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西廂記》與《孔雀東南飛》:「情」遠不及金錢和地位重要?

2020-12-06 書裡懂

《西廂記》:歷經坎坷,有情人終成眷屬

先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西廂記》和《孔雀東南飛》,分別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整體來說,《西廂記》和《孔雀東南飛》講述的都是古代封建時期悲慘的愛情故事。

《西廂記》是講的一個相國之女崔鶯鶯跟隨母親回鄉,然後與一介書生張生相愛,但是卻遭遇種種艱難,本來相國夫人是同意了女兒與書生張生之間的婚事的,但是後來她卻反悔了,認為一介書生是沒有任何權勢的,所以覺得他的身份與自己女兒的身份並不是很般配,甚至想要主動提出讓張生與小姐結為異性兄妹。可是二人早已私定終生,絕對不可能同意向國夫人想法,雖然經歷種種磨難,但相國母親最終還是同意了張生與自己女兒的婚事。

《西廂記》:長亭送別

這樁婚婚事定了之後,張生決定去上京考取功名,給崔鶯鶯一個身份,就這樣婚事定了不久,張生就前往京城,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就被一個叫鄭恆的人從中挑撥離間,說是張生在京城另娶他人為妻,相國夫人相信了鄭恆的話,差點兒就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鄭恆,但是張生及時趕到阻止了這場悲劇的發生,最終還是和心愛之人在一起了。

《西廂記》:歷經坎坷,有情人終成眷屬

《孔雀東南飛》:封建愛情迫害,有情人同赴黃泉悽慘結局

《孔雀東南飛》兩個主人公分別叫劉蘭芝與焦仲卿。本來是非常相愛的兩個人,卻被家庭所拆散。劉蘭芝是一個心靈手巧又聰明伶俐的女人,她和丈夫的關係一直非常好,但是她的婆婆卻不喜歡蘭芝,一直想讓姜蘭芝掃地出門,可是她的丈夫焦仲卿在其中兩面為難,有時候婆婆甚至在逼迫焦仲卿做出選擇,焦仲卿被迫之下只能讓蘭芝暫時回娘家去。只是不知道這一回邊引來了許多的麻煩。雖然在蘭芝回娘家之前兩人許下承諾:絕不辜負對方,可是在蘭芝回到家裡不久就有高官顯貴來為自己兒子提親,劉蘭芝是絕對拒絕的,因為她對焦仲卿的感情是真真切切,決不允許外人摻入他們二人的感情。

但是劉蘭芝的哥哥卻是一個非常勢力的人,他為了攀附權貴,竟然私下將自己的妹妹允諾與他人,劉蘭芝知道後非常的生氣,並且對焦仲卿說出了實情,並約焦仲卿兩人黃泉相見。就這樣,劉蘭芝在與權貴之子結婚當晚跳河自盡,焦仲卿聽到這樣的消息竟然也上吊自殺了,他們選擇了生不能一起,但卻同赴黃泉的悲慘結局。

《孔雀東南飛》:封建愛情迫害

兩個故事雖然都是在嘲諷封建愛情的,但是結局卻全然不同

《西廂記》中張生與崔鶯鶯最終以美好的愛情,走到了一起,但是《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與焦仲卿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以赴黃泉為愛情的終點。那麼,具體分析這兩篇文章究竟反映了怎樣的現實狀況呢?

兩個故事都是在嘲諷封建愛情

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西廂記》中崔鶯鶯是相國之女身份高貴,而張生只是一介窮酸的書生,但是兩人卻能在一個寺廟中邂逅並且一見鍾情。這就是在暗自嘲諷封建時家族聯姻對兒女感情的蔑視,他們並不尊重自家兒女的想法,而是以壯大家族和提升利益為目的,將聯姻作為強大家族的途徑,其實也是他們過於注重門當戶對的規則,將家族顏面看的非常重要。

為壯大家族採用聯姻

崔母同意了女兒與張生之間的婚事,後來又反悔,到最終又同意將反反覆覆的一個角色。也正是封建時期女性的一個特點,應該是崔母嚮往愛情,見到女兒與張生一見鍾情之後,便決定讓女兒嫁給張生,就是反映內心的真實想法,就是對真正愛情的渴望。但是在女兒與張生兩人暗生情愫之後,崔母又反悔,這就反映了當時封建時代女性被現實所打敗的一個事實,到故事的最後出現一個叫鄭恆的人。崔母又想要將女兒嫁給鄭衡,這一段故事的描述又反映了崔母這一複雜人物的內心,他既想要得到真正的愛情,又被現實打敗,但最終還是想要妥協,這樣反反覆覆的內心想法的出現。

單從《西廂記》中崔母這一人格的分析就可以得出以上的這些結論,總之就是反映了封建社會愛情的不自主,以及家族之間的聯姻體現了對現實的無奈。

家族聯姻,對現實無奈

說完《西廂記》之後,我們再來說說《孔雀東南飛》。《孔雀東南飛》是一部悲劇,他以兩位主人公殉情作為結局,很明顯也是對封建時期愛情的嘲諷,和對當時愛情不自主的反抗。

《孔雀東南飛》我們主要分析四個人物性格,分別是主人公劉蘭芝與焦仲卿,還有焦仲卿的母親和劉蘭芝的哥哥。主人公劉蘭芝與焦仲卿之間的關係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二人感情真摯,並且非常純粹,即使是在焦仲卿母親的逼迫之下,回到娘家還是二人相互承諾絕不辜負對方這樣的情況。回到娘家之後,遇到哥哥這樣的一個形象,將自己許給達官顯貴來攀附權貴這樣的行為,劉蘭芝仍然不變心,甚至在最終選擇以死明志。其實主人公的性格很好,分析得出就是純粹的愛情,只是拗不過封建時期的權威,被達官顯貴逼迫這一故事情節就反映出當時平民無奈,婚姻不能自主就不說,而且連自己家人也會被權貴所影響,變了本質。

《孔雀東南飛》

筆者認為《孔雀東南飛》整篇文章中最複雜的就是婆婆的形象。為什麼婆婆會對一個乖巧而又聽話並且心靈手巧的劉蘭芝一直不滿意呢,封建時期的婆婆不都是喜歡勤快又能幹的媳婦兒嗎?為什麼劉蘭芝在婆婆眼中就成了那個不被喜歡的媳婦兒。

《孔雀東南飛》裡的婆婆

第一是他本身就是封建社會中一個極端而又蠻橫無理的女性形象。對於劉蘭芝的美好形象,他並不是特別採納,而是視若無睹,他對自己兒子焦仲卿都不是特別的理解,因此他才逼迫了劉蘭芝的離開。第二點就是因為焦仲卿母親自身受著封建時期的迫害,當時對於封建愛情的觀念根深蒂固;第三點就是封建的女性的地位並不高,但是作為婆婆她就有決定劉蘭芝去留的權力,這可能是焦仲卿母親在這個社會中唯一能體現出自身有權力的一點,所以她就將這一點權力無限放大,甚至最終造成了悲劇的發生。

第四個要分析的形象就是劉蘭芝的哥哥。劉蘭芝的哥哥本身並不是什麼惡人,或者是心地惡毒的一個形象,但是卻在達官顯貴來向劉蘭芝求親的時候變了,他可以不顧自己親妹妹的想法,為了有身份地位甚至是金錢將自己妹妹出賣,這主要反映了三點。

總結

第一點就是當時封建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苦。就是因為當時的生活艱苦,劉蘭芝的哥哥才會在遇到達官顯貴之後,選擇了用自己的妹妹來換取富貴。他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真實真實的心裡,就是不願意在被壓迫和受苦。第二點就是勞動人民備受達官權貴的壓迫。就是因為當時的生活艱苦,劉蘭芝的哥哥才會在遇到達官顯貴之後,選擇了用自己的妹妹來換取富貴。他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真實真實的心裡,就是不願意在被壓迫和受苦。第三點就是在這樣的時期親情比身份地位淡很多。在身份地位金錢面前,他選擇了,出賣自己妹妹的幸福,這就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民親情並不那麼重要。

勞動人民的艱苦

通過上述詳細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得出《西廂記》與《孔雀東南飛》反應最大的現實就是「情」還遠不及金錢和地位重要,這也是封建社會最大的悲哀,讓人對封建愛情不自主的抵抗。

相關焦點

  • 「孔雀」總是東南飛 西部建設怎麼辦
    「孔雀」總是東南飛 西部建設怎麼辦 2018-03-09 09:23 2018年03月09日 09:23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兩會聚焦  「孔雀
  • 除了《孔雀東南飛》,還有哪首樂府歌頌了漢末女性?
    其中創作於建安時期的《孔雀東南飛》更是和之後的北朝民歌《木蘭辭》一起被合稱為樂府雙璧。除了其文學價值之外,《孔雀東南飛》中塑造的劉蘭芝和焦仲卿這一對年輕戀人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表現了他們對於愛情的忠貞以及不屈的反抗精神。
  • 李清泉:孔雀東南飛 人才聚鵬城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習近平總書記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為深圳在新的歷史起點實現高質量發展定向領航。  最近,深圳官宣全球招人的短片《深圳腳步》,以全新風格展現了深圳各路精英熱血奮進的「腳步」,彰顯了深圳「沒有天花板,也沒有終點線」的夢想優勢。
  • 《紅樓夢》裡的三生石和孔雀東南飛,每一個故事,都關乎大結局
    當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說出「三生石」的時候,基本就能斷定賈寶玉最終要當和尚,以及他的母親是王氏。 三生石的故事典出唐代傳奇《圓觀傳》,後經蘇軾批改增刪,作文《僧園澤傳》。故事講述唐人李源與好友僧人圓澤入蜀,經過三峽遇到一王姓婦人懷孕兩年不生子。圓澤對李源說,此為我母,今夜我會圓寂投胎王氏腹中。你可於十三年後,在杭州天竺寺尋我。
  • 人才競技場 珠海如何再引「孔雀東南飛」
    人才競技場 珠海如何再引「孔雀東南飛」不久前,在匯聚400餘名海內外人才的珠澳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珠海首度公布「十大英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湯濤,知名企業家董明珠等均榜上有名。如此高規格的褒獎,不禁讓人聯想到1992年珠海推出的「百萬重獎科技人才」。
  • 吃人的並不是封建禮制:孔雀東南飛上演的羅生門
    孔雀東南飛在大家的印象裡,就是一個惡婆婆強行拆散了恩愛的夫妻倆。但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聽到的解讀大體就是封建禮制迫害了三個人,婆婆的獨斷專行就是因為封建禮教的毒害。那揭開這個籠統的原因,事情發生的真實原因可能有些顛覆大家先前的印象。「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單看這一點,就十分可以說明,女方的婆婆絕不是一個獨斷專治唯我獨尊的惡婆婆。
  • 原來孔雀真的會飛,攝影師抓拍飛行中的孔雀
    「孔雀東南飛
  • 孔雀會飛?雲南大理的孔雀可以飛行300餘米,真是開眼界了
    《孔雀東南飛》一文曾寫道: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真正的孔雀到達能飛嗎?能飛多遠呢?或許很多人都沒見過孔雀飛,而在大理旅遊的時候,我見證了孔雀的飛翔,十分震驚。作為原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我拾級而上,整個景區在一個山坡之上,沿途都是一些後建的民居和景觀,主要是為了呈現大理白族的民俗文化。雖然景區顯得頹敗一些,但是山谷之間綠化植被很好,山上的細泉從山頂留下,形成一泉清池,行走在山間,古老的民俗物件還在運作,製作當地的特色小吃,買上一塊還是相當好吃的。在這裡可以體驗水石磨、手推磨、水碓等大理白族原農耕體驗。
  • 安徽:昔日「孔雀東南飛」,如今引得「鳳還巢」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孫東海介紹,近年來,安徽省積極落實國家「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不斷完善創業引導扶持政策,吸引包括農民工、城市白領、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等在內的安徽籍在外人員返鄉創業,讓昔日「孔雀東南飛」變成如今「鳳還巢」。近四年來,全省返鄉創業農民工累計達21萬人,創辦經濟實體12萬個,帶動129萬人就業。
  • 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終究是愛情悲劇
    導語:《孔雀東南飛》的背景來源於東漢時期的關於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婚姻悲劇。它作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述詩,不僅在文學地位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故事的內核上也有著深遠的意義。古代因為婆媳矛盾而產生的悲劇婚姻故事不在少數,有嚴復和芸娘的故事,也有陸遊的唐婉的故事。而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故事,更顯得壯烈。
  • 人才競技場:珠海如何再引「孔雀東南飛」?
    這一聲平地驚雷,讓珠海這座南海之濱的新興城市名揚全國,也為珠海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和項目,「孔雀東南飛」的故事至今為人稱道。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珠海漸漸失去人才環境昔日的競爭力,曾紛湧而至的人才和企業陸續出走。如今,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港珠澳大橋通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等重大機遇疊加,珠海提振起「二次創業」的雄心,再度拿出了凝聚天下英才的誠意。
  • 昔日「孔雀東南飛」 今朝「八方鳳還巢」葉縣近3萬人返鄉創業
    葉縣又曾是省重點扶貧開發縣,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道路四通八達,村村通客車,村內亮起了路燈、建起了遊園,村集體經濟遍地開花。於是,一些創業有成者開始把目光轉向家鄉。葉縣成立了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領導小組,確保返鄉創業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地、見實效。
  • 從《西廂記》到《鶯鶯傳》,愛情悲劇是如何變成喜劇的?
    《西廂記》將張崔的相遇放在了張生解圍之前,並增加了鶯鶯抗爭及紅娘相助的情節,由此得以對張崔的愛情關係進行根本性地重塑。除以之外,《西廂記》還增加了另一條敘事線索,即老夫人食言、小人撥亂(鄭崔婚約)和老夫人再度悔婚。《西廂記》中的張崔之戀相較於《鶯鶯傳》更為艱難,他們不僅要經受雙方的考驗,更要時刻承受來自外界的打擊。
  • 《孔雀東南飛》:如果秦羅敷嫁給焦仲卿,會步劉蘭芝的後塵嗎?
    文/巾幗文史圖/源於網絡今天,咱們聊聊《孔雀東南飛》。這首敘事長詩,早已婦孺皆知了,內容不再多做贅述。今天,咱們探討一個問題:如果劉蘭芝和焦仲卿分道揚鑣,各自婚嫁,他們會過得怎麼樣?劉蘭芝再嫁,嫁的人是太守家的五公子,身份地位都比焦仲卿高許多。看太守求親的架勢,自不會虧待劉蘭芝。恰恰應了劉家哥哥的一句話「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再看焦仲卿呢?焦母也有一個合適的兒媳人選,那就是東家的賢女秦羅敷。
  • 王《西廂記》有何特色?
    《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雜劇中最負盛名、流傳最廣的一部作品,王實甫以這部輝映千古的作品,取得了他在中國戲曲史上的顯赫地位。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刪除了不合理之處,增添了許多曲折動人的細節描寫,增添了老夫人、紅娘、崔張之間的鬥爭,紅娘角色更加出彩,更為徹底的對崔張二人的愛情進行了肯定和褒揚。第一次提出了以「有情」作為婚姻基礎的理想,並以高貴華美的語言譜寫了這部傳送千古的愛情名劇。
  • 《西廂記》天下奪魁
    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詞中「風月營」、「鶯花寨」、「翠紅鄉」都是指元代女雜劇演員聚居之地。可見,王實甫經常出入這些地方,和雜劇藝人交往,並為她們寫戲。他的劇作詞藻華麗,風致優美,士林中無不嘆服,代表作《西廂記》更是獨佔鰲頭。
  •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愛情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
    王實甫和《西廂記》《西廂記》是我國古代愛情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它通過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青年男女反抗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鬥爭。到金章宗時期,鶯鶯故事發生了一個飛躍,出現了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它使崔、張愛情故事以新的藝術面貌表現了嶄新的思想內容。在這部作品中,張生已經成為一個有情有義、忠於愛情的人物,他和鶯鶯一起抗爭,最後帶著鶯鶯出走,獲得了「美滿團圓」的結局。這部作品是《西廂記》雜劇產生的直接基礎,在文學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後人稱它為「董西廂」,而稱王實甫的作品為「王西廂」。
  •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以說唱形式重新演繹,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以戲劇形式將此故事搬上舞臺。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西廂記》跨越時空的發展流變過程,更富有魅力。「西廂」故事的本源唐朝有一個詩人,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西廂記》的張生,令人討厭
    但也有例外,正如《西廂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的張生與崔鶯鶯。不客氣地說,很難讓人情感共鳴。崔鶯鶯還好,《西廂記》在張生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先天和後天都不足。張生形象鮮明,但十分不招人喜歡。《西廂記》內容上並不是絕對原創,本自唐代元稹傳奇小說《鶯鶯傳》。但它講述的卻是張生對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故事。元稹在唐代詩文界的地位毋庸置疑,但《鶯鶯傳》美化張生,為張生的始亂終棄找藉口,時代局限性太過明顯。歪曲的主旨必然有歪曲的故事,元代雜劇家王實甫在創作《西廂記》時可謂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