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紅樓夢》裡有一回,寶玉和黛玉在園裡看《西廂記》。《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的代表作,講述了書生與佳人衝破封建禮教,勇敢追求愛情的故事,崔老夫人認為張生與鶯鶯門不當戶不對,一定要張生考取功名,張生最後赴京順利考取了狀元,回來與鶯鶯完婚,才子佳人最後終成眷屬。《西廂記》的問世對後世影響深遠,故事情節豐富。故事的結尾引發筆者思考:如果張生最後沒有考取狀元,那麼這個故事會不會又是一個悲劇?古代人注重學歷,那麼在如今自由戀愛的時代,結婚還需要看對方的學歷嗎?

《西廂記》人物刻畫飽滿,故事新穎有趣
《西廂記》,改編於元稹的《鶯鶯傳》,元稹筆下的張書生是一個薄情郎,他與崔鶯鶯相戀後又拋棄了她。王實甫在《鶯鶯傳》的基礎上,對其做出了很大的改編,他給了大眾一個圓滿的結局。王實甫筆下的張生勇敢、專情,最終功成名就抱得美人歸,表達了王實甫對社會封建婚姻制度的批評和對天下有情人終成佳眷的美好祝願。
《西廂記》全書講述了一對戀人經過重重磨難,最後在一起的傳奇故事。此劇王實甫將每個人物都刻畫的有血有肉、人物形象生動、立體、飽滿。男主張君瑞生的俊俏,腹有才華,雖出生於書香門第,先父是禮部尚書,但隨家父先去 家道中落,家境變得窘迫。張生多次應舉但都落榜了,變成一個落魄書生。他對崔鶯鶯一見鍾情,並對其展開大膽追求,並在崔老夫人的要求下,最後考中狀元,迎娶鶯鶯。女主崔鶯鶯家境富裕,先親是崔相國,家中有權有勢,鶯鶯飽讀詩書、美麗、聰慧,但她叛逆,敢掙脫禮教的束縛,追求自己的愛情。

崔老夫人是鶯鶯的母親,她是當時那個時代封建禮教的典型受害者,她愛女深沉但性格強勢,丈夫去世,一家無主,她要顧及女幸福的同時也要顧全到家族的利益 ,她希望通過女兒的婚姻重振崔家,她本人是矛盾的、理智的、克制的,同時她又是無奈的。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紅娘。說到西廂記,大家都一定不會忽略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紅娘,她是相國小姐崔鶯鶯身邊的仕女,她為鶯鶯與張生出謀劃策,她機靈機智。

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開始於一場英雄救美的巧合。張生與鶯鶯在普救寺巧遇,兩人一見鍾情。叛賊孫飛虎率聽聞崔鶯鶯是一個大美人,便帶人圍寺,逼迫鶯鶯當自己的壓寨夫人,崔老夫人面對如此局勢,便當眾允諾誰出手相救,便將小女鶯鶯許配予他。張生英雄救美,解救了這對母女,但事後崔老夫人卻反悔了,百般阻撓張生和鶯鶯在一起。紅娘不忍看到如此相愛的兩人備受煎熬,便為兩人出謀劃策、傳書遞簡,促成了兩人的好事。兩人「生米煮成熟飯」,崔老夫人只好讓步,但要求張生考取功名後再回來與鶯鶯成婚。後來鶯鶯十裡長亭送別張生。張生赴京趕考成功,成為狀元,與鶯鶯終成眷屬。

《西廂記》表達的思想具有進步性,對後世影響深遠
《西廂記》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書中語言優美清麗,寫述了崔鶯鶯與張生勇於突破封建世俗、傳統禮教的束縛,在仕女紅娘的幫助下,戰勝崔老夫人、鄭恆(崔鶯鶯的原有許配對象)的重重阻撓,最後兩人終成眷屬的美好愛情故事。作者王實甫通過此部雜劇,隱晦的批判了當時包辦婚姻和門當戶對的封建禮教,反映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戀愛、自主婚姻的嚮往和追求,也突出表達了作者對有情人終成佳眷的美好祝願。他表達的思想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下具有一定的進步性。
《西廂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佳作,自問世後就對我國的不同文化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另一經典湯顯祖所作的《牡丹亭》,就是對《西廂記》核心思想的繼承,甚至超越。後人還將《西廂記》改編成各種不同的劇種(如越劇)獲得大眾喜愛。

為何崔老夫人百般阻撓,一定要張生考取功名?
《西廂記》裡的崔老夫人是一個複雜、矛盾又衝突的人,她是封建勢力的代表,是一位可憐、可悲又可敬的母親。丈夫崔相國先去,家大業大的崔家怎可無一家之主,崔老夫人擔起了這個責任。她愛女心切,但顧及到崔家的利益,便一心希望女兒嫁一個有權有勢的人家,張生只是一介窮書生,與崔鶯鶯門不當戶不對,自然不是這位相國夫人的最佳女婿人選。好在張生最後考取狀元,才和鶯鶯完婚。
張生考取的狀元是什麼級別?在現在算本科、碩士、還是博士?古時的讀書人通過第一次童子試後就被稱為童生;童生通過院試,成為秀才;秀才通過鄉試,成為舉人;舉人通過會士,成為貢士;貢士通過殿試,成為進士,其中,進士裡第一名就是張生考取的狀元。這和現在我國的考試制度類似,我國有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碩士和博士。古代的狀元可能比現在的博士還更厲害。

到了現代,兩人結婚需要看對方學歷嗎?
為何崔老夫人一定要張生考取功名呢?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女兒和張生在一起後能不為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擔憂,也希望通過張生重振崔家。古代中狀元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狀元會受到皇帝的重用,會得到一個不錯的官位,變得有權有勢,吃喝不愁。古人嫁女很多都會注重男方的學歷,家境富裕的小姐自然希望丈夫是眾多人裡的佼佼者了。那麼現在的人在一起會講究對方的學歷嗎?
答案自然是會的。學歷不僅僅是一張紙,更代表了一個人的視野、受教育程度、思想境界,學歷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前途。大學分一本、二本;分專科、本科;分985、211。如果一個初中學歷和一個博士學歷的人在一起,即使再相愛,也會因為種種差異而引發矛盾。

現在的青年男女戀愛,不會太過於注重對方的物質條件,更多的是看對方和自己是否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受到的教育程度是否相似。兩個人如果有著相似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就會相處得舒服。學歷相差大的兩個人,生活方式、受教育程度、思考問題的方式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他們的朋友圈也不一樣,能否很好地融入彼此的圈子去是一個問題。

結語:
《西廂記》是一部經典佳作,在中國文化領域裡有一定的分量。劇裡的這對戀人是勇敢的,他們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勇於打破固有的世俗禮教。但是如果張生沒有考中狀元,那麼最後故事的結尾會不會又是一個悲劇呢?古人為女兒挑選夫婿是會注重男方的學歷的。現在人如是,學歷相差大的人,思想境界、受教育程度不同,差異多,自然就容易產生一些分歧和矛盾。但學歷只是一個加分項,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你們認為呢?你們找另一半會看對方的學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