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孔雀東南飛》的背景來源於東漢時期的關於焦仲卿和劉蘭芝的婚姻悲劇。它作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述詩,不僅在文學地位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故事的內核上也有著深遠的意義。古代因為婆媳矛盾而產生的悲劇婚姻故事不在少數,有嚴復和芸娘的故事,也有陸遊的唐婉的故事。而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故事,更顯得壯烈。
劉蘭芝小時候雖然沒有接受過長時間的教育,但是作為古代家庭婦女的能力卻很好,十三歲就學會了織布、裁剪衣裳,還能夠誦讀詩書。
美好的青春年華,兩人相遇,便一見傾心,十七歲的劉蘭芝就嫁給了焦仲卿。即使焦仲卿的母親最這門婚事是不滿意的,但是奈於兒子的執著,只能答應。
焦仲卿那時候是個小官吏,雖然官位不大,但是基本的生活支出還是負擔得起的。兩人的生活還是平淡而甜蜜的。
即使焦仲卿常常因為工作在外很少歸家,寂寞的空房裡只有劉蘭芝一個人,但是她用家務填充自己的生活,讓自己能夠成為焦仲卿的賢內助,還能讓自己的婆婆認可自己。
但是焦仲卿的母親是一個勢力刻薄的人,她不滿於劉蘭芝平庸的家庭,沒有權勢,不能幫助焦仲卿走上富貴的道路。總是在家裡使喚劉蘭芝,就算劉蘭芝儘自己最大的全力讓婆婆滿意,得到的還是婆婆的冷眼,換做任何人都難以平息自己內心的失望和憤恨吧。
在心裡積攢了太久的委屈,劉蘭芝終於跟焦仲卿吐露。焦仲卿沒想到自己的母親和妻子的矛盾,在這件事情上,焦仲卿心疼妻子的委屈,體諒她的苦衷。決定和自己的母親好好談一談。
「現在我擔任著這一小小官吏,不求生活多麼的富足,只有平平淡淡的幸福就已經足夠,有一個這麼賢惠的妻子已經讓我的願望實現了,我們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蘭芝把自己的本分做得很好,為何母親還是這樣挑剔她?」
焦母反駁:『「你太沒有見識了。她太沒有禮節了,因為她我的生活過得也很不順,鄰居的女子又賢惠又美麗,母親替你去提親,你快休了劉蘭芝。」
焦仲卿聽了母親的這番話,內心非常憤恨,又覺得不可思議,直言自己是不會好劉蘭芝分開的。
百善孝為先,焦仲卿是承諾了作為夫妻的諾言,但是也不能公然違背自己母親的意思。他讓劉蘭芝先回到娘家,等自己處理好了就馬上接她再回來。
劉蘭芝說,自己勤勤懇懇的孝順婆婆,卻還是遭到她不公平的對待,回家更是難堪,又怎麼會再回來。夫妻的緣分可能只能到這裡了。但是也請你記住,我們曾經夫妻一場過。
劉蘭芝走了,走得不狼狽,她為自己梳洗裝扮,精巧美麗,這是嫁過來幾年後,不曾有的豔麗。
在離開前去告別焦母的時候,劉蘭芝顯得落落大方,即使婆婆這麼對她,她還是感謝婆婆這段時間的照顧。
被休妻回家的人,總是看要鄰裡的顏色。劉母看見自己優秀的女兒卻被趕回了家,心裡覺得很是難過,但是又捨不得她自己一個人孤獨終老,他讓她再嫁人。
但是劉蘭芝不同意,她還在等焦仲卿的諾言,她不能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人。但是家裡人的壓力還鄰裡的嘲弄,她覺得自己丟臉可以,但是不能讓家門臉面丟盡。或許和焦仲卿的緣分就到此結束了吧。最後,她答應了,她妥協了。
焦仲卿聽到變故以後,趕忙和劉蘭芝見了一面。劉蘭芝說,我們分別後,世事無常,我們的緣分已經盡了,他們要讓我再嫁他人!
焦仲卿聽了,無情地說,此後,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劉蘭芝說,你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話,既然我們今生沒有緣分再做夫妻,那我們就到地府裡去做夫妻。
他們離別了,就如同永生不再相見。焦仲卿回到家中與母親作別,眼淚簌簌而下,焦母聽了,說,你不要想不開,我現在就為你尋一門好親事。焦仲卿不作答,糊掉房間內,更是心灰意冷。
在劉蘭芝結婚的那一天,她穿上鮮紅的嫁衣,梳妝打扮,明豔動人,她要去做焦仲卿的妻子,她決定了,她一步步的走向河水旁邊,慢慢的走進去,帶著微笑,永遠的離開了。
焦仲卿聽到了她投河的消息,知道自己是時候要去和她相聚了,他來到樹下,上吊而死。
兩人死後,兩家人將他們合葬在一起。
結語:這一齣悲劇婚姻,是封建禮教下產生的,看上去是焦母的阻攔促成的悲劇,實際上是裡面的所有人都是封建社會下的受害者。兩人至死不渝的愛情是由死換來的,這是多麼沉重的代價。