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是我國古代愛情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

2020-12-05 郭宣成

王實甫和《西廂記》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愛情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它通過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青年男女反抗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鬥爭。由於《西廂記》在思想

  和藝術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響深遠,在結構體制上又規模宏大,所以有的學者稱它是元雜劇的壓卷之作。

一、王實甫的生平與創作

  關於王實甫的生平,我們知道得很少。《錄鬼簿》只記載他是大都(今北京)人。名信德。他的戲劇活動,在元成宗元貞、大德間。

  王實甫的雜劇作品,《錄鬼簿》著錄有l4種,現存有《西廂記》、《麗堂春》、《破窯記》三種,另有《芙蓉亭》、《販茶船》殘存各一折。《西廂記》是其代表作。《全元散曲》還收有他的小令一首,套曲兩套及殘曲。

二、從《鶯鶯傳》到《西廂記》

  《西廂記》故事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鶯鶯傳》寫書生張生從來不近女色,但自一見鶯鶯便不能自持,經過一番曲折,兩人有了私情。而後張生進京應舉,就斷絕了與鶯鶯的舊情。「始亂之,終棄之」。鶯鶯也只有自怨,後來嫁了人。鶯鶯是個悲劇人物,張生是個輕薄負情的書生。作者還借張生之口,說鶯鶯是「尤物」,稱讚張生是「善補過者」。儘管如此,由於作品塑造了崔鶯鶯這一敢於衝破傳統禮法的大家閨秀形象,所以在當時和後代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崔鶯鶯的故事在宋代流傳很廣,著名詞人秦觀和毛滂都曾把她的故事寫成《調笑轉踏》,這是一種歌舞曲。再後來趙令疇寫了[商調]《蝶戀花》,這是一篇鼓子詞,有唱有白。在這篇作品裡,作者對鶯鶯寄予了同情,譴責了張生的負情。人稱此作「句句言情,篇篇見意」。到金章宗時期,鶯鶯故事發生了一個飛躍,出現了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它使崔、張愛情故事以新的藝術面貌表現了嶄新的思想內容。在這部作品中,張生已經成為一個有情有義、忠於愛情的人物,他和鶯鶯一起抗爭,最後帶著鶯鶯出走,獲得了「美滿團圓」的結局。這部作品是《西廂記》雜劇產生的直接基礎,在文學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後人稱它為「董西廂」,而稱王實甫的作品為「王西廂」。

三、《西廂記》的情節和戲劇衝突

  《西廂記》打破元雜劇四折一楔子的體例,5本連演,用21折的篇幅,充分述寫崔、張愛情故事。

第一本《張君瑞鬧道場》,寫崔、張愛情的開始。已故相國夫人崔氏帶著l9歲的女兒鶯鶯扶柩回家鄉博陵葬夫,因路途有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在今山西永濟縣蒲州鎮),寫信召她的侄兒鄭恆前來幫她回鄉。鄭恆是鄭尚書之子,與鶯鶯已有婚約。這時有個書生張君瑞,進京應舉,路過普救寺,和鶯鶯一見鍾情。

第二本《崔鶯鶯夜聽琴》,寫崔、張愛情的成熟及他們與崔夫人的第一次衝突。軍人孫飛虎聽說鶯鶯有傾國傾城之色,率兵包圍了普救寺,限三天獻出鶯鶯做壓寨夫人。危急中老夫人宣稱:但有退兵之策的,將鶯鶯與他為妻。張生寫信給他的朋友白馬將軍杜確,杜確帶兵殺退孫飛虎。事後,老夫人反悔。張生彈琴向鶯鶯表達愛慕之意,鶯鶯也向他表示了自己的愛情。

第三本《張君瑞害相思》,寫崔、張和紅娘三人之間的誤會,進一步展現他們的性格,也是崔、張愛情的進一步發展。張生自那夜彈琴之後,便害起了相思病,趁紅娘來探病,託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他夜間花園私會,張生赴約,卻被鶯鶯訓斥一頓。張生因此病情加重。鶯鶯又讓紅娘去送藥方,再次約張生幽會。

第四本《草橋店夢鶯鶯》,寫鶯鶯到張生書房幽會,私下做了夫妻。老夫人發覺,拷問紅娘。紅娘說出真情,並指責老夫人忘恩負義,處置不當。老夫人只好答應了他們的婚事,但要張生進京趕考,考中得官才能回來成親。長亭送別之後,張生走到草橋店,夢與鶯鶯相會,醒來不勝惆悵。

第五本《張君瑞慶團因》,寫張生考中狀元尚未歸來時,鄭恆來到普救寺,他欺騙老夫人,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女婿。老夫人即讓鄭恆擇吉成親。恰在成親那天,張生歸來,他做了河中府尹。真相大白,鄭恆羞愧自盡,張生和鶯鶯花好月圓。

  《西廂記》的戲劇衝突有兩條線索:一是以老夫人及鄭恆為一方,以崔鶯鶯、張生、紅娘為另一方的衝突;二是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矛盾衝突。前者是主線,後者是輔線。兩條線索互相制約,交錯展開。

  

從根本意義上說,戲劇的矛盾衝突並不是以崔、張一方的絕對勝利而結束的,而是一種妥協的結果。崔、張最終結成夫妻,願望得到了滿足;老夫人「不招白衣女婿」的願望也得到了滿足,她要維護的相門體面也維護了。作者「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理想實現了,以門閥地位為基礎的婚姻觀念也沒有遭到破壞。

相關焦點

  •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自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後,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就引人關注,影響深遠。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以說唱形式重新演繹,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以戲劇形式將此故事搬上舞臺。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西廂記》跨越時空的發展流變過程,更富有魅力。
  • 由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寫成的《西廂記》,是一部怎樣的劇本?
    元代著名的戲劇家王實甫寫的《西廂記》是中國戲曲史上成就很高的劇本。《西廂記》寫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以及及他們反封建鬥爭的故事。劇本描寫了張生和鶯鶯愛情的產生、發展、遭到破壞以及他們如何為愛情而鬥爭,並終於獲得勝利的過程。作者在劇本中開展的衝突,實質上是維護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的封建勢力和要求自由表達愛情、自由結合的青年一代的衝突。
  • 言情素材——古代愛情故事(1)
    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    紅樓夢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屬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
  • 《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來自——山西運城永濟
    的《登鸛雀樓》;你也知道風景迷人的五老峰王官峪;也肯定知道蒲津渡 大鐵牛;但不會不知道唐朝時有個大美人楊玉環;你可能不知道普救寺在哪裡,但不會不知道《西廂記》裡崔鶯鶯和張生的愛情故事……而這些,都出自同一個地方——山西運城永濟。
  • 《西廂記》崔鶯鶯光彩照人,可以說是王實甫最卓越的成就之一?
    崔鶯鶯是古代文學戲曲人物畫廊中一位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這一人物塑造的成功,是王實甫《西廂記》最卓越的成就之一。相國千金崔鶯鶯不但外貌美麗,而且「針常女工,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她的性格特徵似可概括為:內裡熱情而外表深沉,感情豐富而舉止幽靜。
  • 《西廂記》:婚姻自由問題
    王實甫的《西廂記》是由元稹的《鶯鶯傳》改編而成,但王實甫的《西廂記》一反《鶯鶯傳》中張生的始亂終棄,將張生塑造成一個痴情種的形象,並且十分細膩的描寫出了張生與崔鶯鶯從相知相識到相愛整個過程,角色每一次情緒變化都能清晰到位表現出來,能讓觀眾有著一種自己也融於其中,情緒隨劇情發展而變化。
  • 《西廂記》:張生在普救寺初遇崔鶯鶯,意境使人深思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文學小說,世人皆為白丁張生與相國小姐崔鶯鶯二人的愛情而傳揚,領略一段才子佳人情意綿綿的清麗傳說,但同另一個視覺觀看,也氤氳著禪意和美。平日讀到喜歡的作品,就會去了解作者的成長經歷,結合作品中走向,更能解讀作者心中一二用意了。作者王實莆曾在朝為官,只是不屑於朝廷的腐敗之風,辭了官,屬心在人間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但又不滿朝中的不憤,執筆寫起雜劇,西廂記就是其中之一。
  • 《西廂記》《牡丹亭》留下多少愛情詩句?古代園林景觀草木皆有情
    始建於北宋的古代園林滄浪亭可謂是沈復與陳芸愛情的見證。事實上,在很多古代故事中,園林都是愛情的發生地,園林景觀不知不覺就成為了古人關於愛情的重要意象。普救寺 牡丹亭:園林文學成就愛情傳奇俗語道:天下寺廟不談情,唯有永濟普救寺。
  • 西廂記為什麼會被古代帝王給禁呢難道真是淫書嗎?
    西廂記的爭議對於西廂記而言,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說它是一部現代文明萌芽小說。有的人認為它是一部有傷民風的淫穢色情小說,西廂記還多次被康熙等皇帝頒布禁書令,禁止閱讀西廂記。那到底它是怎樣的一部小說呢?西廂記的簡介《西廂記》又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朝王實甫,在1295年到1307年,所寫的一部雜劇。劇中以女主崔鶯鶯和男主張生的愛情故事為主線。講述她們是怎樣克服種種困難。最後走在一起的故事。
  • 《西廂記》天下奪魁
    幸虧張生及時趕來,再得白馬將軍相助,才與鶯鶯成就百年之好。 西廂記  《西廂記》取材於唐代大詩人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宋代以後,《鶯鶯傳》曾被改編為多種藝術形式,思想內容逐漸有所變化。
  • 尋跡:《紅樓夢》中的《西廂記》
    曹寅強調自己「曲第一」,這不是隨便講的,因為他確實有,至少我們現在可以確認的戲曲,比如他的《北紅拂記》《續琵琶》《太平樂事》等等戲曲都流傳下來了,當然還有一些作品,大家的看法還不一致、目前無法確定是不是他所作的。  由此來看,曹氏家族文化傳統中,戲曲藝術氛圍是非常濃的。這個家族文化對曹雪芹有很大影響。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這部作品的時候,也吸收了很多他的家族所給予他的戲曲因素。
  • 王《西廂記》有何特色?
    諸曉白聊戲 第二期「天下奪魁」《西廂記》在戲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元雜劇作為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第一個黃金時代,誕生了許多燦爛不朽的雜劇作品,其中王實甫的《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是元代雜劇中最負盛名、流傳最廣的一部作品,王實甫以這部輝映千古的作品,取得了他在中國戲曲史上的顯赫地位。
  • 《西廂記》張生中榜方可迎娶鶯鶯,現代婚姻需要看中對方學歷嗎?
    《西廂記》是元代王實甫的代表作,講述了書生與佳人衝破封建禮教,勇敢追求愛情的故事,崔老夫人認為張生與鶯鶯門不當戶不對,一定要張生考取功名,張生最後赴京順利考取了狀元,回來與鶯鶯完婚,才子佳人最後終成眷屬。《西廂記》的問世對後世影響深遠,故事情節豐富。故事的結尾引發筆者思考:如果張生最後沒有考取狀元,那麼這個故事會不會又是一個悲劇?
  •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唐代元稹的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來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了,它是最早敘述張生和崔鶯鶯故事的作品,到了宋元時期又經過文人的不斷創作,至金,董解元寫了《西廂記諸宮調》將這個悲劇的結局改為喜劇,元代王實甫最終完善,元雜劇《西廂記》問世,《西廂記》的完成說明王實甫對於「情」的關注更加深刻,希望所有的相愛的人都能夠可以不顧一切地在一起,「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 寶玉和黛玉共讀的《西廂記》到底有什麼魅力?
    曹雪芹曾借賈母之口批判以前那些才子佳人小說不著邊際,多是根據自己的臆想編造出來,但雪芹卻在作品中用《西廂記》來拉近寶黛二人的關係,極力渲染這本書的吸引力,可見此書不同尋常。王實甫在元稹《會真記》、《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礎上對故事進行改編,其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與原先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張生在借宿於普救寺時偶遇崔鶯鶯,卻遭遇殘兵將領圍寺劫親。張生一封書信破了賊計,老夫人卻沒有遵照諾言將鶯鶯許配給他。
  • 《西廂記》中崔鶯鶯人物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在《西廂記》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實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以細節描寫和詩詞刻畫為手段,不僅塑造出了一系列生動、豐滿、典型的人物形象,還推動了情節發展,謳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題。
  • 古代文學史知識要點
    51、《西廂記諸宮調》是唯一保存了全本的諸宮調作品,作者董解元。 52、元雜劇大致可分為愛情婚姻劇、歷史劇、社會劇、公案劇、神仙道化劇等五類。四大愛情劇:《西廂記》、《拜月亭》、《牆頭馬上》、《倩女離魂》53、散曲在金、元之交就被文人士大夫所採用,稱為「新樂府」 54、南戲產生於宋代(北宋末南宋初的溫州)。
  • 從《西廂記》到《鶯鶯傳》,愛情悲劇是如何變成喜劇的?
    引言:從《鶯鶯傳》到《西廂記》,「西廂故事」完成了由「始亂終棄」的悲劇到「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喜劇的變化,最終成為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的典範。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由悲到喜的變化並不僅僅是結局的變化,而是整體敘事的變化。
  • 為愛情牽線搭橋的人稱為「紅娘」來自於西廂記還是桃花扇
    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24日的問題是:我們經常把為愛情牽線搭橋的人稱為「紅娘」,這個人物「成名」於?那麼大家在哪些經典中熟知紅娘的呢?想知道正確答案的朋友,下面99單機小編帶來了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24日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 茅威濤做事膽小做戲膽大 《西廂記》將封箱
    圖為「張生」茅威濤(右)與「紅娘」陳輝玲現場即興表演劇中經典的「傳簡」片段。昨天,提到將於4月29日起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三場的越劇《西廂記》,剛剛步入天命之年的茅威濤不改時尚本色,隨口聊起了這樣一個「小清新」的話題。  其實,越劇也算是中國戲曲門類中的「小清新」,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名作《西廂記》更是如此。該劇創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著名導演楊小青執導,可以說是小百花「詩化越劇」的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