不少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之一。
  • 人才競技場:珠海如何再引「孔雀東南飛」?
    這一聲平地驚雷,讓珠海這座南海之濱的新興城市名揚全國,也為珠海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項目,「孔雀東南飛」的故事至今為人稱道。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珠海漸漸失去人才環境昔日的競爭力,曾紛湧而至的人才和企業陸續出走。如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珠澳大橋通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重大機遇疊加,珠海提振起「二次創業」的雄心,再度拿出了凝聚天下英才的誠意。
  • 尹曉波:返鄉創業「鳳還巢」 扶貧路上譜華章
    龍江縣堅持圍繞加快新時期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廣大返鄉創業人才帶領村集體利用智慧發展特色農業。龍江縣現有返鄉創業人才151人,頭站鎮北華村村民尹曉波就是其中一員,他用勤勞的雙手和堅定的信念,開啟創業之路發展特色種植業,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 深圳人才引進呈現蔚為壯觀的「孔雀東南飛」景象
    深圳是一座因人才而興的城市,當年深圳大膽衝破傳統體制對人才的束縛,在全國率先推出一系列開風氣之先的創新之舉,形成了蔚為壯觀的「孔雀東南飛」局面。上世紀80年代,勞動力進入市場是一件很新鮮的事。計劃經濟時代,人們找工作都是靠安排,或託熟人「走後門」。大多數人進工作單位一幹就是一輩子,也沒有人才流動的說法。▲1982年,深圳市面向全國公開招聘機關幹部。
  • 回鄉投資置業人士達445人 「鳳還巢」計劃助推樅陽鄉村振興
    他告訴記者,在回鄉創辦藍莓基地前,他在南京從事服裝貿易多年,期間在和江蘇金智集團的交往中,萌生了回家鄉創業的想法,與江蘇金智集團合作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藍莓種植加工於一體的綜合性種植基地,基地規劃面積3000畝,目前種植面積超1500畝,引進國外優質藍莓品種培育,截至目前項目總投資近5000萬元。
  • 透過《西廂記》與《孔雀東南飛》:「情」遠不及金錢和地位重要?
    《西廂記》:歷經坎坷,有情人終成眷屬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西廂記》和《孔雀東南飛》,分別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整體來說,《西廂記》和《孔雀東南飛》講述的都是古代封建時期悲慘的愛情故事。《孔雀東南飛》兩個主人公分別叫劉蘭芝與焦仲卿。
  • 吃人的並不是封建禮制:孔雀東南飛上演的羅生門
    每個人處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情緒,不能單憑是受害方就判定其沒有過錯,不要僅聽一面之詞。眼睛只適應某種眼界的時候,只會看到事情的某一面。人成長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局限。孔雀東南飛在大家的印象裡,就是一個惡婆婆強行拆散了恩愛的夫妻倆。但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聽到的解讀大體就是封建禮制迫害了三個人,婆婆的獨斷專行就是因為封建禮教的毒害。
  • 除了《孔雀東南飛》,還有哪首樂府歌頌了漢末女性?
    其中創作於建安時期的《孔雀東南飛》更是和之後的北朝民歌《木蘭辭》一起被合稱為樂府雙璧。除了其文學價值之外,《孔雀東南飛》中塑造的劉蘭芝和焦仲卿這一對年輕戀人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表現了他們對於愛情的忠貞以及不屈的反抗精神。
  • 崑崙山下羅布泊 塔裡木旁胡楊林 昔日古樓蘭 今朝新若羌
    若羌縣,地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東南部,塔克拉瑪幹沙漠東南緣,東經86°45′—93°45′,北緯36°—41°23′。西接且末,北鄰尉犁縣及鄯善縣和哈密市,東與甘肅省、青海省交界,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行政面積20.23萬平方千米,是全國轄區總面積最大的縣。
  • 讓「返鄉不返貧」創業夢落地生根
    受訪者供圖  她放棄城市穩定的工作,毅然回到農村創業;她組織返鄉青年創業團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她自建生態體驗基地,助力精準扶貧……她就是梅州興寧市源清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梅州市品鮮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雪蓮。  今年,張雪蓮被省婦聯評選為2017年度「廣東省三八紅旗手」。她說,這個稱號是對她奮鬥的最佳褒獎和最好鼓勵,她的最大夢想就是助力鄉村振興,讓「返鄉不返貧」。
  • 《紅樓夢》裡的三生石和孔雀東南飛,每一個故事,都關乎大結局
    三,孔雀東南飛 薛寶釵一家三口,母親、哥哥和女兒。 她們兩家原型可以肯定來自《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一家三口。 劉蘭芝嫁給焦仲卿之前的故事沒寫,但劉家母子一見劉蘭芝被焦仲卿送回家,就急忙為女兒尋求再嫁,可知劉蘭芝嫁入焦家也差不多。劉蘭芝被焦仲卿母親百般看不上,也與娘家母親、哥哥攀權附勢有關。
  • 原來孔雀真的會飛,攝影師抓拍飛行中的孔雀
    「孔雀東南飛
  • 孔雀會飛?雲南大理的孔雀可以飛行300餘米,真是開眼界了
    《孔雀東南飛》一文曾寫道: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真正的孔雀到達能飛嗎?能飛多遠呢?或許很多人都沒見過孔雀飛,而在大理旅遊的時候,我見證了孔雀的飛翔,十分震驚。在山谷的盡頭,有一場精彩孔雀飛舞演出,在這裡大家可以與孔雀親密接觸,可以餵食也可以合影,孔雀是白族最好的朋友,雲南與孔雀也有著不解之緣。著名雲南籍舞蹈家楊麗萍便是從孔雀的行為中汲取精髓,創作了享譽海內的孔雀舞。最精彩的孔雀飛舞開始,當地白族姑娘吹起口哨,20多隻孔雀從對面的山空裡如同鷹一般依次飛出,美麗的羽毛,自由的翱翔在山谷之間,它們或落在廣場上,或落在枝頭。
  • 孔雀飛了:蘇州電視機廠聯姻飛利浦,一個民族品牌為何走向消亡
    它們就是紅極一時,聲名顯赫的長城電風扇、孔雀電視機、香雪海冰箱和春花吸塵器。它們鑄就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蘇州輕工、電子行業的輝煌。1.誕生早在1970年,蘇州電視機廠就在蘇州老城區北寺塔東面,拙政園北面成立了,並於當年試製成功第一臺孔雀牌黑白電視機,它是全國最早定點生產電視機的專業廠。
  • 福建:昔日發展桎梏 今朝山水作畫
    新華社福州11月23日電 題:福建:昔日發展桎梏 今朝山水作畫  新華社記者邰曉安、李超、趙銀平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長期以來山高水密交通不便,發展受限。  福道開通後,原本冷冷清清的象山、後縣山、梅峰山、金牛山等瞬間熱鬧起來,平均每天在福道上健步鍛鍊、散步遊玩的市民近5000人。  福州鼓樓區步道辦副主任楊臻說,作為一種懸空的生態廊道,福道從設計到施工都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既方便市民休閒健身,又避免太多人為活動對動植物的幹擾。
  • 阿壩州通報表揚一批優秀農民工和返鄉創業明星(附名單)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徐中成)1月6日,阿壩州在汶川縣召開全州優秀農民工暨返鄉創業先進集體和個人表揚大會,通報表揚了28名優秀農民工、25名返鄉創業明星、16個返鄉創業示範企業、9個農民工服務工作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