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興、國家興,人才強、城市強。這一定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創造的人間奇蹟,詮釋了人才強市戰略的偉力。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習近平總書記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為深圳在新的歷史起點實現高質量發展定向領航。
最近,深圳官宣全球招人的短片《深圳腳步》,以全新風格展現了深圳各路精英熱血奮進的「腳步」,彰顯了深圳「沒有天花板,也沒有終點線」的夢想優勢。
作為一個參與過特區建設七年的「深圳人」,我對深圳聚天下英才的壯舉感懷至深,對深圳建設國際人才高地的目標堅信不移。
制度創新吸引人才。上世紀80年代初期,深圳在全國開市場化引才先河:率先實行「勞動合同制」,打破「鐵飯碗」;率先採取公開招考、公開招聘方式,面向全國選拔幹部、廣攬人才;打破人才流動壁壘,探索事業單位去編制化管理,國內人才呈現「孔雀東南飛」,90年代初期海外人才也大量湧入。
進入新世紀,深圳為了吸引全球頂尖人才、高端人才匯聚,不斷創新制度:支持對「高精尖缺」人才實行協議工資、項目工資、年薪工資等靈活政策,出臺《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促進人才優先發展81條」「鵬城英才計劃」等政策。投入1000億元設立人才安居集團,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市人才創新創業基金等。
回望過去40年,深圳經濟特區剛建立時,全市只有兩名技術員:一名拖拉機維修員和一名獸醫。數據顯示,現在深圳科技大軍人數超過200萬人,高層次人才總數超過1.7萬人,留學回國人數超過15萬人。
環境一流留住人才。深圳不斷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政府服務意識強,為企業排憂解難多,為難企業行為少。深圳產業鏈全、創新鏈強,雙鏈驅動搭建了各類人才幹事創業的平臺,形成了「中國矽谷」。
深圳加大財政投入補短板、強弱項,建成一批學校和醫院,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從子女入學到醫療保障,從出行方式到呼吸空氣,沒有後顧之憂。
一大批深圳本土培養的企業茁壯成長,華為、招商、平安、騰訊、萬科五家本土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企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稱:華為總部基地永遠在深圳。一大批海歸人才來到深圳創新創業。創新創業型高端人才和團隊,不斷「飛」入深圳、紮根鵬城。
觀念先進滋養人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深圳搶佔改革開放先機、發揮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豐富的創新實踐迸發了人才活力,創造了富有時代特色的深圳觀念:「深愛人才,圳等您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創新驅動發展,質量成就未來」「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來了,就是深圳人」。
深圳觀念是時代精神的一面旗幟,它產生於創新的偉大實踐,同時又滋養了一大批創新人才,催生了一大批創新企業,無疑是深圳引領風氣之先、勇立潮頭的神奇力量。
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創造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兩大奇蹟」。2020年,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處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深圳,一定會以更加開放包容先行的胸懷,聚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天下英才,朝著建成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繼續前行!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室一級巡視員)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