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各位看官,又見面了,這裡是諸曉白聊戲,一個傳統文化發燒友的詭談戲說。
前不久呢,曉白看了姜亦珊版的京劇《西廂記》
不由得想和大家一起聊聊這《西廂記》。看過這齣戲的朋友可以留言交流~沒看過的朋友就聽曉白來給您聊聊吧!
諸曉白聊戲 第二期
「天下奪魁」《西廂記》
在戲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元雜劇作為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第一個黃金時代,誕生了許多燦爛不朽的雜劇作品,其中王實甫的《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雜劇中最負盛名、流傳最廣的一部作品,王實甫以這部輝映千古的作品,取得了他在中國戲曲史上的顯赫地位。元末明初人賈仲明在《錄鬼簿》追吊他的「凌波仙」詞中,曾這樣評價他:「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肯定了他所作《西廂記》在那時就已經是出類拔萃的作品了。
崔鶯鶯、張生故事的流變
《西廂記》的題材,最早來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元稹在《鶯鶯傳》中敘述的是貞元年間,寄居在普救寺的少女鶯鶯,和張珙(張生)私自相戀後又被拋棄的故事。元稹在書中說這個美麗多情的鶯鶯是個「妖孽」,而且認為張生這種「始亂終棄」的行為是合理的,是合乎禮法的,有「聞過是非之嫌」。
鶯鶯的故事流傳到金代,出現了董解元的諸宮調傑作《弦索西廂》,簡稱董《西廂》。可能是董解元覺得鶯鶯這個美好的女子結局太過可憐,產生了同情心,他把鶯鶯被「始亂終棄」的悲劇性結局,改寫成鶯鶯和張生互相愛慕,為了爭得理想愛情他們私自結合,雖然曲折但是終於團圓的美滿結局。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增加了紅娘、老夫人等鮮明形象,為元雜劇王實甫《西廂記》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刪除了不合理之處,增添了許多曲折動人的細節描寫,增添了老夫人、紅娘、崔張之間的鬥爭,紅娘角色更加出彩,更為徹底的對崔張二人的愛情進行了肯定和褒揚。第一次提出了以「有情」作為婚姻基礎的理想,並以高貴華美的語言譜寫了這部傳送千古的愛情名劇。
王《西廂記》的戲劇結構與技巧
一、兩組矛盾
王實甫《西廂記》全劇以鶯鶯、張生之間的愛情為主要線索,情節清晰,布局嚴謹,以兩組矛盾衝突展開:一組是老夫人與張生、崔鶯鶯、紅娘之間的矛盾,也就是封建禮教與追求自由愛情的叛逆者之間的矛盾,這是主要矛盾;同時,又寫了張生、鶯鶯、紅娘之間的性格矛盾,張生憨誠可愛,鶯鶯猶豫羞怯,紅娘機智潑辣。以上兩條線索,隨著人物內心活動的發展而發展,把整個劇情串聯起來,如雙線串珠,相互交錯、相輔相成,推動情節發展走向高潮。
二、三次衝突
更令人心折的是,作者通過「寺警」、「賴婚」、「拷紅」三次衝突,巧設懸念,使得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張弛交替,竭力渲染達到激動人心的戲劇效果。「懸念」和「突轉」等結構技巧的運動,使得情節的發展變化莫測,搖曳生姿。如「寺警」之後,人們剛以為有了一個結果,「賴婚」一折又形成了懸念。如果說,「酬簡」對於「賴婚」是一個解答,那麼對於後來的劇情發展來說,則又是一個新的有待解答的「懸念」。緊接著「拷紅」一折,是巧妙的突轉,老夫人在知道了崔張的私情後,當然要嚴加問罪,等待二人的,必將是一場災難。然而,在紅娘據理力爭之後,情勢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老夫人不得不立即許婚;二人不僅沒有大禍臨頭,反而得到認可;紅娘則從一個被拷打者變成了一個審判者。這一「突轉」,不僅有力地揭示了人物性格,而且產生了極其生動的戲劇效果。
王《西廂記》的藝術特色
王實甫《西廂記》的最成功之處,還在於它深刻、真實而又血肉豐滿的人物塑造。
一、張生形象
如在王實甫的筆下,張珙已不再是前代那個始亂終棄的無行文人,而變成了一個執著、專一、又充滿著書呆氣的「傻角」,他對鶯鶯一往情深,對待愛情那樣的忠貞,被人們譽為不追求「蝸角虛名,蠅頭小利」的「志誠種」。如在「酬簡」一折中可以體現:他替老夫人「白馬解圍」之後,自以為老夫人請他吃酒是定下婚事,便梳洗打扮一番,還讓紅娘為他參謀,結果被紅娘取笑一番。他天真忠厚、憨態可掬、沒有絲毫世故氣的樣子委實令人好笑。從性格上講,張生比鶯鶯更加天真率直,他身上也帶有那個時代封建文人所特有的狂放不羈和迂闊,他具備了純潔的個人品性和內心操守,成為作者著力肯定的人物。
二、紅娘形象
再如紅娘這個角色,在王實甫《西廂記》中堪稱「戲膽」,她身為奴婢,卻同情崔張的理想愛情,她鄙視老夫人的不守信用,她雖是封建社會地位卑微的下層人物,但她卻具有勞動人民的正直、機智、潑辣、熱情和勇敢,王實甫賦予了她在崔張愛情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成為了比崔張更負盛名的藝術典型,可以說,沒有紅娘,也就沒有崔張之戀,也就不會有流傳千古的《西廂記》。
三、語言特色
王實甫《西廂記》還以其語言的華美蘊藉為後人所推崇。清代戲曲理論集大成者李漁盛讚其詞「多瑜鮮瑕者」。王實甫在唱詞中還寫出了人物的個性色彩,鶯鶯的唱詞優雅溫婉,張生的唱詞熱烈爽朗,紅娘的唱詞爽快潑辣,色彩鮮明。一部《西廂記》處處詩情畫意,文採飛揚。如鶯鶯長亭送別時所唱之曲,歷來為人們所讚頌:「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真是千古絕唱,膾炙人口!
結語
在戲曲文學史上,王實甫第一個全面、複雜、大膽地以《西廂記》表達出「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成為敢於挑戰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呼喚個性自由、追求美好理想愛情的劇作家,他的《西廂記》以其溫潤的風格、精細的結構、華美的語言、豐滿的人物塑造在戲曲長河中熠熠生輝,成為千古垂範,當之無愧「天下奪魁」!
嘿各位看官,今天的諸曉白聊戲就到這裡了,看完有沒有對《西廂記》有所了解了呢?看完文章的朋友可以在下面交流,曉白是喜歡傳統文化的原創新人小編,喜歡曉白的朋友關注留言就是對曉白的支持了哦,還想聽曉白的詭談戲說嗎?還是這裡,諸曉白聊戲~我們下期再會哦!
(文/諸曉白聊戲)
(參考資料:《中國戲曲發展史》、《中國戲劇經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