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年少時羨慕人生圓滿的張生,後來才發現活成了紅娘

2020-12-05 忱讀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王實甫《西廂記》」

《西廂記》最早的版本叫做《會真記》,為唐朝詩人元稹所作。對,就是寫下千古悼亡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的那一位。

今天我們讀到的《西廂記》,全名叫《崔鶯鶯帶月西廂記》,是元代戲曲家王實甫根據歷代版本編撰而成。它雖然是戲劇劇本,三個主要人物張君瑞、崔鶯鶯、紅娘絕非臉譜化的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內涵。尤其是張生和紅娘兩個人物身上,能讀出今天人的影子。

01 鮮衣怒馬張君瑞,是圓滿人生的代言人

張君瑞趕考路上途經普救寺,見到故相國崔公的女兒崔鶯鶯,陷入不可自拔的迷戀之中。古代男女大妨,張生要接近崔小姐正在無可奈何之際,一夥亂軍給了他英雄救美的機會。助崔家脫險的張生,本以為崔夫人會兌現諾言將女兒許配給他,沒想到老夫人卻食言了。愛情面前,張生顧不得儒家道統,藉助紅娘牽線,與崔鶯鶯暗結連理。最後,張生考取了狀元,也獲得了老夫人的認可,在一片和諧中迎娶崔小姐。

讀《西廂記》,張生是最讓人動容的人物,他為崔鶯鶯有豁出性命的勇氣。張生遭到過三番五次的拒絕、甚至是羞辱,險些憂思成疾一命嗚呼。但每次事情微微露出轉機,他立刻滿血復活,生龍活虎地投入到追求小姐的行動中。

其實,張生也有現實負擔。他是禮部尚書後人,肩負著進京趕考、光耀門楣的家族使命,雪案螢窗二十年努力,能否取得功名全都在此一舉。但功名利祿身外之物,在崔鶯鶯面前顯得不值一提。遇見崔鶯鶯的張君瑞人生豁然開朗,風流才子有了傾慕的窈窕佳人,除此不過是浮云爾。

《西廂記》是一個圓滿的結局,張生最後考中狀元,事業愛情雙豐收。但假如他心思全系在兒女情長、沒有考中科舉呢?崔鶯鶯說過,「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回來者!」中舉不過錦上添花,兩人長相廝守已然無憾。

與古人張君瑞相比,今天的人似乎需要顧忌的更多,遺憾和無奈也更多。所學的專業是出於自願、愛好,還是為了畢業能有條出路?從事的工作有價值嗎,是理想職業還只為養家餬口?三十二歲了,在介紹人撮合下,猶豫著要不要選擇看起來各方麵條件都不錯的那個人,可捫心自問,選擇的到底是緣分還是妥協?一直想好好培養的愛好,可有限的時間只能讓渡給陪伴孩子,到底是甘心付出還是無可奈何的犧牲?

古往今來讀過《西廂記》的人們,無不羨慕張生。然而羨慕的只是他抱得美人歸嗎?表面上看是的。但其實崔鶯鶯是張生內心渴望的具象化,對應了我們努力想抓住、卻永遠隔岸看花的那個東西。張生每一次向反對力量發起挑戰,都是我們向自己的目標模擬著邁進的一步。

現實中我們總有太多顧慮、太多掣肘,在顧此失彼、顧彼失此之間徘徊彷徨,掂量、糾結、猶豫,漸漸磨平了銳氣,也磨光了心氣。暮然回首才發現離開起點走了好遠,與最初規劃的路線也偏離了好多。所以才有人訝異於活成了陌生的自己,甚至像有點討厭的那個人。

我們都羨慕張生,他在代代傳唱的戲文中不斷邂逅崔鶯鶯,經歷著一次又一次雜糅著痛苦的期盼和等待,但從未改變目標和初衷。人們聽戲、看書無非是借虛構的人物,摸一摸不曾開始就已宣告結束的夢想。

02 許多人努力的終點,就是成為合格的紅娘

如果票選《西廂記》「你最喜愛的人物」,我覺得「票王」或許是紅娘。張生、崔鶯鶯雖然令人神往,但紅娘更真實、更接近普通人,某種層面來說也更成功。

紅娘是小姐崔鶯鶯的侍女,她沒有崔鶯鶯、張君瑞官宦家室的好出身,甚至連書都沒機會讀。上帝發到紅娘手裡的是一副爛牌,紅娘把它打到了極致。

紅娘恪盡職守。張生主動向紅娘詢問鶯鶯,遭到一通連珠炮似的搶白。那個時候紅娘不清楚小姐的心思,維護崔鶯鶯閨閣女子的尊嚴和體面,是她職責所在。

紅娘善解人意。張生隔牆吟誦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崔鶯鶯和一首「蘭閨深寂寞,無計度芳春。料得高吟者,應憐長嘆人」。不識字的紅娘未必聽懂了詩句,但從小姐的語氣和表情中讀懂了含義,此後堅定地站在撮合兩人的立場上。

紅娘懂得什麼時候裝傻。她替小姐送書簡給張生,明明是一封情書,小姐卻騙她是絕情信。紅娘索性順水推舟,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留下鴻雁傳情的美妙感給崔張二人。

紅娘還拿捏得準替人受過的分寸。崔鶯鶯與張生偷情事發,老夫人找丫鬟問罪。紅娘嘆氣道「不爭你握雨攜雲,常使我提心在口」,可見她也是有怨言的,不是一味愚忠。但紅娘懂得審時度勢,看透了小姐和張生既成事實、老夫人無可奈何的本質,因此巧妙化解局面,讓所有人都有臺階下。

沒人期待紅娘像崔鶯鶯、張君瑞那樣不顧一切的追求愛情,但都盼望紅娘能成就兩人的好事。而紅娘甚至超出了人們的期待,以她有限的地位和能量把故事結局推向完滿。紅娘是崔相國家的侍女,身份決定了她需要貢獻價值來兌換自由的籌碼、獲得生存的空間。命運本欲待紅娘刻薄,紅娘卻瀟灑大度地與命運達成了和解。

我們愛紅娘,愛她的潑辣、果斷、有心計,在夫人、小姐、張生的三角關係中左右逢源。紅娘的境遇,有時太像現實中的我們,沒有天生的財富地位,需要與外界環境不斷周旋、廝打,最終鍛鍊的皮糙肉厚、百毒不侵。

周國平說人生有三次成長: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如果張君瑞代表了可望不可及的人生,紅娘則代表著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的人生。人的成長之路,不過是張生漸漸褪去、紅娘慢慢成長的過程。如果我們註定一路跌跌撞撞、左衝右突,那請讓我們成為替他人作嫁衣的紅娘。至少回望來路的時候,我們有資格對命運的底牌,報之以寬容的一笑。

相關焦點

  • 崔鶯鶯嬌羞委戲張生,小紅娘傲嬌巧搭姻緣|《西廂記》第三本
    崔家母悔婚乃戲張智,巧紅娘聰穎兩頭牽線|《西廂記》第二本上文結尾時,我這樣寫道自那日張生與小姐以瑤琴傳情後,張生,是日思夜想,卻也見不得小姐。後來,他想了個法兒,讓長老去向老夫人說道,自己病重,等著小姐來看自己。小姐聽聞張生病重,果然,派紅娘去看望他。張生卻趁機,想要紅娘帶一封簡帖兒給小姐。
  • 《西廂記》紅娘也愛張生嗎?
    看過《西廂記》的人都知道,紅娘一直撮合自家小姐和張生成為一對兒,開始我還不理解,她這是圖啥呢?後來,知道有通房丫頭這個詞彙,才知道原來是這麼回事!原來,紅娘自己也極為喜歡張生,但是她的命運是無法被張生娶回家的,只有張生娶了小姐,她才有可能作為陪嫁丫頭過去,並且極有可能成為張生的小妾。這就是,古代的婚後通房丫頭。很多人並不理解通房丫頭的概念,意思認為等同於普通丫鬟。如果那麼想,你就錯了,她們遠比普通丫鬟地位低得多,甚至很多時候不如普通丫鬟。
  • 《西廂記》中崔鶯鶯、張生、紅娘3者之間不為人知的關係
    崔、張、紅娘三者之間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不為人知的關係王實甫創作的《西廂記》是元雜劇中的傳世之作。故事取材於唐人的傳奇小說《鶯鶯傳》,並在金元之際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礎上予以全面改造,賦予整個故事反抗封建禮教,追求自由幸福的主題,並對元雜劇體質有所突破,塑造了中國古典戲曲的典範語言。《西廂記》中有兩對矛盾,兩對戲曲衝突。
  • 在西廂記裡,三從四德等古訓完全成了一個笑話
    西廂記劇照當紅娘將張生自報家門不曾娶妻之事當笑話說給鶯鶯後,鶯鶯叮囑紅娘不要告訴老夫人。花園燒香,張生作詩試探,鶯鶯讚美該詩清新,並立即和詩,暗通款曲。在佛殿做法事,她又偷偷打量張生,誇他「外像兒風流,青春年少;內性兒聰明,冠世才學」。看得時間太長,連張生都發現了:「那小姐好生顧盼小子。」
  • 西廂記中張生的歷史原型竟然是他
    《西廂記》是元代著名雜劇作家王實甫(1260年-1336年)所著,它正面提出了"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主要劇情是: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裡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苦於無法接近。
  • 你若無心我便休,西廂記裡的崔鶯鶯沒有遇到張生,卻遇到了元稹
    當時孫飛虎羨慕崔鶯鶯美貌,想要兵圍普救寺用武力強行搶走崔鶯鶯,作自己壓寨夫人。情急之下,張生搬來救兵解了普救寺之圍,崔夫人不得已答應了崔鶯鶯與張生的交往,鬆了口許婚。可是當兩人還沒來及為美好未來開心之際,崔夫人卻又嫌張生是一介白衣秀士,「止留下四海一空囊」的清貧家產,狠心反悔當初的承諾,讓張生和崔鶯鶯以兄妹相稱。
  • 多虧了張生和崔鶯鶯,使得有情人終成眷屬成為佳話
    《西廂記》講述了張生與崔鶯鶯這一對有情人衝破困阻終成眷屬的故事。全劇共五本二十一折。劇情是: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裡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苦於無法接近。此時恰有孫飛虎聽說鶯鶯美貌,率兵圍住普救寺,要強娶鶯鶯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聽從鶯鶯主意,允諾如有人能夠退兵,便將鶯鶯嫁他。
  • 張生跳牆會鶯鶯的故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王《西廂記》有何特色?
    可能是董解元覺得鶯鶯這個美好的女子結局太過可憐,產生了同情心,他把鶯鶯被「始亂終棄」的悲劇性結局,改寫成鶯鶯和張生互相愛慕,為了爭得理想愛情他們私自結合,雖然曲折但是終於團圓的美滿結局。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增加了紅娘、老夫人等鮮明形象,為元雜劇王實甫《西廂記》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 《稀世情緣》紅娘痴情戀張生 篡改經典惹爭議
    《稀世情緣》紅娘痴情戀張生 篡改經典惹爭議 2008年02月01日 15:01 來源:揚子晚報 發表評論   喜歡古典文學的人都知道《西廂記》說的是書生張珙與相國之女崔鶯鶯掙脫封建禮教真心相愛的動人故事。
  • 從《西廂記》到《鶯鶯傳》,愛情悲劇是如何變成喜劇的?
    老夫人食言、張崔在紅娘的幫助下得以偷期、張生進京赴考、鄭恆造謠挑撥、老夫人再度悔婚、張崔終成眷屬。《西廂記》將張崔的相遇放在了張生解圍之前,並增加了鶯鶯抗爭及紅娘相助的情節,由此得以對張崔的愛情關係進行根本性地重塑。除以之外,《西廂記》還增加了另一條敘事線索,即老夫人食言、小人撥亂(鄭崔婚約)和老夫人再度悔婚。《西廂記》中的張崔之戀相較於《鶯鶯傳》更為艱難,他們不僅要經受雙方的考驗,更要時刻承受來自外界的打擊。
  • 《西廂記》第2篇|崔鶯鶯:初見張生,失儀態;再見張生,丟魂魄
    (這一點從後來的判賊孫飛虎欲擄崔鶯鶯為壓寨夫人一事可以得知)另外,崔老夫人「怕俺女孩兒折了氣分」,一旦崔鶯鶯踏出閨閣,便讓紅娘「影兒般不離身」地看著她。然而,相國之女的鶯鶯卻是「針黹女工,詩詞書算,無不能者。」鶯鶯是小姐,紅娘是侍妾。
  • 《西廂記》:婚姻自由問題
    《西廂記》是王實甫所著的元雜劇,講述的是窮書生張生對美麗的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傾心,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普救寺救下了崔鶯鶯,而在這之前崔鶯鶯以及崔母曾許諾將崔鶯鶯許配給救她之人,可是在張生救下崔鶯鶯後崔母卻食言,崔鶯鶯有個侍女叫紅娘,機智聰慧,兩人在紅娘的幫助下,讓崔母不得不承認兩人的關係
  • 為愛情牽線搭橋的人稱為「紅娘」來自於西廂記還是桃花扇
    蟻莊園紅娘這個人物成名於什麼?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24日的問題是:我們經常把為愛情牽線搭橋的人稱為「紅娘」,這個人物「成名」於?那麼大家在哪些經典中熟知紅娘的呢?想知道正確答案的朋友,下面99單機小編帶來了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24日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 茅威濤做事膽小做戲膽大 《西廂記》將封箱
    對於茅威濤來說,這齣戲更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當年,正是憑藉對劇中張生一角的精彩演繹,她榮獲了自己藝術生涯中的第二個中國戲劇「梅花獎」以及第二個文華表演獎。  但是對於熱愛越劇的觀眾來說,這齣《西廂記》已經是個有些久遠的記憶了。由於當年在劇中飾演崔鶯鶯的傅派花旦顏恝遠赴海外,這齣戲不得不闊別舞臺長達十年之久。如今,正是因為顏恝的歸來,才促成了此次演出。
  • 《西廂記》:張生在普救寺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文學小說,世人皆為白丁張生與相國小姐崔鶯鶯二人的愛情而傳揚,領略一段才子佳人情意綿綿的清麗傳說,但同另一個視覺觀看,也氤氳著禪意和美。普救寺有一蓮花池,蓮花開得正是時期,崔鶯鶯和仕女紅娘追隨蝴蝶到此,在蓮池上和蝴蝶嬉戲,這一幕被路過的張生看見,被崔鶯鶯迷得失去了魂魄。作者是這樣形容崔鶯鶯的: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嫋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又言:世間有這等女子,豈非天資國色乎?
  • 《西廂記》中的才子佳人令人羨豔,張生原型是何人?
    《西廂記》的故事是大家都熟知的,人們不僅記住了張生和鶯鶯這一對才子佳人,而且還記住了小丫頭紅娘,並從此把在別人戀愛婚姻中牽線搭橋的人叫做「紅娘」。據說,近年開發旅遊景點,普救寺內還專門立一標牌,上書「張生跳牆處」,完全把西廂故事當做真人真事了。
  • 《西廂記》張生中榜方可迎娶鶯鶯,現代婚姻需要看中對方學歷嗎?
    《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的代表作,講述了書生與佳人衝破封建禮教,勇敢追求愛情的故事,崔老夫人認為張生與鶯鶯門不當戶不對,一定要張生考取功名,張生最後赴京順利考取了狀元,回來與鶯鶯完婚,才子佳人最後終成眷屬。《西廂記》的問世對後世影響深遠,故事情節豐富。故事的結尾引發筆者思考:如果張生最後沒有考取狀元,那麼這個故事會不會又是一個悲劇?
  • 《西廂記》天下奪魁
    《西廂記》的故事並不複雜,說的是唐代崔老相國去世後,老夫人攜女兒鶯鶯扶靈歸葬,丫環紅娘一路陪伴。因道路阻隔,暫停靈於河中府蒲州境內的普救寺,借宿西廂小院。父母雙亡、書劍飄零的洛陽書生張生赴京趕考,為會朋友白馬將軍來到蒲州,遊佛殿時邂逅鶯鶯,為其無比的豔麗而驚喜。鶯鶯乍見翩翩少年,也不禁深情地回眸〔mou謀〕一望。
  • 紅娘牽線只是忠心護主嗎?她是想要張生娶她
    王實甫的《西廂記》不僅給後人留下了張生與崔鶯鶯的悽美愛情,也把最佳女配紅娘推上了歷史舞臺。俗話說,做一次媒添一次壽,很多人都願意做一次「紅娘」,成就一段姻緣。在《西廂記》中,紅娘只是一個小小的丫環,與張生與崔鶯鶯的戀愛波折相比,實在是不足一提。但是,王實甫卻故意增加了她的戲份。這一有心之舉,不僅使紅娘理所當然的成了張、崔二人愛情的催化劑,更是使得紅娘長久的留在了歷史舞臺。崔鶯鶯隨母回河北安平,途經普救寺。短暫的休憩中,無意邂逅了進京趕考的張生。
  •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自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後,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就引人關注,影響深遠。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以說唱形式重新演繹,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以戲劇形式將此故事搬上舞臺。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西廂記》跨越時空的發展流變過程,更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